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津总医院进修学习有一段时间了,为了图省心方便,我还自己奢侈地租了一个房子。尽管每天忙碌碌的,本以为过得和家一样就不会想家了,可是还是觉得有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我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人,所以租住房里我买了鲜花,买了米面,甚至还腌了一坛子咸鸡蛋。小弟每天放学后也会来我这吃饭,可是不知为啥,同样的饭菜却怎么吃也吃不出在家做的味道。小弟说:“老姐呀,你的手艺咋倒退了呢?”我回了句:“因为这毕竟不是在承德呀!”小弟沉默了,我更是泪在眼眶里打转。是啊,在外地毕竟不是家呀!我深深理解,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家的味道。
刚出来就想家了!特别是那天我无意翻看抖音,偶尔翻到有人在唱“流浪歌”时,我心里总有种身在他乡,五味杂陈的感觉。
天津属于一线城市,大城市嘛似乎应该让人迷恋。而对我来说,却总是觉得没有在家待得那样踏实。静下来时我还是会想念承德,有时睡醒一觉都有种立马下楼启动车回家的念头。我这人其实很爱冲动的,有几次我甚至拨通医院领导的电话,不想再深造下去。结果被领导毫不客气狠狠训斥道:“你也是个二十六七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你以为进修名额是那么容易争取的吗?如果不想再继续学下去就回来吧,我安排别人去!”
我在领导面前就是个乱了分寸的孩子,领导说话对我毫不留情面,我只好乖乖地听任领导训斥,心里想,是啊,领导信任咱,这是一次多么好的学习机会,我咋就不识好歹,不求上进呢?来都来了,既来之则安之吧。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但却怎么也按耐不住想回家的心。可能我是一个不能远走的孩子。于是我和哥几次视频通话时,说了我身在他乡的苦,哥却说:“有什么苦的?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别人想去还去不上呢。好好学,回到承德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了。”
哥说话的腔调,很像那年我去省会上大学时,母亲对我说的话。
那年我刚考上大学,省会离承德也不是太远,但对于没出过远门的我,离开家时那份难舍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母亲攥着我的手,不停地替我擦着眼泪安慰说:“闺女呀,你多有福呀,有多少人想学医都不能如愿,而你做到了。好好学,等毕业了回到承德咱做个好医生。”
母亲还说:“刚离家的孩子对家都有份难舍,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比如说我,刚来承德时就很不适应,也时常想家,想在东北的父母,后来不也熬过来了吗?”母亲说完这话,把脸转了过去,偷偷抹起了眼泪。
到了省会之后,我每天身在学校却心在承德,那里的一切都那么让我陌生不习惯。每次晚饭后,我都会去公用电话亭给母亲挂电话,每次接通电话,听到母亲声音我都会泪湿满面。和母亲通着电话,听着母亲的声音,我恨不得立刻飞回母亲身边。那时虽然家里还很清贫,但我宁可少吃饭攒下钱,也会趁着周末这两天坐一宿车回承德看我妈。哪怕在家只能待一个晚上,我也觉得很满足。承德相对省会可是个穷山沟,但我偏偏喜欢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我眼里承德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没课的时候同学都爱三一群两一伙的去逛超市,商场,看电影,而我却喜欢静静待在宿舍,或去公用电话亭等着排队给母亲打电话。偶尔被同学生硬地拽着去了商场,看场电影,我也有种心不在焉的感觉。给母亲打电话我往往选择在傍晚时分打,那时候母亲刚好从单位能回到家,能接到我的电话,而其他时间母亲都在工厂工作卖苦力。
