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的千年“泗泾古镇”,我并不陌生。记得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到七八月时,常会讲起日本鬼子轰炸上海时,父亲和她一起背着长袋,逃难途径七宝和泗泾的那些艰难记事。
在我读中学的时,在学校开展爱家乡的传统教育活动中,熟知乡土地理和文化的史地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上海地区内的一些古镇和古村,其中也讲到了泗泾古镇的一些历史情况。在老师介绍中知道,泗泾古镇是在上海松江区东北部,己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北宋年间(公元998-1003年),就有先民在这里筑屋定居,从事农耕和渔业,之后逐渐形成村落,最早时叫会波村。到了南宋时改名为七间村。到了元代中叶时,因附近的外波泾、通波泾、洞泾、张泾四条泾(四条河流)汇集于这里的泗泾塘河,于是人们就以河的会集地取名为“泗泾”。
到了元代后期,这里由于水上交通畅通,般运条件比较优越,许多浙江、安徽等地的生意人,开始搬迁到这里居住,于是就成为了集镇,当时的名称叫“泗泾里”。从此泗泾古镇成为上海重要的鱼米之乡和重要水路枢纽交汇处,成为了转运江浙粮油和农副产品的一个重要经贸转运地。
解放前,在泗泾的运货船只可直接进入上海十六铺码卸货或载物,上海的粮油大多由泗泾供应,而江浙两地的农副产品也要经泗泾再转运到上海十六铺码头,还常常在广东路附近的泗泾路上摆放堆物,这种水陆并举转运的方式,泅泾在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泗泾这座古镇在上海历史上有着不能忘却的辉煌。
于是趁暑假空余时间,我和几个要好的伙伴乘车长途跋涉到达过泗泾。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泗泾古镇,除了老街两边有不少两层旧式的砖石木房和一些关着门的大宅外,两边的古屋门窗大多被经年的风雨刮得木板都斑痕累累地外露,街两边开着和其它古镇相似的大小的日常生活用品商店,行人不是很多。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又过去。有朋友告诉我:千年的泗泾古镇现已开始进入重新修复与重建阶段,采用全新的创意,对古镇进行修复和建没,要把泗泾古镇建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和生态美镇,让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一张旅游名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游览,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泗泾这座千年古镇的悠远历史和美好……于是,我一直关心着有关媒体的报道,准备找个时间再探这座千年古镇的今日风采。
这一天终于来临。今年春天,沐浴着和暖的阳光,我又来到了千年古镇泗泾。多年不见,泗泾古镇的面貌大变。一排排整修一新的老屋和古宅排列在古街两边,就像是一个返老还童的美丽女子,笑满面地站在我的面前表达欢迎。
据当地志愿者介绍:如今的泅泾古镇主风景区保留有15.52公顷,历史建筑53处,古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院落近80个,烟雨长廊局部200多米。河道上保留古桥1座,蜿蜒交错的老街4条,巷弄12条,加上水系,古镇尽展风采。
走进老街进口的古牌坊,修复过的牌坊上的“泗泾古镇”四字,在阳光闪烁中生辉。牌坊上雕刻各种栩栩如生的神兽,过牌坊就是如今的泗泾古镇老街,现已改为了步行街,为确保古街行人的安全,各种车辆按要求停靠在古街外附近的停车场。
进入牌坊就是古镇老街。只见古镇的四周修缮一新。抬头,便可看到气度不凡的七层八角塔。据热情的志愿者介绍:此塔高35.18米,直径12.45米,每边长5.42米,塔的顶端第七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此塔叫安方塔,具有保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和幸福的寓意。
