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关慧:激情随茬土飞扬

  • 作者:关慧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1-07 07:31:54
  • 被阅读0
  •   “深秋风物偏宜望,只是朦胧看未真”。走进家乡的深秋,天空深邃,阳光灿烂,远峰如黛。山坡上,树林和草地相接,红的像火、黄的如金、绿的如碧;路边、田埂上,五彩斑斓的野花迎来了高光时刻;河滩地匍匐着淡黄色的玉米秸秆,玉米茬如画板刷,要为秋天画上休止符……秋季是感怀的季节,往事如烟,一群朝气蓬勃的打茬子少年浮现在我眼前。

      小时候,买煤难,无钱买,且交通运输不便,乡亲们大都以山柴为主要燃料,做饭烧柴、烧炕用柴,甚至有的农户冬天都不生炉火。我村虽地处深山区,由于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和对生态保护不善等原因,村庄周围生长的山柴并不繁茂,无非蒿子墩、“羊眼”之类的软柴,打硬柴要到几里外的大山里。玉米秸秆被当做饲料管理,大队不允许当燃柴,看田人看管得很紧,于是,茬子便成为燃料之一,打茬子成为成年人乃至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技能之一。

      可燃的茬子主要有玉米茬、高粱茬、谷茬和黍茬。我村(大队)玉米种植较为广泛,玉米茬丰富且根系发达,打茬子便以玉米茬为主。玉米属高产作物,对地力和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我村集中种植在南沙河两岸肥沃的河湾里,河湾距村有三、四华里,打茬的路途遥远。

      秋耕后、上冻前或春耕后是打茬子的最佳时机。秋高气爽的一天上午,我们几名小伙伴背着绳索、扛着二股爪到北湾打茬子。秋天是最富有魅力的季节,路边有野花可采,有野果可摘,我们奔奔跳跳、打打闹闹,一路欢歌笑语,赶集似的,不觉得已到达目的地。晚秋的田野空旷辽阔,我们的心随之豁达起来,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秋后的玉米地可谓气象万千,有秸秆铺满地的,有已刨茬子、未耕的,有耕过的,还有未刨茬、未耕的。未刨、未耕的玉米茬阵容整齐,一行行、一列列,既像画板刷,又像刀丛、兵马俑。我们专找刨过茬或耕作过的地块。不知谁喊了一声:“这儿有!”众人循声跑去。地边一瞧,“哇,满地茬子!”像见到了满地黄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避免扎堆,我们分散开来,各占领一片领地。首先拾茬子,并就近扔成一堆。携带土量少的,拎起来轻轻一扔。有的根系发达,有的磨地不到位,茬子上携带着大量的土,形成了一个大坨,我们就用二股爪先敲打敲打,这样,扔得远而且省力。掩埋在土里的,用二股爪勾出来。拾茬子尽量选取根系发达的,有焰!

      打茬子有多种方法:其一,把部分茬子堆放在一起,边翻动、边用二股爪敲打;其二,两手各执一个“茬坨子”对打;其三,在石块上反复摔打,在地头找块大石头,让棱角朝上,放置在茬堆附近开打,这是最实用的方法,打得最干净。以上方法常常交叉运用。

      长久保持一个姿势劳累,我们不时变换着姿势,或坐、或蹲、或弯着腰。玉米茬子有好几斤重,反复甩动胳膊,臂膀酸痛。秋天空气干燥,反复甩动,手掌容易皴裂,在裂口处贴块胶布,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劳累了,稍歇一会儿接着干。

      打茬子苦中有乐。休息时,几人聚在一起,海阔天空、激情飞扬地侃上一阵子,个个“学富五车”、无所不知;时而将茫茫叶(玉米叶)堆积在一起,放一把火,熊熊烈火温暖了身子,带来了欢乐;时而站在同一起点投掷,看谁投掷得远;时而开展对打,让子弹飞,茬子带着“硝烟”飞向敌方,互相躲闪着,发出爽朗的笑声……嬉戏打闹后,衣服、面容、头发上尽是尘土,一个个蓬头垢面,一个个“土行孙”。“继续打茬子!”打完一堆另换个地点。确有手脚慢的,大伙儿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真诚的友谊。打足后,望着丰硕的劳动成果,我们心花荡漾。

      杀背子(捆茬子)与捆柴禾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捆茬子茎与茎对压,根在外,一左一右对称,码成立起来的“豆腐块”状。由于茬子短,根部奓,茎部凹陷,很难捆匀称。为了捆得结结实实,我们常在底部垫上几截高粱杆或玉米杆,在压茬处放置几根茬子,就像在骨折处夹了几块夹板。

      捆茬子要松紧适宜。若捆得太紧,勒得胳膊酸痛、麻木;捆得太松,常出现“撒花”现象。散落半道,又急又气,需要一根根重新整理。有一次,已到村口突然“撒了花”,众目睽睽之下十分尴尬。谷、黍茬个小,难以一一整理,胡乱捆结实即可,即使这样,常边走边掉落,天女散花似的,沿途撒“路标”。

      刚打下的茬子潮湿,只冒烟不燃烧,需要晾干。背回家院将茬子抖开,晾晒两三天便可当燃柴。茬子易燃,火焰旺盛。随着有节奏的风箱声,火苗“呼呼”窜起,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成就感十足,它凝聚着我辛勤的汗水。瞅瞅烟囱里冒出来的袅袅炊烟,我坚定地认为这就是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秋收进度加快。“鞭不打自转”,为了便于秋耕,秋收后人们自发地刨茬子、拾茬子。近年来,农村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人们用上了旋耕犁打地,刨茬子的日益减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机械增多,大牲畜寥寥无几,草料需求量大幅减少;做饭用上了电和天然气,取暖用上了清洁能源,不再使用柴草,烟囱不再冒烟。为了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火灾发生,各级政府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和茬子。因此,玉米秸秆相对过剩,茬子成灾,村民急于腾地却不知该怎样妥善处理。有的偷偷焚烧,有的丢弃路边,有的占用了渠道,有的被填进了大坑,确已形成了火灾隐患。采取秸秆还田、深加工以及发展畜牧业等措施,化解了一些矛盾,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变废为宝,实现充分再利用。

      此一时彼一时也。茬子曾以燃料存在,满足了多少代人的生活需求,如弃之敝履,现已悄然退出灶台。人到中年恰如秋,最美在深秋,在秋风里怀旧很是享受。光阴里的打茬子,贯穿了我少年时期的每一个深秋,成了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审核人:雨祺】

        标题:关慧:激情随茬土飞扬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shuqingsanwen/4682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