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黎明前的雾气还在院子里迷漫着,修建在阶沿上的炉灶里已经燃起了桔黄的火苗,随着风箱有节奏地拉动,锅里的稀饭开始沸腾,再过一会儿,就可以下今年里第一次品尝的食材了。
“哥,你在煮魚了么?”睡在屋里大床上的小弟发出有些含糊的询问,我以为他已经醒了,正要回答他的话,却见他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
他说的“鱼”其实就是等会儿要下到锅里的牛皮菜。只因其菜茎洁白,又切成寸许长短,在稀饭里半浮半沉,我就给小弟说,要给他在稀饭里煮上鱼。一句话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昨晚临睡前就说了,煮鱼时要叫醒他,他要看一下煮在稀饭里的鱼长什么样。
又到了吃牛皮菜的季节了,心中有些小激动,一大早就醒来了,母亲还没有起床,我就开始生火煮早饭。看着放在屋里小桌上的已经准备好了的牛皮菜,心中就涌出一种温馨的感觉。
牛皮菜又叫莙达菜,根达菜,光菜等,是黎科甜菜属的两年生蔬菜。它的叶片中富含还原糖、粗蛋白、纤维素、维生素C,以及钾、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
我之所以知道这些,完全得益于两个上高中的姐姐。是她们两人分别查阅了几种字典等资料,这才明白了土里土气的牛皮菜居然还有“莙荙菜”这么文雅的名字。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一个周末,父亲和两个姐姐照例要回家。快到饭点了,母亲却发现菜准备少了,应该不够吃。再去买是不可能的了,而家里现有的只有牛皮菜。我提议就再炒一大碗牛皮菜,油给多一点,佐料用全点,保证大家爱吃,因为我们平时都经常吃它。但是,母亲还有些犹豫,自语般地说:“你爸和俩姐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就拿牛皮菜给他们吃呀?”
“妈,你有些偏心哟!”我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吃牛皮菜就是好东西,爸和姐姐们吃就不行了?”
母亲瞪了我一眼:“我是这个意思吗?把菜弄好点是给一家人改善生活……”
我朝她扮了个鬼脸,说道:“妈,这个菜你就让我来炒,我肯定会把它炒得很好吃的!”见过别人家怎么炒牛皮菜,也有过上灶的经验,我自信能把这菜炒好。
我在脑海中构思着该怎么来烹饪那些属于“粗菜”的牛皮菜,眼前闪动着家里现有佐料的影子。
母亲同意了我的提议。结果那天我炒的一大碗牛皮菜是最受欢迎的,两个姐姐吃完还觉得不过瘾。以至星期天一早,妈妈就叫上我去了农贸市场,除了买了肉食,还买了不少牛皮菜。
“莙荙菜”这名称听起来文绉绉的,很有学问的样子,但却不大众化,你说“莙荙菜”大多数人都不知是什么。因此,我和母亲平时还是以“牛皮菜”这个俗名来称呼它。 二
牛皮菜对小时候的我来说,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还在上小学的我没有两个姐姐那么多的词汇来形容它,只知道那厚实的叶子绿得喜人,宽大的茎干白得晃眼,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吃。
听母亲讲它是碱性的,煮稀饭时放上它那饭就有了绿莹莹的颜色,就是供应的那些陈米也能煮出黏汤饭来,不再是清汤寡水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加上了牛皮菜,饭的量就会增加,让家人的肚子得到实惠。
此刻,锅里沸腾的稀饭冲击着锅盖,发出了一种欢快的声音。我的心里一跳,赶紧起身搅了搅锅里。米已经在开花了,到了下菜的时候,下晚了厚实的牛皮菜茎干该煮不耙了。把昨晚就洗净切好沥干水的牛皮菜下到了锅里,待我准备重新坐回去拉风箱时,晚我一步起床的母亲已经接替了我的工作。
