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人突然就笑了,而且是出声地笑。想老家的过去,那些俗言俚语,就跳出来,很顽皮,挺逗人的,忍俊不禁。 ◎……——可该昏了!
年老了,一般不会做“险梦”,更不敢坐恶梦。可那晚,我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屋外一竿向日葵,直窜到三丈高。我居然嗖嗖地爬上去,一手握住向日葵的头,一手从腰间抽出镰刀。母亲推门而出,见状,大惊道:登了上挂的(土语,意思是登高不安分),上(登)高也没见这么来的——可该昏了!
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我必须克服恐高症,再高也要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搞人民公社时的豪言壮语,都一股脑地溜出了嘴。母亲赶紧双手做接住状。
这是个好梦。丰收了,向日葵该收了,母亲是小脚,赶路不行,登高也不行。我替母亲享受丰收的喜悦吧。
省略号的部分,可以随意地无限填写,关键是“可该昏了”,一定要有值得让人昏厥过去,或者让人昏晕的效果。凡是惊人眼球的,都可以这么说。“可该昏了”,并未昏厥昏晕,而是“了不得”的意思。害怕中带着一种自豪。
从小,我并无爬树登高的爱好,可能是这种俚语的鼓励,居然没有了恐高症。母亲和邻居们在小河洗衣,我一件件提起,爬树河柳,晾晒在上面。也引来邻居的一阵发挥。
“这孩子,将来能登高。”向我投来一道赞许的目光。
“这孩子,不属家雀。”学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马上想到这一句。
这都是“喊喜”的话。“喊喜”,也是俗语,意思是让人羡慕。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大人们的“喊喜”里纵横天性,想想乡邻的话,话糙情浓,在鼓励声中,孩子的成长就快。转眼间,我也成了要对着孩子“喊喜”的人了。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吧,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之情,好话岂止三冬暖,一生也受用。
听到这些话,说不出的滋味,那感觉就像舔舐了一口电池,有很多的电流在舌尖上乱窜。并不十分理解“登高”的深层意蕴,并不懂得属相远离家雀,但是好话。
有些话,干巴巴地出口,是那么矫情,那么不自在,而换上俗言俚语,味儿就浓了,那么有温度,那么走心入肺。所以多少年了,我依然记得那个没有什么故事的场面,记住了那些话。
大人们也担心孩子登高有危险,凡是危险,都说:毛鸡叼根草塞烟囱——可该昏了!
俗言俚语里包含着一种期待和鼓励之情,如果用书本上的话说出,就没了味儿,起码味淡。尽管我一生的事业并未“登高”,但一直努力向上,也算不负乡邻的期待吧。 ◎吃地瓜摆接碟——太浪了!
在曾经的年代,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从地瓜大丰收,人们摆脱了食不果腹的困窘,也对地瓜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也出现很多“地瓜话”(老实巴交的话)。
顿顿地瓜,从柳条盘子拿一个,剥皮啃食就可以了。可人们还是逐渐讲究起“排场”了,一筐熟地瓜,每人桌前摆一个碟子,地瓜不会掉渣,也要摆上,这才像吃饭那么回事。
