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浪屿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曾经听过这么一首歌,让我从小对厦门的印象就是鼓浪屿以及与台湾隔海相望。我们在暑假期间大暑时节登上了曾经朝思暮想的鼓浪屿,领略了一次海岛夏天的热情以及我们内陆山区人鲜少接触的体验。
预约登岛的时候,没注意那天是大暑,因为听说每天登岛的人很多,要提前在网上预先抢购船票。这天我们早早就起床赶往码头。阳光明媚的清晨,已经感觉很热了。到了厦鼓码头,才发现早已是人山人海在排队候船。随着人群验明身份登上船,我们找了船舷边刚落脚,船就开动了。吹着海风,眼前是蔚蓝宽阔的海面,对面的岸边有一些船坞,海中有塔架平台。听导游介绍说,鼓浪屿对面就是台湾的金门岛了,两岸隔海相望。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不一会儿就到了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
刚登上岛,就感觉到瞬间被热气笼罩。抬头看见几棵遮天蔽日的凤凰树,其间还有盛开着的火红凤凰花,蝉的聒噪叫声不绝于耳。海边是一条排列整齐的棕榈树大道。沿着路向上走,就看见路边种植有各种热带植物,落地生根的小叶榕树、香樟树、曼陀罗、木棉、紫薇、三角梅等等以及各种藤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没走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在向外流淌着汗水。前方一条商业小街,有各种冷饮店、小吃店、簪花店,孩子们马上冲进冷饮店,蹭空调时还不忘点一杯冰镇果汁。等凉了差不多,我们出来沿着景点指路牌,去逛几个著名的古建筑景点。路上游客很多,都打着伞、戴着帽子、挥着扇子,熙熙攘攘地来来往往。路过一座古典西方小庭院,门口挂着“片仔癀博物馆”,进去看了看片仔癀的历史和产品展览,就听到门口一个本地人说:“这些外省人真是,大热天地跑来出钱找罪受!”。我们吐吐舌头,好像说的就是我们,明明云南冬暖夏凉,却在大暑时节来到炎热的海边,只为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在船上远远就看见的红圆顶八卦楼。八卦楼是清代光绪年间,台湾一位姓林的富商在此兴建了一座八边形的楼,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和闽南传统建筑,有清水红砖和青石雕件,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其名称“八卦楼”源于八边形的造型和八卦哲学思想的融合。特别是其红色的巨大穹顶,远远就引人注目,成为鼓浪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来要去看看郑成功纪念馆,也好给孩子们进行一下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大汗淋漓地赶到那里,结果却未开放,告示上说周一闭馆,只好寄希望于在海边皓月园,听说那里有郑成功巨型雕像。我们先去参观纪念馆旁边的日光岩。
日光岩(别名“晃岩”)是鼓浪屿的最高点,海拔90多米,包括日光岩和琴园。顶峰有一块直径40米的巨石凌空耸立,站在下面颇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向远处望去,可以俯瞰周围的海岛和海景风光,这才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浩浩荡荡,奔来眼底”。顶峰有一座日光岩寺,是厦门四大名寺之一。寺庙建于明代,由于地势的原因,占地不大,寺内建筑古朴典雅,绿树成荫,香火旺盛,香客众多。日光岩上还有“一片瓦”、“鹭江龙窟”、“百步梯”、“天风台”等景点,沿途怪石嶙峋,历代文人石刻提咏颇多。由于天气太热,孩子们受不了烈日的照射和登山的辛苦,嚷着下去吃冰淇淋,就没有一一参观各个景点。听说鼓浪屿还有第二高点“月光岩”,只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应该也是一处美丽浪漫的景点,只是天气太热了,大家不停地擦汗,都不愿再去找,只好想着下次再去了。
出了日光岩景点,就来到面朝大海,背靠日光岩的菽庄花园,孩子们跑去海边玩水玩沙,我们则去参观了风光旖旎的菽庄花园。菽庄花园是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家花园,二十世纪初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因其父不愿意当亡国奴,举家迁到鼓浪屿,兴建了大型私家花园,集西方古典建筑与江南园林建筑为一体,将海上园林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来花园以静为主,但因为依海而建,时常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涛声回响,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强烈对比,相得益彰,妙趣横生。