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中外名人与野花的拾笔〔散文〕

  • 作者:沁香一瓣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7-29 16:58:17
  • 被阅读0
  • 每每回到故乡,走在乡间的河道和田埂上,总是会看到各种野花在相逢的季节绽放。它们借着阳光闪烁着生命的色彩,展示它们开放的馨香力度。触景生情,我会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野花绽放的时候,便是诗歌长出翅膀的瞬间”的散文诗句,浮想联翩。

      翻开野花载入文字的历史知道,古今中外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们在各自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偶然或直接地与乡间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野花相逢,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面对野花由感而发地写诗作文、或绘画成卷,以自己的心语赞美野花,赞美它们的坚强生命力和美丽,与野花结下了美好的情缘,给后人留下了闪亮人生途中和野花的风景。

      在我的记忆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用诗文写到乡间野花的有影响力的名人之一,是晋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他被誉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早年在学校读书时,就听老师给我们讲田园诗人陶渊明,特别是讲到他在离去官职后的隐居生活中,爱上了庐山附近的野菊花。‌陶渊明在《饮酒·其五》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我们学生时代的顺口诗句。陶渊明当年隐居在庐山一带的南山脚下,这个地区人烟稀少,南山周围到处还保留着原生态风貌。

      特别是在秋日寒露期间,层林尽染的山野之间,到处盛开着野菊花,那花儿长在山脚边,不仅生命力小而顽强,而且小得幽香而美丽。当陶渊明步入山野田园间,在秋风中看到摇曳着的一丛丛一簇簇、或黄或白的不畏寒露的小花朵。用手捧着闻闻香气扑鼻的野菊花,还将它喜欢的野菊花移栽到自己的居住处附近的地方,形成了一道篱笆花墙。每当在歇息和倚锄之际,他就会采撷一朵菊花,悠然远眺,只见前面就是南山……‌陶渊明的诗文带着他所隐居地乡野风景,‌自由自在,别具一格,被视为是生长在一方田园上的野花野草,芳香得沁人心脾,《饮酒·其五》这首诗‌被称之为经典之作。‌

      在我国历代文化名人中,要说写乡间野花最多的诗人,还得数唐代大诗人杜甫了,在他的许多诗歌中,有多首诗写到了野花。现在让我们打开他的诗篇,看看大诗人是如何用诗写野花的。原来,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朝内屡遭排挤和诬陷,他深感无望实现自己的抱负。面对百姓遭受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所带来的苦难,面对百姓遭受官吏的剥削,杜甫在失望中愤而离职。离职后的杜甫与家人四处漂泊,生活极其困苦。后来有幸得到友人帮助,在成都奉节附近的一棵高大的楠树下建起了一座草堂,生活才不再流离失所。

      在草堂附近的风景很好,在隐居的日子里,他经常拄着一个藤杖,捧着一卷书,每天在树阴下吟诗和写诗,然后又走到溪边江畔,看出水的红莲,逐浪的白鸥;看小路上的野花盛开,还欣赏躲在野花上张翅流连忘返的彩蝶。这时,诗人就会诗兴大发,用极富韵律的文字,写下明快、流利的诗歌。在许多诗歌中他都写进了野花。

      现略举几首诗人在诗中写到的野花。在《绝句二首》中诗人写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把满山遍布的朵朵盛开的鲜艳无比的野花,比喻火红得就像是燃烧着的一团旺火,十分灿烂。这二句诗为秀丽的江畔美景涂了一层春色,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杜甫在《遣意二首》中也写道“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说的是诗人居住的茅屋边是一条幽静的小路,路边盛开的野花在纷纷的凋落,一场春雨过后,孤立的山村旁边的小河里都涨满了春水。所写的是春日雨后的野花和水,非常逼真。读此诗句就像眼前出现了一幅古代的村野图画。

      在杜甫的《晴二首》中。也有这样两句诗:“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说的是巫山长时间下雨,诗人在担心已经枯萎了的野花将要落下。抒发了诗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爱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漂泊生活的那份忧伤、悲哀和抑郁。杜甫在《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中写道:“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说的是诗人看到野花随处在开放,柳树行行青新的风景。描写了他向往春天的欣欣向荣,向往野花遍地开放的可爱、迷人的风景。

