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办公文秘
文章内容页

《芦花荡》教案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5-24 02:09:42
  • 被阅读0
  • 《芦花荡》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芦花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芦花荡》教案 1

      主备人审核人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

      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

      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

      一梭机枪()蹿()仄歪()

      趴()飒()转弯抹角()吆喝()()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故事的主人公(人物性格):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①、爱国。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②、爱憎分明。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如此深情,对敌人则满怀仇恨。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3、讨论: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知识过关: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业练习: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2、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自主学习:

      1、检查字词

      dī()防竹gāo() yào()子寒jìn()

      一suō()机枪cuān() sà()转弯mò()角

      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

      1、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是从哪几个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当堂检测:

      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作业练习:

      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芦花荡》教案 2

      课型:教读研讨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

      预习提纲:

      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二、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1.明确目标

      2.检查生字词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四、复述故事情节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识记字词。

      2.进一步阅读课文,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景物描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速读课文,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征,说说文章是怎样来突出这一特征的?

      四人小组讨论,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过于自信和自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爱憎分明:他对于同胞姐妹充满的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付诸行动。

      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智勇双全: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景物描写。

      二、体会景物描写作用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的很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的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谈感受。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芦花荡》教案 3

      学习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品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写手法。

      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点难点:

      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词语积累: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结合白洋淀图片和抗日战争图片)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1.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6年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学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与小说有关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3.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情节: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据小说的情节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

      明确: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芦花荡》教案 4

      【教材解读】

      《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文都与战争这一主题相联,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本课就是一篇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里的故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穿梭着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老头子,正是因为有了他,敌人对苇塘里部队的封锁不起丝毫作用。孙犁用他清新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了他自信、自尊、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就能结合历史知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而且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学生极为感兴趣,再加上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很突出,对于学生掌握小说这种文体很有帮助。所以学生学习这篇小说比较轻松。

      【设计理念】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个特点:

      1、能力的培养:

      这篇讲读课文,我所设计的这一课时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的能力。

      2、强化速读法的运用:

      故事比较长,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精读、详读。

      3、强化学科链接: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画一画感兴趣的情节或老头子的人物素描。

      4、强化合作探究精神: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小说的特征;

      4、能动手画一幅有关课文的素描。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

      2、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

      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大屏幕播放《小兵张嘎》影片中,他跳进一片长满芦苇的河塘中的片断。

      同学们,当你看到上面这幅熟悉的画面时,你是否想起了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呢?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自己清出生疏的字词,并弄懂它。

      2、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走近作者。

      (可让几位学生上讲台写出自己已经弄懂了的字词或说出有关作者的介绍。)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包含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苇塘里的歌声,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双边互动:

      互动1:学生阅读本文后,说出应把握哪些要素。(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互动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情节,全班交流。(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个情节: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女孩到苇塘;第二天痛打日本兵。

      互动3:请同学复述最喜欢的情节,师生共同点评。

      互动4:说一说老英雄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评议。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

      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⑵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⑶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互动5:你喜欢这个老头子吗?用自己的手来素描老头子的形象,也可以素描文中所喜欢的情节。

      3、学习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延伸作业

      在我们周围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把你了解到的故事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

      【教后记】

      讲完本节课后,感觉到学生对于这样的人物具有极大的兴趣,带着浓浓的兴趣来学习,课堂氛围很积极,爱国热情高涨,民族精神得到了张扬!作业的完成比较出色,同学们了解到的本地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故事也有丰富,例如闻一多、李时珍、陈细怪学生的素描也很不错。(附学生素描作品一张。)

        《芦花荡》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环境(单元说明)

      《芦花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认为本单元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对战争(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历史、战争的性质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选文以叙事作品为主。联系七年级教材,不难发现,从八年级开始,教材在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本册一、二单元安排的均是叙事性作品,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而阅读叙事性作品(记叙文)的基础,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记叙的要素。因此,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就是要复习、掌握记叙六要素的知识,通过抓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获得自己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的独特的领悟。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来说,单元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记叙的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②感知老头子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①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方法

      拟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听读、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知→品读揣摩→迁移”的教学模式,感知、品读中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芦花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创设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情境;采用听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因为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根据课文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又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特点,试图培养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模式的制定则是根据情意原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情,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㈠导入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

