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湖南
宜桑梓(山道弯弯之四)
文 / 卢建文
◎新废屋
在留富村附近的公路边下车,走上所谓的天坑山岭,欲拍天坑照片,被东茅或树木遮挡,无处下手。其实,哪有什么天坑,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场而已。步行不远,两幢二层的砖混结构楼房赫然眼前。楼房簇新,一字型排着,有十多间房间,墙壁贴了白色瓷砖。房前宽宽的坪地,长满了西茅草。从草坪进楼,揪心的是,一楼走廊和房间粪味熏鼻,如牛栏般。二楼栏杆、铝合金门窗全被偷盗,设施损毁,地板上碎玻璃、污秽物,不堪入目。
据驴友说,十多年前某公司为堆放钨矿尾砂,特建房于此。处理尾砂,在山上兴建高标准楼房,可谓挖空心思,当作大事,如此不惜巨资,不知意义何在。留富、桑坪等村离小垣矿区不很远,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很多,天坑却未必存在,溶洞有名的当属留富岩,其洞中风景尤美,不逊兜率灵岩,可惜未能开发。明目张胆往天坑溶洞堆尾砂、地下河排尾砂,这违法行为,后来被有关部门制止。山里留下的房子,无人居住,只能平添路过者之怅然若失,仰天一叹。
◎老住宅
老住宅坐落在山垅尾部,翠竹葱茏、古树掩映、荒草萋萋,这是一个不小的老式四合院,从水池、青砖墙、窗棂、飞檐、朝门,可以看出这山里人家非常殷实,有富裕大户的模样。院落的朝门对着垅口,山垅依稀可辩是大片良田和旱土,很适合山里居住生息的一个所在。曾经的辉煌,被岁月的风雨摧残,剩下的是满目荒凉,颓败不堪,估计老住宅的主人,离弃它有三四十年了。驴友们无不唏嘘。我终究没有走进院内,却感叹旧时耕读世家、山里桃源,也不过如此。
从山垅走出,约二里路,到了桑坪村的三工田组,向一村民打听,他回答姓朱,六十多岁了,与驴友祥兄平辈,他说是那老房屋主人的后人,他太爷爷,是油匠。老房屋住过四五户人家。多年前他们搬到了三工田。三工田农户集中,路道入出方便,那垅里上好的老住宅只能任其荒废了。问他为什么放弃,他一脸平和,没有丝毫的惋惜之情。我不想再细问。没有切身体会,替古人担忧显得愚蠢。舍得和知足,未必不是幸福。
◎宜桑梓
“宜桑梓”,是桑坪村朝门门楣上写着的三个字,字迹墨黑,笔力刚劲,非一般人所为之。朝门三米多高,土坯砖墙体,木门框,青石门槛和门枕石,与“宜桑梓”浑然一体,显得古朴雅观,也凭“宜桑梓”三字,尽显格调高远。这朝门三面临田,左边倚低矮石、旱土,孤零零地矗在田野上,那么醒目、特殊而孤独。鸿儒德馨,高手多在民间。
桑梓,是故乡、家乡的代名词,在古代,村子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宜桑梓,正是宜家乡、宜乡亲父老、宜国家和文化,宜传承。
站在“宜桑梓”朝门前,仿佛站在一个沧桑智者,百岁老人面前,读他顶天立地的高度,听他对家乡儿孙的不朽叮嘱,看他穿越时空、永远期待的眼睛。(可惜,这个独特的朝门已岌岌可危,没有人看到它的价值,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不久将倒塌,荡然无存。)倘若细细品味这一片村庄的命名:桑坪、留观、留富、九如、延寿,就能有所感悟,心灵当有几分震撼,几分敬畏,几分豪迈。
(20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