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叶昌国:敢在李鸿章肚皮上题字的“合肥名士”

  • 作者:叶昌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06 20:19:57
  • 被阅读0
  •   清明前夕回乡,特意拜望了几位素有“绅士”之称的耄耋老人,这些被称为“乡间一宝”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84岁。见面之后,德骏老先生就给我提出一道考题,他问:“你知道谁敢在李鸿章的肚皮上题字吗?”其实,我能回到出来。因不知道后面的下问如何,就对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他说:“你肯定听说过这个故事。既然知道题字的主人,为什么不写写家乡的这位名人呢?”

      德骏老先生所说的这位名人,名叫徐子苓。他之所以敢在李鸿章的肚皮上题字,是因为他曾是李鸿章的启蒙老师。他为何要在李鸿章的肚皮上面题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话说某年夏日,临近三伏。午饭后,少年李鸿章便感觉两只眼皮在打架,躺到之后便呼呼大睡,叫也叫不醒他。等他舒舒服服地睡醒后,发现肚子上有四个大字:谨防火烛!

      李鸿章感到莫名其妙,就问坐在他身边的老师徐子苓是怎么回事。

      徐子苓告诉他,求学阶段不可懈怠和偷懒,如果不勤奋苦读,肚子里没有学问,犹如一个大草包,一把火就点燃了……

      原来,老师写在他的肚子上写字,是激励他要打起精神,发奋图强。明白其意后的李鸿章,开始发奋苦读,终成正果,成了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

      徐子苓何许人也,何能成为李鸿章的启蒙老师,还得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说起。

      李鸿章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文安是朝廷命官,官阶五品,自然懂得“取乎上者,得乎中也,取乎中也,得乎下也”的道理。

      李文安为儿子求学拜师,经过精心挑选,请来了徐子苓为李鸿章的启蒙老师。李文安能让徐子苓来当儿子的老师,可见徐子苓非等闲之辈。正因为李鸿章在孩提时代跟着这样一位有学识,有经历的老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精道启蒙,也为他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使得李鸿章顺利地通过科举考试,为之后的仕途升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身为李鸿章的启蒙老师,徐子苓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徐子苓所居住的桥头集今日全貌

      徐子苓祖籍为江西南昌,后迁至安徽合肥,祖居庐州二郎庙巷,清咸丰年间随母迁入到肥东县桥头集一个叫做葛家嘴的自然村。

      徐子苓系清道光十五年(1835)得中的举人。曾为曾国藩之幕府(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参与讨伐太平天国起义军,平定太平天国。其兼通医、卜、相人之术。曾选授和州学正(相当于现在的和县教育局长),分修《安徽通志》。他的诗文被晚清著名词人谭献(曾任合肥知县)所称颂,谭献曾选其诗与同邑戴家麟、王谦斋的诗结集成册,称为《合肥三家诗》。与此同时,徐子苓与朱默存、王谦斋并称为清末“庐州三怪”(才华出众的名士。徐子苓为“首怪”)。

      早年的徐子苓求学于桐城派代表性人物姚莹门下,为桐城派的嫡传弟子,也是姚莹最欣赏的弟子之一。姚莹死后,其家人请徐子苓撰写墓志铭。可见他于姚门及姚莹之间的师徒情分,以及出众的才华。

      虽为桐城派的嫡传弟子,徐子苓在诗文创作上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创作风格倾向于杜甫,关注与现实生活,取材于生活实际,反映最真实的人、物、事等,且饱含深情。《桐城姚先生墓志铭》便是徐子苓写人的代表作之一。在《桐城姚先生墓志铭》中,对姚莹的描写和叙述,不加溢美之词,然而读者仍能够体会姚先生的人格魅力,关于师徒之间交往的种种,仅寥寥数语就流露真情。

      依照徐子苓的学术,完全可以考中进士。可他偏偏在考试中说了真话,不避时弊,抨击当时官场昏庸,商场虞诈等,加之又不愿去打通关系,自然也就无法进士及第。

      好在曾经与他同过学的曾国藩深知徐子苓的才学出众,智慧过人。曾国藩发迹后,始终没有忘记徐子苓,关键时刻,聘请徐子苓作为他的幕宾。

      徐子苓率性、真诚,诗风犀利。他既接触官场,又长期生活在底层社会,了解清末社会之乱杂,人民之疾苦,官场之昏庸,所著诗文影响深远,广泛流传,后世评价极高。

      性格耿直的徐子苓有时还直诉于朝廷重臣。他在给曾国藩的回信中说:“子苓往来道途,窃闻河南军事之儿戏,官场之荒昧,较淮北为尤甚。”(徐子苓《复曾国藩书》)。

      徐子苓曾任和州学正。他关心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经常到各地私塾察访和传授知识,注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徐子苓批选古文》一书,其所选批的(三色眉批和评语)十八篇古文,在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其篇。可见其精选批注质量上乘。尤其在《例言》中,教人如何读书,如何懂得古文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领会者的思想感情,现在读起来仍感亲切,对当今古文阅读和古文教学乃至作文时都具有指导作用。

      雪后的桥头集

      徐子苓还著有诗集《敦艮吉斋诗存》二卷,散文集《敦艮吉斋文存》四卷和《劫余小录》一卷。其中诗集《敦艮吉斋诗存》,共收入他的诗作530多首。

      有人认为,徐子苓是合肥晚清时期重要的文学家。然而,关于他的相关记载却少之又少,他诗文兼工,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来揭示晚清时期人民生活的疾苦以及其本身生活的艰难与挣扎。他的文风就像他人一样,浩然大气,不讲究辞藻华美,只关生活实际,关心百姓疾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徐子苓曾与池州太守陈源衮、安徽巡抚江忠源,以及淮军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均有交往。同治五年(1866年),援例被选得知县,但是他并不喜欢做官,去做了教职,授和州学正,参修《安徽通志》。一年以后,徐子苓归隐于龙泉山下,曾国藩曾为他居住的地方写了一块“龙泉精舍”的匾额。

      徐子苓所居住的“龙泉精舍”,亦为曾国藩资助而建。前后两进一院,院中走道旁,有一颗枣树。树下是“鹤冢”,鹤亦为曾国藩所赠。东厢房是徐子苓藏书之处,名曰“龙泉书屋”,藏书7万多册(当时庐州府学藏书不过两万、合肥县学将近万册),可为当时最大的民间图书馆。另有书房,山墙朝东,开大窗,书房名曰:“敦艮吉斋”。

      徐子苓的“龙泉精舍”,乡邻十分推崇,真心庇护。可惜在民国三十年冬(1941年)的一天,新四军巢北支队在淮南铁路双山口一段埋设地雷,炸毁日军机车一辆,中断火车运行5小时。日军气急败坏,从合肥出动,将葛家嘴、葛家洼两村的120余间房屋全部烧光。“龙泉精舍”也被付之一炬。

      现如今,已经时隔200多年,乡邻们只要提到徐子苓,都能津津乐道地说出他的一些故事(合肥民间关徐子苓的逸闻趣事传说甚多),背诵出他的相关诗文。人文底蕴,永留人间。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叶昌国:敢在李鸿章肚皮上题字的“合肥名士”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15695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