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寨东寨门
□张明 文/图
古城寨,位于广安区恒升古镇古城村,距广安城区东北50公里处,面积380余亩。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賨城县复名始安县,并析出部分地域置丰乐县,治地恒升镇古城寨(今广安区恒升镇古城村),同属山南西道渠州;武德八年(625),废丰乐县,其地复入始安县。”古城寨虽占地不大,但其具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优势,除成为唐代丰乐县城外,据传它在宋代曾抵御蒙古军的入侵,在清代曾抵抗白莲教起义军的进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当地根据城寨所承载的久远历史这一特征,并冠以“古”加以命名。
古城寨山势高峻挺拔,四周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被白石岩河与麻子滩河两条河流环抱着,有南寨门、东寨门、北寨门三个寨门分别与外界相通。
南寨门:南寨门是古城寨西南方向与外界联系的要道。这里沟壑纵横,山路陡峭而曲折。南寨门的寨墙内有一排房屋,房屋左边紧挨城墙的房子是当年古城寨放武器弹药的库房,城墙上保留着古炮台和炮台口,炮台处城墙高10米,长200多米。向右不远处有一个形如龙头的地方,曾在此修建了龙头街。据传,唐代丰乐县被废除前,龙头街人口密集,集市内人头攒动,商贾林立。随着时间推移,龙头街消失殆尽。清代嘉庆年间,在离南寨门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庙宇,后迁移至现在的庙宇所在地,迁来庙宇的柱头底部被凿空的小孔和缝隙至今还在。
三圣庙:三圣庙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四合院建筑,正殿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南北厢房修建于清道光年间,东面的戏楼建于清同治年间。三圣庙因庙内的观音菩萨、如来佛、大寺至尊而得名。庙宇修好后香火陆续兴旺,远近乡民来这烧香拜佛、祈福。逢年过节,这里更加热闹,人们都来庙里看大戏或参加庙会。据说庙里原来有一口铜钟,看庙人每天都要撞钟为乡民报时。当时还有人定时来庙内练习锣鼓,互相交流,切磋技艺。
据当地村民回忆,三圣庙以前还办过学堂,正殿左右两侧各设一个教室,南北厢房改为两个教室,庙宇内一共五个教室,为了方便师生们用餐,还把其中一个教室改为厨房和饭堂。听在三圣庙任过教的老师说,这所学校一直到2000年才撤销。
三圣庙内目前还保留着两棵百年黄桷树,两棵黄桷树虬枝盘旋、高峻挺拔,茂盛的枝丫伸出院落,仿佛两把巨型的绿色大伞。东面的戏楼上面是演出的台子,戏楼下面正中是礼堂,左右两边是化妆室和乐器室,戏楼外面是个六七百平方米的大坝子,那时是学生们室外活动的场所。
北寨门:如今的北寨门已被草丛和树木遮掩,看不到去路。绕道而行,来到古城寨外的金花寨脚下,金花寨虽比古城寨低矮得多,但同样地势险要,山顶与山下无路可走,上山顶只能搭梯子爬上去。
北寨门地势险要,山势陡峭。爬上半山腰,还要再走一段山路才到北寨门。寨墙矗立在半山腰上,寨墙中间有缺口,似如古朴典雅的宫墙。虽然是一段残存的寨墙,但寨墙和寨门却让人浮想联翩。寨墙上宽下窄地砌在坚固的石基上,寨墙高80米左右,墙厚80厘米左右,宏伟气势令人震撼。
东寨门:古城寨与恒升场镇仅一河之隔,其唯一通道就是卢家桥。卢家桥桥长40多米,桥宽2米,桥下常年奔流不息地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从卢家桥走过,有一种头顶蓝天,脚踏清风的感觉。白石岩与古城寨隔河相望,当地百姓有俗语:“远看古城展展平,近看古城半天云,要想打古城,只得搬孔明”。
从恒升镇场口白石岩到古城寨一上一下两个山坡,过卢家桥,要走六七里起伏跌宕的陡峭山路,山高路陡,十分难走。从卢家桥往上走,来到半山腰,地势稍微平坦。这里是个山塆,形如一条羊角形的隘口,也如一个喇叭地形,越走近东寨门路口收得越窄越紧。从白石岩一条青石板路走到东寨门边,再走上二十步左右石梯就可以进东寨门。东寨门由厚实的石头砌成,高3米多,石门柱厚80厘米左右,寨门为木门。寨门两边各有十多米宽的石墙与两边的岩石融为一体,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到东寨门内,寨门两边的石墩上可以坐着歇息,这里凉风习习,使人心情凉爽而舒畅。
离开东寨门拾级而上,翻过小山坡,首先映入眼帘是堰塘。再走过几百米到东寨门与南寨门之间的侧门,侧门下面潺潺的溪水又流进一个堰塘。据说这种大大小小的堰塘在此山寨内有36口,犹如36面透明而洁净的镜子镶嵌在这古老的古城寨上。长期以来,古城寨的村民把这些堰塘用来养鱼、鸭、鹅,种植养猪饲料和莲藕,水面清澈洁净,湖面上不时有成群的鱼儿露出水面透透空气,蜻蜓飞来飞去戏耍莲蓬。
回市区的途中,看到石笋场镇和恒升场镇都有一条名为“丰乐”的街道,想必当年石笋和恒升古镇都是丰乐古县城的辖区吧,如今为纪念丰乐古城而修建这条“丰乐街”,期待有更多人来古城寨探险寻幽。 编辑:侯懿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