      说明: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爱,对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敬意,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后,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㈡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边听边想像边概括(最好不看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说明:听的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听故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同时,听读既给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听来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听的时候注意把记叙要素变成问题,以利于概括。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小结并过渡:

      具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老头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㈢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分析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②说说老头子给你的印象,并请找出相关语句。

      方法指导:克服“唇动”“手动”式的默读,养成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的默读习惯。

      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合作,深入探究:

      ①小结情节层次: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

      合作探究:

      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②归纳人物性格(相关语句要求绘声绘色地读出来)

      爱国、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合作探究:

      ①你能说出这些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②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透过老头子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么?

      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老头子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点分析。其他的有一定的难度,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要求学生把相关语句绘声绘色读出来可以检测学生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思想内核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㈤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吗?

      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㈥布置家庭作业:

      ①请你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家人听,并请把你家人的评价带回来。

      ②朗读课文,归纳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

      说明:设题目的,一是为下课时做准备,二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可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芦花荡》教案 6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步骤

      观看《铁道游击队》导入:

      在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

      一、走进芦花荡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重点探究:

      ⑴ 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说话,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以有如下结论: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过于自信自尊上;

      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⑵ 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重点探究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意义。

      可以有如下结论: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⑶ 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屈辱的亡国痛表现在________”的句式发现说话。

      三、探究诗性美

      《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章的“诗性美”。

      讨论交流,明确:

      1、轻缓的节奏: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2、白描的手法:

      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处,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出了这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叹了一口气”,“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却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

      3、诗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稻米和肥鱼的香味”“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4、清新的语言:

      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悠悠”“弯弯”“飒飒”“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给文章配乐、配图、配画外音、配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沸扬扬读,整体感知

      二、配乐朗读

      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鱼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经典国乐,要求根据文字与内容选择朗读时的背景音乐。

      明确:读文中景物描写时宜选配《平湖秋月》,而朗读“老头抓鬼子”的内容宜配《十面埋伏》。

      三、使用学生选择的背景音乐,指名朗读1~8段

      要求给这段内容配一幅插图。

      明确:可以是美丽的芦花荡为背景,一个干瘦的老头在荷花淀里撑着船。

      四、分组读老头护送女孩子挂花的内容(9~54段)

      想象老头没完成任务时的心理活动,给老头和二曼配上独白式的话外音。

      活动设计一:

      一学生读课文: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一学生配画外音:多可爱的两个孩子,都怪我,怎么这次就不小心点呢?该怎么向部队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过海口的,这张老脸往哪搁去?

      活动设计二:

      一学生读课文: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一学生配画外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五、师范读老头抓敌的部分(55~63)

      感受作者字里行间对老头的情感,以“老头的形象”为主题,给前面的插图提上一首诗。

        《芦花荡》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教学重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核心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为了保卫祖国,优秀的华夏儿女奋起抵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二、分析课文

      1、整体把握:

      ⑴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头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⑵环境:

      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⑶情节:

      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⑷主旨:

      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2、把握文章的结构:

      主人公是一位担负着重要交通任务的老艄公,他活动的背景是芦花荡。根据文章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1~8段)

      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介绍他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是故事的开端──护送。

      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受伤。

      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

      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文章结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

      这一层讲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进芦花荡的木桩圈里,让一只只复仇的钩子穿透敌人的腿;他举起篙“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这场不用枪的战斗,充分表现了老艄公巧妙的战术、高超的本领和机智勇敢、自尊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

      3、小结课文: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一段:

      ⑴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战争时期敌人对我军根据地的严密封锁。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

      ⑵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办法的怯懦心理。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藐视的态度。

      ②“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答: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答:表现了苇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分析老头子形象:

      ⑴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之下,我们的军队是否被困死了?从文章里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没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飘了回来。”(“飘”字的运用有何巧妙之处,请你简单的加以分析。(飘这个字眼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船的轻快,表现老头子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神出鬼没的特点。)

      ⑵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大家一起来加以分析:

      ①肖像描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一方面表现老人常年穿梭在芦花花荡里,辛苦劳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人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铄。

      ②为什么要交代老头子的年纪?

