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晓荷·暖】汉王陵的那些事(散文)

  • 作者:风土人情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2-16 13:55:52
  • 被阅读0
  •   走出云龙山的北门,马路对面那座古朴庄重的建筑便是博物馆。一条近百米的长廊自马路边直连到博物馆,长廊的两侧被高可及腰的围墙围挡着,每隔几米便有一个方形的敦厚灯柱,柱身上有浮雕的手法勾勒出的莲花祥云,祥云下战马拉着华盖遮顶的战车,手持刀枪铠甲护身的古代士兵正簇拥着战车前行。朝代更迭的刀光剑影、权势追逐的血雨腥风在这些灯柱上隐约可见。从侧面看向长廊,长廊下面则是由圆柱支撑着的架空结构,整个长廊飞架于云龙山的余脉上,而博物馆的位置则处于山洼地带了。

      那天被博物馆院外的青色条石所吸引,我没有忙着走进博物馆。一块块床垫大小的青色条石形状基本相同,长两米有余,宽近一米五,厚达四十公分。上面刻錾出的线条间距相等,深浅一致,从錾痕的工整度可以看出工匠们雕琢它们时的一丝不苟,加工这些石块时下足了功夫,堪比工艺品的技艺也让人感叹。石块的边缘偶尔可见新鲜的泥土,每三块堆叠在一起,前后相连成绵延百余米的厚重石墙。任谁看了这些石块也会好奇,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力量。它们从哪里来,为何要放在这里,又会到哪里去。

      带着这些疑问走入灰色基调的博物馆之后,古朴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便觉得离古人更近了,让人迫切地想从这些无言古物的身上搜寻出古人生活过的细节。这里的楼上楼下分成了多个展厅,分门别类地展示着自石器时代以来古人用过的代表性物品。在石器土陶以及延用至今的精美瓷器上,人们可以看到土石由低级到高级被人们所利用的历史;在各种各样奇异动物造型的金属器玉器上,让人不由地佩服前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原始状态下的动手能力。这里既便是一根毫不起眼的细小骨针,也在闪耀着古代先民智慧的光芒。

      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这里曾是刘邦的故乡。它扼守南北,历来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方。秦末,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从这里走出后,历经曲折终于达到权力的颠峰,他很想再回到家乡来看看。然而繁忙的国事,尚没有完全扑灭的敌对势力,让他难有闲暇长住家乡。分封土地时,刘邦便把一个重要的子孙分支封到了故乡为王。

      这些王侯的寝陵大多在山上发现。在风水学家的眼里,山是地脉灵气聚集的地方,葬在这种地方可以庇佑后人永享福贵。徐州城里及四周的山不少,这些山或近或远地绵延在一起组成了山的群落,像围坐成一圈开着会,令人遗憾的是这里没有巍峨的大山。比较有名的山有云龙山、户部山、奎山,九里山、狮子山、龟山、北洞山等等。山上曾经是劣石伴着丛生的荒草与杂木,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貌不惊人的荒山里竟然埋有王陵。自上个世纪的中期开始,石块开始紧缺,挖石取材的浪潮打破了这些千年荒山的宁静,随之也揭开了群山的神秘面纱。这些看似普通的一座座荒山有的竟早被掏空,山腹里隐藏着恢宏壮阔的汉代王陵寑宫。尤其是楚王山上竟有多座汉王墓,堪称是汉墓成群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我们这些俗人来讲,古物中所蕴含的文化我们看不透也看不懂,最感兴趣的还是汉王侯们的钱财珠宝,以及钱财给这些王侯带来的奢侈生活到底是啥样。为了迎合观众的这种心理,博物馆也是特意把王侯陵墓内的物品作为展览的重点。在汉代展厅里,展出了陪伴着这些王侯的金银玉器,漆器古瓷,银缕玉衣,以及偷偷越制使用的金缕玉衣,件件精美,工作人员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顺序与方式将物品展放着。但好东西多了也不是好事,若一件件地去细看,脑子里很快被塞得满满的而疲倦不堪,审美也会让人疲劳。

      为了舒缓紧张的神经,让人更直观地去了解汉墓,博物馆内还特意仿制了一座汉墓的内部构造。一条长长的墓道连通着厚重的石门,石门前的墓道里塞满了防盗的青色条石,石门后的墓道两侧是各种侧室,有衣帽室、厨房、杂物库、车马库、兵器库、及下人住的地方等。除了在规模上比不过真正的王陵,展出的物品全是真的,据说连仿制品的石块与泥土也全取自于真正的王陵。

      钱财库里一堆绿绣与泥土包裹的铜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地下王陵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钱库里的铜钱开始缓慢地朽烂,最后与墓里的泥土牢牢地粘连成一团。因为朽烂后的铜钱经不起敲打碰触,稍用力想分开它们即烂,这团铜钱便从墓里被整个移过来展览。让人想不到的是,王墓内还设有厕所,这在以往发掘过的王陵中也很少见。人踩在两块平行放置的条石上,秽物逐能自然地排放到中间隔开的空档中,与现在公厕里的蹲位一样。厕所的左右后三面还有石板遮挡着,很好地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