菽庄花园分“藏海园”和“补山园”两个部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繁茂。“藏”指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拓园,以园饰海。园内眉寿堂的楹联写道:“世外桃源君小我,袖中东海我来游。”花园还“借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为背景,借楼阁为近景,纳外景为内景,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园中建有四十四桥,当年建桥时恰逢园主人四十四岁而得名,凌波卧海,曲折迂回,宛如游龙。桥下有闸门,可以把海水引入园内,供园内池塘鱼儿自在畅游,人们休闲赏鱼。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刻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刻有“海阔天空”。桥中各转弯处建有半月形的“渡月亭”,正方形的“千波亭”,菱形的“真率亭”,折扇形的“招凉亭”,八角形的“观鱼台”,皆因地制宜、精巧玲珑。“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是“渡月亭”的楹联,启示人们此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临海赏月、听涛的最佳地点。“补山园”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也有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等景区。因时间关系,孩子们在外面电话催促,只去了十二洞天。十二洞天又叫“迷魂洞”,是按十二地支用火山石等材料人工建造的连环洞,当年园主人为了让孩子和仆人在其中捉迷藏而修建的。十二洞天怪石嶙峋、造型各异、曲折迷离、上下盘旋,我们在洞中钻来钻去,还真迷糊到找不到出口。最后,花了不少时间才钻出来,让我们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花园的“听涛轩”里还有一座钢琴博物馆,收藏有70多架古钢琴,是爱国华侨胡友义夫妇捐赠的。这些钢琴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大多还能弹奏,它们在展馆里默默讲述着钢琴的演变发展史。还有一座管风琴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就没去参观了。
出了菽庄花园,和孩子们汇合后告诉他们花园里有有趣的十二洞天,他们表示没去可惜了。此时也到了午饭时候,气温已高达37度,我们赶紧找了一家小餐馆,钻进去吹着冷气,才觉得缓过来一些。大家也都饿了,点了一些快餐充饥冷饮解暑(听老板说岛上物资紧俏,要靠船从内陆运过来)。饭后便出发去往皓月园。在途中,还路过一些以前各国领事馆、教堂、医院、俱乐部等等的欧式建筑,只是没时间一一细看了。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是一座郑成功纪念园。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处修建了纪念园,郑成功巨型石像也于1985年落成。雕像及基座覆鼎岩均用花岗岩精雕细琢,雕像高约15米,重达1617吨,面貌清晰,眉头紧缩,目光深邃,手按宝剑,十分雄壮威武,成为皓月园的主体建筑。基座覆鼎岩海拔29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屹立在覆鼎岩上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过往厦门港的船只与游都看得到,让人们在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祈盼两岸同胞早日团聚。据说自从建成这座雕像,厦门就基本没有受过台风侵扰(我们行程后期还担心遇到台风,后来台风转向了,只经历了连续下雨)。园内还建有大型青铜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震撼人心。园内景色迷人,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我们在皓月园参观了一圈,打卡拍照,也给孩子们讲述了那段历史。后来实在受不了炎热,赶紧找路回码头乘船回宾馆。
回到市内,我们去吃了大餐,尝尝厦门的特色菜:姜母鸭、沙茶面、四果汤、面线糊、各种海鲜……
(二)土楼、云水谣
第二天,我们跟团去了另一个城市龙岩去参观有名的土楼建筑: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以及云水谣古镇。