      答: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据地,从老到小广大人民都被发动起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中。(60岁的年纪在今天应该是要安度晚年,但他却像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成为一名出色的交通员。)

      ③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

      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④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⑤“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节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⑥“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

      1、分析第一部分──“护送”:

      ⑴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

      环境描写:小女孩趴在船边戏水,使情节有张有弛,时见波澜。

      ⑵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大女孩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脸?

      现在正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惊动敌人。

      ⑶你是如何认识大菱和二菱这两个女兵的?

      年纪小,天真活泼,又相互关爱,而且还很勇敢。

      ⑷老头子对小孩子的态度:喜爱。

      2、分析第二层──“受伤”:

      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了力量”,表现了他的内疚心情,他觉得没有完成好任务,而无颜见他人了,万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以充满自信的复仇誓言来安慰女孩们,也安慰自己“受了轻视”的心。

      ⑴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⑵找出老头子的动作描写: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动作描写,真实的表现了老头子内疚的心情。

      ⑶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表现出女孩的勇敢。

      ⑷在大女孩受伤之后,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老头子的形象的?

      ①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写月落之后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艄公沮丧的心情,语言描写表现老人极度沮丧的心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

      ②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过于自尊的特点。

      ③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头子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④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过于自信的特点)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也表现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点。

      对于老头子的刻画,无论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是心理,都充分的体现了老头子自尊自信的这一核心性格特点。

      ⑸为什么要写“女孩的怀疑”?

      反衬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之奇。

      3、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思考:如果在护送的过程中,两个小女孩没有受伤,第二天老头子还会不会像文中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也可能要显示自己的本领,这时还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暂时没有激起对日本鬼子的痛恨,不会像文中写的那样智斗日本鬼子。

        《芦花荡》教案 8

      训练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

      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浸 提防 尖利 悠闲 疟yo子

      疟疾 寒噤n 蹿un 仄歪 飒飒 挂花

      泅i’水 转弯抹角 吆喝yo 张皇失措 央告

      4、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

      (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⑵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老头子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5、复述故事情节

      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要求: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简洁

      二课时

      1、分析人物性格

      【讨论】:

      ⑴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

      爱国 老当益壮

      过于自信、自尊(如何理解“过于”?)

      爱憎分明

      智勇双全

      ⑵本文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护送 封锁严密———苇塘给养充足

      (惊心动魄)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近六十

      复仇 不带枪 消灭十几个鬼子

      (酣畅淋漓) 孤身一人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

      本文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却没有凄惨压抑之感,而是感到白洋淀风光如诗如画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自由谈】

      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追求作品中诗的情调、诗的感情,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

      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稻米和肥鱼的'香味”,“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写战斗也不忘“水草轻轻地浮动”“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

      (指导阅读课文第一段)

      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情与景都饱含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丑陋、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

      3、课堂练习

      ① 补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② 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阴森、 遮盖、

      阴惨、 遮掩、

      4、课后作业

      仿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芦花荡》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人物学会概括;体味函咏明确刻画方法;对照比较感受小说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味、对照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爱国热情

      (2)不要淡忘历史,又要维护和平

      二、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孙犁小说的风格

      四、教学流程: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传奇人物吧,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板书:芦花荡(小说)孙犁

      (学生读课题,注意“犁”与“梨”的.区别)

      (学生读课文提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芦花荡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岁月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二、作者介绍:孙犁,(1913-xxxx)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摆头),边读边划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标上段号。

      四、知识回顾及迁移:

      小说三要素及在本文的体现

        《芦花荡》教案 10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芦花荡》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是第一单元(战争单元)的第3篇课文。体裁是小说,为著名的“白洋淀”派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叙述的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子进白洋淀的过程中,由于大意,导致其中一个女孩子受伤,于是设计痛打鬼子,讨还了血债。通过此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孙犁小说那散文化的结构和诗化的语言,并能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体裁特点,按照小说三要素的要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品味。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发生在我们齐鲁大地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谁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来呢?

