雅婷曾把家当做束缚,把世界当作牢笼。在那时,只期盼着长大。殊不知,何时家成了我的依赖,成了我离不开的避风港。成长就是这样,在自相矛盾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选择。选择自由,或是束缚不住,便是自我否定的过程。但这一秒,我想陪外婆走一走,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咯咯咯……”一声声悠长的雄鸡高歌,打破了山村的宁静。青色的天幕下,万物皆开始苏醒,准备迎接黎明的到来。
隆冬,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摇曳着手臂一般的树枝。“啪嗒,啪嗒”,叶面上结的冰霜,掉落了一地。随着风吹的节奏,像是树谱出的一首冬之赞歌。
外婆已起床,一夜未眠,苍老了许多。一盏桔黄色的灯,还亮着,照在了外婆微驼的背脊,照亮了她脚下的路。就着微弱桔黄色的灯光,我看见外婆将被子一点一点掖在我身下,像是包裹“木乃伊”一般把我包进了带有特殊味道的棉被里。
随着泛黄的记忆离去,我看着外婆端着的鸡蛋羹,逐渐清晰。白瓷碗里的澄黄蛋羹,表层淋上了调味的酱汁,撒上了些许葱花,色彩的搭配使这碗家常的蛋羹,增添了几分韵味。不绝如缕的白气,和沾在碗壁的水珠,诱惑我快点品尝。
外婆放下碗,用手反复揉捏着耳垂,也许是手指被烫着了。随后她又拿出一个勺子,眼里放着光,催着我快些尝尝。
我接过勺子,舀起一勺,放入口中,浓郁的鸡蛋味在口腔中迸发,醇厚又鲜香,入口即化,令我回味无穷。“好吃!外婆,真好吃!”我一边说,一边一勺又一勺的舀入嘴里。
外婆看我吃得香,眉眼都笑成了弯弯的月。
风呼呼地吹着,寒气一点一点往身体里钻,我冷得浑身发抖。外婆搓搓手,将昨晚压实的火盆拿出来,扒开上面一层的灰,未烧尽的炭,又重新燃起。正应了那个成语,“死灰复燃”。复燃的木炭上,星星点点染着红晕。外婆又添了些木炭。新炭与旧炭紧紧挨在一起,像烟花一般噼里啪啦的火星四溅。若是来不及躲避,火星掉落在衣服上,便会被烧出一个洞。待妈妈发现时,免不了又是一顿臭骂。
木炭被烧得火红火红的,外婆才在炭火上架起一个铁架子,然后将糍粑放在上面。外婆这是在烤糍粑呀,于是我便蹲在火盆旁边,看着糍粑一点一点变得焦黄,渐渐地膨胀起来。不一会,糍粑像被吹了气的气球一样,变得圆鼓鼓的。
看着越来越膨胀的糍粑,我连忙大叫:“外婆,外婆,糍耙要爆炸了!”外婆拿着筷子赶来,将糍粑夹到盘子里,一分为二。“你是蘸白糖吃呀,还是蘸霉豆腐吃?”外婆拿着分好的糍粑,边走边问。“霉豆腐。霉豆腐是什么啊?是发霉的豆腐吗?”我问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疑惑。
外婆嘴角上扬,意味深长的答道:“是发霉的豆腐哦!”“不是说发了霉的东西不能吃吗?为什么要吃霉豆腐啊?”我不解地问。几句话的功夫,我和外婆便走到了厨房。她拿出一个碗,里面有几块霉豆腐,豆腐被辣椒包裹着,看起来很诱人。她又用筷子夹起一块说:“这就是霉豆腐。”话毕,外婆快速地将霉豆腐放到了两块糍粑上。“好了,尝尝吧!”看着眼前包裹着霉豆腐的糍粑,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来,打量了一番,感觉没有什么异常的,便鼓起勇气塞进嘴里。意想不到的是,没有我想象中食物腐烂的臭味,竟然还有一点点香,再加上外焦里嫩的糍粑,感觉格外的好吃。突然间,我理解了那位老翁说的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我失去了白糖粑粑,却尝到了奇妙的霉豆腐粑粑。