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别具特色的建筑。客家人的来历相传是晋朝前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汉族经过五次向南大迁徙,最后定居在福建闽西、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带来了北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因在异乡为客,所以叫“客家人”,他们讲的话带有汉语古音,被称为“客家话”。土楼在广东等地称为“围屋”,在闽西,就叫“土楼”,其最大的特点是圆柱形或方形,围成一圈,防御性很强,从外面看,像一座圆形或方形碉堡。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结合木、石、竹等材料,通过夯筑工艺建成,上薄下厚,既可防震又可存放粮食等生活物资。土楼里还设有射击孔,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性。土楼的厚墙和特殊的建筑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冬暖夏凉,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山区环境。一族人围住在土楼里还可以起到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作用。土楼还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楹联、题刻随处可见,体现了儒家文化和客家人的价值观相结合。永定土楼有圆楼、方楼、五凤楼等,种类繁多,隐藏在群山之间。其中一个最大的土楼王“承启楼”,共有房间约400间左右,鼎盛时期可以住上千人。此楼还是动画片《大鱼海棠》的原型,主角椿的家族居住的主楼就是按此楼而画。我们跟着导游还参观了“怀远楼”、“侨福楼”(此楼又称“博士楼”,只因里面出了11位博士)、“世泽楼”、“五云楼”等等。这些土楼还住有原住民,侨福楼中有一位百岁老人,家中出了好几位博士。每天在楼里看着游客人来人往,乐呵呵地陪人照相。游客们每人都向导游领一根香,向他家的神龛上香作揖,只为沾点博士的福气。孩子还去买了两座土楼模型,一座土楼王“承启楼”,一座土楼王子“振成楼”,爱不释手地如获至宝。中午吃饭时,旅行团招待的餐居然是土楼模型的套餐,中间就是圆形的土楼盛放着鸡汤,旁边辐射出排列好的碗碟,盛放各种其它菜肴,比较有特色。饭后就去参观附近的南靖土楼和云水谣古镇。这边的土楼也很多,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方形土楼“和贵楼”,神奇的是,里面有两口相距仅十八米的阴阳井,一口井水清澈甘甜,一口井水混浊无法饮用,我们正啧啧称奇,只听导游又介绍此楼建于清朝时期,是迄今最高的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让我们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云水谣古镇是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游客都慕名而来,我们的行程也不例外,就在离南靖土楼不远处。远远的,就看见一棵巨大的榕树,是根须落地成林的小叶榕,枝繁叶茂伸展到几十米外,投下一大片阴凉,人们都在下面乘凉。榕树旁是一条很宽的溪流(我原以为是河,结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长教溪),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拍了电影《云水谣》后就改名“云水谣古镇”。溪流很宽,潺潺流过一座大水车,带动水车转动。沿着溪边由鹅卵石铺成的云水谣古栈道,可以参观一条百年老街和有千百年历史的苍天榕树群,听说共有十三棵。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与溪流、水车、横跨溪流的条石路,组成一幅梦里水乡的优美画卷。
(三)雨游厦大
预约厦门大学是提前两天才约到的,结果受台风“格美”的影响,去厦大那天从半夜就一直吹风下雨,到天亮都没停过。到我们乘公交车达到厦大门口,雨还是没停,我们索性就打着伞雨中游览名校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厦大不仅是国家“双一流”大学,还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带着孩子们,当然要去参观一下这所闻名全国的名校。厦大的创始人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不仅为学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还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和贡献被广泛传颂,成为厦门大学的精神象征和宝贵财富。雨,淅沥沥地一直下,倒也凉快,我们淌着雨水,首先来到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楼,上面写着“颂恩楼”三个烫金的大字。大楼前是一个广场,广场前就是有名的芙蓉湖了。