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家七口却分在四个地方吃饭。父亲常年吃住在单位,两个姐姐各在自己就读的学校驻校,留在家里的四口人粮食定量都是低标准,再加上父亲和姐姐每个星期还要回家,粮食就更加不够吃。尽管父亲是南下干部,工资不低,却也经不住这种一分为四的开支,钱不够花,粮食更短缺,“瓜菜代”就成了最切合实际的选择。
打我上二年级,会做简单的加减法起,母亲就让我帮着她计划家里每月的开支,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许多时间,将国家供应的物品购买回来后,能用于买菜的钱只能用分来计算。
那时,我就隐约地预感到,母亲之所以让只有八岁的我参与到“管家”的行列,除了要让我知道家中的现状,在生活上不去提“过分”的要求之外,还要交给我一些重要任务。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我就把给家里捡拾引火柴的事接管了。捉襟见衬的家庭经济,根本就没有买引火柴的预算,而引火柴又是必须的,一天都离不开。于是,一根铁钎和一个半旧的背兜就成了我的伙伴。捡拾树叶伴随着我整个童年,直到我十五岁,能够出去打工挣钱为止,捡树叶的时间才少了。
母亲还不时带着我去农贸市场购买生活物品,我看着母亲怎样与小贩们讨价还价,看着母亲去买小贩卖剩下的质量不太好的蔬菜,这些菜吃起来口感并没多大的区别,至少我吃不出来,但却便宜许多。
为了让每个月的粮食接上趟,母亲想了许多办法。南瓜上市了,饭里掺上一半的南瓜;夏天藤藤菜便宜,用藤藤菜的茎管来箜干饭,就可以用煮稀饭的量让孩儿们吃上干饭,权当是改善生活了。秋天,红苕成熟了,这个时节是最美好的。我们每个星期都要买回“一称”也就是十斤红苕,以便弥补口粮的不足。 三
眼下是四月,瓜果红苕出来还早,如果公家供应的口粮中有葫豆、麻豌豆或者红苕干等杂粮,也可以用来掺饭,但杂粮也是算在定量中的,掺饭并无法省下多少粮食,甚至供应的杂粮比例大了,还更费粮。
还好,就在这当口,牛皮菜上市了。与其它蔬菜整棵卖不同,农民是撇下牛皮菜厚实叶片来卖的。他们会把牛皮菜的叶片捆成一把一把的,既好看,又方便人们购买。撇了叶子的牛皮菜植株还在,只要水肥跟得上,余下的小叶片又会长得厚实饱满,要不多久就又能收获了。
牛皮菜的产量高,价格也便宜。遇上市场上卖这种菜的人多时,几厘钱就可以买一斤。母亲经常是看准了,一次就买它十多二十斤回来,这些菜放好了,可以吃相当长一段时间。
与牛皮菜差不多一同上市的,还有青菜。在我们这个小城里,青菜主要是腌咸菜用的。宿舍大院里家家都要备下好几十斤。把它们晾几天,变得蔫一些,减少点体积。然后洗净控干再下到泡菜坛里,经过月余的发酵就成了平时下饭的主角。
当然,我们也会把泡咸菜后剩下的碎青菜叶焯水后箜干饭,但这种机会不多。
牛皮菜除了掺进稀饭中之外,更大的用场就是焯水煮耙,过凉后挤去多余的水分,用来炒菜了。不用太多油,只要加上些蒜沬和豆瓣酱,就能成为佳肴。那厚实筋道的牛皮菜茎干能让我吃出荤菜的感觉。有了它的加持,能让人吃得更饱。于是,口粮不足的问题也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四
早上总是忙碌的。饭煮好后,母亲见时间还早,就对我说:“家里的引火柴不多了,趁这会儿还早。你到周围去捡点回来吧。”
尽管我有些不情愿,还是从我的小床前拿起穿树叶的铁钎,走到还没亮透的大院外面,寻找起落叶来。一个早上捡拾的桉树叶,能够生一次火的。
待我回来时,家里正准备吃饭。锅里的稀饭冷热正好,饭桌上放着一碗泡萝卜条,为了更好吃一些,妈妈特地在上面淋了些清油。
“哥,你说的鱼呢?煮好了吗?”小弟并没有忘记昨晚的事,这样问我。
“不光煮好了,还煮得多。你好生看一下,你碗里就有呀。”我从碗里夹起一块牛皮菜茎,对他说,“这不是么?你看像不像鱼?关键还很好吃呢!”
