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撞见批发城
当我走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初斜的阳光是最富表现力的画笔,把一座城市描摹的立体而饱满,火红一片的三角梅张扬着热烈的情绪。
街道上不单传导着热烈的情绪,还有与之匹配的炎热温度。已是深秋季节,但广州三十度的气温,又让我回到了夏天。难堪的是我的穿着非常不应季,粗厚的牛仔裤,长袖T恤而且加绒,脚上套着厚实的袜子。一下网约车,热风扑面,没走几步已是汗流浃背。
我和妻子此行计划是内蒙和山西,原本就没有到南方的打算。因为妻子临时接手一项工作,只好调整计划赶赴广州。我俩在太原机场已经把一部分冬装寄回家,否则带着羽绒服、秋衣秋裤到广州就更搞笑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买夏装,哪怕就是一件半袖T恤也好。
撂下行李,赶紧出门买衣服。按照导航提示,我俩奔着不远处的商城而去。过马路,进入不宽的街巷里。有些陈旧的楼房耸立路边,楼下一字排开的都是服装店铺。我大喜过望,赶紧上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T恤,结果人家没搭理我,而且瞅着柜台里都是秋冬季的服装。
我环顾四周,错落着几座挂着“服装城”标识的大楼,几条街巷临街的店铺,都在做服装批发。原来,我俩误打误撞到了服装批发市场。店铺门口坐着一些女人,正在往塑料袋里装服装,牛仔裤、开衫、夹克、围巾应有尽有,十件一袋,十袋一捆,忙得头不抬、眼不睁。壮实的男人把一捆捆服装打成一个大包,“兹啦”“兹啦”撕扯不干胶纸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远处,快递公司把收货点设在街头路边,一个长条桌子放着电脑、打印机,地上放着地秤,员工们低着头忙着称重、填单。我们就像走进一个没有厂房的车间里,每一个人都守在流水线旁忙得不可开交,闲人只有我俩,像是从另一个星球闯入的外星人。
最壮观的当属穿梭往来的平板车。这种车在广州一些街头很常见,大约二三米长、一二米宽,四个小轱辘,高高的车把手,推起来“哗啦”“哗啦”直响。拖车人一身短打,脚蹬一双黄胶鞋,把一包包快件码到车上,满当当一车拉走,车轱辘发出沉闷的声音。卸了货物,空车快速返回,车轱辘发出刺耳的声音,不是一二辆、三四辆,而是十几辆、几十辆拖车发出强烈的噪音,震得我脑子嗡嗡作响。也有人为了提高效率,用电动摩托车拖拽平板车,快去快回,匆匆得不能再匆匆了。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已经是多年不见了。
我观察了一下,拉上货的平板车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估计大型集装箱车进不到街巷里,停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商户利用平板车来回摆渡货物。然后,集装箱车从这里开往祖国各地,用一车车各式服装扮靓秋冬季的街头。我开玩笑地说,广州人一件T恤、一条短裤、一双拖鞋就能度过一年,却在操着全国人民穿戴的心。妻子补充道,恐怕早已操心全世界人民的穿戴了。
此话一点不假,资料显示: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州产生了各种综合的、专业的批发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广州已是全世界最密集的批发市场群落之一,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流通基地。
喧闹是批发城的特色,人声、车声混杂,像小时候过年赶集般熙熙攘攘;繁忙是批发城的本质,每一双手都在忙不迭,每一双脚都在匆匆着,每一个身影都是忙碌的,像川流不息的大河流过城市街道,浩浩汤汤。为什么广州经济发展强劲、广州人富裕?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三十度高温下,树荫里乘凉,茶馆里吹牛,空调房里搓麻,恐怕难有强劲的发展。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的确如此,劳动是艰辛的,劳动的身影是最美的,劳动的成果也是最甜的。
终于有一家店铺肯卖给我们一打夏凉袜,也算是解决了我双脚燥热问题。离开批发城,忙碌隐进夜色,喧闹渐渐远去,广州迎来一个秋如夏的夜晚。 ◎ 恰逢“广交会”
