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汪鹤龄: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

  • 作者:白开水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1-30 20:25:59
  • 被阅读0
  •   我的家乡,桐城,人杰地灵,翰墨飘香,被人们誉为“文都”。

      明清两代,有进士、举人千余人。曾几何时,“五里一进士,隔河两状元”,是科举考试史上的佳话,“父子双宰相,兄弟四翰林”,更是朝野中的美谈,如今,从桐城走出去的“院士”有近二十人。

      从明末清初发端,到清代中叶兴起,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统霸文坛两百余年,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影响极其深远。世人曾一度惊叹,“天下文章皆出于桐城乎!”

      “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是桐城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文都桐城,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最早得名于唐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因忌安禄山叛唐,改当时的同安县为桐城县,芳名至今末改。一九九六年,经国务院批准,桐城县改为桐城市。

      千百年来,虽历经战乱,但桐城这座古城,没有易地,保存完好。穿城而过的龙眠河,波光粼粼,清流见底。与古城相依相偎的龙眠山,春光无限,群山叠翠。

      “龙眠山”,位于桐城城西,距城不足一公里,山尽山复起,宛若龙眠形,故称龙眠山。

      北宋“第一画李公麟”,辞官隐居龙眠山中,探幽揽胜,绘就〈龙眠山庄图〉,其白描手法,盖世无双。

      清代名臣张英,人称老宰相,“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这首四言诗,彰显的“六尺巷”和谐礼让的人文精神,懿德流芳。

      张老宰相告老还乡后,钟情龙眠山,与村野凡夫为邻,朝夕相处,共话桑麻,遗迹可寻。

      龙眠山的美景,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宋代的王安石来过,苏轼来过,苏辙来过,苏轼的得意门生晁朴之也来过。

      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游览龙眠山之后,即兴作诗一首:“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处,不应只雨一方田。”

      这不朽诗篇的问世,让桐城的龙眠山声名鹊起,传扬至远。

      我的家乡,桐城,境内的东南边陲,有一处水天一色,辽阔开放的天然湖泊嬉子湖,它与邻近的菜子湖、白兔湖连成一片,汇入长江,奔向大海。

      清代著名诗人姚清泉,在〈游嬉子湖赋〉中写道:“桐城好,最好嬉子湖,贾船帆挂千秋月,渔艇灯明两岸芦,一望水平浦。”

      乡贤姚清泉,如椽大笔写的是,秋水长天、芦苇浩荡、渔舟唱晚的湖中美景。

      “渔舟唱晚”已不存,四季如画依旧在。“春晴草色如酥,夏汛水天浩渺,秋日枫林尽染,冬雪平冰千里。”……

      在当下,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陶渊明桃花源的梦。其实,嬉子湖就有——湖光山色,落霞孤鹜,鱼翔浅底,万千鸟归,堤柳婆娑,人影绰绰,现世安详的境象,以及岁月静好的韵味。

    【审核人:站长】

        标题:汪鹤龄: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2654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白开水白开水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1篇
      • 获得积分:26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