      生(七嘴八舌):小兵张嘎的故事……吉鸿昌的故事……马本斋的故事……地道战……地雷战……

      师:呵,真没想到,同学们的小脑袋瓜里这样的“货”还不少,大部分都是从电影和电视上看的吧?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故事。在美丽的白洋淀上,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课本第11页。

      (教师板书课题:芦花荡,并结合注释简介作家孙犁及其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所以我们就要按照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谁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思考片刻):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师:不错。学过的知识基本能掌握。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学习这篇文章要完成哪些任务。

      (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

      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师:这篇文章篇幅相对来说比较长,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尽可能提高速度,读完后按照老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

      (学生读课文,老师投影出示问题:

      1、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和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能表现出来?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0分钟后)

      师:我们首先撇开问题,自由地发表一下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整体谈,也可以结合自己刚才勾画的要点来谈。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里面的景物描写,比如这一句:“月明风清的晚上……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生2:我觉得文中的老头子很勇敢,也很有心眼儿,他能很巧妙地把鬼子骗到他埋有鱼钩的地方去……

      师:“勇敢”和“巧妙”这两个词儿用得好,但“骗”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太恰当,能否改个词?

      生2:“引”行吗?

      师:好!就用“引”。再者,你说他“很有心眼儿”,是坏心眼吗?(学生笑)

      生2:不是。

      师:那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比较适合些?

      生2:机智吧。

      师:不错,很准确。其他同学继续发表意见。

      生3:我认为结尾写得不错,很像一个电视的镜头。

      师: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可见刚才读得很认真。读书就是要这样,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教辅资料上说的再好,那是人家的,只有自己思考的结果,才是有价值的。下面我们按照屏幕上的顺序,从第2题开始,展示一下刚才阅读的成果。

      生:我说第2题。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驻扎在白洋淀的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师:很好。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交代得都很清楚。

      生:本文的主人公是那位六十岁的不知名的老头子。人物刻画的方法基本上都用到了,有外貌描写,有语言描写,有神态描写……

      师:哪位同学还能补充一下?

      生:还应该有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这些描写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吗?

      生:外貌描写在第4段,“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师:通过这些描写,概括一下老头子给你的印象。

      生1:很精神。

      生2:很有气势。

      生3:老当益壮。

      师:好。“老当益壮”这个词概括得好。恰当地形容出了老头子的精神风貌。

      生:语言描写有……

      生:行动描写有……

      生:心理描写有……

      生:神态描写有……

      (老师根据学生所找出的内容,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引导并概括)

      师: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主要的,那老头子的性格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生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师:请具体谈一谈。

      生1:他有高超的水上本领,而且老当益壮,所以很自信;当大女孩子挂了花后,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表现他很“自尊”。

      师:那么,“过于”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呢?仅仅是“很”或者“非常”的'意思吗?

      生2:我觉得应该还包含有“过了头”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2:他自信得过了头,才导致大女孩子受了伤。

      师:说得有理。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实际上,本篇小说的情节发展,无不与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有关系。试想,假如,他不过于“自信”,女孩子就不会受伤,就不会引出他“痛打鬼子”的情节,同学们说对吗?

      生:对。

      师:他的性格仅仅是这么一句吗?有时候课文并不直接告诉我们,还需要我们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下面同学们再讨论一下,看看老头子还有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讨论)

      生1:老头子的爱国抗日的热情高涨。他工作范围很广,但他什么要求也不提。

      生2:他爱憎分明。对自己人,比如说两个女孩子,他无限疼爱,但对敌人,他则满腔仇恨,文中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那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生3:我觉得老头子是一个英雄人物,因为他智勇双全。他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引诱鬼子上当,然后痛打了鬼子。

      师:很不错。如果我们把那句“过于自信和自尊”和同学们刚才归纳的这些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主人公的性格,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老英雄的形象了。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小说作者并不单纯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塑造人物的,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这就到了我们的第5个题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主要是反映我们的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

      生2:连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都这么厉害,日本鬼子迟早要完蛋的。(学生笑)

      师:是啊,作者不说老头子姓氏名谁,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就是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白洋淀上,像老头子这样的“无名英雄”比比皆是。更不用说青壮年了,他用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三、再读,品味语言。

      师:《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

      生1:“敌人”和“炮楼”两个词,写出了白洋淀的环境和严峻的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水的清澈和自然环境的优美。在这优美的环境中,却有“敌人”的监视和阴森森的“炮楼”,给人的感觉特别不好。

      师:那么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色彩吗?