母亲是个瘦弱女人,个子很高皮肤白皙,过于苍白的脸大大的眼睛。无论从她的身材还是从哪方面看也不像是能干苦力的人。卫校刚毕业的她就和父亲结了婚,有了我和哥后就背井离乡随父亲一起来到承德。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姥姥和姥爷的唯一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姥姥和姥爷宠溺惯了,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母亲,离开东北来承德,可想而知母亲下了多大的决心。
当初母亲和父亲谈恋爱时,姥姥说啥不同意。父亲不仅哥们姐妹多,家境贫寒,还有一个妖妖叨叨,口碑不好的妈。那时父亲还不在东北本地上班,而是在一个外企工作还要长期驻外。如果母亲和他结婚了,那母亲就会去另外一个城市和父亲生活。姥姥和姥爷可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离他们太远。为此,姥姥放了狠话:“我闺女绝对不会嫁给你!要找姑爷也要找身边的,工作在本地的,最好是家门口的。如果有男方想入赘我家的,那样再好不过了。”
姥姥说这话铿锵有力,绝不含糊。那时姥姥和姥爷在东北家门口开了一个饺子馆,生意好的不得了,家境殷实。生活富有,长相漂亮的母亲找啥样的对象没有呀。父亲爱母亲,但不同意入赘。因为奶奶那关他就过不了,但他为了母亲可以放弃工作。为此他辞了待遇丰厚的外企,几次来姥姥家说要娶母亲。并一再表示,一定会对母亲好的。姥姥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最后被父亲的真诚彻底打动了,也就同意了。但姥姥一再让父亲表示,结婚以后不远行工作,就在东北附近家门口。父亲当时也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并许诺:以后绝不会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就在东北干一辈子!姥姥听了父亲的表示,完全把心放进了肚里。姥姥打算得挺好,母亲即使结婚了,她也能天天见到。
设想的挺好,但谁能想到以后的事情变化呀。后来父亲被分到承德政府部门工作,这份工作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作为公职人员多少人羡慕呀。父亲不得不和母亲商量,犹豫地说:“要不然我就不去了吧。”
母亲说:“必须去!为了你的前途,为了咱妈咱爸能享上儿子的福,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母亲为此做通了姥姥的工作,她说:“妈呀,我和你做个保证,等大华在承德事业有成了,你们年纪大了,我就回东北尽孝守在你们身边!”然后,义无反顾地和父亲带着奶奶我们一起来到承德,愣是在承德一住就是几十年。在承德期间,她也想姥姥和姥爷以及想东北家里的弟弟亲人,但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照顾奶奶,她很少回东北。
那年,我们住的地方,房后是一座南山,母亲闲暇时喜欢去后山转悠。 她说:“这的南山的一景一物和孩子他姥姥家的后山很相似,看见南山又让我仿佛回到了娘家的感觉,我会感觉很亲切,心里很温暖踏实。”其实我知道,母亲说这话只是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回熟悉的心灵寄托而已。母亲说完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总会有泪光闪烁。是啊!母亲为了我们这个家,结婚后就随父亲来到承德,很少有机会回东北老家看望姥姥和姥爷以及她的家人。因为那时父亲工作也忙,母亲更忙,一个人要打好几份工作。即使有时父亲休假,母亲也舍不得耽误工作。奶奶那时也在承德,母亲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奶奶,根本腾不出时间回东北。姥姥病了有几次捎信来,母亲只回去了一次。逢年过节,爷爷会和几个叔叔一起来承德和我们一起过年。身在他乡的母亲,每到大年初二,按我们本地风俗应该回娘家的日子,她都会默默去后山走一圈,回来时眼圈都是红红的。有多少夜晚,我半夜我起夜,会看见母亲独自坐在院子里,默默地注视着东北家的方向,泪流满面。父亲有时会经常自责地对母亲说:“茉莉呀,我知道你一直惦记家里的父母,可你又放心不下承德的我们。故土难忘呀!都是我不好呀,没有兑现对你父母的许诺呀!”
