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组办公室。
备课组长岑老师组织大家学习《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举办“感恩·奋进”资助育人主题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最后说:“大家按要求去布置吧……”“会上,袁校要求每个语文老师也写……”我补充道。
“我们也写?学生得救助,他们还好写些,我们写,没感觉……”有位老师挠头。
“未必……”我笑笑。
班上,我组织同学们学习了文件,讲了作文要求。
果不其然,学生大多大眼瞪小眼,眼神里写满了这五个字——“这作文,咋写?”
“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我笑着说。
“好!”好家伙,异口同声。不好才怪,有谁会不喜欢听李长文“吹牛”?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的故事开讲了,“我初一第一学期报名,你们猜,一共要交多少钱?”
“两千!”“三千!”“五千!”声音一个比一个大。我摇摇头。
“二百……”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我瞄了她一眼,还是摇了摇头。
“十——三——元——人民币……”我悠悠地说,还赶紧加了一句,“包括第一个月的菜金。”
“哇欧!”新世纪年轻人典型的感叹。
“这么少……”“不会吧……”新世纪年轻人典型的不相信。
“我再讲个故事,”我收起了笑容。教室安静了下来。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我刻骨铭心。”我说,“二月二十八号,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我爸爸走进他的卧室,打开床头一个箱子,拿起一个小布包,打开小布包,拿起了一把银色的钥匙。我爸爸扛起靠在堂屋屋角的那个长梯,架在三楼粮仓的门槛上了。我老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吊脚楼木房——一楼喂养牲口,二楼住人,三楼是粮仓。我爸爸顺着梯子爬上去,用那把银色的钥匙打开粮仓,进去了。我爸爸搬过粮仓角落的一根长凳,站上长凳,举起双手,小心地取下悬挂在粮仓房梁下的一个黑乎乎的篮子。下了长凳,我爸爸放下篮子,打开篮里的一个黑乎乎的布包,一层又一层,一张曾经平展后揉皱,揉皱后又平展不知多少次的人民币——正面有两个人,一个年轻人,一个八字胡的老人,上面还有两个大字,那时的我已经认识——拾圆……”
教室静悄悄的,听李长文“吹牛”,比学习文件好玩,那是那是。
“我接过我爸爸递给我的那张人民币,跑到学校报名。班主任陈胜霞老师为难了,‘李长文,你是第一个来报名,月底了,老师我也没那么多钱退给你啊。我先记下你交了10元,等其他同学来报名,我再把该退的钱退给你……’”
“刚才我看有些同学笑了,眼神告诉了我——‘又在吹牛’。钱装在钱夹里,或者干脆装在裤子屁兜里,到报名时间,掏一掏钱夹,或者摸一摸屁兜,‘喏,拿去。’多省事。十块钱,藏得那么深,又是翻箱倒柜,又是搬梯搬凳,取篮翻包,多麻烦。”
我继续讲我的故事。
“我再说一件事。我妈妈卖地萝卜,2分钱一斤,你们是理科班,你们自己算算,我妈妈要卖多少斤地萝卜,才凑足10元钱?二百五,是不是?这不是玩笑话,别以为李长文的老爸就是二百五一个。大家想想,如果那张10元装在屁兜,急用时,屁股一摸,用出去了,孩子报名,钱没了。
你们现在报名,往往就半天时间,第二天就正式上课。我们学校新生报名,最多也是两天,学校门口就挂出了‘学位已满’的牌子。我们那时呢?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到学校,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玩。为什么?来报名的同学太少,老师不可能只为我们几个孩子开课,好多同学家里还在为学杂费发愁呢!
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一直享受营养餐补助,家里困难的同学还得到国家的助学金。同学们,你们从小就享受这些,觉得好像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有个别同学喝着牛奶还嫌不甜,啃个苹果还嫌磕牙,吃个鸡蛋只吃蛋白……有吧?”
几个平时调皮的学生收敛了笑容,严肃起来。
“再说个事。”我说。
“我高中毕业后不久,听说我的一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自杀了。他考上了中科大,家里没钱供他读。那个同学姓韦,名字我就不说了。后来又听说没有自杀成功,本来想自杀,被发现了,当地政府领导和亲戚朋友一起捐款,他去中科大了。我们才松了口气。这位韦姓同学,是我们同届毕业,上了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的同学。大家估计肯定是他后来进了国家哪个重要部门工作,要保密。也许要等到他退休了或国家解密了,大家才会知道他这些年在干什么……
现在,家里困难,可以申请助学贷款,那时没有这个政策呀。
现在的助学贷款,手续越来越简便。廷牌拉外,有个女孩叫蒙某妍,现在是三都女篮的好手,经常参加比赛。她当年大学读的是“成体”,就是贷款读的。我怎么知道?我就是她贷款的担保人。那时申请助学贷款,还要有担保人。现在只要符合申请条件,不用有担保人也可以贷款了,多好。去年,我们学校的一个同学,叫莫某成,喜欢体育的同学肯定认识,他也是体育生,去年考上贵阳的一所学校,也是申请助学贷款去读的,不需要担保人……”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我说,“这些都是真事,不是吹牛。”
教室里鸦雀无声。
“什么叫生逢盛世?你们就是。什么叫大有可为?你们就是。”我总结说,“只是,很多同学在蜜罐里出生,在蜜罐里成长,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一切都本来如此。其实,不是这样子。同学们,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利用五一小长假,网上查查资料,更重要的是问一问你们的父辈,甚至是祖辈,问问他们当时读书的情形。再和今天的你们对比对比,也许感触更深,体悟也才最真。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我想说,没有对比就不懂珍惜!
生活,不需要响彻云霄空洞无物的口号,不需要慷慨激昂毫无感情的假人。
人生,也许只有真正了解过去,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现在;真正懂得珍惜,才能真正知道感恩;真正懂得感恩,才能真正奋发自强;真正奋发自强,才能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踏踏实实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