      生1:作者虽然没说,但他肯定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非常愤恨日本鬼子。

      师:对,就是这样。哪位同学继续谈。

      生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写出了白洋淀人民不屈服的意志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生3:文章的倒数第2段,作者写到“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段景物描写,我觉得它烘托了老头子在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和自豪的心情。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小说的三要素中,有时候“环境”描写虽然不如人物和情节着墨多,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这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一样,它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学习。课下,请同学们动笔仿写几句,写写我们这儿的美景。

      师:其实,文章值得品味的地方决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中找出几处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品味一下语言。

      生1:我要分析的是第一段的“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深夜里水鸟才敢出来,白天都藏到窝里躲避炮火,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正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生2:“敌人监视着芦花荡”这句话值得品味。他们自己进不了芦花荡,但是想用这种方法困死抗日的军民。

      生3:“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说明敌人的阴谋并没有得逞,里面的人有吃有喝,根本困不死。这说明了我们的智慧。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可见学得很认真。这篇文章作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孙犁先生明丽流畅的笔调和秀雅隽永的风格,课外,同学们可以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更全面地了解孙犁的作品。

      四、总结反馈,收束课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了孙犁先生的名篇《芦花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有不少收获,可以谈一谈自己的所得。

      生1: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最主要的,作者也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生2:老头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他智勇双全,有强烈的抗日的爱国热情,是白洋淀人民的优秀代表。

      生3: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很成功,起到了渲染故事的气氛的作用。

      生4:还起到了烘托人物精神的作用。对了,刚才老师还讲到它能加强抒情的韵味。

      生5:学习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要反复读,细细品味语言,并要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

      师:不错,收获挺多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仅仅是一篇文章,远不是作家的全貌。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些这样的优秀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要知道,读书,是要占领制高点的。

      好,下课!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芦花荡》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

        《芦花荡》教案 11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流程图

      ①芦 花 荡

      孙犁

      ②发生

      ③发展

      ④高潮

      ⑤语言 抗日的热情

      ⑥动作 爱憎分明

      ⑦心理 自信和自尊

      ⑧外貌 智勇双全

      ⑩技法

      a、反差对比

      b、反衬

      c、引发联想,让读者顿悟

      讲解链接

      ① 板书课题,回顾课文内容

      在上节可的基础上,分析故事情节,找出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理顺文章脉络。

      ② 在交代了老头子的身份和业绩后,课文写出了本故事的发生:老头子载两个女孩回芦花荡。

      ③ 在经过敌人封锁线的时候,大女孩负伤,老头子的自尊受到挫伤

      ④ 为给女孩报仇,老头子智斗鬼子。

      ⑤ 分小组,学生找出课文中老头子的`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抗日的热情)

      不怕,洗一洗吧 (自信和自尊)

      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自信和自尊)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等到明天你们看吧(爱憎分明)

      ⑥ 找到老头子的动作,然后请几个同学表演,在表演中体会老头子的性格

      ⑦ 心理描写重点突出老头子自尊自信和受到挫伤后的心理反差。

      ⑧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关于老头子的外貌,重点突出他的老来,这样的年纪,本该安享晚年,可他却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体现了他的英雄性格。

      ⑨ 引导学生联想所学知识,进而感受到民族解放大业还有千千万万个象老头子这样的中国人。

      ⑩ 环境恶劣,老头子业绩非凡,形成反差;女孩怀疑,认为老头子说大话,后来亲见敌人血溅白洋淀;老头子迷惑敌人,作者迷惑了读者,最后恍然大悟。

        《芦花荡》教案 12

      学习目标

      1、 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 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范读和自由朗读结合

      流程图

      ① 芦 花 荡

      孙犁(散文家、小说家)

