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之喜,喜的是什么呢?
一栋房屋,居住二十年之久,流逝的是岁月,沉淀的也是岁月。岁月沉淀亦是厚重的代名词——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演奏是人间百味的交响乐,主旋律当是对生活幸福美满的追求。
乔迁之喜,喜的是,以新换旧。环境换了,老物件自然被贴上了陈旧的标签。新旧组合,不和谐,不般配。重新更换,顺理成章成了单项选择。
搪瓷缸
拿起放在卫生间洗洗漱台上的搪瓷缸,思索了一下,也就是那一下,搪瓷缸就被放进了要搬走的集装箱里。大朵牡丹花的搪瓷缸,是结婚时娘家的陪嫁物,三十多年了,一直伴随着,它承载着时光,记载着故事。那时代,给姑娘最多的陪嫁物是娘家陪嫁的二把椅子,因椅子带着靠背,女儿得有靠山;牡丹花,花开富贵,这都是娘家人对女儿婚后生活寄予的厚望。
时光流逝,世事无常,当时一对的搪瓷缸如今只有这一只了,另一只不知何时自由行动去了,且去向不明。放入了集装箱,就等于被带进了新环境,生活,是持续的,就这样被一针一钱一物贯穿着的,延续着。
石英钟
墙上悬挂着的淡黄色的石英钟,岁月无情地褪去了它曾亮丽的外衣,但它还在很有节奏地跳动着,几十年了,只要有电,它就在履职,分秒不差。取下来时,时光在白色的墙面上给它留下了同形状的印迹,石英钟与墙面,它们彼此相依数年,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早已退出时光舞台石英钟,却刻录了生活的点滴,这款石英钟,是八十年代中期小县城里的小时髦,当初婚事已定,便着手打家具,那时候最流行的就是买一个石英表,把它镶嵌在组合家具顶端的柜门里,即美观又实用。打家具时,爱赶潮流的我们当然不甘落后。家具打好了,可没见石英钟在哪。问木匠,回:“忘了!”没欠意,没愧疚,就这干巴巴二字,你就知道当初的木匠师傅有多牛!有技术的人嘛,是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吃饭的!
组合柜里没它的一席之地,它可不愁去处,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父母叮嘱:钟不能挂门框上!好!不挂门框上,至于为什么不能挂门框上,不知道!反正听爸妈的话就是。
时光穿梭,在接近四十年之久的今天,想真诚地对那位木匠师傅说一声:谢谢!没有当初您的“忘了”,这款石英钟不可能一直跟随着,生活琐事就不会被时光驻留,是您不经意的”忘了!”让时光流逝,岁月有痕。
有道是:破家值万贯,一搬穷三年。如今穷不了物资,但会穷了记忆,穷了思想,何止三年。
无名画•人生难得一知已
八十年代的小县城,因受地域局限,交通局限,当时的年轻人,大都是婚期一定,新人们便去乌市采购婚房的装饰品及日用品,很多人,去乌市购物,也都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去大城市。因为当时的经济条件,局限着人们的消费欲。见识和思维,控制着小县城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和占有欲,但总有能让自己一眼心动的东西,那时候的理念是:结婚嘛,反正只有这一次,在手里票票允许的范围内,不能太委屈自己。努力工作干嘛,结婚干嘛,不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更美满一点嘛。
大城市就是好,楼房平地而起,交错耸立。街道上的人川流不息,各种车辆,耀武扬威,招摇过市,公交车在拥挤的车道里见缝插针,游刃有余,让人不得不由衷敬佩那些动静自如的公交车师傅驾驶水平。尤其对女性公交车师傅,更是刮目相看,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钦佩。突然觉得,这时候啥都不干,就站街边看人、看车,都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
那时候的组合家具,千篇一律会有几档空格让你用来存放小物件。婚姻里的两个人,大多应是用来相互弥补的,你缺的东西,你才会想往拥有,去努力争取。你能弥补对方的残缺,也是你在婚姻里立足和存在的意义吧。
在商场里转悠,自知大件买不起,索性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了。商场里的小物品琳琅满目,让本来对小摆设就没兴致的人会心生烦燥。无目的的瞎转让人深感疲惫,随意坐在商场外的水磨石台阶上,百无聊赖地等着商场内还在兴致勃勃选购的人。一转头,透过商场的大玻璃窗,一眼就看到了这幅二女子的无名画,心一下就被触动了:画中的二女子是什么关系呢,姐妹?朋友?可那种忧郁的表情把猜测都给否定了。也许是被画面的光影层次、和谐所吸引,或是被二人的共具有的凝神所吸引,这幅画就成了新房里的唯一框图。有人说这幅画很好,但不适应新房。有人说这幅画不好,也没说出哪不好。有人喜欢,不知道是喜欢画,还是画中人,亦或是喜欢了自己心动的那一瞬间,难以忘怀!不肯舍弃!