秋如夏的夜晚,如水月光带来一丝凉意。可是,明天呢?我还是要面临燥热。好在晚餐时,饭店老板娘给我指了一条明路,广州东站地下商城里,可能会有卖短袖T恤的。
饭后,我先回到酒店把买的袜子放下,随后再去地下商场。我们住的酒店,距离广州东站不过几百米,一条窄街的另一头。优点是交通便利,缺点是不时会有列车呼啸而过。从酒店前台走过,看见一位老外比比划划地办理入住手续。广州开放前沿城市,有外国人住店寻常一件事。接着迎面又走来几位老外,便觉得挺奇怪,这么个店不至于住这么多老外。恰好有微信提醒,便瞅一眼,是朋友询问我广交会期间酒店价格,我这才意识到碰上了广交会。
广交会,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一九五七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作为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第二天的早餐,印证了广交会的国际性。餐厅里除了我和妻子,基本都是外国人。男男女女,进进出出,胸前都挂着参展证,上面一行小字“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间是三个大字“采购商”。我们住的酒店虽然号称四星级,但规模不大,而且处在深巷里,能有这么多国外客商聚集于此,足见广交会的世界影响力。
回想起来,我最初了解到广交会,还是因为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迎宾曲》。一九八〇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广交会的电影《客从何来》,《迎宾曲》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一经传唱立即红遍全国,欢快跳跃的曲调像叮咚的小河流淌心间,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开口便唱: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鲜花伴美酒欢聚一堂抒情怀,新朋老友新朋老友诚相待,情义春常在……
一九八〇年,我正在读高中一年级。那个年头在我们这里经商做买卖的比较少见,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希望到工厂工作,特别是对国企非常青睐。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女人如花》,有这样一个情节,莫笛去广州,回来的时候,捎带一些港衫,批发给白玉萍。这个情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内地城市的状况,有些胆子大的,就去广州抓货,以服装为多,回来贩卖。现在回头看,广交会早就在做国际贸易了,在经济发展的大道上开始狂奔,甩下内地城市好几条街,不得不佩服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唱着“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的人都老了,而广交会还是这般意气风发,引领着经济向前发展。
怀想着广交会的林林总总,我终于买到短袖T恤。付款后一头扎进试衣间,赶紧换下长袖加绒T恤。往酒店走的时候,清爽得我快要飞起来了。小巷是单行道,机动车不算多,摩托车一辆接着一辆。头盔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划过眼前,疾驰而去的背影充满活力,仿佛整条小巷都在随之起舞,动感十足。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历经沧桑而不失青春活力,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 漫步沿江西路
“珠江烟水碧濛濛,锦石琪花不易逢。”明代的诗人黄佐的诗句,大概是“珠江”这一名称最早出处。去广州哪能不游珠江,而游珠江又以乘船夜游为最佳。十年前,我就是在微醺之后夜游珠江,快意的印象至今不忘。但美景不宜重复,此次广州行便把游珠江放在了明朗的白天,江畔漫步,沙洲寻幽。