小弟边吃着碗里的牛皮菜茎,边点头认可:“好是好吃,就是没有鱼的味道!”小弟歪着头,调皮地说。
我看到母亲笑了一下,对小弟说:“你只要乖乖的,晚饭叫你哥给你炒带着鱼味的牛皮菜!”
我知道,母亲又想起去年我给家人炒的那些牛皮菜来。
“真的呀?”小弟兴奋了起来,“那我要吃三碗饭!”
其实,要把菜做出鱼香味并不难,只要有泡椒、泡姜和豆瓣酱就行,而这些家里还是有的。自从去年那个周末为了添个菜而试着炒了个“鱼香味牛皮菜”之后,在整个有牛皮菜卖的季节里,每个周末,都要炒上一大盘。
只是小弟今年刚满四岁,对三岁前的经历不太记得了而己。也就是从那时起,上灶炒菜成了我常做的事情。
星期六学校只上半天课,有整整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然而对我来说却格外地忙碌。装引火柴的废包装箱里快要空了,急须补充。于是,吃了午饭我就出了门。
时间相对充足,走得就远了些。一直来到离家数里外的农科所和财干校附近。这里树木茂密,来捡树叶的孩子不多,落叶能装满我的背篼。回来时不觉已三点多了。待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母亲已张罗着煮晚饭。她在外面叫我:“你炒的菜好吃,今晚的菜就全交给你了。”
我的心头涌起一种得意。
摆在外屋小桌上的食材已经收拾停当,荤素皆有。看着这些,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又升了起来。
我洗净手,将牛皮菜切成段,感觉它们才是今晚的重点。阶沿上,风箱灶已经点起,我打算先把它焯水煮耙,滕出锅来再煮其他的。
想着马上就要进行的工作,心中有些小激动。但最激动的还是弟弟,他早早地就搬了个小方凳摆在灶旁,人也站了上去。
我知道吸引着他的除了那盘回锅肉外,就是带着鱼香味的牛皮菜了。
呵呵,“牛皮菜”,“莙荙菜”!今晚爸爸和俩姐都要回来,我也得说点文绉绉的词儿……
黎明前的雾气还在院子里迷漫着,修建在阶沿上的炉灶里已经燃起了桔黄的火苗,随着风箱有节奏地拉动,锅里的稀饭开始沸腾,再过一会儿,就可以下今年里第一次品尝的食材了。
“哥,你在煮魚了么?”睡在屋里大床上的小弟发出有些含糊的询问,我以为他已经醒了,正要回答他的话,却见他翻了个身,又沉沉睡去。
他说的“鱼”其实就是等会儿要下到锅里的牛皮菜。只因其菜茎洁白,又切成寸许长短,在稀饭里半浮半沉,我就给小弟说,要给他在稀饭里煮上鱼。一句话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昨晚临睡前就说了,煮鱼时要叫醒他,他要看一下煮在稀饭里的鱼长什么样。
又到了吃牛皮菜的季节了,心中有些小激动,一大早就醒来了,母亲还没有起床,我就开始生火煮早饭。看着放在屋里小桌上的已经准备好了的牛皮菜,心中就涌出一种温馨的感觉。
牛皮菜又叫莙达菜,根达菜,光菜等,是黎科甜菜属的两年生蔬菜。它的叶片中富含还原糖、粗蛋白、纤维素、维生素C,以及钾、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
我之所以知道这些,完全得益于两个上高中的姐姐。是她们两人分别查阅了几种字典等资料,这才明白了土里土气的牛皮菜居然还有“莙荙菜”这么文雅的名字。
那都是去年的事了。一个周末,父亲和两个姐姐照例要回家。快到饭点了,母亲却发现菜准备少了,应该不够吃。再去买是不可能的了,而家里现有的只有牛皮菜。我提议就再炒一大碗牛皮菜,油给多一点,佐料用全点,保证大家爱吃,因为我们平时都经常吃它。但是,母亲还有些犹豫,自语般地说:“你爸和俩姐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就拿牛皮菜给他们吃呀?”
“妈,你有些偏心哟!”我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吃牛皮菜就是好东西,爸和姐姐们吃就不行了?”