1961年后出生的孩子叫“地瓜孩”,我不是,也把吃地瓜摆接碟这个规矩沿袭下来。仿佛,吃的不是地瓜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而是珍馐美味。加上一句“太浪了”,本来是有调侃的意味,甚至是不屑于这种摆谱。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谱应该摆出来。从实用的角度看,地瓜皮放在“接碟”里,收拾起来也有用,舍不得丢弃,都拿来喂猪。日子,被农家过得点滴不漏,就是这样,才一点一滴地把生活抬举到了值得喜欢的样子。
想起一句俏皮话,给点月光就浪漫。月光抽象,地瓜实在,一个接碟,接住了生活的浪漫。我突然觉得,农人的日子里从未停止浪漫,浪漫跟随生活。
也是一种饱含着心酸的浪漫。想起那英的歌《心酸的浪漫》,唱的是两个爱着的人,隔了多少年,依然在浪漫,令人心酸。显然这种格局有点儿小,喜欢那句歌词“给我太多心酸浪漫”,浪漫的基调也许就是心酸,没有心酸,哪里可以真正品味出甜度的内涵。
我的乡邻,从来就不失浪漫,但从不把表面的浪漫强加给生活,骨子里的浪漫不会因生活的困窘而被压抑,被消弭。热爱生活,不是一句空话,从热爱粗食素食开始,以浪漫的情怀包容着每一天的日子,这是走出困窘的一股力量。
也许,今天我爱上吃地瓜,是一种猎奇,调调口味,但总觉得那种心酸的浪漫,摆上一个碟子,看似多此一举,但那种怀旧的感情很浓。旧时光已逝,浪漫的情怀还在。
不挑食,不造作,再差的食物,也可以吃出浪漫,关键是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带着怎样的感情。爱上地瓜,爱上一切食物,吃出一份惜物的情怀,切莫暴殄天物,才是浪漫的最好表达。
想起有人说,一生最浪漫的事是去做什么——就像张岱那样坐在湖心里看雪。可能这是一种浪漫人生的追求。我总觉得用接碟吃地瓜是最浪漫。二者不可比较,但都属于浪漫,方式不同而已。
美食家说,美食有时候更需要搭配。我想,吃地瓜,那个接碟就是搭配,少了它,浪漫就少了许多。这是情怀,更是曾经那个时代的斯文。 ◎像鲜花下晒裤子——煞风景!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是一组我的乡邻审美的语言,表达的是鲜明的爱憎,不说一个脏字,却可以直戳脊梁骨,干了不好的事,想想这样的话,简直如刀剔骨。
在曾经的日子里,谁家屋前房后,能栽上几朵花树,那就是风景了。我的母亲,尽管喜欢栽花,但吃不饱的年代,她还是选择方寸之地要撒上一粒向日葵籽,或者插上一株地瓜秧子,以待秋天有个收成。但也在地边栽花,门左门右,月季,扫帚花,地瓜花,刺玫,盛开的时候,也是缤纷,让门户顿时有了生机。
也不知是哪个女人会把裤子晒在鲜花的头上,但村里的这句话,的确让人的行为有了收敛。
史铁生说,栽一盆花,让回忆也晒晒太阳。回忆蒙尘,要焕发一个新鲜度,那就晒太阳。如果晒裤子,就不伦不类了。乡邻的俗语,是对这段话的最好发挥和反证。
有花插在头上,裤子晒在“杠子上”(木棍搭起的架子),这是正确的审美行为,约定俗成的美感,总是被人接受,如果有人背离了美,干出“鲜花上晒裤子”的事,一定不会得到好“眼色”。
记得我们队上临近溪沟的一户人家,将柴火就夹在溪沟之上,并不影响排水,但那道溪沟一侧,是队上每日清晨安排活计的地方,有了那堆乱柴火,就煞风景了。队长并不拿出命令,而是站在沟边说了这句话。
第二日,那堆柴火不见了。
面临着矛盾,如果正面冲突,只能使矛盾激化,甚至发生口角。俗言俚语,倒成了一把剪刀,剪掉的是枯枝败叶,留下的是和谐的风景。
如果真的遇到干坏事的,那一定会受到谴责,但不是骂爹骂娘那种,一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比扇几个耳光子还要痛。
这句话里的“汤”,并非是开水,而是胶东人说的“杂面汤”,汤,就是面条,以豆面和麦面做成,是美食,也是农人的家常便饭。谁在饭里撒一粒赃物,那真的是大逆不道。
那就不仅仅是煞风景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村一直保持着安顿淳朴的民风,其中这些俚语俗谚也有着警示的意义。 ◎家雀羡慕生猪——一点出息也没有!