午后,尽管蓝天上白云朵朵,但难遮蔽炽热阳光。阳光下,宽阔的珠江静静地流淌,既无胜火江花,亦无春来之绿,但那清澈的蓝倒映着片片白云,卷起婆娑的树影,牵着两岸楼宇,伴风起舞,江面岸边便生动无比,像初恋的少男少女甜美的脸庞,浅笑,含情,纯真。
沿江西路道边绿树拥翠,树下一方方花坛里鲜花正艳。花于广州来说最是寻常物,初识广州就是始于“花城”这个别名。上中学时,读过著名散文家秦牧的散文《花城》,被那些格调高昂的文字所打动,对广州的花市印象深刻。工作以后,有一年初夏时节,第一次来广州公务。工作一结束便匆匆离开,没有时间品读这座城市,唯记得路边木棉树正在盛开,高大壮丽,一树火红。木棉树是广州的市树,也叫红棉树、攀枝花,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高大的树干笔直向上,花开的时候还没生出树叶,或者树叶还是小叶芽,但那大如巴掌的花朵却火红地挂满枝头,真的是“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远远地看,就像燃烧的火炬,点亮了青山绿水,映红了树下匆匆的身影。
此时,虽被我称之为“秋如夏”,毕竟已是十月末,木棉树早已葳蕤拥翠,撒下一片树荫。树荫下,两位俄罗斯美女在不断地换装,只为拍摄江岸路边的景色:散发着异国风情的欧式建筑群,与一幢幢现代高楼依水而立,高低错落,渐次排开,繁华而不失时尚,依稀可见百年前富贵十里长堤的影子。
沿江西路堪比上海外滩,其范围比较大,大约是从海珠广场到人民桥这个沿江范围。我们要先去参观圣心大教堂,就提前下车了,没有去海珠广场。圣心大教堂是一座石结构的天主教教堂,哥特式双尖塔像两把直插云霄的利剑,气势非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感觉。土黄色的石块组合起拱券和尖顶、扶壁和石柱,不单厚重结实,更是构图精美,每一个细部构造都堪称匠心独运。走进教堂内部,高高的立柱和尖角狭长的门窗,照应楼外双塔向上的气势,渲染庄重的气氛。窗上镶嵌的深红、深蓝、紫黄等彩色玻璃,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眩目,平添一种迷离神秘的色彩。圣心大教堂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伫立珠江一岸,守候着是是非非的漫漫岁月。
从教堂出来,行不多远,就是南方大厦。这座始建于一九一九的大厦,算上塔楼一共十二层,成为百年前广州第一高楼。整个建筑雄壮敦实,一派民国风范,像个绅士无言地注视着珠江。由此继续前行,就是粤海关旧址,也叫“大钟楼”,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夜游珠江见到的标志性景点“珠水夜韵”。四层楼约三十多米高,端庄典雅,每天早晚八点整钟楼会敲响一阵钟声,敲得游人兴高采烈,敲开老街坊的城市记忆。
这一路上许多建筑,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说,它们呈现的是典雅古朴之美,即便说不清楚是什么建筑风格,也会觉得赏心悦目,这也是那两位俄罗斯美女当街换装拍照的理由。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说,它们亲历和见证广州现代发展的进程,蕴藏在一砖一瓦里的老故事,如同封坛的老酒,经过时间的酝酿、岁月的发酵,越来越醇厚,越品越绵长。
继续西行,在人民桥桥头广场上,一座并不起眼的花岗岩石碑,令人肃然起敬。石碑坐西朝东,约有一人多高,呈上小下大方锥形。石碑正面镌刻着四个大字“毋忘此日”,触目的黑字把我们带到曾经的血腥风雨中。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十万工人、商人、学生举行反帝游行,途径沙基西桥口时,遭到沙面租界英军士兵机枪扫射,当场牺牲五十多人,一百七十多人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酿成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
石碑无言,默默矗立珠江岸边,注视着车来人往的沿江西路。昨日与今日都在这条路上,行走在今日的锦绣路程,不能忘记昨日屈辱的历史。沙基惨案纪念碑,是这条路上的红色地标,也是一尊长鸣的警钟。 ◎ 驻足沙面岛
向北走过沿江西路,踏上一座小桥,桥下一湾珠江水像个调皮的孩子绕着沙洲转一圈,碧波潺潺之后,又流回浩浩大江中。沙洲曾称拾翠洲,是珠江水冲积而成,人们管这里叫沙面岛。