安方塔旁边竖立着“重建安方塔记”石碑。经过修饰后的宝塔,重檐翘角,很有气派,时有群鸽在塔顶飞过,留下一阵阵轻和的鸽铃声,似音乐般地传到耳畔。在志愿者带领下,我有幸能够一鼓作气登上宝塔的高处。双手扑在宝塔的窗口吸着新鲜空气,不仅俯瞰古镇的古街和沿街和沿河的民宅,还可看看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有一座古桥。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忽然,一阵悠扬的钟声传到耳畔,原来这钟声是从与塔相距较远的福田净寺传来的,很有诗情画意。
下塔后走在老街上,只见古街前后左右的老房子,大多己经修复或修饰过,那些靠近河畔的临水而居的黑瓦白墙式的老房子,犹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水墨江南民居图,浸润在江南的诗意般的春光中。在这些建筑的门窗和砖石上,似乎都刻录着历史印记。那些古镇曾经经风沐雨的过往的历史痕迹,似乎依旧留在古屋的砖缝和门窗的木纹里,经过近年来工匠们的大手笔修复或重建,古街变得古韵味十足。
如今的千年古镇,依然保留着历史特色,形成了由“塔、水、街、巷、寺、廊、桥、院、坊”等江南水乡的景观。仿佛在用诗的建筑语言,告诉远道而来的游客:这里的千年老街的每一处景点,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
看到古塔、古街、古桥等景观,不禁使我想起了这里的民谣:“三弓一箭安一方”。此民谣虽只是一句话,但却是验证了泗泾古镇的悠远历史和布局。民谣中所说的“三弓”,就是指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横跨市河上建的三座漂亮的三孔石拱桥:以街市上的东、中、西为点,分布着三座三孔石拱桥。西是武安桥,中是福连桥,东是普度桥,这三座石桥在河面上形成了一道弯弯的“弓”状。而“一箭”就是指在明初洪武年间和宋代所建的东田寺里的观音阁,在阁里有铸造的铜质藏经用的一座小巧玲珑的迎阳塔。
然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人为等因素,“三弓一箭”中的二弓(武安桥、普度桥)和“一箭”(东田寺里的迎阳塔)已毁。现在,古镇的“三弓一箭”已有“一弓一箭”替代。“一弓”即是如今街河上的福连桥,成为当年“三弓”的代表,此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至今己有450多年的历史。由于福连桥的北堍在解放前夕的战争中受到一定的损坏,多处桥残损。
古桥于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复。历经风雨沧桑的梁福连桥,以屹立河上的雄姿为傲,每天以和行人游客打交道,和桥下的流水和闪烁的浪花汇成不朽的景点。“一箭”就是街口由2001年重建的钢筋水泥和木质组合成的安方塔,塔名有“安一方”之意,取代了当年的迎阳塔。七层的八角楼的安方塔,同时也成为了古镇标志性的建筑。它们以新的面貌屹立在古镇,唱响了时代变化与发展中的新生曲!
迈步古街,观赏河道上修复的福连桥,也是游览古镇的历史景点。沿着开江中路一路向东,过了文化路右转进入小巷,福连桥便映入眼帘。现在古镇上除了通车的现代桥外,福连桥是泗泾古镇河道上的唯一的一座古桥。如今的福连桥的桥身高6.9米,宽4米,全长35米,南面石阶31步,北面石阶29步,共有60个台阶。拱桥拥有一个较大的拱洞和两个小型拱洞,组成三孔拱桥。大拱宽6米,呈半圆形,流线型的造型落在河水中成为美丽倒影,就像是在健身游泳一般,自成一景。此桥的石材是采用造桥用的武康石,这种石古代产于浙江北部和苏南一些地区,元代以前江南大多采用此石建桥。
这座经过重建后的中跨拱圈与两侧相比老桥的悬殊更大一些,形成了一道马鞍形的曲线,成为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常年取景的地方,很有观赏价值。在桥头两端下面,河道上还有码头,码头上有运输船只和游客游河用的乌篷船。站在桥堍口,只见桥下水波荡漾,不时有摇着橹的船只和机械运输船只从桥下经过,还有游客坐着的乌篷小船从桥下划过。
据志愿者介绍,假如在月明之夜来到桥面上,俯看明月倒映在桥下河水中的景色,看到石桥下的倒影的明月似在水中捉迷藏。如果碰巧,还会看到水面有大鱼游到倒影的月亮边,调皮的鱼还会用跳跃的方式去咬水中的月亮;河边船火点点,若明若暗,古镇的月夜风景美不胜收。听着介绍,不禁令人感叹建桥者的设计之巧妙,造桥之艺术的精华。
如今的福连桥,也是目前上海松江地区仅存的三座大型古石桥之一,被誉为古镇上著名的“老古董”。与安方塔遥遥相对,组成了一幅“一弓一箭”的桥塔风景!
