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荪老师,是深受众多学生崇敬的一代名师。1973年,我被阜宁师范录取,有幸成为王老师的门徒。
王老师生于1925年,在五十年从教生涯中,先后任教于东台大丰联立师范、盐城师范学校、盐城教师进修学院、阜宁师范学校、江苏省盐城中学,盛名传四方,桃李满天下。20世纪80年代,王老师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担任盐城中学副校长,当选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他是盐城地区语文教学界公认的泰斗,并驰名江苏乃至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界。他连续多年主持编写了十几种高水平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展现出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和实力。
王老师在阜宁师范任教时正值中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在我们同学心目中,王老师最明显、最令人难忘的外貌特征,是那两道浓黑的剑眉,一双明锐的目光,透露出超凡的智慧与威严;王老师最打动人、征服人的内在特质,是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实墨无声,满瓶不晃,谦虚为人。
凡是做过王老师学生的人,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是听王老师讲课,将此视为知识盛宴与精神享受。王老师国学功底深厚,博闻强识,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起课来,思如泉涌,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古今中外经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句句珠玑。王老师记忆力超人,对中学教材中的古文倒背如流,就连对《左传》《战国策》那样的宏篇巨著也熟透于心。王老师讲外国文学时,一口气给我们介绍了多部世界名著,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等,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生平,从故事梗概到人物评价,再到作品的文学地位,都作了全面介绍,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获至宝。王老师讲课,从来不带讲稿,带一支粉笔就行;从来不说废话,一进课堂言归正传就行;从来没有复杂手势,单臂支靠讲桌,娓娓道来就行;从来不哗众取宠,给学生真知、“干货”就行。凡是王老师上课,肯定无人缺课,无人迟到,无人思想开小差,更无人打瞌睡。个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像插上思想翅膀,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像乘着智慧小舟,在知识海洋中追波逐浪!
承蒙王老师的厚爱,在阜宁师范读书期间,我有较多的同他接触、向他求教的机会。他多次在家里给我答疑解惑,使我受益匪浅。还多次在家里给我面批作文,指导之得法,修改之精当,见解之独到,开阔了我的眼界,促进了我写作基本功的提高,引导了我对写作的投入和文字的推敲。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作文多次被拿到班上评讲;有些文稿多次拿到有关会上发言;学校政工组多次让我代拟文稿;在陈吕开门办学,我为宣传队写过不少文艺节目,其中《四大妈夸扫盲教师》到市里会演获奖;开门办学结束后,我创作的散文诗《在开门办学的日子里》,经王老斧正,在全校文艺汇报演出中由全班同学集体登台朗诵30分钟。
毕业前,王老师对我的工作分配问题,关心、操心太多,令我终身难忘。先是推荐我留校。在滨海实习时,他特地约请学校姜主任到实习点上听我的课。在我骑自行车送他的路上,他说,我对你文字比较了解,但对课堂教学心里没底,今天姜主任听课后很满意,这样我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于是,我被列入留校对象。可是,事不如愿,因家庭成分问题,市教育局没有同意。接着,王老又推荐我到盐中。据说盐中当时新招一个写作班正好需要,同意接收。可是,市教育局仍予以否定,说本届毕业生的分配,一律回本地面向基层学校。最后,王老又跟响水县教育局K局长联系,说某学生怎样怎样,回本县要发挥所长。
回忆起王老师对我的教诲、培养和关怀,我内心充满无限的敬仰之情、感激之情。1997年,在得知王老师住院病重时,我心情沉重地去拜见了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坐在恩师床边,我默默无语,心在颤抖,泪在流淌……
尊敬的王老师,您离开了献身的教育,离开了耕耘的校园,离开了挚爱的学生!您留下了非凡的业绩,留下了不朽的丰碑,留下了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