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甲辰冬日感怀

  • 作者:略略略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2-20 00:08:40
  • 被阅读0
  •   踏着朦胧月色,穿过营区长长的银杏大道,踩在一片片金黄的银杏叶上,夜湿漉漉的,像是要沉下去似的。冬天来了,冬天的记忆,犹如雪中开放的梅花,在我的记忆深处绽放。它温暖着我,温馨着我。

      思绪,就像漫天飘舞的雪花。34年前的那个冬日,在全国上下纪念“一二·九”运动56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响水籍百名好儿男带着亲人的嘱托和不舍,从响水坐汽车到徐州兵站,改乘专列北上胶东,奔赴火热的军营。

      前日午后,拿起临行前赵二伯送我的那支永生101钢笔,老伙计一直伴我左右,每天书写时总会想起他临行前的嘱托。赵二伯是父亲当年的同事,1962年入伍的老兵。老人赠送的不只是一支钢笔,而是饱含着他未了的心愿和殷殷期许。

      这些年,我用它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我用这支钢笔,写过故乡响水的炊烟,还有芦苇荡,描绘齐鲁风情和燕赵风光,赞美过北京城的春夏秋冬……

      1981年海安集乡成立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各个政府机关陆续筹建。曾记得,担任海安集税务所的第一任所长姓陈,他负责税务所的筹建工作。陈所长为人正直、原则性强。

      当时,他们吃住在我们家。工作之余,看到我们在写作业,也会给我们辅导辅导。同时还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书读好了可以改变命运。也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对陈所长当年讲的道理懵懵懂懂。印象中,有一次他探亲归来,给我们捎回三本崭新的《新华字典》送给我们。

      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课外读物都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像字典这样的工具书了。一本《少年文艺》被翻得面目全非,要不就是午饭后几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岳飞传》。我们几个拿到字典,捧在手里如获至宝,非常兴奋。整个小学阶段没少得奖状,想来大抵与此有关。还有就是上高中前,最远也就到过父亲工作的南河乡,别的乡镇没有去过。在京听玉成聊起他弟弟玉海书记,在康庄村建立了村史馆。中秋休假,得闲和爱人专门跑去参观了一趟。名不虚传!比较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一个地道的响水人居然还没有走遍响水全域。

      小学三年级时的蔡老师,尽管是代课教师,但她语文课教得非常好,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谁考第一安排谁当班长,这在当时的农村小学并不多见。一次语文测验我侥幸考了95分,扎实过了一把班长瘾。可惜时间不长,在下次测验中就被其他同学赶超,光荣下岗。既教音乐,又教体育的高老师,几乎无所不能。用当时学校最好的乐器手风琴,一边拉琴一边教唱,给我们童年带来很多的快乐。

      高老师还写得一手好字,在我们这些学生眼里,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现在喜欢写毛笔字大抵与那时高老师的影响有关。后来老师身体欠佳,安排我这个少先队大队长,每天喊着口令带领全校同学做课间操,农村小学条件有限,没有广播只能靠喊操。不仅锻炼了胆量,还提高了组织能力。后来听老家人说,高老师退休后在县城不幸遭遇了车祸,甚为怀念。

      在东风中学读初中时,也有不少美好的片段值得回忆。三年中换了6个班主任。教初二语文的贾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板书,作文辅导和文言文讲授都很有一套,感觉比现在的PPT看得要舒服得多。只是老师因肝病折磨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数学王老师几何课上从来不用圆规、三角板这样的辅助工具作图,在黑板上随手画个圆和其它几何图形,形象逼真,功夫了得。只教一年英语的陈老师,多年来一直勉励我奋进向上。2014年老师得知我在南京进修,盛情邀请我畅叙师生情谊,师恩难忘。

      最难忘、最丰富多彩的当数三年高中生活,在生命的年轮中烙了深深印迹。难忘青春阳光的校园运动会和充满青春气息的住校生集体宿舍。感慨毕业后很多同学从事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乐此不疲,为他们自豪!

