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的村子坐落在半山腰,大多数田地都是山坡地,土层薄,碎石遍地。这样的田地颇为挑剔庄稼。如果种玉米、麦子,收成比较少。人们就选择种一些不太讲究的庄稼。诸如红薯、棉花、高粱等。而其中的红薯又是可以代替粮食的重要作物。于是,村后的那一块块儿梯田便成了红薯的天地。
当布谷鸟开始“布谷布谷”地叫的时候,村里人便纷纷下得地窖,拾起那一个个个头大,颜色鲜的红薯,准备长芽了。
村里那些庄稼好把式早早就把长芽的温床准备好了。只见八爷和奶奶他们用土和麦秸和了麦秸泥,围起一个长方形的空间,里面填充上土和沤粪的混合物,从地窖里取出来母红薯,整整齐齐地摆上一层,上面再铺上土和沤粪的混合物。有时候沤粪铺多了,会把芽苗烧死,土多了,出芽又特别慢,有时候甚至眼看着过了栽种的季节,它还没有出足够多足够胖的芽,让急着种红薯的人干着急。这时候铺沤粪的多少就成了关键。尽管像八爷和奶奶这样的老把式都会有失误的时候。记得曾经因沤粪放多,长出来的红薯芽都是烂根的。奶奶和八爷遍一声声地叹息:哎,沤粪放多了,看这烂得。
细心的人甚至带了体温计,每天测测温度。如果温度高了,赶紧多泼冷水,如果温度低了,则用塑料纸给严实地遮盖住。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呼呼地就上来了。要不了几天,一些小芽芽就从母红薯身上钻出来了。
而像八爷和奶奶他们这样的老把式是用不着什么温度计的,只见他们用手往温床里一探,就知道是该泼水、去塑料布了,还是该盖上塑料布了。
就在奶奶和八爷掀掀盖盖塑料布中,红薯芽苗不知啥时候已经窜出一拃高了,八爷就对奶奶说,快能栽了,看着点温度,三四天应该就可以了。
果然,三四天后,红薯芽又长高了些,露出粪土的部分呈粉红色,而埋着的部分则呈淡白色。翠绿的叶子,粉红的小身子,仿佛一群微缩版的小女孩,她们正挤挤挨挨,你推我搡地玩闹呢。
中了,差不多了,奶奶说着就蹲下来,一根一根地薅,不消一会儿,便攥了一把,放到一边,再接着薅。一边薅一边数着棵数。一棵,两棵,三棵……够了五百了,或者够了一千了。就放到箩筐里,用撅头挑起往地里送。
母亲早就去村东头的水井那儿排队打水了。只见长长的队伍里,有推着独轮车的长方形水桶,有像母亲这样挑着的圆柱水桶。
大家都向着泉水的方向引颈而望,心里在着急着:水呀,你快点流吧,快点让我家接水吧,我家那一千棵红薯芽啥时候才栽完呢?
终于挨到母亲接水了,她小心地把水桶伸下去,接满后再小心地提上来。挑起担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砾石遍布的羊肠小道上,生怕溅出一滴这贵如油的水来。
到得地来,奶奶早就刨了很多坑,把芽苗也放好了,只待母亲的水一来,便用舀勺往坑里舀水。每个坑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用不起,少了活不了。
舀好水,还得小心地用手埋了。先把周边湿润的土围上去,再用干土围了外层,双手拍了拍,跟原来的旮岭子一样了才行。
红薯苗们对生存条件一点也不挑剔,给点阳光,她就欢畅,来点风,她就摇曳着窜个头,有点雨滴,她就放开肚皮地喝,吸饱喝足了,就可劲儿了往大里长。
不知道什么时候,她那长长的秧子已经铺满了整个田地,仿佛铺上了一层绿色的毛毡。这时,奶奶就该赶着我们去翻红薯秧了。扯起一根,只见上面布满了小小的脚,那些脚已经趁着雨水扎根了,仿佛拉起杆子干革命的造反派。奶奶吩咐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拽起来,不能让它扎根。扎根就意味着跟红薯果子夺取了养分,红薯的个子就要小。
忍受着田里蚊虫的叮咬,我们边翻着红薯秧,边不时地大惊小怪地喊一嗓子:虫,它爬到我腿上了!砍虎狼,它要砍我,哎呀呀,我被砍虎狼砍了,好疼啊。
奶奶对我们这样的大呼小叫已经习以为常,她管她在前头嗤啦嗤啦地翻着,任我们在后头叽叽喳喳。她知道,被蚊虫叮咬了,被砍虎狼砍了,顶多也就起个包,痒点,疼点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自己难道被叮咬的少吗?小孩子们真是娇气!