小岛真的太小。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岛上共有八条小街小巷,一百五十多座精致的西洋建筑点缀其间,浓郁的历史韵味,古往今来的印痕,见证了广州的沧桑巨变。
小岛真的很美。若是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上俯瞰,沙面岛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江畔。江岸绿树繁茂,花草锦簇,绵绵珠江张开双臂将其揽入怀里,古朴的质感、沧桑的印记、幽幽的情绪荡漾开来,很容易醉倒八方来客。
沙面岛的看点,就在那些精巧的建筑上。一百多年前,由于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原法租区的天主教堂、英租区的基督教堂、汇丰银行、一些国家的领事馆都设在沙面岛上。巴洛克式、哥特式、新古典式以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错落在街巷两旁,各有特点,韵味十足:红砖青瓦的,展示着陈年老旧的质感;尖顶阁楼的,凸显着流年光阴的斑驳;穹顶拱券的,演绎着异国情调的浪漫……
然而,我更喜欢沙面岛的静怡。岛上鲜有机动车驶过,更不必担心摩托车幽灵一般从身后闪过,小街小巷非常适合用散漫的脚步丈量,用闲适的心绪凝眸。岸边绿水幽幽,细叶榕超大的树冠遮蔽了阳光的暴晒,树上垂下来的锈褐色气生根随风轻摇,像一根根丝线牵扯着岭南人的乡愁。米色的小洋楼被阳光照得神采奕奕,圆拱形大门口,一对年轻人正在拍摄婚纱照,幸福的笑容如楼前花坛里的花儿一样绽放。透过繁茂的树叶,可以看见小教堂高耸的尖顶,沿着竖直的彩色玻璃窗向下看,三三两两的游人进出教堂,未必是虔诚的信仰,不过是见识这清幽的所在,忘掉都市的繁忙与喧嚣。不同风格的小楼开设了许多咖啡馆、餐店以及酒吧,可以品味咖啡的浓香,小酌一杯,打发一些散碎的时间。树下和路边摆放着小桌椅,走累了便可坐在椅子上,闲看眼前饱经沧桑的回廊穹顶,或者古色古香的一扇窗、一道门,以及青石路上走过的优雅女人……风儿吹干了曾经流淌的屈辱和心酸的眼泪,租界早已成为往事,悲伤的故事已经远去,只留下游人惬意舒适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走上一座小桥,我们就离开沙面岛了。此时,小岛沐浴在夕阳余晖中,光影婆娑,秋韵渐来。
当我走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初斜的阳光是最富表现力的画笔,把一座城市描摹的立体而饱满,火红一片的三角梅张扬着热烈的情绪。
街道上不单传导着热烈的情绪,还有与之匹配的炎热温度。已是深秋季节,但广州三十度的气温,又让我回到了夏天。难堪的是我的穿着非常不应季,粗厚的牛仔裤,长袖T恤而且加绒,脚上套着厚实的袜子。一下网约车,热风扑面,没走几步已是汗流浃背。
我和妻子此行计划是内蒙和山西,原本就没有到南方的打算。因为妻子临时接手一项工作,只好调整计划赶赴广州。我俩在太原机场已经把一部分冬装寄回家,否则带着羽绒服、秋衣秋裤到广州就更搞笑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买夏装,哪怕就是一件半袖T恤也好。
撂下行李,赶紧出门买衣服。按照导航提示,我俩奔着不远处的商城而去。过马路,进入不宽的街巷里。有些陈旧的楼房耸立路边,楼下一字排开的都是服装店铺。我大喜过望,赶紧上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T恤,结果人家没搭理我,而且瞅着柜台里都是秋冬季的服装。
我环顾四周,错落着几座挂着“服装城”标识的大楼,几条街巷临街的店铺,都在做服装批发。原来,我俩误打误撞到了服装批发市场。店铺门口坐着一些女人,正在往塑料袋里装服装,牛仔裤、开衫、夹克、围巾应有尽有,十件一袋,十袋一捆,忙得头不抬、眼不睁。壮实的男人把一捆捆服装打成一个大包,“兹啦”“兹啦”撕扯不干胶纸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远处,快递公司把收货点设在街头路边,一个长条桌子放着电脑、打印机,地上放着地秤,员工们低着头忙着称重、填单。我们就像走进一个没有厂房的车间里,每一个人都守在流水线旁忙得不可开交,闲人只有我俩,像是从另一个星球闯入的外星人。