      在《琴台》的诗中杜甫又写道:“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这是诗人有感而发,想起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年老多病时,但仍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的故事。诗人把琴台旁的野花比作卓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脸;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佛是昔日所穿着的碧罗裙。诗人通过琴台及其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再现了卓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透过杜甫的这些诗,我们看到他在写野花生命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特定的艰苦环境下所闪发的人生景愿。

      说到野花和名人的故事,我自然又想起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八十年代中旬,我在北京时曾经拜访过先生,在谈到先生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时,谈到了他写的野花。先生饶有兴趣地谈到了他从小喜欢凤凰古城沱江边的野花。先生说:他从小喜欢在沱江畔欣赏各种盛开的野花,他喜欢野花的朴实、美丽和坚强。小时候他曾多次采摘野花做成各种花环,还常常把含苞的野花捧回家中,养在瓷瓶的水中欣赏。

      他说:故乡的野花经得起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它们在贫脊土地上扎根,在那些沾了泥沙的石缝中顽强绽放。他还直言不讳地说:“凡品尝和识得野草顽强生长的人,相信他的人生一定出是坚强和充实的。”当时,我不全面理解沈从文先生说的这些带着人生哲理的话。后来当我一次又一次走进自己的故乡,在品赏和亲吻了故乡的各种野花后,我的心才豁然开朗,原来认识野花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识得和发现野花外表和内在的美。

      还记得1992年5月10日,有文友打电话告诉我一个消息:在京病逝四周年的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盒,将由夫人张兆和率家属人员捧回家乡安葬。这颗生于凤凰的灵魂,终于要回归故里枕着沱江的涛声、观赏着附近盛开的野花安息。

      三年后的一个初秋,我在采风途中专程绕道去了一次凤凰古城,去谒拜先生的墓地。那天,从古城的东门城楼外乘船,过虹桥沿江下行约三里路程,船主就在一个叫豹子溪的地方靠了岸。踏上码头,就看到有几个年轻的湘妹子热情围上来,她们手里拿着已编束好的飘着香味的野花,她们看到游客就推荐买,都说沈从文先生生前最爱的就是这种野花。看到女孩子手中的野花,我急忙挑选了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束,闻香而上。

      先生的墓地坐落在听涛的山腰,没有坟冢,只有一块六吨多重的天然五彩石雄立在一块长方形的小草坪上,石正面镌刻着沈从文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的背面是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写的撰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其联句尾的四字是:"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做人的高尚品德,旁边是沈从文的侄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在听涛山陵墓刻的一块碑石,上面写着沈从文先生的名句:“一个士兵不是战死在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墓地和四周的草坪上,摆放和堆放着许多野花和用竹编的蝴蝶,这些都是五湖四海崇拜他的文人墨客和游客到此献给从文先生的野花。当地导游告诉我:野花是从文先生从小喜欢的花,所以在他的墓碑四周,一年四季都会开着和堆满游客们献给他的美丽野花。

      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束野花,摆放在沈丛文先生的墓碑前。此刻,各种野花堆放在一起的香味越来越香浓。想起当年倾听先生赞美野花的一些话,我不禁对先生又一次肃然起敬!

      野花在国外,也是文学艺术家们所爱的风景。还记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作家、全世界卓越的文学家之一的莎士比亚吗?他也是一个喜欢野花的人。请看:他在《无事烦恼》中这样说:“宁愿做一朵篱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恩惠的蔷薇。与其逢迎献媚,偷取别人的欢心,毋宁被众人所鄙弃。”此话吐露出了一位剧作家、文学家在特殊情况下的心声。其寓意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一定要学会自食其力,不要依靠别人,如果因为献媚奉承而受到一些恩惠而得意洋洋、高高在上,这样做人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不如自由自在地过着平凡的生活为好。

      看到野花,也不由得想到十年前的初秋,我受好友之邀去欧洲法国等地文学采风。到达法国后,文友和我一起来到了欧洲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墓地。梵高的墓地在法国瓦兹河右岸的奥维尔小镇的墓园里,位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细看,只见梵高的墓地四周长满了青草,开满了鲜艳夺目的高低的和大小不一的野花,在微风散发着幽香。

      说到这个墓地,文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梵高年轻时一直喜欢画画,当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一些画家后,特别是看了莫奈等人的画后,于是他就开始创立鲜艳色彩的画风。梵高最喜欢画向日葵,经过不断揣摩,他创造出了独特的个人画风,但在当时却不被人重视。梵高百思不得其解,深陷于了精神病中。