好不容易把地块儿翻完了,太阳也到了正头顶,该下工了。
带把红薯秧翻了,田里的秋庄稼也该收了。收了玉米、谷子、大豆,犁了地,播种上了冬小麦。地里的红薯也该刨了。
奶奶又该把我们赶到地里,割红薯秧、捡红薯。
我们小孩用镰刀在前头把红薯秧割了,奶奶和母亲在后头刨红薯。我们割完红薯秧,又该撵在奶奶和母亲身后捡红薯。把红薯上得到泥土搓掉,一个一个小心地放到篮筐里。这些好的需要放到地窖里留着慢慢吃,其中一部分还要做来年养秧苗的母红薯。不小心被镢头伤了的,或者比较小的,则不大重视,往另一个篮筐里随便一扔,只等磨红薯粉了。
由于村里的山坡地多,家家户户种的红薯都不少,刨红薯的季节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大家总是起早贪黑。由于我家劳力少,刨红薯的天数便格外长。有两年,红薯长得特别好,就有人趁着月色到我家地里偷刨红薯。白天到地里一看,少了那么多,奶奶最多也就长叹一声:哎,也不知道谁这样不地道,竟然偷红薯。
连着刨了两天红薯,院子里堆的红薯小山一样了。奶奶和母亲就张罗着要磨红薯粉了。
一担担地挑了红薯到磨粉坊磨了,再挑到村东头的井边提前准备好的大缸那儿,经过一担担水冲刷,第二天便可以挖到白花花的红薯粉。用来漏粉条、做凉粉、皮渣等好多好吃的。
当布谷鸟开始“布谷布谷”地叫的时候,村里人便纷纷下得地窖,拾起那一个个个头大,颜色鲜的红薯,准备长芽了。
村里那些庄稼好把式早早就把长芽的温床准备好了。只见八爷和奶奶他们用土和麦秸和了麦秸泥,围起一个长方形的空间,里面填充上土和沤粪的混合物,从地窖里取出来母红薯,整整齐齐地摆上一层,上面再铺上土和沤粪的混合物。有时候沤粪铺多了,会把芽苗烧死,土多了,出芽又特别慢,有时候甚至眼看着过了栽种的季节,它还没有出足够多足够胖的芽,让急着种红薯的人干着急。这时候铺沤粪的多少就成了关键。尽管像八爷和奶奶这样的老把式都会有失误的时候。记得曾经因沤粪放多,长出来的红薯芽都是烂根的。奶奶和八爷遍一声声地叹息:哎,沤粪放多了,看这烂得。
细心的人甚至带了体温计,每天测测温度。如果温度高了,赶紧多泼冷水,如果温度低了,则用塑料纸给严实地遮盖住。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呼呼地就上来了。要不了几天,一些小芽芽就从母红薯身上钻出来了。
而像八爷和奶奶他们这样的老把式是用不着什么温度计的,只见他们用手往温床里一探,就知道是该泼水、去塑料布了,还是该盖上塑料布了。
就在奶奶和八爷掀掀盖盖塑料布中,红薯芽苗不知啥时候已经窜出一拃高了,八爷就对奶奶说,快能栽了,看着点温度,三四天应该就可以了。
果然,三四天后,红薯芽又长高了些,露出粪土的部分呈粉红色,而埋着的部分则呈淡白色。翠绿的叶子,粉红的小身子,仿佛一群微缩版的小女孩,她们正挤挤挨挨,你推我搡地玩闹呢。
中了,差不多了,奶奶说着就蹲下来,一根一根地薅,不消一会儿,便攥了一把,放到一边,再接着薅。一边薅一边数着棵数。一棵,两棵,三棵……够了五百了,或者够了一千了。就放到箩筐里,用撅头挑起往地里送。
母亲早就去村东头的水井那儿排队打水了。只见长长的队伍里,有推着独轮车的长方形水桶,有像母亲这样挑着的圆柱水桶。
大家都向着泉水的方向引颈而望,心里在着急着:水呀,你快点流吧,快点让我家接水吧,我家那一千棵红薯芽啥时候才栽完呢?