最壮观的当属穿梭往来的平板车。这种车在广州一些街头很常见,大约二三米长、一二米宽,四个小轱辘,高高的车把手,推起来“哗啦”“哗啦”直响。拖车人一身短打,脚蹬一双黄胶鞋,把一包包快件码到车上,满当当一车拉走,车轱辘发出沉闷的声音。卸了货物,空车快速返回,车轱辘发出刺耳的声音,不是一二辆、三四辆,而是十几辆、几十辆拖车发出强烈的噪音,震得我脑子嗡嗡作响。也有人为了提高效率,用电动摩托车拖拽平板车,快去快回,匆匆得不能再匆匆了。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我已经是多年不见了。
我观察了一下,拉上货的平板车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而去。估计大型集装箱车进不到街巷里,停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商户利用平板车来回摆渡货物。然后,集装箱车从这里开往祖国各地,用一车车各式服装扮靓秋冬季的街头。我开玩笑地说,广州人一件T恤、一条短裤、一双拖鞋就能度过一年,却在操着全国人民穿戴的心。妻子补充道,恐怕早已操心全世界人民的穿戴了。
此话一点不假,资料显示: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州产生了各种综合的、专业的批发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广州已是全世界最密集的批发市场群落之一,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流通基地。
喧闹是批发城的特色,人声、车声混杂,像小时候过年赶集般熙熙攘攘;繁忙是批发城的本质,每一双手都在忙不迭,每一双脚都在匆匆着,每一个身影都是忙碌的,像川流不息的大河流过城市街道,浩浩汤汤。为什么广州经济发展强劲、广州人富裕?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三十度高温下,树荫里乘凉,茶馆里吹牛,空调房里搓麻,恐怕难有强劲的发展。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的确如此,劳动是艰辛的,劳动的身影是最美的,劳动的成果也是最甜的。
终于有一家店铺肯卖给我们一打夏凉袜,也算是解决了我双脚燥热问题。离开批发城,忙碌隐进夜色,喧闹渐渐远去,广州迎来一个秋如夏的夜晚。 ◎ 恰逢“广交会”
秋如夏的夜晚,如水月光带来一丝凉意。可是,明天呢?我还是要面临燥热。好在晚餐时,饭店老板娘给我指了一条明路,广州东站地下商城里,可能会有卖短袖T恤的。
饭后,我先回到酒店把买的袜子放下,随后再去地下商场。我们住的酒店,距离广州东站不过几百米,一条窄街的另一头。优点是交通便利,缺点是不时会有列车呼啸而过。从酒店前台走过,看见一位老外比比划划地办理入住手续。广州开放前沿城市,有外国人住店寻常一件事。接着迎面又走来几位老外,便觉得挺奇怪,这么个店不至于住这么多老外。恰好有微信提醒,便瞅一眼,是朋友询问我广交会期间酒店价格,我这才意识到碰上了广交会。
广交会,全称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一九五七年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作为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第二天的早餐,印证了广交会的国际性。餐厅里除了我和妻子,基本都是外国人。男男女女,进进出出,胸前都挂着参展证,上面一行小字“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间是三个大字“采购商”。我们住的酒店虽然号称四星级,但规模不大,而且处在深巷里,能有这么多国外客商聚集于此,足见广交会的世界影响力。
回想起来,我最初了解到广交会,还是因为李谷一演唱的一首歌《迎宾曲》。一九八〇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广交会的电影《客从何来》,《迎宾曲》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一经传唱立即红遍全国,欢快跳跃的曲调像叮咚的小河流淌心间,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开口便唱: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鲜花伴美酒欢聚一堂抒情怀,新朋老友新朋老友诚相待,情义春常在……