销售是卖东西,好的销售员绝对懂心术。他见有人从门外径直走到画前,凝视,成交!然后不动声色地从一堆小摆件中拿出了这小玩艺,做工谈不上精致细腻,但很有创意:三块形状不同的鹅卵石,一块用来造平,两块用来造型,大笔一挥:三思•人生难得一知音,字迹饱满流畅,飘若浮云,书法的韵律之美让人震撼,充满了艺术和谐之美,爱了。
当时小物件的空格是丰满的,二个月后,那些玻璃制品,镜框摆件,全部被搂进公公亲手编制的柳条筐里,趁买家不在场,借着月色,全倒进了屋后的垃圾堆。理由很简单:不想做这些饰品的奴隶。隔三岔五为这些小摆件做保洁,觉得辛苦,更觉得无趣,毫无意义。
这画,这石,依旧还在,依旧还爱!必须还在!它们以自己的存在,诠释了爱可以永恒,只要心甘,就有情愿。
竹制挂件
九十年代末,普通职工难有出公差的机会。学术会,交流会,几乎与小职员无缘。后来有了等级医院的评审,等级医院的评审分值中,发表论文有了分值。为了评审顺利通过,鼓励职工撰写、发表论文,单位明文规定,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允许去外地参加交流会。与友人谈起此话题,他直视:你可以的,你还没做怎么知道就断定不行?你又不比别人差!对视:真的吗?那我就做!人就这样,是需要被肯定、被认可的。相信是基础,不让你失望是诚信。一年后,被自治区医院护理部主任推荐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护理学杂志上,当年年底,被邀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护理专业演讨会。第一次出疆,心存恐惧,同事大姐说:怕啥?你只要认得车站的进口和出口就能回家!老领导正好在乌市开会,他安排驾驶员帮助买了火车票,硬座,有人说他是出了名的抠,他对员工的口头禅是:先治坡,后治窝!老领导送到车站叮嘱:“得坐一回硬座,这样的机会不多,在硬座车厢里,好好体会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在外面,不要喝别人给的饮料!不要想着占便宜!”领导就是领导,不一样的眼界,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格局!不一样的叮嘱!多少年后,内心仍存感激,一路硬座,让人见识了许多,听闻了许多。火车,那是第一次坐硬座,仍是唯一的一次硬座。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对一个对地理认知不足的人来说,上了天堂是进了迷魂阵,下了苏杭是进了八卦城,整个一个晕字。好不容易出趟远门,总得带点稀罕物回去吧。新疆没竹子,就带点竹制工艺挂件吧。两个妹子府上是千金,这小挂件的头像一定得是个小公主。自家男丁,小子头像即可。让人眼前一亮的当是这幅牧归图:一个孩童爬在一头翘着尾巴的大水牛背上,一人在侧背着背篓前行,空中有小鸟在飞,整个场景充满了田园风光的气息。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不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状态吗?初心不改。井底之蛙,蹦了出来,知道了天外有天,大开了眼界,一下接触了太多的新鲜事,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出疆,第一次去领略南方的山山水水......有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值得回味,值得纪念。
大肚弥勒佛
具体时间已记不清了,只知道那时父母都健在,在外学习或是工作的姐姐,有年过春节回来,带回了这尊披著黄色袈裟大肚弥勒佛。当时听说黄色通常与佛教中的最高等级相关联,如在一些传统中,黄色袈裟是僧人的最高衣着等级,代表清净和无垢。母亲很是欢喜,对女儿说:“可记住了啊,佛类的不管什么,不得说是买的,只能说是请回来的呢!”坐在桌前的母亲,借着窗外照进来的光线,仔细观赏了这尊大肚佛:你看他笑得多通透啊!每每看到这尊大肚笑佛,都让人想起那句:笑天下可笑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词句!母亲没有等到儿女让她感到骄傲,没有等到儿女让她感到自豪的那天,湘女上天山几十载,也没有等到她所期望的远离的亲人再相逢、再团聚,就驾鹤西去。母亲走后没多久,父亲另娶。人总得为活着的人着想,少来夫妻老来伴。对父亲的再婚,子女们都保持了缄默。儿女的孝敬,排遣不了老父亲的孤独。可从前温暖的家,换了女主人,子女的心情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父亲的婚礼上,女儿噙着泪水给予了祝福,话音落下,女儿就仓促离开了座位,她不想在座的人们看到她抑制不住的满脸泪水。临出门时,她拿走了这尊被存放在柜角落满了灰尘的笑佛。黄色的袈裟被反复的擦拭褪了色,凸起处还掉了色,但他脸上笑容一点没变。这尊笑佛,至此成女儿收藏娘家生活记忆的魔盒。站在院墙外,女儿踮脚静静地看着墙内的房屋,她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用心环顾这老屋了,她已听不到屋里传出话语声,也看不到屋里人们的面目表情,她只在心底里说了句:“妈,从今天起,女儿再没娘家可回了!”
