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高巍:写作的真正意义,在生活而非文学

  • 作者:高巍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07 12:04:13
  • 被阅读0
  •   上午,写了一篇关于残疾人摩托车的小文,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生思考。也许,有人觉得这种事儿太小了,微不足道,于民族与社会没什么大的益处。

      但就我个人来说,却可以算是一个特别的思考和感悟。文章写的是我的真情实感,它对我来说,是一种收获、享受。如吃饭,表达的是需求的满足。由此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轮回,证明了一个生命体存在的独特价值。

      我还希望拿这些东西去给年轻人一阅,让他们多少受到些启发,至少不犯我曾经的过失。这样一来,我写的东西就会让更多人受益。

      随着年龄的不断叠加,人的锐气会逐渐减弱,至少就我而言如此。所以,对于宏大的叙事,过长的文章,仿佛失去了欣赏的力气。别人推荐给我一些名著,往往翻了几天就放下了,主要是被超大的篇幅震慑。看散文也是超过2000字的,就少了耐心,总觉得把一件事说完就好,切忌东拉西扯,涉及面太广。

      后来发现汪曾祺先生写的东西挺符合我的胃口,无论小说散文,简简单单,事情说完了,文章就收尾,如果内容太丰富,就分成单独的几段,再加上标题,让人一目了然,可以有选择地阅读。

      更欣赏汪曾祺先生那句名言:我不喜欢深刻,喜欢和谐。和谐,表达的是亲情,平稳,顺遂,吉祥。深刻,固然有价值,但看得太透而无力去改变的痛苦则更难受。

      因此,退休这些年,我专心于民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让别人,也让自己,去多多感受和谐的美好。因为民俗作为先人智慧和经验的积淀,是让我们生活过得美好、幸福的保障。参与其中,无不带给人吉祥与快乐。

      活动之余,我把这些感受记录成文字,结集成书,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录。写的多了,有人建议我加入专门的组织,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认可。对此,我既未拒绝,也未去努力,一切随缘。

      更深入的原因还在于,这些文章更多的是写给自己,或是有缘人的。所以,别人是否认可,能不能发表,可不可以带来更多的好处……?对我来说,真的已不那么重要。因为,人一旦退休,离开了体制,更多的体现为自然人,如同进了澡堂子里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让别人对你顶礼、恭敬、倾听、尊重……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自不量力。

      此时唯一可干的,就是真正过起普通人的生活,体会普通人的感受,像普通人一样老去。正像科学家预言的那样,地球会在若干年后来一次涅槃,劫难后能留下的东西几乎为零。至于个人的名也好,利也罢,更像是尘埃一样,迅速消失,什么也剩不下。

      既然如此,干脆回过头来珍惜当下,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这当中宁可平庸,不求虚荣,宁可糊涂,不求深刻。

      文化学者陈平原曾有过一句名言:“写诗的真正意义在生活,而非文学”。这是他在《〈双亲诗文集〉缘起》一文中的一句话。此诗文集是他的父母作品的合集,内容包括旧体诗、打油诗和类似民歌体的作品。

      他的父母都是老师,而非专业作家,闲来喜欢吟诗作文。尤其是母亲,到了晚年,写诗已经进入夜以继日,其乐无穷的意境。因此,不一定双亲的作品水平有多高,但他们的这份情怀却非一般人可比。陈平原决定,要为父母编这部书。这当中,令他充分感觉到了这一点,并深为感动,于是产生了这句名言。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它不限形式,不限题材,越生动、越具体、越丰富越好。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充沛的情感,特别是上升到哲理的思考,以及由此带来有趣和回味。这就使得老人的散文独具特色,魅力隽永而回味悠长。汪曾祺先生也认为:“老年人阅历较多,感慨深远。老人读的书也较多,文章有较浓的文化气息,多数老人的散文可归于’学者散文‘,老年人的文笔大都比较干净,不卖弄,少做作”。

      也许,这就是人们在进入晚年后,可以干、也值得干的事情,我从中也算尝到了甜头,每天通过小几千的文字,记录快乐,享受生活,既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啊!

      2024年4月12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高巍:写作的真正意义,在生活而非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676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