一九八〇年,我正在读高中一年级。那个年头在我们这里经商做买卖的比较少见,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希望到工厂工作,特别是对国企非常青睐。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女人如花》,有这样一个情节,莫笛去广州,回来的时候,捎带一些港衫,批发给白玉萍。这个情节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内地城市的状况,有些胆子大的,就去广州抓货,以服装为多,回来贩卖。现在回头看,广交会早就在做国际贸易了,在经济发展的大道上开始狂奔,甩下内地城市好几条街,不得不佩服广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唱着“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的人都老了,而广交会还是这般意气风发,引领着经济向前发展。
怀想着广交会的林林总总,我终于买到短袖T恤。付款后一头扎进试衣间,赶紧换下长袖加绒T恤。往酒店走的时候,清爽得我快要飞起来了。小巷是单行道,机动车不算多,摩托车一辆接着一辆。头盔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划过眼前,疾驰而去的背影充满活力,仿佛整条小巷都在随之起舞,动感十足。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历经沧桑而不失青春活力,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 漫步沿江西路
“珠江烟水碧濛濛,锦石琪花不易逢。”明代的诗人黄佐的诗句,大概是“珠江”这一名称最早出处。去广州哪能不游珠江,而游珠江又以乘船夜游为最佳。十年前,我就是在微醺之后夜游珠江,快意的印象至今不忘。但美景不宜重复,此次广州行便把游珠江放在了明朗的白天,江畔漫步,沙洲寻幽。
午后,尽管蓝天上白云朵朵,但难遮蔽炽热阳光。阳光下,宽阔的珠江静静地流淌,既无胜火江花,亦无春来之绿,但那清澈的蓝倒映着片片白云,卷起婆娑的树影,牵着两岸楼宇,伴风起舞,江面岸边便生动无比,像初恋的少男少女甜美的脸庞,浅笑,含情,纯真。
沿江西路道边绿树拥翠,树下一方方花坛里鲜花正艳。花于广州来说最是寻常物,初识广州就是始于“花城”这个别名。上中学时,读过著名散文家秦牧的散文《花城》,被那些格调高昂的文字所打动,对广州的花市印象深刻。工作以后,有一年初夏时节,第一次来广州公务。工作一结束便匆匆离开,没有时间品读这座城市,唯记得路边木棉树正在盛开,高大壮丽,一树火红。木棉树是广州的市树,也叫红棉树、攀枝花,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高大的树干笔直向上,花开的时候还没生出树叶,或者树叶还是小叶芽,但那大如巴掌的花朵却火红地挂满枝头,真的是“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远远地看,就像燃烧的火炬,点亮了青山绿水,映红了树下匆匆的身影。
此时,虽被我称之为“秋如夏”,毕竟已是十月末,木棉树早已葳蕤拥翠,撒下一片树荫。树荫下,两位俄罗斯美女在不断地换装,只为拍摄江岸路边的景色:散发着异国风情的欧式建筑群,与一幢幢现代高楼依水而立,高低错落,渐次排开,繁华而不失时尚,依稀可见百年前富贵十里长堤的影子。
沿江西路堪比上海外滩,其范围比较大,大约是从海珠广场到人民桥这个沿江范围。我们要先去参观圣心大教堂,就提前下车了,没有去海珠广场。圣心大教堂是一座石结构的天主教教堂,哥特式双尖塔像两把直插云霄的利剑,气势非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感觉。土黄色的石块组合起拱券和尖顶、扶壁和石柱,不单厚重结实,更是构图精美,每一个细部构造都堪称匠心独运。走进教堂内部,高高的立柱和尖角狭长的门窗,照应楼外双塔向上的气势,渲染庄重的气氛。窗上镶嵌的深红、深蓝、紫黄等彩色玻璃,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眩目,平添一种迷离神秘的色彩。圣心大教堂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伫立珠江一岸,守候着是是非非的漫漫岁月。
