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马家坝桥

  • 作者:范良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1-19 13:46:29
  • 被阅读0
  •   □范良伟

      半瓣花上说春秋,连心桥上谈古今。要想富先修路,要过河建好桥。在大洪河上修桥补路,早已成了两岸百姓的心头之盼。修建一条造福村民的致富路,是百姓之幸,建好大洪河岸边的连心桥,更是乡民之福。得益于2016年政府渡改桥民生项目,加上乡贤集资重修后的马家坎桥(又名马家桥),成为当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爱心桥”。这座横亘在明月山西麓大洪河北段的桥梁,真正成为大洪河上的一座“民心桥”,也成了一座畅通邻水、大竹、垫江三县的重要桥梁。

      马家坝桥位于邻水县兴仁镇银燕村马家坝附近。顾名思义,马家坝以马姓为主,上可溯源至明清,马姓人家就在坝上定居生活。由于大洪河上游河面很宽,岔道弯道密集,秋冬季河水一般1至2米深,夏季水量充沛水深可达4至6米,河两岸走动要么渡船要么过桥,走亲访友、耕种庄稼极为不便。因此,大洪河上每隔一段距离便修建有一座石桥。由于年年洪水肆虐,旧桥损毁十有八九,故当地修建了不少新桥,马家坝桥便是其中之一。其实,大洪河两岸处于丘陵地带,寨多坝多桥也多。寨有大坡寨、明月寨、燕窝寨、中城寨等,坝有五里坝、方家坝、李家坝、朱家坝等,桥有方家桥、马家桥、刘九桥、踏水桥等。前不久,笔者专程去了一趟马家坝桥,走访附近农家,耳闻目睹马家桥的风光和带来的便利,从心底为这座桥点赞,这座大桥业已成为当地村民的“幸福桥”。

      关于马家坝桥的由来,有史料和传说可参考。《重修马家桥碑记》中可考证:“明月山西麓,大洪河北段,乡名护邻,村名双雁,古有石桥两座,曰上马家桥、下马家桥。至今犹存遗迹,载在清代县志,传之乡民口碑。上马家桥在村境支角溯上游五十丈,下马家桥在支角滩下游三十丈。考察上马家,建修时间在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前,相传系马氏族人集资建造。因乾隆《邻水县志》载有‘马家桥,治东六十里’,并载有李三桥、刘九桥之名。据考证,上马家桥冲毁后,光绪六年乃新修下马家。首事倡议,干事募化,姓功德,捐资者多达数百人,其著名者如原籍兴仁进士廖鲩明、廖镜濂兄弟,监生包松寺等十余人。作《碑記》者为贡生(岁进士)陳翔(字云轩),书写者为文生包月蟾。这些史料,想必兴仁、护邻一带族谱有记载,故老有传说。”因洪水毁弃的两座旧马家桥,至今还有遗迹残存。马家坝新桥的修建,圆了两岸村民多年的“桥梁梦”。一桥连两岸,洪河变通途,因为马家坝桥的贯通,人们早已不用再划船过河种地走亲访友,甚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2016年初,马家坝渡改桥工程上马,吹响了马家坝新桥修建的号角。当时由主持县交通局工作的乡贤马尧福召集同乡族人共同策划,以县上筹集的两百万专项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请专业规划队伍设计和施工,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新桥建设工程。“乙未春日,专业规划三十册先行;丙申夏月,专项资金两百万后随。”可见修桥工程之曲折。修建完工,笔者曾约几位同事去实地参观,新桥离下马家桥上方不足百米,新桥长度近百米,宽度达六米,全采用钢梁混凝土结构,十分坚固耐用,的确是一座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心桥”。伫立大桥上,环顾四周,一帧帧“冬韵”徐徐展开,好一幅山清水秀的冬景画卷。近处,经过上游场镇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河水变清亮了,一泓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麻柳树杨树,鱼儿快乐地在水中游来游去,碧绿的菜畦散布在两岸的田野。不经意间,三两只白鹭掠过稻田上空,枯黄的稻桩里有一大群鸭群和几只白鹅在水中嬉戏。远望,东边是起伏连绵的明月山峦,西边是平缓延伸的铜锣山地,无数村庄和房屋隐藏在丘陵之间。云开雾散,信步走进一户周姓人家,主人滔滔不绝给笔者讲述着今昔马家坝的巨变,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过上了令人称羡的田园生活。

      其实,马家桥只是大洪河上一座普普通通的桥梁,两岸许多新桥旧桥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串起大洪河两岸秀美的川东院落,这难道不就是川东乡村大地的人间乐园吗?

      在马家坝桥桥端,三块石碑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由于风吹雨打,有些字渐渐模糊看不清。不过,当地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名字和这座桥的修建历史,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从贫穷走向富裕,马家坝桥见证着人间沧桑,也将带动两岸老百姓共同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标题:马家坝桥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3357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