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书写是文学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如何书写女性经验,女性书写经历过怎样的流变过程,网络文学与现实世界有着怎样密切又异质的联系,均是读者关切的问题。面对极速又庞大的网络文学生产,读者如何阅读网络文学?如何从网络文学中认识自己?
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主办的“女性成长与浪漫重启——网络文学中的‘她世界’”交流活动在京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十月》执行主编、《北京文艺评论》主编季亚娅,以及“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中《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作者高寒凝,《脂粉帝国: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作者薛静,一同探讨两本学术专著中的“她世界”,畅谈“女性向”的网络文学生产与消费模式下,女性的需求与表达。活动由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魏冰心主持。
邵燕君自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开设网络文学课程,在她的引导下,热爱网络文学的学生逐渐建立起“为爱发电”的研究团队,高寒凝和薛静都是其中的成员。邵燕君介绍到,《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和《脂粉帝国: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是“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两本,丛书集结“偷偷读网文长大的孩子”的博士论文成果,它们不仅表现了研究者的学术核心问题,更关乎他们生命的核心问题,是他们在深刻体悟网络生命经验之上“为自己立法”的实践。
薛静最初接触网络文学是在高三,她那时阅读了明晓溪的《泡沫之夏》。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她开始大量阅读网络文学,发现符合每个读者品味的网络文学作品是少数的,于是想要探究读者热爱网文的心理需求机制。在《脂粉帝国:网络言情小说与女性话语政治》一书中,薛静梳理出网络言情小说更迭的过程,从接续琼瑶的言情小说开始,到总裁文、穿越文、宫斗文、女尊文,以至晚近流行的甜宠文,它们在不断构建女性认同的理想社会模式。结合自己在清华大学的授课经历,薛静谈到:“学术研究本身,和我们的阅读经验、创作经验是密切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它不是告诉大家如何认识这本书,而是告诉大家如何认识我们自己。”
高寒凝谈到,在《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中,她以概念史为研究路径,论证“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表现为“罗曼蒂克2.0”的特征。与“罗曼蒂克1.0”注重浪漫爱情本体的叙述模式不同,“罗曼蒂克2.0”的核心在于爱情故事中含有“角色配对”的前置动作。“虚拟性性征”是“罗曼蒂克2.0”的基本属性,具体表现在“角色配对”的主体并非自然人,而是“虚拟实在”或“虚拟化身”。
张莉认为,网络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和文化生产研究领域重要的分支。“女性向”的网络文学作品备受追捧反映了时代的话语逻辑,薛静在她的专著中非常有穿透力地论述了网络文学时代话语政治的表征和内涵,其中对于《甄嬛传》细致入微的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高寒凝专著中的“罗曼蒂克2.0”传达了青年读者对于亲密关系和情绪价值的理解及想象,书中关于人机关系的论述既贴近现实,又极具未来性和前瞻性。
季亚娅从“我们为什么阅读网络文学”的问题引入,谈论她的阅读心得。她谈到,网络文学为我们提供不同于物理世界的感知经验,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能够在穿越和轮回中打破固有的时空界限。这些富有想象力和力量感的作品启发我们以文学的方式眺望未来的新世界。季亚娅提出,女性在书写与阅读网络文学中如何疗愈自己,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自由讨论和观众提问环节,与会者进一步补充对两部专著的阅读感受,也将交流话题从学术作品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探讨网络文学对于当下的意义。她们谈到,女性在写作和阅读网络文学中获得主体性,并让被压抑的情绪和情感得到纾解和满足。对于“消费社会下,情感需求商品化是好是坏”的问题,她们发表了不同见解。有学者提出担忧,情感在被金钱标价的同时消解了情感的朴素和纯粹性,人便会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意义。也有学者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科技帮助人获得部分情感需求的满足,能够促使我们寻找“更微妙、更高级、更关乎于人的灵魂本身”的东西。大家谈到,不依靠他人而获得自我疗愈是一种最高级的、理想化的情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