这个大楼不仅是厦大的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还是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教师办公、学生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当然现在是暑假期间,还下着雨,关着门,应该是不让参观)。虽然是雨天,也挡不住游客们拍照的冲动。高耸的大楼、绿树成荫的湖边、雨点打在湖面形成无数水花又荡漾开去、几只黑天鹅自在地游荡在湖中(丝毫不受下雨的影响)、烟雨濛濛的远山,形成一幅诗意的画面:“颂恩楼前雨茫茫,芙蓉湖面水荡漾。天鹅自在湖中游,烟雨送凉在湖畔。”穿过一片苍天大树的园林,其中有拱桥、名人雕塑等等。听做过攻略的侄女介绍说蔡元培、黄炎培、马寅初、鲁迅、林语堂等名人曾在这里任教,数学家陈景润曾在这里上学、做研究工作。我们随后去了网红涂鸦隧道-芙蓉隧道,两边墙壁涂满厦大学子的涂鸦:“我爱你,再见!”、“绿野: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西部梦想组图”等等,真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妙趣横生。返回校园中,我们信步来到了一片中西合璧、风格古朴的古建筑楼群,分别是映雪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囊萤楼一字排开。陈嘉庚的雕像就矗立在众楼之中群贤楼前,楼群飞檐翘脊,依山面海,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通向太平洋的万顷碧波。陈先生当时建校在此的愿望是:让外国的轮船一进厦门港,首先就能看到雄伟的厦门大学。旁边建有一座建南大礼堂,大礼堂前是厦大最美最大的体育场-上弦场,因形状酷似上弦月而得名,这里曾是当年郑成功练兵的遗址。隔着椰树林和公路,另一边就是大海。孩子说会不会谁一脚射门,把球给踢到大海里去。我们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时,雨还是没停,我们的裤脚和鞋都湿透了,也参观得差不多了,就决定回宾馆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问两个孩子,以后要不要来这里读大学啊?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回答:漂亮倒是漂亮呢,就是天气太热!
此次厦门旅游,因天气太热或台风引起的连天雨,只是走马观花,不算太尽兴,但也对厦门有了一定的认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相关知识。特别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有意义有收获的旅行。儿子回到家,天天回味厦门有多大、厦门离台湾还有多远、厦门的海鲜好吃、海底隧道也没去成等等,还接连写了三篇日记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曾经听过这么一首歌,让我从小对厦门的印象就是鼓浪屿以及与台湾隔海相望。我们在暑假期间大暑时节登上了曾经朝思暮想的鼓浪屿,领略了一次海岛夏天的热情以及我们内陆山区人鲜少接触的体验。
预约登岛的时候,没注意那天是大暑,因为听说每天登岛的人很多,要提前在网上预先抢购船票。这天我们早早就起床赶往码头。阳光明媚的清晨,已经感觉很热了。到了厦鼓码头,才发现早已是人山人海在排队候船。随着人群验明身份登上船,我们找了船舷边刚落脚,船就开动了。吹着海风,眼前是蔚蓝宽阔的海面,对面的岸边有一些船坞,海中有塔架平台。听导游介绍说,鼓浪屿对面就是台湾的金门岛了,两岸隔海相望。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不一会儿就到了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
刚登上岛,就感觉到瞬间被热气笼罩。抬头看见几棵遮天蔽日的凤凰树,其间还有盛开着的火红凤凰花,蝉的聒噪叫声不绝于耳。海边是一条排列整齐的棕榈树大道。沿着路向上走,就看见路边种植有各种热带植物,落地生根的小叶榕树、香樟树、曼陀罗、木棉、紫薇、三角梅等等以及各种藤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没走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在向外流淌着汗水。前方一条商业小街,有各种冷饮店、小吃店、簪花店,孩子们马上冲进冷饮店,蹭空调时还不忘点一杯冰镇果汁。等凉了差不多,我们出来沿着景点指路牌,去逛几个著名的古建筑景点。路上游客很多,都打着伞、戴着帽子、挥着扇子,熙熙攘攘地来来往往。路过一座古典西方小庭院,门口挂着“片仔癀博物馆”,进去看了看片仔癀的历史和产品展览,就听到门口一个本地人说:“这些外省人真是,大热天地跑来出钱找罪受!”。我们吐吐舌头,好像说的就是我们,明明云南冬暖夏凉,却在大暑时节来到炎热的海边,只为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逛着逛着,我们来到在船上远远就看见的红圆顶八卦楼。