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莲花寂——其境寂寞的静谧

  • 作者:周星海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10-18 22:30:17
  • 被阅读0
  •   插队的时候,一个年长的农民问我:你们城里的年轻人老说苦啊,苦啊的,我们农民一辈子不都这样吗?不觉得苦啊!我可以有很多我的话来反驳他,但我没有,躺到土炕上就琢磨,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青苦什么呢?苦其离开了从城市,苦其停止了学业,苦其劳其筋骨,寂寞其远古的农耕文明,我觉得农村落后与城市的先进,将我们架在了城乡二元世界的二梁上了。这种思想当时有,但这样的描述来搞明白是以后丰富知识和清晰认知才逐渐说得明白的。在农村劳动先是身体上的苦,后是思想上的苦,再后来就变成了心灵上的苦,这种苦纠缠在知青身上,噬咬着身心不可自拔,没有一束光照亮我们,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我们该怎么走才有未来。这种心灵上那个苦,比其他的苦楚都严重,撕咬着,挣扎着,寻求着突破,以求心灵的解放。年轻时候的苦楚缘于知识的困乏,对历史的无知,对地理的不解,更无从谈起国家的大政策,人生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被我们疏漏的圈域起来,我在读刘晓林老师的《莲花寂》时,便深有此感。“寂”是时空的凝滞,将几千年的历史安置在这里,静待后人从历史中汲取人文的丰富多彩,从善恶有源有覆中吸取做人的精神家园,从那些历史遗迹中找寻今人享受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其实我们知道,哪有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新中国的历史不正是这样吗。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念革命先烈付出的生命代价,以及他们崇尚的革命成功后的理想,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辈牺牲后辈承继革命的事业,建设伟大的国家,后辈光乘凉不行,必须以发奋的精神努力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进步的更快,一步步实现革命先烈的理想,告慰先烈,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忘那些革命先烈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是后辈人传承的信念。历史的丰碑就矗立在莲花这块土地上,用继承者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创造更加伟大的新时代,让生活更加美满幸福,这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回报,革命的精神在莲花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在作者的笔触下,我感受到了这份历史的荣光,莲花这块圣地传承了美好的中华文明精神和继承者的优秀传统。

      莲花血鸭这道菜让作者写的香味溢出,感觉这是满屋飘香,垂涎欲滴,只是望纸兴叹。工作的时候去过湘赣,也有同学在那边,偶之聚会时,常听同学们介绍莲花血鸭这道菜,只可惜没有吃过。各地的美食佳肴欲口方佳,没吃过这道名菜,自然也就存不下感受,只能闻其名字了。品读了刘晓林老师绘声绘色地介绍这道名菜,并且成名菜的来历也颇具神奇,并且毛主席也喜欢,犹如红烧肉般的,毛氏莲花血鸭便可传播天下,名扬四海,在传播过程中再加持各地的特色,想必这道美食更能扎根在中华大地之上。看着这么多的美食盛宴,想想我们当年四海为家,寂野寥廓在荒漠之野郊之地时,就着篝火,徜徉着美味的迷香,那也是地质人的一种苦乐生活。四海之人,八方之客,虽为能吃到多少好东西,但美食的文化却能传播到心,毕竟中国的美食文化是食不厌精,味不厌丰,型不厌美,做不厌繁,也难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被中国的美食文化牢牢地抓住了丰富的味蕾,久久不能遗忘。

      越是建县久远的县城,其各个朝代的文物存留就多,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人文环境,在这一点上,南方的秀才们比北方的武将们各自大有不同,建设的各类私塾和学院,显然是重视教育的范本,看着作者刘晓林的娓娓道来,令读者心旷神怡,书声朗朗的感觉跃然纸上,传播在绿树成荫的街头巷尾,岭头溪尾。作者的家乡情怀非常浓烈,一句保护古樟树,修路可以绕着走,这句话不仅具有保护古树,古建的深远考量,更是那些一拍脑袋搞拆迁,拆古建,断香火的人,不可同日而语的深思考量,为刘晓林这样的好干部点赞!

      追忆“桃花源”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桃花源的恬静悠长的生活态度和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即使到了现代,人们的心底里还是在追求着田园般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座自己满意的宅院,种点花花草草,种些习惯吃的蔬菜,有点山坡地了种几棵果树,养几只鸡,再养只中华田园犬,耕读诗书,品茶聊天,这种惬意的农耕生活,在累了的城市生活之后,在厌倦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勾心斗角之后,回归山野,隐逸于乡,人生的轮回又回到了原点。多了感悟,多了认知大千世界的丰富内涵,多了被遗忘的乡愁,仰望星空,寻找着那颗星星,写几段家乡的故事,慰寥自己的内心。