之后,我才了解到这醇香入口即化的霉豆腐,确实是发霉的豆腐做的。它是通过有益霉菌发酵,然后用白酒与辣椒等调料干拌制成的。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用恰当的方法,让发霉的食品,也能成为美味佳肴。
“摇啊摇,十五摇过春风就是外婆桥。”脑海里回荡着这首《外婆桥》的童谣。再看向外婆,弯弯的眉毛,眼眶中闪起泪花。记忆与现实画面的重叠,我看不清外婆两鬓间究竟是乌青的发丝,还是雪色的白发。挥去朦胧的水雾,触摸着外婆的双手,一条条弯曲的血管蔓延在她手背上。即使布满岁月的痕迹,指甲却剪的干净利落。
外婆很爱笑,无论是递给我蛋羹,还是递给我糍粑,她总是笑盈盈的。不同的是挂着笑的脸上,皮肤松弛,皱纹若隐若现。此刻,我才顿觉这样晚了。天黑得路边只剩路灯散发着的光芒,深蓝色的幕布上零零散散缀着几颗星星,仿佛在与世界上孤独的人做伴。
外婆拿起小手电,一点一点地向外面走去,将一个个贪玩忘记回家的小鸡仔赶回它们的小窝。时间过得真快,这早已不是外婆养的第一批小鸡仔了。小鸡长成了大鸡,又孵出了小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鸡仔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外婆却渐渐挺不直背了,也不再有轻快的步伐。此刻,我才意识到我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小女孩了。
独自经历黎明时,也不再有人为我赶走入侵的寒风。我曾以为独自抗住寒风的侵蚀,是我长大的标志。可外婆却依旧在红灯前,牵起我的手。我也曾以为另一只手上拖着的行李箱和我即将离开的这座城市见证了我的独立,可书包里却装满了外婆清早做好的饭菜和煮好的鸡蛋。
我曾把家当做束缚,把世界当作牢笼。在那时,只期盼着长大。殊不知,何时家成了我的依赖,成了我离不开的避风港。成长就是这样,在自相矛盾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选择。选择自由,或是束缚不住,便是自我否定的过程。但这一秒,我想陪外婆走一走,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隆冬,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摇曳着手臂一般的树枝。“啪嗒,啪嗒”,叶面上结的冰霜,掉落了一地。随着风吹的节奏,像是树谱出的一首冬之赞歌。
外婆已起床,一夜未眠,苍老了许多。一盏桔黄色的灯,还亮着,照在了外婆微驼的背脊,照亮了她脚下的路。就着微弱桔黄色的灯光,我看见外婆将被子一点一点掖在我身下,像是包裹“木乃伊”一般把我包进了带有特殊味道的棉被里。
随着泛黄的记忆离去,我看着外婆端着的鸡蛋羹,逐渐清晰。白瓷碗里的澄黄蛋羹,表层淋上了调味的酱汁,撒上了些许葱花,色彩的搭配使这碗家常的蛋羹,增添了几分韵味。不绝如缕的白气,和沾在碗壁的水珠,诱惑我快点品尝。
外婆放下碗,用手反复揉捏着耳垂,也许是手指被烫着了。随后她又拿出一个勺子,眼里放着光,催着我快些尝尝。
我接过勺子,舀起一勺,放入口中,浓郁的鸡蛋味在口腔中迸发,醇厚又鲜香,入口即化,令我回味无穷。“好吃!外婆,真好吃!”我一边说,一边一勺又一勺的舀入嘴里。
外婆看我吃得香,眉眼都笑成了弯弯的月。
风呼呼地吹着,寒气一点一点往身体里钻,我冷得浑身发抖。外婆搓搓手,将昨晚压实的火盆拿出来,扒开上面一层的灰,未烧尽的炭,又重新燃起。正应了那个成语,“死灰复燃”。复燃的木炭上,星星点点染着红晕。外婆又添了些木炭。新炭与旧炭紧紧挨在一起,像烟花一般噼里啪啦的火星四溅。若是来不及躲避,火星掉落在衣服上,便会被烧出一个洞。待妈妈发现时,免不了又是一顿臭骂。