位于古镇开江中路的千年古寺福田禅寺,也是名声远播。走近,只见禅寺黄墙红门、门楼飞檐翘角,气势不凡。
福田净寺占地91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86平方米。净寺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楼、法堂、东西厢房等组成,寺内还有放生池,院落之间布满绿化,成为一座仿古园林式的寺院。整座福田净寺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题,香火终年不断。
抬头,只见福田禅寺门楼高大巍峨,门楼的第二檐的正中,有十分醒目的“福田净寺”四个涂金大字的匾额高挂。在第二檐下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写有白底黑字的“不二门”和“三摩地”。原来此六字均是佛家用语。“不二门”指是修行得道的门径;“三摩地”即是三昧,是梵语音译“止息杂念、心神平静”之禅意,内含佛家的重要的修行方法。
福田净寺为三进院落,山门后左右各立钟鼓楼各一阁,山门正对的是天王殿,殿后有题额“庄严慈护”,是福田净寺主殿圆通宝殿,殿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殿后额匾写着“寻声救苦”。就是若众生处身水火刀杖、夜叉罗刹、苦恼恐怖等,而能一心称念其名号者,观世音必寻其音声,即时予以救护度脱。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是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救八难)。即是救水难、火难、风难、鬼难、刀难、刑杖难、囚难、有满愿送子。这对信佛者来说,信则具有化身救度的神通感应……
据志愿者介绍:佛教自唐朝时就开始传播,到了北宋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泗泾古镇形成村落的时候,这里就开始有了庙会,也就是佛教的传播便已在这里开始。之后先人们便在开阔的泗泾地界建了东田寺及宝塔,成为镇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座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每年香火不断。后来随着岁月流逝,为把古镇建设成为有影响的旅游古镇,根据有关宗教政策,从2000年始,古镇除了将历经岁月风雨损受损的小庙合并迁入城隍庙外,又将坐落在镇北的严家庵迁建于东田寺,经过修建后的寺更名为泗泾福田净寺。
在福田净寺圆通宝殿后的东侧,有一棵五百多年的古银杏树,每到金秋,金黄色银杏叶就会落满地,非常好看,被誉为镇寺之宝。古树西侧有放生池,池旁建有观赏回廊,廊内设有方亭,亭内供观音像一尊,名“大悲亭”。据说在这棵500多年古银杏树附近,原来还有一棵银杏母亲树,也叫长寿银杏树,有1300多年树龄,每到春夏秋时节茂叶蔽日,遮荫达有近亩。但可惜的是,这棵千年大树在特殊年代中不幸死去。如今,它的巨大躯干仍在区博物馆保存。此树也是泗泾古镇历史的见证。
泗泾古镇如今不要门票,让我们为古镇创设旅游环境点赞。同大多江南水乡一样,泗泾古镇的民居和店铺大都临河而立,沿河的街道风景秀丽,如一幅幅美丽的长卷的风景画接连不断挂在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朋友,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或者是在心情寂寞孤独时,那么就可以在每周的双休日或逢年过节休假,可乘坐上海地铁九号线来到泗泾,去看看藏在上海这个宁静的历史悠久的美丽的低调和古镇。然后带着不同的梦想,在行走中观赏和触摸古镇的景观,拍摄更多的照片,在前行中捕捉属于自己的美好联想和欣喜!