      教历史的薛老师,上课时从来不带书,“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XX页”,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郑成功收复台湾……枯燥的历史课让老师讲得妙趣横生。

      刘老师除了用普通话授课外,课前的“5分钟演讲”还是很有特色的。说是演讲,其实是让同学们上台讲个故事、说个笑话都是可以的,一是练习了口才,二来也锻炼了胆量。

      参加工作后,我把老师当年的做法,演绎成了饭前5分钟演讲。2007年在南政培训时,得知老师是南大的文学博士,后携笔从戎成为“军中北大”的知名教授。新一轮军改,他北上国防大学成为全军唯一的新闻博导。南京也好,北京也罢,虽然没能再投老师名下深造,年过半百偶尔聆听老师教诲,得到老师释惑,也是天底下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几次请教问题,老师的治学严谨那是没得说。

      另外,不得不提及的两位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也给了很多帮助。响中走出来的汪老师,师从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既是知名的书法家,也是文学大咖。闲暇微熏的汪老师还给我的书房赐了“倚剑书屋”的雅号。一个偶然的机会,亦师亦友的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文勇兄介绍我认识了裴老师。我对老师说他是最不像官员的官员,心中有民,学问也大。老师每次来京出差,只要时间允许总会叫上我聊一会,多是是鞭策和鼓励。我的书架上摆满了老师赠送的各类图书,都是他的沥血之作。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还担任了响水湖海艺文社的社长、省市逻辑学会的会长,笔耕不辍,令人景仰!

      难忘四年的军校生活,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农家子弟,要说的还有很多很多,一路走来,前辈们教会了我做人,老师们教会了我识字,领导们教会了我做事。一路走来,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不管走多远,走到什么岗位,都感恩组织的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

      北京,见证了我和发小必成的会师。1991年秋天,必成考取北国冰城某大学,再后来又考入清华读研,硕士毕业后留京发展成为某知名外企的研发总监。见面不多,一次活动又巧遇在中央某机关任职的高中同桌,哥们深耕港澳多年,终又回京履新,非常难得!

      北京见证了儿子特殊的成人礼,别人18他17。2001年我移防山东潍坊,刚满周岁的儿子随爱人到部队探亲。驻地到江苏老家并不算远,苦于当时交通并不发达,还没有高速公路。区区300多公里,要起早从老家镇上坐车到响水县城,再从长途汽车站换乘到连云港中转,幸运的话能赶上下午发往山东潍坊的班车。当年比较流行的是南京生产的依维柯(俗称“快客”),空间小、座位少,相比大巴速度要快不少。娘俩常常享受过道里的“加座马扎”待遇。路上要是遇到个小情况,司机稍微耽误一点就赶不上车。这事还真让她娘俩赶上过一回,返回响水县城也没车了。

      爱人抱着儿子,拖着行李,挤上了发往临近日照的末班车,想着能赶一站是一站,车到日照发往潍坊的班车也没有了。她赶紧用车站外的公用电话给我单位打了一个电话,说娘俩在日照住下了。一个年轻女同志带着周岁的孩子,人生地不熟的。我有点不太放心,跟领导请个假叫上战友老李开车到日照接她们。一身冷汗,有惊无险!……

      爱人和儿子在经历一次次变换探亲地点、更换几次户口本后,全家终得团聚。

      电脑盯得太久,眼前又变得模糊了,自然规律不容抗拒。一次在和小弟不经意的聊天中,细心的他托人从丹阳快递两副花镜,告诉我一副放在办公室,一副折叠起来放在公文包里,方便出差和开会携带。有了花镜的帮助使得我顺利通读了《毛泽东选集》《朱德元帅》《贺龙元帅》《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陈赓大将》《走向大西南》……

      34年时间不算短,感谢亲人给我营造稳定的后方,让我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感谢爱人不断的鼓励,给我以奋力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创造的和谐工作氛围,让我始终以饱满的激情飞奔在强军征途上。文中没有提及的生命中的恩人、贵人们一直在我心里。

      室外寒风刺骨、北风呼啸,路上冷冷清清,落了叶的银杏树可怜巴巴地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变得枯黄了,同花儿一起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北风吹来,办公楼前的鸢尾在寒风中挣扎着。倒是大院里一排排亭亭玉立的松柏,在寒冷的冬天里,它们依然那样浓郁苍翠。

    【审核人:站长】

        标题:甲辰冬日感怀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3131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