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好的遇见,如一场畅快淋漓的春雨,滋润了我,也滋润了同步的数千位作者和无数位读者的的心田。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无尽的希望。《同步悦读》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彰显了办刊人的智慧,凝聚了广大作者的力量,赢得了海量读者的默默关注和支持。
一年前,常有朋友分享《同步悦读》推送的精美文章。有的名字很熟悉,甚至如雷贯耳。如铁凝、石楠、赵树丛等文学界大家和政界高官。有的是太湖籍或在太湖工作的知名作家,如张明润、曹杰友、欧阳冰云、李德明等同志。仔细浏览文末的延伸阅读,我被“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八个字打动了。果真有这等亲民理念?我将信将疑。
心动不如行动。当首篇《感恩石楠》的散文被《同步悦读》推出后,立即收获了几十条留言肯定。石楠先生也激动不已,发多条语音感谢、鼓励,为我赢得的小小成就高兴、喝彩。她说,眼睛不适宜手机阅读,只好反复听了两遍,情不自禁地流了几次泪。一篇短文能感动大家石楠,是我始料未及的。
令我意想不到的还有,首作发表的十多天后,有幸参加“同步悦读、走进桐城”大型文学采风活动,近距离地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八十位知名作家的儒雅风采;见到了想见到的人,乡友张明润先生;聆听了著名作家郭翠华老师精彩的文学讲座;听取了全力扶持《同步悦读》新媒体的王怀东先生论新媒体文学发展趋势;观看了桐城市作协主席江觉迟的自费援藏支教的短视频。5月14日,正值母亲节,在游览桐城裁襟励子文化园的间隙,白夜主编现场编辑推送了《怀念母亲》,编辑效率之高,非一般人能及。《难忘文都行》,文都故事多。会议结束的几天后被《同步悦读》刊发。纪实的写法被很多文友们接受,纷纷点赞留言,说是弥补了没到桐城现场的遗憾。
一篇《花园农贸市场的前世今生》,让我《活成了一束光》,5000+的阅读量,离不开父老乡亲近百次的友情转发推介。年长的读者谈起到黄泥镇卖猪仔的过往,依然记忆犹新。他们钦佩撤区并乡后的乡领导方传华、郝西荣、徐学军等同志的远见卓识;赞赏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及时带领花园人民办起了农贸市场;彻底解决了买难和卖难,成就了数以百、千计的大小老板。感激怀念,溢于言表。在长春书店,不少新老顾客的表情包发生了质的变化,欣喜地看到我从一个普通的小老板,摇身一变为百姓们身边的作家、老师。他们那份尊敬的眼神,小心翼翼的语气,被“取经”的同行们遇见,艳羡不已。在实体经济被网购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小小的长春书店依然被长河两岸的千万学子宠爱。不得不说,必须感恩文字的力量,感恩《同步悦读》的托举。
回首《那年,开仓放盐》,不能忘记《我的父亲》和得力助手独轮车。父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花四元钱从百里之外的弥陀镇买回一辆独轮车,桐油“加身”后,“面色”红润,颜值可比当下流行的宝马、蔚来。独轮车,陪着父亲走南闯北,劳苦功高。去宿松猫耳岭推窑货(火桶钵、火箩钵)的是父亲;去新仓驼龙山推石灰是父亲;去花园岭头上的供销站运货的也是父亲……父亲像永不停息的陀螺,像《我读村庄令》里的那些勤劳朴实的庄稼汉,将一切喜怒哀乐都交给了汗水、泪水……永远不能忘记父辈的托举。
我住在乡下,所在的村子里,《老兵张治龙》算得上是《永不褪色的老兵》之一。在九十高龄张治龙同志葬礼的前一天,我应其后人之邀,当着几十位亲友的面为其写下了“浩气长存”的挽幛,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我知道,乡亲们的喝彩,不仅是认可我写的字有模有样,更是认可“浩气长存”四个字符合张老的身份和历史贡献。我婉言谢绝了账房先生不菲的润资。因为,他是《永不褪色的老兵》。跨过鸭绿江,舍生忘死,抗美援朝,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知名作家丁建设先生在康养期间,花大量篇幅高度评价《永不褪色的老兵》中的先进事迹,认为人物形象饱满,故事生动感人。殊不知,故事的背后是我近20年的采访、核实、收集、整理。《永不褪色的老兵》,感动了一大批《军绿》读者……
在《膜都太湖,人间天堂》,我亲身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营救》,以一己之力,狗口救母。原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早年练就的一点童子功,在危急时刻派上了大用场。打狗救母的道具有皮衣、皮裤、安全帽、栗树棍,假若没有《如此包装》的安全防护措施,贸然行动,是万万不能的,武松也不例外。
在《同步悦读》,我们一起探讨了《北桐风云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得到了很多文友的精彩留言。原太湖中学高级教师李德明先生说:作者对《北桐风云》的评论很中肯,尤其对小说的现实意义,四点论述很到位。小说作者程庆昌和李登求的名字很熟悉,但未谋面。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非常辉煌的篇章……程庆昌,李登求两位作家有志于写革命历史小说,首先应当赞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变成红色力量,十分必要……恳望作者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再接再厉……期待与嘱托,数百字的篇幅,跃然纸上,。
古往今来,因果轮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十分珍惜《少荃湖畔的际遇》。在省会合肥,我《又见石楠》。石楠先生是受邀参会的颁奖嘉宾。在《同步悦读》“京医杯”十佳作品和候选作品颁奖典礼暨签约作家仪式的现场,八十六岁的石楠先生神采奕奕,与会的作家们纷纷邀约石楠先生合影留念,憨厚的石楠先生,一一满足大家的愿望,笑容可掬的形象,端庄优雅的气质,征服了慧灵等数十位摄影师,留下了数以千张的美好瞬间。京东方医院的多功能厅,一时成为欢乐的海洋,爱与被爱的交织。《又见石楠》被《作家天地》刊发,书忘带先生戏称:早就预言,常春同志是《同步悦读》的首席记者。呵呵,记者,无冕之王的桂冠,我又有何德何能佩戴。权当是书忘带先生的幽默调侃。
我是不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个体工商户,我说的肯定不算。我始终坚信《法,就是我的靠山》,依法经营,厚义轻利。太湖县文化执法大队组织的每一次例行检查中,执法队的成员们尽职尽责地履行职务,末了都不忘带上一句,希望我借助已有八年办刊经验的《同步悦读》等有广泛影响力的网媒平台和其他传统媒体,多写一些有关家乡花亭湖景区,《五千年文博园》等文旅方面的文章,宣传太湖的青山绿水,推介太湖厚重的历史文化……
我的身份是农民,一个喝了点“墨水”的个体户小老板。乡下的不少人戏称文化人为“迂夫子”,一般而言,“迂夫子”们都很靠谱。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迂夫子”的默默奉献。幸遇同步,我这个“迂夫子”成了所谓的作家,还贴上了“签约作家”的标签。适逢同步创刊八周年之际,写下几行感恩遇见的文字,也即兴几句顺口溜祝贺。
同步八载不易
屡屡创造奇迹
作者五千朝上
名家草根同栖
入座作家天地
搜狐网站寻迹
微刊华文卓著
文化进步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