母亲瞪了我一眼:“我是这个意思吗?把菜弄好点是给一家人改善生活……”
我朝她扮了个鬼脸,说道:“妈,这个菜你就让我来炒,我肯定会把它炒得很好吃的!”见过别人家怎么炒牛皮菜,也有过上灶的经验,我自信能把这菜炒好。
我在脑海中构思着该怎么来烹饪那些属于“粗菜”的牛皮菜,眼前闪动着家里现有佐料的影子。
母亲同意了我的提议。结果那天我炒的一大碗牛皮菜是最受欢迎的,两个姐姐吃完还觉得不过瘾。以至星期天一早,妈妈就叫上我去了农贸市场,除了买了肉食,还买了不少牛皮菜。
“莙荙菜”这名称听起来文绉绉的,很有学问的样子,但却不大众化,你说“莙荙菜”大多数人都不知是什么。因此,我和母亲平时还是以“牛皮菜”这个俗名来称呼它。 二
牛皮菜对小时候的我来说,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存在。还在上小学的我没有两个姐姐那么多的词汇来形容它,只知道那厚实的叶子绿得喜人,宽大的茎干白得晃眼,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吃。
听母亲讲它是碱性的,煮稀饭时放上它那饭就有了绿莹莹的颜色,就是供应的那些陈米也能煮出黏汤饭来,不再是清汤寡水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加上了牛皮菜,饭的量就会增加,让家人的肚子得到实惠。
此刻,锅里沸腾的稀饭冲击着锅盖,发出了一种欢快的声音。我的心里一跳,赶紧起身搅了搅锅里。米已经在开花了,到了下菜的时候,下晚了厚实的牛皮菜茎干该煮不耙了。把昨晚就洗净切好沥干水的牛皮菜下到了锅里,待我准备重新坐回去拉风箱时,晚我一步起床的母亲已经接替了我的工作。
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家七口却分在四个地方吃饭。父亲常年吃住在单位,两个姐姐各在自己就读的学校驻校,留在家里的四口人粮食定量都是低标准,再加上父亲和姐姐每个星期还要回家,粮食就更加不够吃。尽管父亲是南下干部,工资不低,却也经不住这种一分为四的开支,钱不够花,粮食更短缺,“瓜菜代”就成了最切合实际的选择。
打我上二年级,会做简单的加减法起,母亲就让我帮着她计划家里每月的开支,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许多时间,将国家供应的物品购买回来后,能用于买菜的钱只能用分来计算。
那时,我就隐约地预感到,母亲之所以让只有八岁的我参与到“管家”的行列,除了要让我知道家中的现状,在生活上不去提“过分”的要求之外,还要交给我一些重要任务。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我就把给家里捡拾引火柴的事接管了。捉襟见衬的家庭经济,根本就没有买引火柴的预算,而引火柴又是必须的,一天都离不开。于是,一根铁钎和一个半旧的背兜就成了我的伙伴。捡拾树叶伴随着我整个童年,直到我十五岁,能够出去打工挣钱为止,捡树叶的时间才少了。
母亲还不时带着我去农贸市场购买生活物品,我看着母亲怎样与小贩们讨价还价,看着母亲去买小贩卖剩下的质量不太好的蔬菜,这些菜吃起来口感并没多大的区别,至少我吃不出来,但却便宜许多。
为了让每个月的粮食接上趟,母亲想了许多办法。南瓜上市了,饭里掺上一半的南瓜;夏天藤藤菜便宜,用藤藤菜的茎管来箜干饭,就可以用煮稀饭的量让孩儿们吃上干饭,权当是改善生活了。秋天,红苕成熟了,这个时节是最美好的。我们每个星期都要买回“一称”也就是十斤红苕,以便弥补口粮的不足。 三
眼下是四月,瓜果红苕出来还早,如果公家供应的口粮中有葫豆、麻豌豆或者红苕干等杂粮,也可以用来掺饭,但杂粮也是算在定量中的,掺饭并无法省下多少粮食,甚至供应的杂粮比例大了,还更费粮。