八卦楼是清代光绪年间,台湾一位姓林的富商在此兴建了一座八边形的楼,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和闽南传统建筑,有清水红砖和青石雕件,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古典美。其名称“八卦楼”源于八边形的造型和八卦哲学思想的融合。特别是其红色的巨大穹顶,远远就引人注目,成为鼓浪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来要去看看郑成功纪念馆,也好给孩子们进行一下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大汗淋漓地赶到那里,结果却未开放,告示上说周一闭馆,只好寄希望于在海边皓月园,听说那里有郑成功巨型雕像。我们先去参观纪念馆旁边的日光岩。
日光岩(别名“晃岩”)是鼓浪屿的最高点,海拔90多米,包括日光岩和琴园。顶峰有一块直径40米的巨石凌空耸立,站在下面颇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向远处望去,可以俯瞰周围的海岛和海景风光,这才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海面,浩浩荡荡,奔来眼底”。顶峰有一座日光岩寺,是厦门四大名寺之一。寺庙建于明代,由于地势的原因,占地不大,寺内建筑古朴典雅,绿树成荫,香火旺盛,香客众多。日光岩上还有“一片瓦”、“鹭江龙窟”、“百步梯”、“天风台”等景点,沿途怪石嶙峋,历代文人石刻提咏颇多。由于天气太热,孩子们受不了烈日的照射和登山的辛苦,嚷着下去吃冰淇淋,就没有一一参观各个景点。听说鼓浪屿还有第二高点“月光岩”,只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应该也是一处美丽浪漫的景点,只是天气太热了,大家不停地擦汗,都不愿再去找,只好想着下次再去了。
出了日光岩景点,就来到面朝大海,背靠日光岩的菽庄花园,孩子们跑去海边玩水玩沙,我们则去参观了风光旖旎的菽庄花园。菽庄花园是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家花园,二十世纪初台湾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因其父不愿意当亡国奴,举家迁到鼓浪屿,兴建了大型私家花园,集西方古典建筑与江南园林建筑为一体,将海上园林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来花园以静为主,但因为依海而建,时常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涛声回响,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强烈对比,相得益彰,妙趣横生。菽庄花园分“藏海园”和“补山园”两个部分,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木繁茂。“藏”指园建海上,海藏园中,依海拓园,以园饰海。园内眉寿堂的楹联写道:“世外桃源君小我,袖中东海我来游。”花园还“借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为背景,借楼阁为近景,纳外景为内景,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园中建有四十四桥,当年建桥时恰逢园主人四十四岁而得名,凌波卧海,曲折迂回,宛如游龙。桥下有闸门,可以把海水引入园内,供园内池塘鱼儿自在畅游,人们休闲赏鱼。桥中有出水两块巨石垒叠,下面一块卧水而刻有“枕流”;上面一块耸天而刻有“海阔天空”。桥中各转弯处建有半月形的“渡月亭”,正方形的“千波亭”,菱形的“真率亭”,折扇形的“招凉亭”,八角形的“观鱼台”,皆因地制宜、精巧玲珑。“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是“渡月亭”的楹联,启示人们此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临海赏月、听涛的最佳地点。“补山园”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也有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等景区。因时间关系,孩子们在外面电话催促,只去了十二洞天。十二洞天又叫“迷魂洞”,是按十二地支用火山石等材料人工建造的连环洞,当年园主人为了让孩子和仆人在其中捉迷藏而修建的。十二洞天怪石嶙峋、造型各异、曲折迷离、上下盘旋,我们在洞中钻来钻去,还真迷糊到找不到出口。最后,花了不少时间才钻出来,让我们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花园的“听涛轩”里还有一座钢琴博物馆,收藏有70多架古钢琴,是爱国华侨胡友义夫妇捐赠的。这些钢琴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大多还能弹奏,它们在展馆里默默讲述着钢琴的演变发展史。还有一座管风琴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就没去参观了。
