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处,大量移民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太子城安家落户。没过几年,高氏家族迅速成为全村的首富。人们在惊叹疑惑中,一个小猪倌发现地下宝藏的故事在太子城不胫而走。
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太子城一个姓高的小财主,外号“高老大”,养了一群猪,常年雇一个孤儿当猪倌,为他家放猪。每年春天,大地解冻时,高老大都要让小猪倌到自家土豆地里放猪。目的是让猪用嘴头往出拱地里土豆。因为头年收获土豆时,遗漏在地里的土豆,经冬天一冻,刨出来晒干,再加工成黑土豆粉很好吃。小猪倌每天赶着一群猪,走在土豆地里。只要猪拱出土豆,小猪倌就及时跑过去撵走猪,拾起土豆,装进口袋。每天都能拾到半口袋土豆,给财主背回去,深受财主喜爱。
有一天,小猪倌赶上猪群来到村南一块河滩地,只见一只老母猪在地里拱来拱去,拱出几块黑疙瘩。小猪倌急忙跑过去一看,这东西不大,两头翘中间凹,活像一个农妇拧线绳的“拨吊”。他用袄袖一擦,是银白色的。淘气的小猪倌觉得好玩,就把它栓在鞭梢上,用来赶猪。晚上睡觉时,小猪倌把鞭子放在院里的窗台上。可第二天一觉醒来,窗台鞭子上的“拨吊”没影了。他也不在意,地里有的是“拨吊”。第二天放猪时他又拾一个“拨吊”,擦干净栓在鞭梢上,晚上照常放在窗台上。结果一觉醒来,“拨吊”,又不见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小猪倌很恼火。一天夜里他躲在院内墙角,一心抓住这个偷“拨吊”的家伙。半夜时分,一个黑影走到窗前。小猪倌大喝一声“谁?”
“我!”令小猪倌没想到的是,小偷是东家。他生气的说:“这不起眼的东西,东家也稀罕,地里这东西可多呢!”
“那太好了,现在你就领我去看看!”高老大高兴地说:“你年纪小,不识货,这拨吊是一锭银元宝呀。”
高老大跟随小猪倌来到河滩地,果然发现了好几块猪拱出来的黑疙瘩。高老大用衣襟一擦,“拨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老天爷,我发财了!”高老大兴奋地“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他急忙把地上的元宝拾起来。有几块元宝半埋在地里,他往出一刨,下面又露出银元宝。高老大感觉这一定是碰到地下银库了。他让小猪倌守着,他急匆匆跑回家,将这一秘密告诉二弟。哥俩套上牛车,直奔河滩地。他们用铁锨挖去浮土,只见地下元宝一层接一层垒放着,一带烟功夫,就装了满满一车。哥俩越往下刨,元宝越多,一夜拉了五六趟,才把地里的元宝拉完。高老大把挖的大土坑填平,把拉回的银元宝藏在一间闲房里,外面盖些杂物。
高老大深夜挖宝的秘密,很快让村中一个老秀才知道了。一天夜晚,他来到高老大家,讲了河滩地藏宝的来龙去脉。相传,驴头太子在太子城居住期间,每年武则天下拨大批银两到太子城。太子把花剩下的银子存进地下银库。驴头太子在太子城住了十二年,存了十二库银子。他离开太子城时走的匆忙,没来得及把银库银子带走。老秀才跟高老大说,你只挖了其中一库银子,还有十一库银子在地下埋着哩。你那块河滩地正是太子城的古城遗址,说不定还能挖出银子来。
听了老秀才的话,高老大第二天也当起了猪倌,与小猪倌一起到地里放猪。整天跟着猪群后面寻寻觅觅。找遍了古城遗址地的每一寸土地。
一年过去了,高老大连一块银子也没找到,他泄气了。那年,村里正准备集资盖关公庙,他想捐些银子建庙,又怕露富。一天,他在自家关公挂像前烧香祭神,燃放鞭炮,大造声势,告诉乡亲们,说神灵保佑,从自家院里挖出一大缸银子来。高老大第一个为建关公庙捐了大批银子。然后,他买房置地,买马购牛,纳妾使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那年关公庙顺利竣工落成,高老大是村中十几个大户捐银子最多的财主。关公庙的大钟上铸造着捐银子的名字,高老大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小猪倌去世后,高家将小猪倌安葬在高家坟地,高家后代每年都到小猪倌坟头烧纸祭拜。高老大是村民们公认的开明财主,荣华富贵连传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