在我读中学的时,在学校开展爱家乡的传统教育活动中,熟知乡土地理和文化的史地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上海地区内的一些古镇和古村,其中也讲到了泗泾古镇的一些历史情况。在老师介绍中知道,泗泾古镇是在上海松江区东北部,己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北宋年间(公元998-1003年),就有先民在这里筑屋定居,从事农耕和渔业,之后逐渐形成村落,最早时叫会波村。到了南宋时改名为七间村。到了元代中叶时,因附近的外波泾、通波泾、洞泾、张泾四条泾(四条河流)汇集于这里的泗泾塘河,于是人们就以河的会集地取名为“泗泾”。
到了元代后期,这里由于水上交通畅通,般运条件比较优越,许多浙江、安徽等地的生意人,开始搬迁到这里居住,于是就成为了集镇,当时的名称叫“泗泾里”。从此泗泾古镇成为上海重要的鱼米之乡和重要水路枢纽交汇处,成为了转运江浙粮油和农副产品的一个重要经贸转运地。
解放前,在泗泾的运货船只可直接进入上海十六铺码卸货或载物,上海的粮油大多由泗泾供应,而江浙两地的农副产品也要经泗泾再转运到上海十六铺码头,还常常在广东路附近的泗泾路上摆放堆物,这种水陆并举转运的方式,泅泾在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泗泾这座古镇在上海历史上有着不能忘却的辉煌。
于是趁暑假空余时间,我和几个要好的伙伴乘车长途跋涉到达过泗泾。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泗泾古镇,除了老街两边有不少两层旧式的砖石木房和一些关着门的大宅外,两边的古屋门窗大多被经年的风雨刮得木板都斑痕累累地外露,街两边开着和其它古镇相似的大小的日常生活用品商店,行人不是很多。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又过去。有朋友告诉我:千年的泗泾古镇现已开始进入重新修复与重建阶段,采用全新的创意,对古镇进行修复和建没,要把泗泾古镇建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和生态美镇,让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成为一张旅游名片,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游览,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泗泾这座千年古镇的悠远历史和美好……于是,我一直关心着有关媒体的报道,准备找个时间再探这座千年古镇的今日风采。
这一天终于来临。今年春天,沐浴着和暖的阳光,我又来到了千年古镇泗泾。多年不见,泗泾古镇的面貌大变。一排排整修一新的老屋和古宅排列在古街两边,就像是一个返老还童的美丽女子,笑满面地站在我的面前表达欢迎。
据当地志愿者介绍:如今的泅泾古镇主风景区保留有15.52公顷,历史建筑53处,古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院落近80个,烟雨长廊局部200多米。河道上保留古桥1座,蜿蜒交错的老街4条,巷弄12条,加上水系,古镇尽展风采。
走进老街进口的古牌坊,修复过的牌坊上的“泗泾古镇”四字,在阳光闪烁中生辉。牌坊上雕刻各种栩栩如生的神兽,过牌坊就是如今的泗泾古镇老街,现已改为了步行街,为确保古街行人的安全,各种车辆按要求停靠在古街外附近的停车场。
进入牌坊就是古镇老街。只见古镇的四周修缮一新。抬头,便可看到气度不凡的七层八角塔。据热情的志愿者介绍:此塔高35.18米,直径12.45米,每边长5.42米,塔的顶端第七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此塔叫安方塔,具有保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和幸福的寓意。
安方塔旁边竖立着“重建安方塔记”石碑。经过修饰后的宝塔,重檐翘角,很有气派,时有群鸽在塔顶飞过,留下一阵阵轻和的鸽铃声,似音乐般地传到耳畔。在志愿者带领下,我有幸能够一鼓作气登上宝塔的高处。双手扑在宝塔的窗口吸着新鲜空气,不仅俯瞰古镇的古街和沿街和沿河的民宅,还可看看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有一座古桥。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忽然,一阵悠扬的钟声传到耳畔,原来这钟声是从与塔相距较远的福田净寺传来的,很有诗情画意。