还好,就在这当口,牛皮菜上市了。与其它蔬菜整棵卖不同,农民是撇下牛皮菜厚实叶片来卖的。他们会把牛皮菜的叶片捆成一把一把的,既好看,又方便人们购买。撇了叶子的牛皮菜植株还在,只要水肥跟得上,余下的小叶片又会长得厚实饱满,要不多久就又能收获了。
牛皮菜的产量高,价格也便宜。遇上市场上卖这种菜的人多时,几厘钱就可以买一斤。母亲经常是看准了,一次就买它十多二十斤回来,这些菜放好了,可以吃相当长一段时间。
与牛皮菜差不多一同上市的,还有青菜。在我们这个小城里,青菜主要是腌咸菜用的。宿舍大院里家家都要备下好几十斤。把它们晾几天,变得蔫一些,减少点体积。然后洗净控干再下到泡菜坛里,经过月余的发酵就成了平时下饭的主角。
当然,我们也会把泡咸菜后剩下的碎青菜叶焯水后箜干饭,但这种机会不多。
牛皮菜除了掺进稀饭中之外,更大的用场就是焯水煮耙,过凉后挤去多余的水分,用来炒菜了。不用太多油,只要加上些蒜沬和豆瓣酱,就能成为佳肴。那厚实筋道的牛皮菜茎干能让我吃出荤菜的感觉。有了它的加持,能让人吃得更饱。于是,口粮不足的问题也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四
早上总是忙碌的。饭煮好后,母亲见时间还早,就对我说:“家里的引火柴不多了,趁这会儿还早。你到周围去捡点回来吧。”
尽管我有些不情愿,还是从我的小床前拿起穿树叶的铁钎,走到还没亮透的大院外面,寻找起落叶来。一个早上捡拾的桉树叶,能够生一次火的。
待我回来时,家里正准备吃饭。锅里的稀饭冷热正好,饭桌上放着一碗泡萝卜条,为了更好吃一些,妈妈特地在上面淋了些清油。
“哥,你说的鱼呢?煮好了吗?”小弟并没有忘记昨晚的事,这样问我。
“不光煮好了,还煮得多。你好生看一下,你碗里就有呀。”我从碗里夹起一块牛皮菜茎,对他说,“这不是么?你看像不像鱼?关键还很好吃呢!”
小弟边吃着碗里的牛皮菜茎,边点头认可:“好是好吃,就是没有鱼的味道!”小弟歪着头,调皮地说。
我看到母亲笑了一下,对小弟说:“你只要乖乖的,晚饭叫你哥给你炒带着鱼味的牛皮菜!”
我知道,母亲又想起去年我给家人炒的那些牛皮菜来。
“真的呀?”小弟兴奋了起来,“那我要吃三碗饭!”
其实,要把菜做出鱼香味并不难,只要有泡椒、泡姜和豆瓣酱就行,而这些家里还是有的。自从去年那个周末为了添个菜而试着炒了个“鱼香味牛皮菜”之后,在整个有牛皮菜卖的季节里,每个周末,都要炒上一大盘。
只是小弟今年刚满四岁,对三岁前的经历不太记得了而己。也就是从那时起,上灶炒菜成了我常做的事情。
星期六学校只上半天课,有整整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然而对我来说却格外地忙碌。装引火柴的废包装箱里快要空了,急须补充。于是,吃了午饭我就出了门。
时间相对充足,走得就远了些。一直来到离家数里外的农科所和财干校附近。这里树木茂密,来捡树叶的孩子不多,落叶能装满我的背篼。回来时不觉已三点多了。待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母亲已张罗着煮晚饭。她在外面叫我:“你炒的菜好吃,今晚的菜就全交给你了。”
我的心头涌起一种得意。
摆在外屋小桌上的食材已经收拾停当,荤素皆有。看着这些,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又升了起来。
我洗净手,将牛皮菜切成段,感觉它们才是今晚的重点。阶沿上,风箱灶已经点起,我打算先把它焯水煮耙,滕出锅来再煮其他的。
想着马上就要进行的工作,心中有些小激动。但最激动的还是弟弟,他早早地就搬了个小方凳摆在灶旁,人也站了上去。
我知道吸引着他的除了那盘回锅肉外,就是带着鱼香味的牛皮菜了。
呵呵,“牛皮菜”,“莙荙菜”!今晚爸爸和俩姐都要回来,我也得说点文绉绉的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