      一只硕大的金盆也引来了众多的围观者。金盆洗手这在古书中常能看到的记载,在这里也有了实物印证。古人认为人死只是换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因此他们会在墓中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想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享受生前那样安逸奢侈的生活,而金盆也恰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他们生前的骄奢。刘邦若知道这些子孙生前奢糜,死后又有着丰厚的陪葬,且这些财富大多来自于家乡子民的身上,不知他会不会后悔让这些子孙到家乡为王。或许他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会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臣民都是自己的,从他们身上收取钱财还不是天经地义。封建时代的认识水平,谁会在乎民间的寒暖呢。

      走出展厅的北门,门外有个小广场,灿烂的阳光依旧在当空照耀着,而人的思绪却依然沉浸在远古。

      广场的北边紧挨着一个小山似的圆丘,圆丘上面铺着草坪,草丛间还植有各种观赏的花木。一条通道从圆丘的南面通往它的内部,通道的一侧立有彭城王墓的标牌。通道里也摆放着青石,与博物馆外存放的那些青石大小一样。看到此处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青石全出自于这个圆丘内,也就是这座彭城王墓内。

      这座古墓早先便在博物馆的院内,不知博物馆在选址修建时,是不是特意把它选在了院内。不要小看了那些考古人员,他们的眼光厉害着呢。从古墓宏大的规模上判断里面应该埋着王侯级的重要人物,住在这附近的人曾一直认为这是范曾墓。原因是自那场家喻户晓的鸿门宴过后,刘邦被赶到四川,而项羽和范曾不久即返回徐州。年迈的范曾在途中一病不起,到徐后没多久就死去了。到了清代,有人据此推断这可能是范曾墓,官府还特意立下刻有范曾名讳的墓碑以示纪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那块墓碑早已消失不见,这里看上去仍是一片荒山。附近的孩子误以为墓顶是个普通的山头,墓顶便被他们当成了玩耍的乐园。直到这次打开大墓后,人们才知道闹了个乌龙,这是一位彭城王墓。

      仿制的汉陵给人的感觉是好奇。沿着圆丘前的通道进去后,将要面对着真正的王陵,心里便不由地怦怦乱跳起来。正在通道里向前走着时,一道石墙突然阻拦在通道的前方,从石墙的左右两侧绕进去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墓室。室内高高的顶部已被钢筋水泥牢牢地支撑成浑圆的一体,下方的中间位置是个长方形的大坑,最深处有十余米。坑沿的四周设有围栏,挡住了那些好奇的参观者。但站在围栏外依然能辨出大墓内的各种侧室与主墓室。有工作人员正在墓室内细心地用毛刷刷着土,确认土里没有遗漏的古物后,再把清理过的土堆放在一起准备运出去,整个过程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人介绍道,盗贼曾多次光顾过这里,棺木也朽化成泥,从铺在地上的一层长方形漆皮上,人们才知道存放棺木的大概位置。这里最意外的收获是地上散落了许多玉质棋子,证实了在汉代的富贵阶层流行着围棋。

      在大坑的西边和北边果然有几个大洞,洞内斜着伸向墓室,仅容一人挤进,这是不同时代盗墓者留下的杰作。据文献记载,元代时就有个叫贾胡的人曾租下这里的院落,对外谎称是做生意,实则向下偷挖了有十年之久。因为盗洞太多,人们对这次发掘的收获也没报太大的希望。

      在墓室的西北角有个胡同,穿过胡同后眼前突然豁然开朗,又一个展厅赫然在目。展厅内陈列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瓷器玉器铜器及金银器物,展厅的南侧还有一个通道,直通向王妃的墓室,这个展厅里摆放的物品就是从王妃墓内发掘出来的。从发掘出的物品完好程度上来看,规模较小的王妃墓幸运地躲过了被盗的劫难。可见王妃陵墓规模虽小也有它小的好处,盗贼轻易找不到墓室。

      沿着厅边这条通道前行大约十余米,便到了王妃主墓室的门口,墓门是青砖白灰砌成的圆形券顶门,门板已被挪到它处。因为墓室内特意没有装灯,从身后散射来的光线极弱,我伸手摸了摸那些门砖,又厚又大的古砖比现代砖大了许多。砖砌的墓室内空荡荡的,与一旁的王爷棺一样,王妃的凤棺也是早已朽烂成泥。墓室里的陪葬品在发掘后,室内尽量保持了原貌,墙壁与地坪均没有采用现代的手段去处理。脚下的泥土依然是支撑过棺材的泥土,因为发掘后没有夯实而坑洼不平,踩在其上让人不由地心生寒意。在墓壁的东墙上还有个小洞,这是修建陵墓时特意留下的孔洞。这个孔洞把王妃墓与一边的王爷墓连通了起来,以便于他们的幽魂在九泉相聚,生生死死永不分离。王爷的多情,无疑为这座王墓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也驱走了参观者内心里的凝重与苍凉。返回到王妃物品的展厅,由展厅西南角的通道走出墓室后,那些精美的物品仍在脑海中不停地闪耀着。

      不可否认,王陵内集聚了其所属时代物品的精华,每一件物品均是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聚沙成塔,历代人类智慧的传承与积累便形成了历史,警醒着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审核人:站长】

        标题:【晓荷·暖】汉王陵的那些事(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2278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