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的早晨,冷空气席卷小城,裹着军大衣迎着凛冽的寒风,穿行在街道上。走在路上看路边高楼鳞次栉比,更有地标建筑的东门大楼耸立在蔚蓝的天空下,东城大药房楼顶玻璃幕墙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荥经这座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也更为便捷,同时也让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分隔开来。
现代文明进程重要内容的城市化,一个逐渐远离乡野、聚集都市的农民土地均被开发商占领。农村人向往未来与怀恋过去,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的两面。在烟波浩渺处回味梦中乡野不再闻到稻麦花香……
有一个仁寿老板在此搞新农村建设。在桌山由他成都中业集团。新建的美丽乡村,位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黑石公园,公园面积辽阔,花卉品种众多,来到黑石公园,仿佛罝身于花的海洋。从古至今被文人墨客所赞颂,吸引无数登山者前往。山顶平均海拔2750米,山顶平台11平方公里。英国旅行家亨利·威尔逊誉之为:“一艘漂浮在云雾之上的巨大方舟”。中囯地理评誉为“中国最美桌山”。全新打造在大自然里的建康快乐港湾。奇顶之上打造云上方舟景区,按国家5A级规划建设,51公里四川最长索道与云上方舟,登顶桌山,西望贡嘎,东观峨嵋,云海日出,山涧叠瀑一览无余。树木葱绿,风景秀丽,那儿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年三月,我又到了这个小村子里放空自己,安顿心情。这时美女作家宁卓打来电话,要我在村口等她。
她来了,她将“奔弛"停放清风雅雨小镇宾馆处。我俩边走边聊,她说:“相传很久以前,桌山下有一农户,家里很穷,却有一个漂亮女儿叫杜鹃的姑娘,在上山采笋时认识一个外村叫冬林的小伙子后产生了爱情,但囿于封建礼教,族长同她父母坚决不同意,一次小伙同姑娘在黑石下野合,不久杜鹃姑娘怀了孕,被家里追赶,族长扬言抓住处死,她一下从拜月岩跳了下去。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冬林伏在岩前痛哭。
为了捍卫爱情,冬林纵身一跃而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树上杜鹃大声啼哭。山神被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感动,用山上瓦松熬水喂了他俩,才苏醒过来。后来村民才知这瓦屋山(桌山)瓦松是能起死回生的仙松。这儿的树不老、泉水永不干涸。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渐渐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活到100多岁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消息传开后,四方百姓慕名而来。据说居住这儿常饮瓦松水都会延年益寿.......”
讲到这儿,我笑了笑说:“那你辞了工作来这儿?”
她说:“以后退休在这儿买个小户型房养老。”
“可以!我也买一套,争取活到100岁。”我对宁卓说。
是啊,现在生活这么好,都希望长寿。今天同宁卓走进这黑石公园,观翠柳轻拂,赏百花争艳,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不仅吸引辛勤的蜜蜂,还引得一群城里退休的老顽童来这儿唱歌跳舞拍抖音,一位老头对我讲起了他年轻时在桌山的爱情,由此我隐约有一丝甜甜的味道。
那时我刚23岁,在这儿蹲点搞农村工作。想起每年夏天夜晚,我同公社一个叫聂支花的姑娘,她是公社团委书记,白天同她一块抓青年工作,晚上围塘捉那纷飞的萤火虫。青年们手拿一把散了边的蒲扇,对准眼前的莹火虫,只轻轻一拍便将其打昏在地。将萤火虫收集起来装进一只盐水瓶里,挂在蚊帐里可以照明,倚在雕花大床蚊帐压栏翻阅连环画,我也同聂支花捉了好几只。她掏出两只连在一起的莹火虫说:“这就是莹火虫之爱。”
到了五四青年节这天晚上,我俩又捉了两只拥吻在一起的莹火虫后,她又把我引到她家,从屋里拿了两个柿子。我剥皮放入口中,先感觉有点涩嘴,但很快就被一股津甜刺激着味蕾,接着从口腔经过消化道,一直甜到心底。
冬夜在孤灯下放下闲书去拉开窗帘,外面大雪纷飞,不禁想起聂支花来,她人漂亮,又是高中生,我是一般干部,娶上她做老婆也不算亏。
工作队快撤走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可我埋藏在心里的话一直末给她表白,我想这爱情像柿子未成熟是不会甜的,所以.......
春节到了,我争取值班留在公社。爆竹声响起,她家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她把我叫到她家,她父母忙年的身影、在厨房杀鸡煮腊肉散发出来的肉香扑鼻而来。
可就在吃年饭时,桌上多了个年轻小伙。她母亲介绍说:“这小伙叫王得中,在云南当兵。她又说:“这桩婚事是族长订的.......”
说到这儿,我心凉了。我饭未吃完就找借口溜出了屋......”
“后来呢?”宁卓问:“我说我一杯酒下肚,一股辣味直达心头,一下子差点栽倒田里。那晚公社放影队在村里放露天电影,学校场上乌压压挤满了人;我一个人蹲在田边,乡亲们看电影笑得合不拢嘴,而我......”
当我想起桌山与聂支花的点滴就如溪水流过困顿的生命,滋润着枯寂的心灵,葱茏起一颗悲伤之心,五十年了,往事却历历在目。
我们年轻时向往着真实的爱情,当知青时为了离开乡村可谓殚精竭虑,努力学习,认真干活,或参军入伍,或招工进城,或推荐上大学。只为拥有一本城市户口簿而努力拼摶。当我们如同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终于回到城市。总以为有了工作就会找到真爱.....
而今与她的爱愁如网,一直被笼罩在这桌山的情网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土人情都常走进我梦中。不管你走向何地,走得多远,都无法割断这种爱之情、正因为这样才让人有那流传至今杜鹃与冬林的传奇故事。想起莹火虫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