木炭被烧得火红火红的,外婆才在炭火上架起一个铁架子,然后将糍粑放在上面。外婆这是在烤糍粑呀,于是我便蹲在火盆旁边,看着糍粑一点一点变得焦黄,渐渐地膨胀起来。不一会,糍粑像被吹了气的气球一样,变得圆鼓鼓的。
看着越来越膨胀的糍粑,我连忙大叫:“外婆,外婆,糍耙要爆炸了!”外婆拿着筷子赶来,将糍粑夹到盘子里,一分为二。“你是蘸白糖吃呀,还是蘸霉豆腐吃?”外婆拿着分好的糍粑,边走边问。“霉豆腐。霉豆腐是什么啊?是发霉的豆腐吗?”我问出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疑惑。
外婆嘴角上扬,意味深长的答道:“是发霉的豆腐哦!”“不是说发了霉的东西不能吃吗?为什么要吃霉豆腐啊?”我不解地问。几句话的功夫,我和外婆便走到了厨房。她拿出一个碗,里面有几块霉豆腐,豆腐被辣椒包裹着,看起来很诱人。她又用筷子夹起一块说:“这就是霉豆腐。”话毕,外婆快速地将霉豆腐放到了两块糍粑上。“好了,尝尝吧!”看着眼前包裹着霉豆腐的糍粑,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来,打量了一番,感觉没有什么异常的,便鼓起勇气塞进嘴里。意想不到的是,没有我想象中食物腐烂的臭味,竟然还有一点点香,再加上外焦里嫩的糍粑,感觉格外的好吃。突然间,我理解了那位老翁说的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我失去了白糖粑粑,却尝到了奇妙的霉豆腐粑粑。
之后,我才了解到这醇香入口即化的霉豆腐,确实是发霉的豆腐做的。它是通过有益霉菌发酵,然后用白酒与辣椒等调料干拌制成的。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用恰当的方法,让发霉的食品,也能成为美味佳肴。
“摇啊摇,十五摇过春风就是外婆桥。”脑海里回荡着这首《外婆桥》的童谣。再看向外婆,弯弯的眉毛,眼眶中闪起泪花。记忆与现实画面的重叠,我看不清外婆两鬓间究竟是乌青的发丝,还是雪色的白发。挥去朦胧的水雾,触摸着外婆的双手,一条条弯曲的血管蔓延在她手背上。即使布满岁月的痕迹,指甲却剪的干净利落。
外婆很爱笑,无论是递给我蛋羹,还是递给我糍粑,她总是笑盈盈的。不同的是挂着笑的脸上,皮肤松弛,皱纹若隐若现。此刻,我才顿觉这样晚了。天黑得路边只剩路灯散发着的光芒,深蓝色的幕布上零零散散缀着几颗星星,仿佛在与世界上孤独的人做伴。
外婆拿起小手电,一点一点地向外面走去,将一个个贪玩忘记回家的小鸡仔赶回它们的小窝。时间过得真快,这早已不是外婆养的第一批小鸡仔了。小鸡长成了大鸡,又孵出了小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鸡仔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外婆却渐渐挺不直背了,也不再有轻快的步伐。此刻,我才意识到我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小女孩了。
独自经历黎明时,也不再有人为我赶走入侵的寒风。我曾以为独自抗住寒风的侵蚀,是我长大的标志。可外婆却依旧在红灯前,牵起我的手。我也曾以为另一只手上拖着的行李箱和我即将离开的这座城市见证了我的独立,可书包里却装满了外婆清早做好的饭菜和煮好的鸡蛋。
我曾把家当做束缚,把世界当作牢笼。在那时,只期盼着长大。殊不知,何时家成了我的依赖,成了我离不开的避风港。成长就是这样,在自相矛盾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选择。选择自由,或是束缚不住,便是自我否定的过程。但这一秒,我想陪外婆走一走,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