与之衍生出来的俗语,还有“开汽车的羡慕开三轮的——酒驾没危险”。
家雀羡慕生猪,是根据一种现象得来的。在胶东农村,以前农户都是把猪圈建在院子里靠窗户的下面,谁也不会侵占户外靠院墙的地方建猪圈,这种民风,一直存在。这几年,取缔脏乱差,养猪规模化发展,院子变得干净了,也难见家雀和生猪为伍的镜头了。
那些女人靠窗走针线活,就发现家雀落在猪身上,猪呼呼地睡,家雀轻轻地跳,于是生发了联想,以为家雀是羡慕猪的日子,所以才来蹦蹦跳跳的。
这话也是有所指。女人们凑在一起,恋爱和婚姻,成了热门的话题,如果哪个女人找了个窝囊的男人,而且不听劝告,便拿出这句话来评价,以为眼光差,没出息。这是表达他们的婚姻观,找男人,要找勤快能干的,整天只知吃了睡,睡了吃,嫁给这样的男人,才是“下嫁”,是一个天上飞,一个圈里睡的,怎么可以般配呢。
我十分佩服乡邻的语言创造力,他们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着精致的观点,不仅仅是俏皮,也是有着警示作用的,那些男人听后,不能不警醒,做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是被女人喜欢的,他们心中都有了秤杆。所以,懒汉子在那时也少,起码跟着下地,尽其力,努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良好态度。
前几年,不查开三轮的酒驾,于是就有了那句俏皮话。这是一句调侃的话,要比那些“酒驾害人害己”的警示语更轻松,更易于走心,是提醒了开车人,也在规范着人们的驾驶习惯。其实,还是一个提醒,三轮在农田村路上跑,酒驾也危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
最近,听到批评酒驾的一句话——赶毛驴上山都不能酒驾,何况开车呢。在正确的逻辑下,衍生出生动的语言,提醒着人们的生活规范,很有教育意义。
俗言俚语,是一种别致的乡俗文化,农人对文化的贡献,常常被忽略了,人们关注的是什么警句,什么关键词,什么网红句子,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髓,不应该被忽略和嘲笑,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上依然发挥着作用。 ◎开掘语言的宝藏吧
仔细挖掘,像开掘一处古墓葬那样,我们会发现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俗言俚语。
剩在家里,未必都是不好的。想想也是这个理儿,那些古董,谁还拿出去显摆呢。这话是说给那些大龄男女听的,给他们以生活信念,透着温度,希望他们找到自己的归宿。
炕筒子装烟——吸多了也不好。炕筒子,是北方火炕的说法,指的是炕板下循环烟气的通道。这话,是给那些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的提醒。
“叻叻猪”混充当官的——只是肚子大而已。这话是对那些装腔作势的人的讽刺。叻叻猪,是方言,指蜘蛛。
民间语言,是一处宝藏,珍藏着农人的智慧。他们的语言形象生动,善于通过暗喻隐喻等语言手段,善意地提醒,温和地劝告,也是不可多得也不能失去的一笔语言财富。
从俗言俚语里汲取营养成分,丰富我们生活的语言,规范我们的行为,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我是相信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盛产“思想”的土地,但会滋养语言,涵养感情。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的东西,一定有深度,这个深度就是情怀,普通的生活,情怀更重要些。
这些俗言俚语,有点儿太烧脑,一时半会捉摸不透,但我觉得他们的语言,是燃烧了生活的激情。
作家说,曾经的生活,一定要被语言照亮。这是创作谈。我想,那些俗言俚语,一定是曾经照亮了生活,所以它今天依然被人提起。那些话,就像一锅老汤,反复地煮,千人品,万人喝,还是有浓厚的味道。
社会语言学里,不应该忘记创造精彩语言的农人。
就像老北京的大栅栏,琉璃厂,万千胡同,总是藏着情怀;就像每一条街衢巷闾,一定有独特的语言。 2023年11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