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书,喜欢买书,也喜欢去淘书。
我的淘书经历,开始于我姑娘上学前班的时候。那时,我们住在桂花湾,从家步行到学校不过20分钟的路程。每次去接姑娘放学时,我习惯早早地就出门,就是为了去学校附近的旧书店里淘书。
对于淘书,我是兴趣使然,没有什么负担,更不是为了当什么收藏家。因此,徜徉旧书店,随手翻捡,“妙手偶得之”。若说我有什么“目标”的话,主要还是冲着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去的,因为我喜欢看这类的书。
当时,沈小附近有5家书店,其中有两家是专卖旧书的。这几家书店我经常去光顾,但光顾得最多的还是那两家旧书店。规模大的那家旧书店,距离沈小大门不过50米的样子;规模小的那家则正对着八栋口,我们坐车回家刚好会经过那里。书店周边既有小学,又有中学,还有大学,因而书店里常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家新知旧书社更是生意兴隆。
规模大的那家旧书店,位于中百超市的隔壁,大约有50多个平方,10多个高高的书架都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空间紧凑,那些书架都通到天花板了。就连地上,也堆满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书,就像小山一样。我们每次去找书,还得侧着身子。店主总是安静地坐在进门的长条桌后,有人来时,他便起了身,脸上露着浅浅的笑。他旁边靠墙的地方有架长长的木梯,估计是便于上下取书的。那架木梯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了,但宽大,结实,木梯两边的把手不知被多少人抚摸过,光滑而锃亮。看到那架木梯,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想起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众里寻书千百度,在众多落满灰尘的旧书刊中,从这列书架转到那列书架,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慢慢地看,细细地找。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缘分,淘书也是一种缘分。淘到了心仪的书,就跟读到好文章一样,心情舒畅,如获至宝。有一次,我在里面给姑娘淘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她高兴得不得了。而我也“沙里淘金”淘到了《人间词话》《聊斋志异》,那种心情是可以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的。回到家,淘来的书先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一下,再一一摊开,姑娘捧起她爱看的书,我捧起我爱看的书,共享阅读时光,一室书香,无限深情。旧书不旧,旧书里有新知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有种与那些旧书相见恨晚的感觉。
淘旧书不仅便宜,而且还非常实用。记得,三年级的暑假,姑娘在学书法,教书法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买本《楷书入门字谱》。我那时大概是有点“拔苗助长”了,恨不得姑娘一下子就可以把字练好。岂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鼓励姑娘练字,我特意去文化宫旁边的信息巷淘有关书法类的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真的淘到了几本练习书法的书,有《玄秘塔碑》《张猛龙碑》《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等。特别是那本《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虽然封面是旧旧的,且书的四角有一个角还破损严重,但翻开内页里面却是“毫发无损”,再一看出版年份,我的天,竟然是1977年出版的。那本《楷书入门字谱》当时是花了9.8元钱买的,而我淘的《玄秘塔碑》《张猛龙碑》《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这三本旧书只花了6元钱,太值了。翻旧书时的脏,翻旧书时的累,都荡然无存了。而且,此后《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成了我的枕边书之一,我经常拿来翻看,里面的39首诗词,我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那时,黄石步行街上有家私人书店的书籍卖得便宜,我们一家三口常常去那儿购书。而每次逛完了,我们总是会绕道去信息巷那里的旧书摊淘书。姑娘淘到了《中学生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等,而我也捡漏淘到了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倾城之恋》,还有《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2009年中国杂文精选》《华夏上古志》《东周列国志》《李杜诗选》等心仪的书。
更意想不到的是,有次我买了一本《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当时在书店买的时候花了38元。这套丛书共有四本——《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我嫌贵只买了《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这一本。哪知,等我下次去逛书店的时候,另外的三本书都卖完了,心中懊悔不已。哪想到,多年后,我竟然在旧书摊淘到了另外的三本,凑成了一个系列,而且成色新,品相还不错,可谓是一个“奇迹”了。淘书的乐趣不正在于此吗?花很少的钱,读很棒的书!