      刘晓林老师的“扶贫记”,“杀猪饭”,“我的那篇竞选演讲稿”等作品,反复看了几遍,扶贫本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解决温饱问题,最困扰的事情是无项目、无资金、无市场,最难办的事情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持续发展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最不幸的问题是疾病返贫的困扰问题等等。面对诸多的急难险重问题,扶贫干部们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关系,将国家的扶贫资金想到各种点子,用好,用精准,用到刀刃上,面对全国的广大农村贫困所累,人们能想到的办法总是有限的,能解决的问题初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众多的跟风学习,将好的办法用烂了,好事也就变成了麻烦的事,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下过乡,插过队,对农村的情况关注的比较多,这种隐忧早就提了出来,因为朋友中也有孩子们深入农村在做扶贫工作,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思维模式下,可苦了这些扶贫的干部和学生,该怎么保持自己扶贫的村庄具有持续性呢?作者刘晓林作为带队干部,在扶贫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自述扶贫的过程,不仅从贫困户的能力上考虑,适时的安排扶贫项目,落实资金,协助销路,技术指导,还关注扶贫户的返贫难点,尤其是因病致贫更是扶贫工作中的大难点,对于扶贫户来说,树立信心,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努力发展自己承担的扶贫项目,经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种成绩不是浮夸的政绩,而是实打实的落实到贫困户,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的循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我实现突破的能力,并且实现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共同发展,这是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作者刘晓林比较详细的说明了扶贫工作中所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果不付出很大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在扶贫一线长期工作,哪有这么容易就取得的成绩呢,因此作者刘晓林是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也是一位关注民生,具有同情心的好干部,也正是有了象刘晓林这样的好干部,扶贫这项艰巨的工作,才能取得全国性的重大突破,摆脱贫困是多少代农村人的希冀,有了这样的国家鼎力支持,干部、技术人员、大学生、社会各单位等共同实施的扶贫攻坚任务,才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青山绿水的愿望才能实现。作者刘晓林给我们具体的描绘了扶贫工作中的具体事项,并用文学的形式反映出来,让读者真实地看到了扶贫工作的不易,以及取得成就的快慰,我们的家乡会更美好,乡愁中那份思念和希望,一定是越发的可爱,让游子深情地怀念。祝福莲花这块革命的圣地,愈发的美好和幸福。

      说到杀猪菜,这是南北方共有的年事活动,那份热络劲,小孩子期盼吃上那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解馋到心的美味。是的,那时候我们还小,杀年猪也是听着大人们说的热闹,咽着口水,一直盼到年前杀年猪的日子。作者刘晓林延续过年吃杀猪菜的情形时间挺长,这样的众人欢快情形着实令人羡慕。南方的生态环境好,有点地,播上种子就能生长,这种情形在北方就要艰难很多,黄土地的贫瘠形成了北方的独有特色,两相比较着读“莲花寂”感触特别的多,情感的融入也丰富得多。农村现在的情形褪去了很多传统的生活形式和传统,而这些正是家乡人们乡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弃这些几百,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家乡味道,实在是一种可惜,村镇独有的特色,实际上就包含着这些生活场景,才有村镇的味道。即使现在搞得乡镇化也不应该抛弃这些传统特色,这是深层次的遗憾啊!

      作者刘晓林把竞选稿发出来,这倒是很新鲜的公务文学体裁,将自己和盘托出交给大家评判和投票选举,这是需要正直,担当,经验,融洽于治下一方的干部群众,这是需要个人政治素养,也需要解决乡镇诸多最接近民生的问题,一线的干部干好了不容易。我在相应的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的乡镇干部,解决下面问题时,很多是琐碎和纠纷,并且还具有问题的延续性,乡镇发展的难点同样是没项目,少资金,乏市场,少人才,自认条件的属性限制了想想,畏难情绪严重。这些问题在城乡二元化割裂的情况下,问题是越聚越多,长期的处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是很难的。作者在基层做主官,干干净净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敢把自己亮明在众人面前,尤其是用文学的形式发表出来,这一下不仅是莲花乡的干部群众能看到,更是全国的读者都能看到,能做到这一点是是不容易,也是好干部!

      读刘晓林的《莲花寂》散文集,深感对家乡的那份真挚情怀,不仅读出了家乡的历史纵深,也读出了莲花地方的人文情怀,农桑茶事,以及家乡的建设成就,扶贫大爷的顺利完成,更是脱贫后的继续发展大事。通过读解莲花的故事,这里从不寂寞,更是今天和以后的游览新宠,一本书带活一座城,宣扬一城人,溢出特色的美食,标榜出一城一特色的独特风景,祝愿莲花的明天更加美好!

    【审核人:站长】

        标题:莲花寂——其境寂寞的静谧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131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周星海周星海
      • 会员等级:文学童生
      • 发表文章:4篇
      • 获得积分:87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