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 作者:美美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2-24 11:21:22
  • 被阅读0
  •   一元复始普天庆,九州方圆万象新。不知不觉间,已有一股馥郁温馨的气息,托着春天的祝福悄悄来临,缕缕扑鼻的清香在你面前弥散,声声热忱的叮咛在你耳旁回响。几分珍惜,几分留恋,多少个熟悉的日日夜夜,在不停地跋涉中悄然溜过;几分欢欣,几分愉悦,我们心中又增加了多少梦想和期待。

      新年伊始,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一切从新开始。新的一年是机会,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次播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良机。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春天又是耕耘和播种的季节,虽然春天年年来临,但每年的春天都充满新鲜和憧憬,愿这个春天与众不同,愿这个春天不同凡响。

      辛苦了一年,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抽一点时间打扫一下房间,清理一下办公桌,也梳理一下心情。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暂时不去想它,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当垃圾扔掉,再不要让它困扰自己,整理出一片新天地,也整理出一个好心情。

      辛苦了一年,在这个“冬闲”的时刻,也要让自己“闲”一会,享受一下“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乐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文字,总是亲切可心,生动熨帖,自然而然,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我喜欢他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文字,他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八个字,我记不清引用过多少次,这篇文章同样引用,且将它作为该文的题目。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回到那个令人心心念念、魂牵梦萦,被称之为老家的地方。在那里,哪怕是像小时候一样吃糠咽菜、身穿打满补丁的衣裳,也心甘情愿,快乐无比。

      记忆中,在如豆的灯光下,母亲的脸上总是充满着温暖的笑容,手指却动作飞快,正在为我们兄弟姐妹六人缝补穿破的衣服;父亲坐在炉火旁,动作娴熟、行云流水般地卷着他的旱烟;而我们兄弟姐妹有的爬在炕桌上写作业,有的在围炉烧土豆,有的则在炕头玩着挑皮筋等游戏,这正如汪曾祺笔下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样,是多么令人向往,使人沉醉,又温馨而美好的一幕啊!是啊,那些年,有炉火和煤油灯相伴的日子,一家人“围炉夜话”的每一个冬日都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今想起来,觉得那样的日子不亚于神仙般的日子,或者说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那一幕常常令我生出安宁的温暖之感和浓烈的怀乡之情,那情景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也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这样的温暖时刻,其他日子哪能感受得到?外面的世界金迷纸醉、波诡云谲,我们总以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可这样的团聚,却以另一种姿态告诉我们,世间最美的风景,就是和爱你的亲人们在一起聊天说话之中。那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如抽丝剥茧般慢慢地织成了最美的风景。这种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时刻,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味,才是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人说,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美食,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正因此,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团圆,笑语盈盈,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才会成为中国人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和快乐。试想,一张桌子,围坐一圈,高堂上座、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人尽欢颜,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在烟火中荡漾出喜庆与祥和。

      如今,我的父母都走了,可我对老家的味道依然念念不忘。当父母在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总觉得来日方长,而当我们懂得和父母在一起是无上幸福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在了。或许,只有遗憾,才会让人念念不忘;尽管念念不忘,仍然让人只有永远的遗憾。

      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场景,简单的人生道理,不是一开始就可以感悟的,而这需要每个人,在经过时光的淘洗,岁月的沉淀后,才能领悟出的道理。这正像国外的一句谚语所说“我们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晚。”这句话可以说道尽了人生的况味,也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人越是到老,越是活得透彻,也越是明白,这一辈子最亲的人,是父母,是兄弟姐妹和子女。因为血缘的牵挂,我们与他们之间有着天然亲近的感情,不会因任何原因而中断。“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兄弟姐妹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最好的礼物,相伴一生,相亲相爱。年龄越大,我们才会明白,能喊一声爸妈是多么难能可贵,能与兄弟姐妹在一起吃顿饭是多么弥足珍贵,能跟子女儿孙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是多么幸福温馨。

      古人云: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每个人能平安、顺利地来到世上,都是父母给予的天大恩赐。这一生,父母不求回报,只希望你过得好。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时候却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一日比一日年迈的父母,忽略了他们殷殷期盼的眼神。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父母已近黄昏。作家张小娴说:“父母想儿女就像流水,一直在流;而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就如风吹树叶一样,风一吹,动一动,风不吹,也就不动了。”问一问自己,是不是那片被风吹了才会动的“树叶”?如果是,就把笔者这篇拙文当作一阵风吧,吹起你思念父母的情,吹起你回报父母的恩,因为人生毕竟需要亲情的滋润和精神的慰藉。

      作家周国平说过这样一句让人扎心的话:“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是啊,有父母在,不论我们年龄多大,即使是发苍苍、眼茫茫,在他们面前,依然是个孩子,他们仍然疼爱和牵挂着你,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乡和天堂呀!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往后余生,愿你能善待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有人说,超过一定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对你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的手中滑落;你所爱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从你身旁悄然消逝。人生无常,有时和亲人间一个转身,就换来阴阳相隔,分别便成了永别。

      著名摄影家焦波在《没了啥,也别没有牵挂》一文中写道:“爹去世四年了,娘去世也快两年。忙起来倒觉不出什么,一闲下来,爹娘的影子就一直往我脑海里撞。撞一下,心痛一下,再撞一下,再痛一下……世上有什么东西能填补失去爹娘的空落感?没有。任何东西都不能填补……”掩卷沉思,我不禁被焦波直指人心的情感所打动。

      焦波的文字融汇着心痛与悲凉,在平实中见细腻,在深沉中显真情。可谓字字情,声声泪,痛彻心扉地表达了他失去爹娘的悲凉感受,令人动容,感人至深,想必感动了许多中国人。由此,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余光中的《今生今世》:“今生今世,我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结束。”第一次的哭声是欢乐,第二次的哭声无疑是悲伤。

      是啊,有什么能比失去父母双亲更让人悲痛,有什么能抵得过骨肉亲情?草木也知春,山水亦动情,人怎么能缺少亲情?人生在世,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亲情。

      我曾在报上看到一篇《“亲情计算题”引网友心酸》的文章,读后感触良多。文章写道:计算题我们经常都做,上学时,数字和数字的加减乘除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和考试;工作后,收入和开销的斤斤计较则变成工作动力和生活压力。可你有没有做过“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这道简单的“亲情计算题”?

      一位与父母分隔两地的网友说,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只剩30来次了。每次5天,抛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左右,30年总共不及720个小时,差不多一个月。这个结果如此残酷,令人唏嘘、沮丧和心酸。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岳晓东说过,对很多人来说,尽孝永远是“未来时”和“未完成时”。希望每个看完计算结果的人,立即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把尽孝变成“现在进行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恩、报恩之情。“百善孝为先”孝是立世之本,做人之基。但愿每一个儿女都能从“亲情计算题”以及焦波和周国平等人的文字中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时光荏苒,逝水流年,人生如此匆匆,眨眨眼,杨柳青了,苹果红了;打打盹,秋天去了,冬天来了。大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向前穿行,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和打拼,能在过年时聚在一起吃顿家宴,是多么弥足珍贵,是多么倍感温馨。想想看,一家老小团团圆圆、欢天喜地的在家吃饭,传递着恩爱和亲情,那满屋子简单而实在的快乐与幸福,有什么可以匹敌的呢?

      要领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美,需要的是一颗感知细微的心。摒弃计较,滤掉名利,用清澈的双眼,便能感受到家味与亲情看似平淡的表象下,却包藏着一颗柔软而细腻的心......

    【审核人:站长】

        标题: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3245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美美美美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3篇
      • 获得积分:66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