从教堂出来,行不多远,就是南方大厦。这座始建于一九一九的大厦,算上塔楼一共十二层,成为百年前广州第一高楼。整个建筑雄壮敦实,一派民国风范,像个绅士无言地注视着珠江。由此继续前行,就是粤海关旧址,也叫“大钟楼”,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夜游珠江见到的标志性景点“珠水夜韵”。四层楼约三十多米高,端庄典雅,每天早晚八点整钟楼会敲响一阵钟声,敲得游人兴高采烈,敲开老街坊的城市记忆。
这一路上许多建筑,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说,它们呈现的是典雅古朴之美,即便说不清楚是什么建筑风格,也会觉得赏心悦目,这也是那两位俄罗斯美女当街换装拍照的理由。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说,它们亲历和见证广州现代发展的进程,蕴藏在一砖一瓦里的老故事,如同封坛的老酒,经过时间的酝酿、岁月的发酵,越来越醇厚,越品越绵长。
继续西行,在人民桥桥头广场上,一座并不起眼的花岗岩石碑,令人肃然起敬。石碑坐西朝东,约有一人多高,呈上小下大方锥形。石碑正面镌刻着四个大字“毋忘此日”,触目的黑字把我们带到曾经的血腥风雨中。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十万工人、商人、学生举行反帝游行,途径沙基西桥口时,遭到沙面租界英军士兵机枪扫射,当场牺牲五十多人,一百七十多人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酿成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
石碑无言,默默矗立珠江岸边,注视着车来人往的沿江西路。昨日与今日都在这条路上,行走在今日的锦绣路程,不能忘记昨日屈辱的历史。沙基惨案纪念碑,是这条路上的红色地标,也是一尊长鸣的警钟。 ◎ 驻足沙面岛
向北走过沿江西路,踏上一座小桥,桥下一湾珠江水像个调皮的孩子绕着沙洲转一圈,碧波潺潺之后,又流回浩浩大江中。沙洲曾称拾翠洲,是珠江水冲积而成,人们管这里叫沙面岛。
小岛真的太小。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岛上共有八条小街小巷,一百五十多座精致的西洋建筑点缀其间,浓郁的历史韵味,古往今来的印痕,见证了广州的沧桑巨变。
小岛真的很美。若是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上俯瞰,沙面岛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江畔。江岸绿树繁茂,花草锦簇,绵绵珠江张开双臂将其揽入怀里,古朴的质感、沧桑的印记、幽幽的情绪荡漾开来,很容易醉倒八方来客。
沙面岛的看点,就在那些精巧的建筑上。一百多年前,由于被英法等国占为租界,原法租区的天主教堂、英租区的基督教堂、汇丰银行、一些国家的领事馆都设在沙面岛上。巴洛克式、哥特式、新古典式以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错落在街巷两旁,各有特点,韵味十足:红砖青瓦的,展示着陈年老旧的质感;尖顶阁楼的,凸显着流年光阴的斑驳;穹顶拱券的,演绎着异国情调的浪漫……
然而,我更喜欢沙面岛的静怡。岛上鲜有机动车驶过,更不必担心摩托车幽灵一般从身后闪过,小街小巷非常适合用散漫的脚步丈量,用闲适的心绪凝眸。岸边绿水幽幽,细叶榕超大的树冠遮蔽了阳光的暴晒,树上垂下来的锈褐色气生根随风轻摇,像一根根丝线牵扯着岭南人的乡愁。米色的小洋楼被阳光照得神采奕奕,圆拱形大门口,一对年轻人正在拍摄婚纱照,幸福的笑容如楼前花坛里的花儿一样绽放。透过繁茂的树叶,可以看见小教堂高耸的尖顶,沿着竖直的彩色玻璃窗向下看,三三两两的游人进出教堂,未必是虔诚的信仰,不过是见识这清幽的所在,忘掉都市的繁忙与喧嚣。不同风格的小楼开设了许多咖啡馆、餐店以及酒吧,可以品味咖啡的浓香,小酌一杯,打发一些散碎的时间。树下和路边摆放着小桌椅,走累了便可坐在椅子上,闲看眼前饱经沧桑的回廊穹顶,或者古色古香的一扇窗、一道门,以及青石路上走过的优雅女人……风儿吹干了曾经流淌的屈辱和心酸的眼泪,租界早已成为往事,悲伤的故事已经远去,只留下游人惬意舒适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走上一座小桥,我们就离开沙面岛了。此时,小岛沐浴在夕阳余晖中,光影婆娑,秋韵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