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政协情结
曾佐然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在这个可喜可贺的日子里,我自然地想到了我工作中与泸县政协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协特约通讯员、政协文史研究员、政协诗书画院创作员。
1998年,带着对新闻宣传神圣的向往,我由一名教师转行为乡镇新闻宣传工作者。在这里,我手握笔记本、拿着照相机、怀揣录音笔,参加会议、开展活动、聆听发言、书写感动。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写不完的稿子,用不完的干劲。
2007年深秋的一天,接到县政协办来的电话,“政协报纸上的《泸县文化惠民》稿件是你写的吗?”我说:“是。”他说:“好,今后你就给咱好好写,争取每周一篇,在你的名字前还要冠上咱政协的名字。”“可我没有报纸。”“我给你分一份报纸过来。”
就这样,我的阅读中就新增加了政协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读报是一种穿越,也是一种修行。之前我并不理解,但随着读报的厚度和阅历深度叠加,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和新的启迪。《四川政协报》《人民政协报》等报纸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越读心里越明,越理心里越清,越看心里越亮,报香伴着激情,步伐也愈发轻盈。
自从我当上了特邀通讯员,通过参与一次次会议,聆听一场场报告,进行一回回调研,阅读一份份提案,我的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县情知晓了,视野开阔了,与领导近了,跟老百姓铁了,责任感加强了,事业的激情更浓了,日子过得挺充实的。每年两会召开,我都参加,担当开幕式、闭幕式撰稿重要工作,会前采访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风采。
资政、存史是政协工作的主要工作,泸县政协编辑决定组织人员编写《泸县石刻》《泸县龙桥》《泸县龙舞》《泸县民居》《泸县乡场》《泸县英烈》《泸县英烈》《泸县音乐》等系列丛书。
我被聘为文史研究员,我围绕三亲(亲历、亲见、亲闻),撰写文史资料,经常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泸县宋代石刻》前,县政协派我前往北京国家博物馆实地拍摄收藏的泸县宋代石刻。为了出版《泸县龙桥》,我们历时两年多,顶风雨,冒酷暑,走遍泸县千山万水,寻访了近200多座龙桥,拍摄下珍贵的资料,撰写出20多万字的寻访笔记。可以说,十多年来,泸县政协出版的每一本书里,都有我的的足迹。
政协诗书画院成立时,我曾有心调入政协诗书画院工作,但我的一位老领导给我说:“宣传部门的舞台更大,更能发挥你的特长。作为文史研究员、和诗书画院的创作员,你也可以发挥你的作用。”
近年来,我持续关注:川渝政协联合开展濑溪河、大陆溪河治理,渝事好商量、有事来协商等活动。我写下大量诗词给予赞叹。
《渝事好商量与有事来协商》
从来巴蜀一家人,有事相商睦友邻。
产业共繁群岭秀,交通先行满堂春。
诤言良策当酬志,社意民情欲创新。
两地英才须并驾,领军西部倍精神。
我发现,一条条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汇聚力量的好提案、好建议产生,就会有一次次振聋发聩的大会民主协商发言,就会有一份份关注民生、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普遍、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调研报告出笼,就会让自己感到一份荣光、一份责任和一份神圣感。
我发现,无论是政协特约通讯员,还是政协文史研究员,还是政协诗书画院创作员,需要进入角色,需要责任感,需要激情,需要有百分之百的投入。
我发现,可以用文章上联党和政府的政策,下通闾阎百姓的生活实情;既能钩沉过往生活的乡愁,又能体味今天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在对比中留住生活的真善美,鼓起踔厉奋发的向上精神。
我发现,政协委员们是那样尽职尽责,敢说真话、实话,抒发真知酌见,县政协领导是那么贴近民心,从不敷衍塞责,走走过场作作秀,而是仔细地倾听,一条条地认真记录,一点点耐心地答复,坦诚相待,感人肺腑。
我发现,政协是座桥梁,是根纽带,是个大熔炉。她能将人的情操冶炼,把人的思想杂质摒除,使人凤凰涅槃。是政协这座大熔炉,将我尽情地冶炼。三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基本学会了怎样深入调研,怎样为民鼓与呼,为政府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我发现,没有政协这块沃土,就没有我这棵禾苗。我的那份政协情结仍然是一杯浓得化不开的美酒,我很自豪,我是一名政协特约通讯员、政协文史研究员、政协诗书画院创作员。
政协培养我成长,我为政协添光彩。政协那庄严的会徽,时刻在我头顶闪耀,照耀着我一路前行。最后以诗歌——《书香政协》颂之:
平生喜爱抱书香,日夜难离枕下藏。资政建言留史册,解忧纾困入高堂。先人激励呈宏愿,后辈传承表九章。民意社情无止境,协商有效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