后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轻移鼠标,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书;再加上电子书的兴起,大家拿着手机就可以看到海量的信息。仿佛一夜之间,那些曾经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记忆的旧书摊、旧书店都销声匿迹了。我想和它们道个别都没有机会。
季羡林说:“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旧书里面得新知。从姑娘读学前班开始到姑娘高中毕业,我淘了10多年的书,淘了200多本,我有幸与它们相遇,是它们开拓了我的视野,愉悦了我的精神,滋养了我的心灵。
那段淘书的时光,难以忘怀,于我而言,是幸福的,是充实的,更是美好的。
我的淘书经历,开始于我姑娘上学前班的时候。那时,我们住在桂花湾,从家步行到学校不过20分钟的路程。每次去接姑娘放学时,我习惯早早地就出门,就是为了去学校附近的旧书店里淘书。
对于淘书,我是兴趣使然,没有什么负担,更不是为了当什么收藏家。因此,徜徉旧书店,随手翻捡,“妙手偶得之”。若说我有什么“目标”的话,主要还是冲着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籍去的,因为我喜欢看这类的书。
当时,沈小附近有5家书店,其中有两家是专卖旧书的。这几家书店我经常去光顾,但光顾得最多的还是那两家旧书店。规模大的那家旧书店,距离沈小大门不过50米的样子;规模小的那家则正对着八栋口,我们坐车回家刚好会经过那里。书店周边既有小学,又有中学,还有大学,因而书店里常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家新知旧书社更是生意兴隆。
规模大的那家旧书店,位于中百超市的隔壁,大约有50多个平方,10多个高高的书架都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空间紧凑,那些书架都通到天花板了。就连地上,也堆满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书,就像小山一样。我们每次去找书,还得侧着身子。店主总是安静地坐在进门的长条桌后,有人来时,他便起了身,脸上露着浅浅的笑。他旁边靠墙的地方有架长长的木梯,估计是便于上下取书的。那架木梯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了,但宽大,结实,木梯两边的把手不知被多少人抚摸过,光滑而锃亮。看到那架木梯,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想起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众里寻书千百度,在众多落满灰尘的旧书刊中,从这列书架转到那列书架,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慢慢地看,细细地找。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缘分,淘书也是一种缘分。淘到了心仪的书,就跟读到好文章一样,心情舒畅,如获至宝。有一次,我在里面给姑娘淘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她高兴得不得了。而我也“沙里淘金”淘到了《人间词话》《聊斋志异》,那种心情是可以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的。回到家,淘来的书先用干净的抹布擦拭一下,再一一摊开,姑娘捧起她爱看的书,我捧起我爱看的书,共享阅读时光,一室书香,无限深情。旧书不旧,旧书里有新知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有种与那些旧书相见恨晚的感觉。
淘旧书不仅便宜,而且还非常实用。记得,三年级的暑假,姑娘在学书法,教书法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买本《楷书入门字谱》。我那时大概是有点“拔苗助长”了,恨不得姑娘一下子就可以把字练好。岂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鼓励姑娘练字,我特意去文化宫旁边的信息巷淘有关书法类的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真的淘到了几本练习书法的书,有《玄秘塔碑》《张猛龙碑》《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等。特别是那本《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虽然封面是旧旧的,且书的四角有一个角还破损严重,但翻开内页里面却是“毫发无损”,再一看出版年份,我的天,竟然是1977年出版的。那本《楷书入门字谱》当时是花了9.8元钱买的,而我淘的《玄秘塔碑》《张猛龙碑》《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这三本旧书只花了6元钱,太值了。翻旧书时的脏,翻旧书时的累,都荡然无存了。而且,此后《毛泽东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成了我的枕边书之一,我经常拿来翻看,里面的39首诗词,我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那时,黄石步行街上有家私人书店的书籍卖得便宜,我们一家三口常常去那儿购书。而每次逛完了,我们总是会绕道去信息巷那里的旧书摊淘书。姑娘淘到了《中学生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等,而我也捡漏淘到了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倾城之恋》,还有《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2009年中国杂文精选》《华夏上古志》《东周列国志》《李杜诗选》等心仪的书。
更意想不到的是,有次我买了一本《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当时在书店买的时候花了38元。这套丛书共有四本——《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人一生要读的60本书》,我嫌贵只买了《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这一本。哪知,等我下次去逛书店的时候,另外的三本书都卖完了,心中懊悔不已。哪想到,多年后,我竟然在旧书摊淘到了另外的三本,凑成了一个系列,而且成色新,品相还不错,可谓是一个“奇迹”了。淘书的乐趣不正在于此吗?花很少的钱,读很棒的书!
后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轻移鼠标,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书;再加上电子书的兴起,大家拿着手机就可以看到海量的信息。仿佛一夜之间,那些曾经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记忆的旧书摊、旧书店都销声匿迹了。我想和它们道个别都没有机会。
季羡林说:“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旧书里面得新知。从姑娘读学前班开始到姑娘高中毕业,我淘了10多年的书,淘了200多本,我有幸与它们相遇,是它们开拓了我的视野,愉悦了我的精神,滋养了我的心灵。
那段淘书的时光,难以忘怀,于我而言,是幸福的,是充实的,更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