下塔后走在老街上,只见古街前后左右的老房子,大多己经修复或修饰过,那些靠近河畔的临水而居的黑瓦白墙式的老房子,犹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水墨江南民居图,浸润在江南的诗意般的春光中。在这些建筑的门窗和砖石上,似乎都刻录着历史印记。那些古镇曾经经风沐雨的过往的历史痕迹,似乎依旧留在古屋的砖缝和门窗的木纹里,经过近年来工匠们的大手笔修复或重建,古街变得古韵味十足。
如今的千年古镇,依然保留着历史特色,形成了由“塔、水、街、巷、寺、廊、桥、院、坊”等江南水乡的景观。仿佛在用诗的建筑语言,告诉远道而来的游客:这里的千年老街的每一处景点,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
看到古塔、古街、古桥等景观,不禁使我想起了这里的民谣:“三弓一箭安一方”。此民谣虽只是一句话,但却是验证了泗泾古镇的悠远历史和布局。民谣中所说的“三弓”,就是指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横跨市河上建的三座漂亮的三孔石拱桥:以街市上的东、中、西为点,分布着三座三孔石拱桥。西是武安桥,中是福连桥,东是普度桥,这三座石桥在河面上形成了一道弯弯的“弓”状。而“一箭”就是指在明初洪武年间和宋代所建的东田寺里的观音阁,在阁里有铸造的铜质藏经用的一座小巧玲珑的迎阳塔。
然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人为等因素,“三弓一箭”中的二弓(武安桥、普度桥)和“一箭”(东田寺里的迎阳塔)已毁。现在,古镇的“三弓一箭”已有“一弓一箭”替代。“一弓”即是如今街河上的福连桥,成为当年“三弓”的代表,此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至今己有450多年的历史。由于福连桥的北堍在解放前夕的战争中受到一定的损坏,多处桥残损。
古桥于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复。历经风雨沧桑的梁福连桥,以屹立河上的雄姿为傲,每天以和行人游客打交道,和桥下的流水和闪烁的浪花汇成不朽的景点。“一箭”就是街口由2001年重建的钢筋水泥和木质组合成的安方塔,塔名有“安一方”之意,取代了当年的迎阳塔。七层的八角楼的安方塔,同时也成为了古镇标志性的建筑。它们以新的面貌屹立在古镇,唱响了时代变化与发展中的新生曲!
迈步古街,观赏河道上修复的福连桥,也是游览古镇的历史景点。沿着开江中路一路向东,过了文化路右转进入小巷,福连桥便映入眼帘。现在古镇上除了通车的现代桥外,福连桥是泗泾古镇河道上的唯一的一座古桥。如今的福连桥的桥身高6.9米,宽4米,全长35米,南面石阶31步,北面石阶29步,共有60个台阶。拱桥拥有一个较大的拱洞和两个小型拱洞,组成三孔拱桥。大拱宽6米,呈半圆形,流线型的造型落在河水中成为美丽倒影,就像是在健身游泳一般,自成一景。此桥的石材是采用造桥用的武康石,这种石古代产于浙江北部和苏南一些地区,元代以前江南大多采用此石建桥。
这座经过重建后的中跨拱圈与两侧相比老桥的悬殊更大一些,形成了一道马鞍形的曲线,成为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常年取景的地方,很有观赏价值。在桥头两端下面,河道上还有码头,码头上有运输船只和游客游河用的乌篷船。站在桥堍口,只见桥下水波荡漾,不时有摇着橹的船只和机械运输船只从桥下经过,还有游客坐着的乌篷小船从桥下划过。
据志愿者介绍,假如在月明之夜来到桥面上,俯看明月倒映在桥下河水中的景色,看到石桥下的倒影的明月似在水中捉迷藏。如果碰巧,还会看到水面有大鱼游到倒影的月亮边,调皮的鱼还会用跳跃的方式去咬水中的月亮;河边船火点点,若明若暗,古镇的月夜风景美不胜收。听着介绍,不禁令人感叹建桥者的设计之巧妙,造桥之艺术的精华。
如今的福连桥,也是目前上海松江地区仅存的三座大型古石桥之一,被誉为古镇上著名的“老古董”。与安方塔遥遥相对,组成了一幅“一弓一箭”的桥塔风景!