      ②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

      ③ 你认为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 复述课文内容,请加上自己的语气

      讲解链接

      ①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在解放初期最重要的作品是《白洋淀纪事》,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革命和劳动生产的生活情形。其中,《荷花淀》已成广泛流传的名篇,成了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② 板书学习目标,放录音,约25分钟,边听录音边划出文中的景物描写

      a.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深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空。

      b.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芦苇里撑出来,在淀里,象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d.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e.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空,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f.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一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乘凉去了。

      g.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③ 在听完录音,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老头子这个人的认识,大概找4个同学来说,可能会有同学复述课文,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应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④ 复述课文就是在找出记叙六要素的基础上,按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把故事说一遍,应明确告诉学生找出六要素。六要素: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老头子、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入芦苇荡,其中一个受了伤,老头子单枪匹马的找敌人报仇。

        《芦花荡》教案 13

      教学目标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 材 分 析概述

      重点

      难点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学生提出,教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芦花荡》教案 14

      课标解读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教益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和结构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预习导读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我会学

      1 、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疟( )子寒jìn( )蹿了一蹿( )吆喝( )

      zè( )歪飒( )飒阴惨( )提防( )

      2、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 ________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 ________”

      3、本文的体裁阅读小说应注意把握那三要素

      试用这三要素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我的疑问

      预习导学教学过程

      三、我会做:小组合作展示、

      1、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3、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四、归纳总结:

      4、①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②并结合课文对其中一种性格举例详细说明。

      5、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一、我的收获:位老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芦花荡》。

      二各小组将预学成果展示出来,小组之间评比。

      三、归纳整理。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四、自我评估

        《芦花荡》教案 15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2.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简介

      1.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

      2. 读幻灯②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常识。

      幻灯③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四、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

      1. 文章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 (学生通读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做引导分析)

      明确: ⑴环境:敌人包围的苇塘。

      幻灯④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

      ⑵人物:①老头子:神奇的老英雄(从年龄、任务分析)

      ②战士:情绪乐观、信心十足(从“响”字分析)③敌人:监视苇塘(从两个“提防”分析)

      2. 在这样的环境中,“芦花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速读后文简述故事,教师引导总结)

      幻灯⑤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高潮、结局--复仇

      五、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极富有传奇色彩,你能说说它奇在那里吗?

      明确:幻灯⑥(1)用强烈的反差渲染。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极其严密,老英雄已年近六十;另一方面写老英雄老当益壮的精神气概与光辉的业绩

      (2)用赤手空拳诱杀鬼子的英雄行为来渲染

      第二课时

      一、分析老头子的形象

      1、文中刻画老头子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2、从这些描写中可知老头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幻灯⑦(1)具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的热情;

      (2)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过于自信与自尊;

      (4)智勇双全。

      3、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哪一性格特征?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这些特征,试从这些内容揣摩这一特征的含义及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幻灯⑧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含义:1非常自信自尊2过分自信自尊

      作用:全文的情节,老头子的功和过皆由此引发

      二、分析文中环境描写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划出,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2、引导学生分析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幻灯⑨显示)

      三、把握文章主题

      本文写的是残酷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却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作者仍以沉静从容的姿态书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的英雄代表老头子。设想你就是孙犁,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幻灯⑩表现家乡祖国的美以及人们为此作出的努力,老头子身上所展现的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四、延伸:

      爱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时期涛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爱我们美丽的祖国,你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自由作答示例:珍惜在校的每一刻,努力学习,为将来能报效祖国奠定基础;与一切不法分子做斗争,维护祖国的利益……

      五、小结:

      真正的爱国情感,是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你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而不是空喊。

      六、板书

      芦花荡

      孙犁

      人物--真实

      环境--诗情画意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板书文题)

      设计(二)

      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 ,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3.深层探究

      提问: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赏析小说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段,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充分体会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芦花荡》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身处磁场,我们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语段。

      明确: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教师点拨: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教师补充: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3.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1)提问: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学生明确: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又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2)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学生齐读相关语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复杂心理。

      第 三 课 时

      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好处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

      (1)教师示范分析第(1)、第(8)句。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

      (2)学生品味其他写景句,分析其作用。可从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等角度入手。

      四、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教师点拨: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选三位同学口头回答,其余同学点评。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审核人:站长】

        标题:《芦花荡》教案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shangganwenzhang/17239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