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聂宗玲:我的外公赵文海

  • 作者:略略略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2-19 23:22:19
  • 被阅读0
  •   每当《同步悦读》推出我的文章,我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及全国聂氏宗亲12个群,在贵州省毕节市的宗亲大姐聂宗玲认真阅读及打赏点赞转发,由此激发了她想写外公赵文海英雄事迹的欲望。两年前,她告诉我搜集不到外公赵文海的事迹,无从下笔而苦恼,我鼓励她在地方县志及博物馆收集资料,寻找相关的老人采访。日前,她将写的稿件发来,要求我提出修改意见,经她反复修改完善,一个赵文海英雄呈现出来。她要求我推荐给《同步悦读》刊发,从而缅怀革命烈士外公赵文海。

      ——推荐人:聂长江

      1898年12月20日,我的外公赵文海出生在四川省沪州市纳溪县坡关乡,民团首领赵云臣家。

      从6岁起,读了几年私塾的外公就喜欢读书,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稍大点的时候就喜欢练武、打枪,练得一手好枪法。20岁时,便代替曾祖父当了民团首领,他的民团宗旨:护寨安民。1932年春,外公民团里有一团丁因家境贫穷,7旬老母生病无法医治,外公背地里拦劫了一个过路富商,接济了团丁。为此,护国镇团总石怡安以此为借口,联合保商大队长刘凤章向赵文海兴师问罪,并抄了家。因此,赵文海被迫带领20多名团丁住进了山里,当起了“绿林”,扯起了“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在四川文山沟一带打土豪,分浮财,深得贫苦百姓的拥护。

      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新,委任川南边防司令候之担四处招幕征兵,赵文海得知后,便带队应征到顾晓帆的部队当了营长,驻防于古宋车皇庙,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第二年,他配合何以弱、胡旦元、陈明分等起义友军攻破了云南镇雄县城,从狱中救出中共党员范建章。同年,赵文海来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边区游击纵队,经过短期培训和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命为贵州省游击纵队支队长。

      赵文海提出:一、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创建根据地。二、宣传执行党的政策,保护群众利益,把贫苦群众组织起来闹革命。三、保卫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配合纵队斗争。于是,他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组织和发展群众,召集旧部,宣传革命思想,很快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同年秋天,特委决定,为了加强地方游击队的领导工作,密派阮俊臣为贵州游击支队政委,到贵阳寻找赵文海一起行动,阮俊臣派原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二大队长黄华光,四大队队长叶少奎在镇雄的母享、红岩一带活动,四大队在大定抗击毕节专员向朝宗所率会员保安团的“围剿"下,击毙了多人,直到1938年春,赵文海才找到阮俊臣,他们共同研究了行动计划,两支队伍合并行动,合并后只有一千多人,500杆枪,由赵文海任司令员,阮俊臣任政委,康海平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设三个大队。一大队队长黄于龙,二大队队长路明宣,三大队队长詹绍武。支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明确宣传抗日救国方针,团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爱国同胞,联合起来共同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从此,支队在毕节的黄塘、对坡,威信的水田寨,镇雄的刘家山为中心游击区,宣传和动员群众抗日救国,组织群众抗捐减租,惩治贪官恶霸,开展一系列活动。

      1939年,由于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加紧“清剿"游击队和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在严峻的形势下,赵文海和阮俊臣等充分认识到,可能放弃武装斗争,以防止敌人对革命力量的突然袭击。为此,他们奔波于毕节城关,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也积极寻找党组织,以便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进行革命斗争,支队还利用“拜把”的形式,与拥护抗日人士结为朋友,在毕节小撗街三省堆店的"天民诊所”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秘密联络点之一。并在这里与川南党组织领导的地下党员唐昌、许智取得联系,给大队带来了很大帮助,还多次秘见毕节保安大队何秋,争取了他对革命的支持。

      皖南事变后,毕节专员公署保安四大队,镇彝威独立营及地方民团对游击队开始了新的“围剿",支队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迂回转战于毕节,镇雄边境一带,顽强战斗,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而失败。詹绍武、黄华先、黄志忠、黄光明、吴清顺等支队主要骨干也先后遭到敌人的杀害。

      然而,还在毕节一带坚持活动的阮俊臣和赵文海也遭到了毕节行署专员廖兴序的通缉,阮俊臣在毕节不幸被捕,并枪杀于毕节大教场。赵文海在毕节郊外,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后,强忍着失去战友的悲痛,准备东山再起。1941年8月的一天,四川与贵州交界的赤水河南关一棵黄桷树下,骤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游击支队长赵文海被五花大绑中枪倒在血泊中;他的儿子、游击队员赵臣银也身中数弹,扑倒在父亲身上。毕节专署稽查处张云龙和一队便衣特务提着冒烟的枪管翻弄了一阵倒在血泊中的人体,确信他们已停止呼吸后,急匆匆赶回毕节城,向专员廖兴序领赏去了。倒在血泊中的赵文海瞪着一双虎眼:壮志未酬,国仇未报,他死不瞑目。赵文海时年43岁,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并留下了只有七个多月的女儿赵术珍(赵小娥)。

      1957年,赵文海的女儿赵术珍经人介绍,与大方县鼎新乡猫场镇的刘久华认识结婚,由于赵文海的问题未能解决,赵术珍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文革时期,还被视为反动军官,大土匪头目的女儿,不但被暴力殴打,还被抄家。直到1986年4月,贵州省政府以黔烈通字200455号革命烈士通知书下达,追认赵文海为革命烈士。

      这就是我外公赵文海的一生,我为外公革命光荣牺牲而感到骄傲。

    【审核人:站长】

        标题:聂宗玲:我的外公赵文海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3128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略略路略略路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9篇
      • 获得积分:18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