终于挨到母亲接水了,她小心地把水桶伸下去,接满后再小心地提上来。挑起担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砾石遍布的羊肠小道上,生怕溅出一滴这贵如油的水来。
到得地来,奶奶早就刨了很多坑,把芽苗也放好了,只待母亲的水一来,便用舀勺往坑里舀水。每个坑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用不起,少了活不了。
舀好水,还得小心地用手埋了。先把周边湿润的土围上去,再用干土围了外层,双手拍了拍,跟原来的旮岭子一样了才行。
红薯苗们对生存条件一点也不挑剔,给点阳光,她就欢畅,来点风,她就摇曳着窜个头,有点雨滴,她就放开肚皮地喝,吸饱喝足了,就可劲儿了往大里长。
不知道什么时候,她那长长的秧子已经铺满了整个田地,仿佛铺上了一层绿色的毛毡。这时,奶奶就该赶着我们去翻红薯秧了。扯起一根,只见上面布满了小小的脚,那些脚已经趁着雨水扎根了,仿佛拉起杆子干革命的造反派。奶奶吩咐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拽起来,不能让它扎根。扎根就意味着跟红薯果子夺取了养分,红薯的个子就要小。
忍受着田里蚊虫的叮咬,我们边翻着红薯秧,边不时地大惊小怪地喊一嗓子:虫,它爬到我腿上了!砍虎狼,它要砍我,哎呀呀,我被砍虎狼砍了,好疼啊。
奶奶对我们这样的大呼小叫已经习以为常,她管她在前头嗤啦嗤啦地翻着,任我们在后头叽叽喳喳。她知道,被蚊虫叮咬了,被砍虎狼砍了,顶多也就起个包,痒点,疼点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自己难道被叮咬的少吗?小孩子们真是娇气!
好不容易把地块儿翻完了,太阳也到了正头顶,该下工了。
带把红薯秧翻了,田里的秋庄稼也该收了。收了玉米、谷子、大豆,犁了地,播种上了冬小麦。地里的红薯也该刨了。
奶奶又该把我们赶到地里,割红薯秧、捡红薯。
我们小孩用镰刀在前头把红薯秧割了,奶奶和母亲在后头刨红薯。我们割完红薯秧,又该撵在奶奶和母亲身后捡红薯。把红薯上得到泥土搓掉,一个一个小心地放到篮筐里。这些好的需要放到地窖里留着慢慢吃,其中一部分还要做来年养秧苗的母红薯。不小心被镢头伤了的,或者比较小的,则不大重视,往另一个篮筐里随便一扔,只等磨红薯粉了。
由于村里的山坡地多,家家户户种的红薯都不少,刨红薯的季节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大家总是起早贪黑。由于我家劳力少,刨红薯的天数便格外长。有两年,红薯长得特别好,就有人趁着月色到我家地里偷刨红薯。白天到地里一看,少了那么多,奶奶最多也就长叹一声:哎,也不知道谁这样不地道,竟然偷红薯。
连着刨了两天红薯,院子里堆的红薯小山一样了。奶奶和母亲就张罗着要磨红薯粉了。
一担担地挑了红薯到磨粉坊磨了,再挑到村东头的井边提前准备好的大缸那儿,经过一担担水冲刷,第二天便可以挖到白花花的红薯粉。用来漏粉条、做凉粉、皮渣等好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