爸妈,我们一起回新家
有人说,三十岁之前不懂得孝顺父母,是因为还没懂得孝顺的真正含义。三十岁之前,正是人生的黄金段,难谙人间真谛。自己年少,父母尚没老,眼里没有生老病死。在从没想过父母会病,父母会去世的时间,有一天,一切却都降临了。看着母亲被疾病折磨得一天天消耗下去,心如刀割却又无能为力。有一天,母亲对守护在身边的女儿说,她做了个梦,梦到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爸妈说,过几天,她们要来接她了。女儿心里明白,母亲的大限将至。母亲生养了几个儿女,要工作,要生活,一生勤俭。成天的忙碌,让她活得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性别。没见过她化妆,没见过她佩戴过任何首饰。条件稍好一点,她为自己买过一块梅花表,这块梅花表是唯一同老人家一起去了天堂的物件。因为她特别喜欢那块表,那时戴块手表是职业女性的象征。再后来,孩子男婚女嫁了,她买过一些黄金,先是为早已过门的儿媳买了戒指,她说她们进门时家里没条件,现在条件好了,她不想亏欠自己的媳妇。再后来,有了金项链,有了金戒指,但难得见她戴一回,她说,退休了在家做家务,戴上金戒指金子会磨损的。母亲临去世前,女儿把她珍藏的金首饰拿出来让她看看,那时,她的手已无力拿起项链了。一条金项链,4枚戒指,是她一生积累的珍品。儿女多,母亲不知道这些物件留给谁合适,女儿说:“妈,儿媳妇该给的你都给了,几个女儿谁也不缺这个了。”女儿心里最明白,当初义务反顾参军上天山,山高路远,一走近五十年,父母老了,没能在面前奉伺过,父母走了,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母亲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愧疚都深埋在心底。只有在每年的初夕夜,她都会独自一人,悄悄去给远方已逝的亲人上纸钱,寄托无处安放的相思。“妈,这不是有四枚戒指,一个项链吗?您看是不是把三玫戒指给三位舅妈?一玫戒指和那条项链一起送给小姨?”母亲看着女儿,欣慰地点了下头。“你姥爷能活那么久,也全是依靠了她们,真的是感激她们了!”母亲就这一个妹子,她上天山时这小妹因营养不良三岁多还坐不稳。妹子从小身体孱弱多病,母亲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她上学,妹子是母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时常对女儿说:“幸好供了你小姨上学,你小姨也特争光,上完了师范,你姥爷姥姥最后不都是得了她的福嘛。”母亲临走前最想见的也是这个妹子,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身体状况等原因,这个念想最后就成了遗憾。后来回家探亲的姐姐把妈妈留下的东西如数交给了她们,还了母亲的心愿。
母亲走了,几年后,父亲也离世。办理完父亲的后事,儿女们也各奔东西。父母的遗照并列放在那里,他们静静地看着这个他们曾经被他们经营的红红火火的家,一切将归于寂静。女儿最后一个离开,当她再回头看一眼父母的遗照时,泪水夺眶而出:爸妈,我不能把您们留在这里,女儿带您们回家!
父母老了,最难以忍受的怕就是孤独寂寞了。父母在,女儿永远都是孩子。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女儿就不是无根的浮萍。有高兴的事,会和爸妈分享一下。有难过的事,也会对着他们哭诉一番。女儿知道,唯有父母,才是这个世界上真心希望你生活得快乐幸福的人。
要搬新居了,女儿拿出父母的遗照,要给父母说一声:爸妈,我们要搬新家了哦!父母是开心的,因为他们都笑眯眯地看着女儿。有人说,家有兄弟的,父母的遗照是在存放在儿子家的。因为所谓的香火都是由男丁延续并代代相传。兄长不接父母走,女儿是不会送父母走的。男丁不知根在何处,如何会兴旺?有人问:你说父母在世不知孝敬的人,自己老了以后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有愧疚?不知道!但不孝的人都不会走多顺,也不会走多远。
女儿在心中自选择了一个吉日,用当初爸妈留下的黑纱帐仔细包裹了父母的遗照,不知什么时候,眼泪就流了一脸:爸妈,女儿要搬家了,请爸妈和我一起回新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