母亲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那种想是很苦的。但她却能一直坚持待在承德,守在那个贫困的家里,守在父亲的身边。完全是心里固守着那份母亲的责任以及对家的孝和爱。虽然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母亲为什么那样做?但我去了省会上学以后,我逐渐理解了我的母亲。从她身上,我懂得了人不能自私地活着,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再苦再难跪着也要坚持走下去。母亲就是我的榜样!我常常想,母亲能做到的我也同样能够做到!我求学在外期间,实在想家了,觉得学医太苦了,不想坚持了,只要想想母亲为家所做的一切,我都会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我知道我求学在外的苦,只是暂时的。而母亲为家做出的牺牲,坚守的苦却坚持了一辈子。直到母亲去世,她也没能回到父母身边,而是永远地留在了承德……
林徽因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只是爱了!这句话我喜欢。按理说我也应该算是个东北人,但我从小就随父亲母亲来到了承德。承德是我成长的地方,人都说故乡难舍,如果说让我选择东北和承德哪个城市最适合我,我肯定要选择承德,我虽然对东北也有深厚的感情,但我一辈子都会待在承德,因为承德有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妈妈住在南山,我怎么能舍得抛下她而远走高飞呢?因为承德有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过的痕迹,它有我和母亲经历生离死别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耳边响起一首歌:流浪的人儿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是啊,母亲永远是我心中最难舍的爱。因为走到哪?我也会想起承德南山脚下母亲长眠的地方。还记得那年我去省会上学母亲嘱咐我的话:“闺女呀,去省会上学了,不要想家,不要想我。不要过早接触感情,一定要把所有心思用在学习上。即使以后谈婚论嫁也一定要答应妈,别找富二代,因为咱是穷人的根,不能忘本。更不要找外地男孩呀!”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不完全懂得母亲说这话的含义。还不能完全理解母亲当时离开了家人父母以后,不能在身边尽孝,不能长相守。是母亲多么大的遗憾!现在想想母亲对我说过的话,我也深深理解了我的母亲。是啊,哪个常年在外的游子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呀!就因为母亲深深知道那种思念的苦,所以,在她心里多么希望她的儿女不再受那样的煎熬。母爱是崇高的,更是无私的。她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哪有不是为自己的儿女考虑的呢?包括我的姥姥和姥爷在内的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这样也免去父母对儿女的牵挂。
所以无论何时,游子已把故乡定格成永恒。任岁月怎样流逝,任时间怎样变迁,那一份乡情,都会是游子一生的珍藏,永不会淡去。
外地再好对所有人而言也没家好,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点。但想着母亲,想着以后我能自食其力,更优秀,我也会努力坚持下去。
身在他乡,想家心切。但愿早日结束学习的日子,早日回承德,好去南山陪陪我的母亲说说话……
刚出来就想家了!特别是那天我无意翻看抖音,偶尔翻到有人在唱“流浪歌”时,我心里总有种身在他乡,五味杂陈的感觉。
天津属于一线城市,大城市嘛似乎应该让人迷恋。而对我来说,却总是觉得没有在家待得那样踏实。静下来时我还是会想念承德,有时睡醒一觉都有种立马下楼启动车回家的念头。我这人其实很爱冲动的,有几次我甚至拨通医院领导的电话,不想再深造下去。结果被领导毫不客气狠狠训斥道:“你也是个二十六七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你以为进修名额是那么容易争取的吗?如果不想再继续学下去就回来吧,我安排别人去!”