出了菽庄花园,和孩子们汇合后告诉他们花园里有有趣的十二洞天,他们表示没去可惜了。此时也到了午饭时候,气温已高达37度,我们赶紧找了一家小餐馆,钻进去吹着冷气,才觉得缓过来一些。大家也都饿了,点了一些快餐充饥冷饮解暑(听老板说岛上物资紧俏,要靠船从内陆运过来)。饭后便出发去往皓月园。在途中,还路过一些以前各国领事馆、教堂、医院、俱乐部等等的欧式建筑,只是没时间一一细看了。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南部,是一座郑成功纪念园。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处修建了纪念园,郑成功巨型石像也于1985年落成。雕像及基座覆鼎岩均用花岗岩精雕细琢,雕像高约15米,重达1617吨,面貌清晰,眉头紧缩,目光深邃,手按宝剑,十分雄壮威武,成为皓月园的主体建筑。基座覆鼎岩海拔29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屹立在覆鼎岩上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过往厦门港的船只与游都看得到,让人们在纪念民族英雄的同时祈盼两岸同胞早日团聚。据说自从建成这座雕像,厦门就基本没有受过台风侵扰(我们行程后期还担心遇到台风,后来台风转向了,只经历了连续下雨)。园内还建有大型青铜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的历史场面,震撼人心。园内景色迷人,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我们在皓月园参观了一圈,打卡拍照,也给孩子们讲述了那段历史。后来实在受不了炎热,赶紧找路回码头乘船回宾馆。
回到市内,我们去吃了大餐,尝尝厦门的特色菜:姜母鸭、沙茶面、四果汤、面线糊、各种海鲜……
(二)土楼、云水谣
第二天,我们跟团去了另一个城市龙岩去参观有名的土楼建筑: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以及云水谣古镇。
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别具特色的建筑。客家人的来历相传是晋朝前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汉族经过五次向南大迁徙,最后定居在福建闽西、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带来了北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因在异乡为客,所以叫“客家人”,他们讲的话带有汉语古音,被称为“客家话”。土楼在广东等地称为“围屋”,在闽西,就叫“土楼”,其最大的特点是圆柱形或方形,围成一圈,防御性很强,从外面看,像一座圆形或方形碉堡。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结合木、石、竹等材料,通过夯筑工艺建成,上薄下厚,既可防震又可存放粮食等生活物资。土楼里还设有射击孔,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特性。土楼的厚墙和特殊的建筑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冬暖夏凉,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山区环境。一族人围住在土楼里还可以起到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作用。土楼还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楹联、题刻随处可见,体现了儒家文化和客家人的价值观相结合。永定土楼有圆楼、方楼、五凤楼等,种类繁多,隐藏在群山之间。其中一个最大的土楼王“承启楼”,共有房间约400间左右,鼎盛时期可以住上千人。此楼还是动画片《大鱼海棠》的原型,主角椿的家族居住的主楼就是按此楼而画。我们跟着导游还参观了“怀远楼”、“侨福楼”(此楼又称“博士楼”,只因里面出了11位博士)、“世泽楼”、“五云楼”等等。这些土楼还住有原住民,侨福楼中有一位百岁老人,家中出了好几位博士。每天在楼里看着游客人来人往,乐呵呵地陪人照相。游客们每人都向导游领一根香,向他家的神龛上香作揖,只为沾点博士的福气。孩子还去买了两座土楼模型,一座土楼王“承启楼”,一座土楼王子“振成楼”,爱不释手地如获至宝。中午吃饭时,旅行团招待的餐居然是土楼模型的套餐,中间就是圆形的土楼盛放着鸡汤,旁边辐射出排列好的碗碟,盛放各种其它菜肴,比较有特色。饭后就去参观附近的南靖土楼和云水谣古镇。这边的土楼也很多,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方形土楼“和贵楼”,神奇的是,里面有两口相距仅十八米的阴阳井,一口井水清澈甘甜,一口井水混浊无法饮用,我们正啧啧称奇,只听导游又介绍此楼建于清朝时期,是迄今最高的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让我们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云水谣古镇是电影《云水谣》的拍摄地,游客都慕名而来,我们的行程也不例外,就在离南靖土楼不远处。