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过了不少朝代,许多事情忘却了,但罗辩是位德高望重的橘医,他为石龙立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名垂千古,历代人民为了纪念和感其恩德,把罗辩在化州南北流域治病救人活动的江称为罗江。在罗辩仙逝大约二十年后的南朝宋元嘉三年(423),镇南檀道济将军奉命带兵南到化州地域陵罗江口筑城,士兵多有水土不服,呕吐咳逆。经访,知道罗辩种的橘红能医治,便用以煮水饮服,药到康复,又经常听到民众传颂罗辩功德,名刻心里,为了纪念他,檀道济将军曾写诗吟咏:“橘花菖叶漫苍茫,碧河斑春别有方……”待筑好石城后,经奏准朝廷在化州境内设立第一个建制县,以罗辩姓氏命名为“罗州县”。到南朝梁大通中(527),县升格为州治,称为罗州,为地方高级行政建制。并在鉴河东旧城岭设置石龙郡。罗辩的厚德深入民心,仍广为传颂,历代官府顺其民意,把罗辩的姓、名或姓名作为州、县的名称。唐武德五年设罗州并置罗辩县,贞观九年设辩州,北宋初仍置辩州。一直沿用了五百多年。到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因为石龙能变化,取其之义,便把辩州改为化州。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州守李丹将原位于鉴河东的州城迁至鉴河西石龙岗及其南面。之后几朝,地方州县虽不再以罗辩姓名为命名,但民间对罗辩植橘治病救人的美德始终没有淡忘。人们以建门楼,庙庵等各种形式传承纪念他,在城中石龙岗处建起了“华严庵”,庵联曰:“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罗辩变成了福泽人间的仙人,民间称他为“橘仙”。便把“华严庵”改为“辩仙门”。罗辩橘仙以其勤劳、仁爱、敬业、奉献之美德永泽人间。罗江之名至今永存,罗江之水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