我在领导面前就是个乱了分寸的孩子,领导说话对我毫不留情面,我只好乖乖地听任领导训斥,心里想,是啊,领导信任咱,这是一次多么好的学习机会,我咋就不识好歹,不求上进呢?来都来了,既来之则安之吧。心里这样安慰自己,但却怎么也按耐不住想回家的心。可能我是一个不能远走的孩子。于是我和哥几次视频通话时,说了我身在他乡的苦,哥却说:“有什么苦的?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别人想去还去不上呢。好好学,回到承德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了。”
哥说话的腔调,很像那年我去省会上大学时,母亲对我说的话。
那年我刚考上大学,省会离承德也不是太远,但对于没出过远门的我,离开家时那份难舍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母亲攥着我的手,不停地替我擦着眼泪安慰说:“闺女呀,你多有福呀,有多少人想学医都不能如愿,而你做到了。好好学,等毕业了回到承德咱做个好医生。”
母亲还说:“刚离家的孩子对家都有份难舍,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比如说我,刚来承德时就很不适应,也时常想家,想在东北的父母,后来不也熬过来了吗?”母亲说完这话,把脸转了过去,偷偷抹起了眼泪。
到了省会之后,我每天身在学校却心在承德,那里的一切都那么让我陌生不习惯。每次晚饭后,我都会去公用电话亭给母亲挂电话,每次接通电话,听到母亲声音我都会泪湿满面。和母亲通着电话,听着母亲的声音,我恨不得立刻飞回母亲身边。那时虽然家里还很清贫,但我宁可少吃饭攒下钱,也会趁着周末这两天坐一宿车回承德看我妈。哪怕在家只能待一个晚上,我也觉得很满足。承德相对省会可是个穷山沟,但我偏偏喜欢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我眼里承德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没课的时候同学都爱三一群两一伙的去逛超市,商场,看电影,而我却喜欢静静待在宿舍,或去公用电话亭等着排队给母亲打电话。偶尔被同学生硬地拽着去了商场,看场电影,我也有种心不在焉的感觉。给母亲打电话我往往选择在傍晚时分打,那时候母亲刚好从单位能回到家,能接到我的电话,而其他时间母亲都在工厂工作卖苦力。
母亲是个瘦弱女人,个子很高皮肤白皙,过于苍白的脸大大的眼睛。无论从她的身材还是从哪方面看也不像是能干苦力的人。卫校刚毕业的她就和父亲结了婚,有了我和哥后就背井离乡随父亲一起来到承德。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姥姥和姥爷的唯一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姥姥和姥爷宠溺惯了,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母亲,离开东北来承德,可想而知母亲下了多大的决心。
当初母亲和父亲谈恋爱时,姥姥说啥不同意。父亲不仅哥们姐妹多,家境贫寒,还有一个妖妖叨叨,口碑不好的妈。那时父亲还不在东北本地上班,而是在一个外企工作还要长期驻外。如果母亲和他结婚了,那母亲就会去另外一个城市和父亲生活。姥姥和姥爷可舍不得自己的女儿,离他们太远。为此,姥姥放了狠话:“我闺女绝对不会嫁给你!要找姑爷也要找身边的,工作在本地的,最好是家门口的。如果有男方想入赘我家的,那样再好不过了。”
姥姥说这话铿锵有力,绝不含糊。那时姥姥和姥爷在东北家门口开了一个饺子馆,生意好的不得了,家境殷实。生活富有,长相漂亮的母亲找啥样的对象没有呀。父亲爱母亲,但不同意入赘。因为奶奶那关他就过不了,但他为了母亲可以放弃工作。为此他辞了待遇丰厚的外企,几次来姥姥家说要娶母亲。并一再表示,一定会对母亲好的。姥姥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最后被父亲的真诚彻底打动了,也就同意了。但姥姥一再让父亲表示,结婚以后不远行工作,就在东北附近家门口。父亲当时也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并许诺:以后绝不会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就在东北干一辈子!姥姥听了父亲的表示,完全把心放进了肚里。姥姥打算得挺好,母亲即使结婚了,她也能天天见到。
设想的挺好,但谁能想到以后的事情变化呀。后来父亲被分到承德政府部门工作,这份工作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作为公职人员多少人羡慕呀。父亲不得不和母亲商量,犹豫地说:“要不然我就不去了吧。”
母亲说:“必须去!为了你的前途,为了咱妈咱爸能享上儿子的福,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母亲为此做通了姥姥的工作,她说:“妈呀,我和你做个保证,等大华在承德事业有成了,你们年纪大了,我就回东北尽孝守在你们身边!”然后,义无反顾地和父亲带着奶奶我们一起来到承德,愣是在承德一住就是几十年。在承德期间,她也想姥姥和姥爷以及想东北家里的弟弟亲人,但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照顾奶奶,她很少回东北。