远远的,就看见一棵巨大的榕树,是根须落地成林的小叶榕,枝繁叶茂伸展到几十米外,投下一大片阴凉,人们都在下面乘凉。榕树旁是一条很宽的溪流(我原以为是河,结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长教溪),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拍了电影《云水谣》后就改名“云水谣古镇”。溪流很宽,潺潺流过一座大水车,带动水车转动。沿着溪边由鹅卵石铺成的云水谣古栈道,可以参观一条百年老街和有千百年历史的苍天榕树群,听说共有十三棵。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与溪流、水车、横跨溪流的条石路,组成一幅梦里水乡的优美画卷。
(三)雨游厦大
预约厦门大学是提前两天才约到的,结果受台风“格美”的影响,去厦大那天从半夜就一直吹风下雨,到天亮都没停过。到我们乘公交车达到厦大门口,雨还是没停,我们索性就打着伞雨中游览名校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厦大不仅是国家“双一流”大学,还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带着孩子们,当然要去参观一下这所闻名全国的名校。厦大的创始人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不仅为学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还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和贡献被广泛传颂,成为厦门大学的精神象征和宝贵财富。雨,淅沥沥地一直下,倒也凉快,我们淌着雨水,首先来到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楼,上面写着“颂恩楼”三个烫金的大字。大楼前是一个广场,广场前就是有名的芙蓉湖了。这个大楼不仅是厦大的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还是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教师办公、学生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当然现在是暑假期间,还下着雨,关着门,应该是不让参观)。虽然是雨天,也挡不住游客们拍照的冲动。高耸的大楼、绿树成荫的湖边、雨点打在湖面形成无数水花又荡漾开去、几只黑天鹅自在地游荡在湖中(丝毫不受下雨的影响)、烟雨濛濛的远山,形成一幅诗意的画面:“颂恩楼前雨茫茫,芙蓉湖面水荡漾。天鹅自在湖中游,烟雨送凉在湖畔。”穿过一片苍天大树的园林,其中有拱桥、名人雕塑等等。听做过攻略的侄女介绍说蔡元培、黄炎培、马寅初、鲁迅、林语堂等名人曾在这里任教,数学家陈景润曾在这里上学、做研究工作。我们随后去了网红涂鸦隧道-芙蓉隧道,两边墙壁涂满厦大学子的涂鸦:“我爱你,再见!”、“绿野: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西部梦想组图”等等,真是色彩缤纷、琳琅满目、妙趣横生。返回校园中,我们信步来到了一片中西合璧、风格古朴的古建筑楼群,分别是映雪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囊萤楼一字排开。陈嘉庚的雕像就矗立在众楼之中群贤楼前,楼群飞檐翘脊,依山面海,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通向太平洋的万顷碧波。陈先生当时建校在此的愿望是:让外国的轮船一进厦门港,首先就能看到雄伟的厦门大学。旁边建有一座建南大礼堂,大礼堂前是厦大最美最大的体育场-上弦场,因形状酷似上弦月而得名,这里曾是当年郑成功练兵的遗址。隔着椰树林和公路,另一边就是大海。孩子说会不会谁一脚射门,把球给踢到大海里去。我们听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时,雨还是没停,我们的裤脚和鞋都湿透了,也参观得差不多了,就决定回宾馆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问两个孩子,以后要不要来这里读大学啊?孩子们一本正经地回答:漂亮倒是漂亮呢,就是天气太热!
此次厦门旅游,因天气太热或台风引起的连天雨,只是走马观花,不算太尽兴,但也对厦门有了一定的认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相关知识。特别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有意义有收获的旅行。儿子回到家,天天回味厦门有多大、厦门离台湾还有多远、厦门的海鲜好吃、海底隧道也没去成等等,还接连写了三篇日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