位于古镇开江中路的千年古寺福田禅寺,也是名声远播。走近,只见禅寺黄墙红门、门楼飞檐翘角,气势不凡。
福田净寺占地91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486平方米。净寺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楼、法堂、东西厢房等组成,寺内还有放生池,院落之间布满绿化,成为一座仿古园林式的寺院。整座福田净寺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题,香火终年不断。
抬头,只见福田禅寺门楼高大巍峨,门楼的第二檐的正中,有十分醒目的“福田净寺”四个涂金大字的匾额高挂。在第二檐下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写有白底黑字的“不二门”和“三摩地”。原来此六字均是佛家用语。“不二门”指是修行得道的门径;“三摩地”即是三昧,是梵语音译“止息杂念、心神平静”之禅意,内含佛家的重要的修行方法。
福田净寺为三进院落,山门后左右各立钟鼓楼各一阁,山门正对的是天王殿,殿后有题额“庄严慈护”,是福田净寺主殿圆通宝殿,殿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殿后额匾写着“寻声救苦”。就是若众生处身水火刀杖、夜叉罗刹、苦恼恐怖等,而能一心称念其名号者,观世音必寻其音声,即时予以救护度脱。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是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救八难)。即是救水难、火难、风难、鬼难、刀难、刑杖难、囚难、有满愿送子。这对信佛者来说,信则具有化身救度的神通感应……
据志愿者介绍:佛教自唐朝时就开始传播,到了北宋年间(公元998-1003年),在泗泾古镇形成村落的时候,这里就开始有了庙会,也就是佛教的传播便已在这里开始。之后先人们便在开阔的泗泾地界建了东田寺及宝塔,成为镇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座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每年香火不断。后来随着岁月流逝,为把古镇建设成为有影响的旅游古镇,根据有关宗教政策,从2000年始,古镇除了将历经岁月风雨损受损的小庙合并迁入城隍庙外,又将坐落在镇北的严家庵迁建于东田寺,经过修建后的寺更名为泗泾福田净寺。
在福田净寺圆通宝殿后的东侧,有一棵五百多年的古银杏树,每到金秋,金黄色银杏叶就会落满地,非常好看,被誉为镇寺之宝。古树西侧有放生池,池旁建有观赏回廊,廊内设有方亭,亭内供观音像一尊,名“大悲亭”。据说在这棵500多年古银杏树附近,原来还有一棵银杏母亲树,也叫长寿银杏树,有1300多年树龄,每到春夏秋时节茂叶蔽日,遮荫达有近亩。但可惜的是,这棵千年大树在特殊年代中不幸死去。如今,它的巨大躯干仍在区博物馆保存。此树也是泗泾古镇历史的见证。
泗泾古镇如今不要门票,让我们为古镇创设旅游环境点赞。同大多江南水乡一样,泗泾古镇的民居和店铺大都临河而立,沿河的街道风景秀丽,如一幅幅美丽的长卷的风景画接连不断挂在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朋友,如果你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或者是在心情寂寞孤独时,那么就可以在每周的双休日或逢年过节休假,可乘坐上海地铁九号线来到泗泾,去看看藏在上海这个宁静的历史悠久的美丽的低调和古镇。然后带着不同的梦想,在行走中观赏和触摸古镇的景观,拍摄更多的照片,在前行中捕捉属于自己的美好联想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