那年,我们住的地方,房后是一座南山,母亲闲暇时喜欢去后山转悠。 她说:“这的南山的一景一物和孩子他姥姥家的后山很相似,看见南山又让我仿佛回到了娘家的感觉,我会感觉很亲切,心里很温暖踏实。”其实我知道,母亲说这话只是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回熟悉的心灵寄托而已。母亲说完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总会有泪光闪烁。是啊!母亲为了我们这个家,结婚后就随父亲来到承德,很少有机会回东北老家看望姥姥和姥爷以及她的家人。因为那时父亲工作也忙,母亲更忙,一个人要打好几份工作。即使有时父亲休假,母亲也舍不得耽误工作。奶奶那时也在承德,母亲一边工作还要照顾奶奶,根本腾不出时间回东北。姥姥病了有几次捎信来,母亲只回去了一次。逢年过节,爷爷会和几个叔叔一起来承德和我们一起过年。身在他乡的母亲,每到大年初二,按我们本地风俗应该回娘家的日子,她都会默默去后山走一圈,回来时眼圈都是红红的。有多少夜晚,我半夜我起夜,会看见母亲独自坐在院子里,默默地注视着东北家的方向,泪流满面。父亲有时会经常自责地对母亲说:“茉莉呀,我知道你一直惦记家里的父母,可你又放心不下承德的我们。故土难忘呀!都是我不好呀,没有兑现对你父母的许诺呀!”
母亲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那种想是很苦的。但她却能一直坚持待在承德,守在那个贫困的家里,守在父亲的身边。完全是心里固守着那份母亲的责任以及对家的孝和爱。虽然那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母亲为什么那样做?但我去了省会上学以后,我逐渐理解了我的母亲。从她身上,我懂得了人不能自私地活着,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再苦再难跪着也要坚持走下去。母亲就是我的榜样!我常常想,母亲能做到的我也同样能够做到!我求学在外期间,实在想家了,觉得学医太苦了,不想坚持了,只要想想母亲为家所做的一切,我都会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我知道我求学在外的苦,只是暂时的。而母亲为家做出的牺牲,坚守的苦却坚持了一辈子。直到母亲去世,她也没能回到父母身边,而是永远地留在了承德……
林徽因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只是爱了!这句话我喜欢。按理说我也应该算是个东北人,但我从小就随父亲母亲来到了承德。承德是我成长的地方,人都说故乡难舍,如果说让我选择东北和承德哪个城市最适合我,我肯定要选择承德,我虽然对东北也有深厚的感情,但我一辈子都会待在承德,因为承德有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妈妈住在南山,我怎么能舍得抛下她而远走高飞呢?因为承德有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过的痕迹,它有我和母亲经历生离死别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耳边响起一首歌:流浪的人儿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是啊,母亲永远是我心中最难舍的爱。因为走到哪?我也会想起承德南山脚下母亲长眠的地方。还记得那年我去省会上学母亲嘱咐我的话:“闺女呀,去省会上学了,不要想家,不要想我。不要过早接触感情,一定要把所有心思用在学习上。即使以后谈婚论嫁也一定要答应妈,别找富二代,因为咱是穷人的根,不能忘本。更不要找外地男孩呀!”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不完全懂得母亲说这话的含义。还不能完全理解母亲当时离开了家人父母以后,不能在身边尽孝,不能长相守。是母亲多么大的遗憾!现在想想母亲对我说过的话,我也深深理解了我的母亲。是啊,哪个常年在外的游子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呀!就因为母亲深深知道那种思念的苦,所以,在她心里多么希望她的儿女不再受那样的煎熬。母爱是崇高的,更是无私的。她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哪有不是为自己的儿女考虑的呢?包括我的姥姥和姥爷在内的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这样也免去父母对儿女的牵挂。
所以无论何时,游子已把故乡定格成永恒。任岁月怎样流逝,任时间怎样变迁,那一份乡情,都会是游子一生的珍藏,永不会淡去。
外地再好对所有人而言也没家好,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点。但想着母亲,想着以后我能自食其力,更优秀,我也会努力坚持下去。
身在他乡,想家心切。但愿早日结束学习的日子,早日回承德,好去南山陪陪我的母亲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