      经医生诊断,他得了精神狂躁抑郁症病,从此梵高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包括情感和绘画的创造力都受到了影响。又因这种病有时会疯狂爆发,有时还会陷入抑郁,随着病情交替出现。梵高在长期看病服药中差点穷困潦倒。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其弟弟西奥的照顾,帮他提供了日常生活所开销的钱,使得梵·高才有了作画的机会。

      1890年6月,弟弟西奥决定把梵高安置在一个风景优美和空气清新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巴黎近郊30公里的瓦兹河右岸,这里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具19世纪风格的美丽的奥维尔小镇,很适应哥哥梵高的休养。在征得梵高的同意后,便离开了法国南部的圣雷米疗养院,前往于奥维尔小镇,弟弟西奥为梵高在一家小旅馆租了一间房。

      这里风景很美,对养精神狂躁抑郁症病有好处。但由于房间小不能摆开画架进行创作,所以梵高就每天都爱去户外作画,或者去帮他治病的医生住所的附近作画。医生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支持和勉励梵高这样创作。当时的法国,凡优秀的静物画很受市场买家的欢迎,所以凡高决定画几幅静物画上街去卖,希望挣些钱,以减少依靠弟弟西奥的资助。

      一天,梵高在奥维小镇田边的路上行走,突然发现眼前的田野上,出现了一片美丽的野雏菊花,这些野花像小小的向日葵一样,白色的花瓣中露出嫩黄色的花蕊,就像在和他微笑似的,相隔不远的地方,还开着一片野罂粟花,火红色的花瓣,直立的茎杆,亭亭玉立地吐着芳香。梵高走近它们,经过仔细观察后灵感顿升。于是,他决心以此景点构思绘就了一幅《雏菊与罂粟花》的野花画。

      画面以浓郁鲜明的红色为主调,画中的罂粟花璀璨盛放,灵活和反复强调花朵的形态,似在散发出一种生命的气息。这幅静物画。成为他生活中创作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便是属于梵高创作的巅峰期的作品。然而生命对他是不公平的,梵高的这幅绘画作品依然不被人理解而卖不出去。

      在他的《雏菊与罂粟花》刚刚画毕后的近一个月。那天,梵高又走在开满野花和长着青草的田野里开始画画,他对野花有了深厚的感情。突然,他感觉有一种难受涌上心头,梵高感觉他的旧病也许又要复发,就不顾一切地抱着头去撞树,还拼命用手挥舞着,驱赶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乌鸦,甚至还用小刀割下自己的耳朵,因为他觉得疼痛就是一种释放。最后他无法再控制自己,就从口袋里摸出他准备好的一把枪,对准了自己……他倒在了他创作的《雏菊与罂粟花》这幅静物画的田野里,身旁全是青草和盛开的野花......

      那天,当小旅馆的伙计和名叫嘉舍的医生发现不见梵高时,就开始四处寻找,结果发现梵高躺在了盛开的野花中间,花瓣上还染着他的血。后来,梵高的墓地也就建在周围长满了青草和野花的这个地方,这一年梵高才37岁。

      梵高是是一位后印象派色彩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一生画过许多画。他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也是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但他的创新艺术被那个时代架空,这是由于当时许多人还不识他的创新的绘画艺术而为。所以在静物画《雏菊与罂粟花》的野花画背后,成为了梵高一生困顿的写照。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因为是野花激发了梵高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因此形成了梵高的后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他那精湛的艺术,终于成为了他为世界留下的一份经典财宝。2014年11月5日,《雏菊与罂粟花》这幅画终于走进了世界艺术拍卖市场,一开拍就是6180万美金,见证了梵高绘就的《雏菊与罂粟花》的野花艺术和价值。梵高画的野花,真的比金子还贵。

      读过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后知道:肖洛霍夫也是一个爱野花的人。他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写道:“女人晚熟的爱情,像道旁迷人的野花。”这句话很有哲理,他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的爱情是不分年龄的;生活中聪明的女人不一定漂亮。生活中有的女人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她看起来会比年轻女人更加成熟有韵味。这种女人的成熟韵味,是年轻女人所没有的,因此在生活中一个女人能够拥有成熟和韵味,就算年龄大一点也是一种内在美丽。可见野花的品格魅力在作家的作品中,被赋予了独特的见解,令人遐想。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中外名人与野花的拾笔〔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19212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