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江南,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天上有白云,水中有红菱,莲叶何田田,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还有那寂寥雨巷的唯美画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
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页。
江南主要包括位于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和武夷山以西之间的“ 江南丘陵”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苏南、浙江、皖南、江西和湖南部分地区以及湖北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地形丘陵多平原多和水域多。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两者之间还有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为江浙两省的界湖,太湖流域水量充沛。
江南的湿润与富足,得益于青藏高原和亚欧大陆所赐予的季风气候,充沛的降水塑造了烟雨江南。现在湿润多雨的江南地区曾经十分干旱,为荒漠植被景观,推测当时降水稀少。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骄阳似火,干旱酷热,沙漠广布。千百万年前江南的模样,与今天的降水充沛,河湖密布截然不同,而是一片荒漠。那时青藏高原还没有真正隆起,东亚季风尚未建立,江南地区也如同今天的西亚与北非一样为沙漠所覆盖。
江南地区的湖南衡阳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红层盆地,红色地层广泛出露,一般认为红层是干旱气候条件下所形成。湖南衡阳盆地麻黄花粉化石的大量存在,确切地说明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的早始新世(5000多万年前)衡阳盆地十分干旱。麻黄是一种旱生灌木,目前广泛分布于干旱的荒漠地区,像现在江南这样气候湿润的地区,不适应麻黄这种旱生植物生长。
距今5000多万年前,全球普遍高温,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着江南地区。此时,印度次大陆还位于赤道附近,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主要集中在西藏南部,高原的主体尚未形成。广阔的边缘海从欧洲一直延伸到塔里木盆地西部,印度与亚洲之间尚有特提斯海的东段隔开,亚欧大陆的陆地面积比今天小得多。中国的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在东南沿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沿岸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向江南地区的输送,从而产生了类似于现今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这样的雨影效应,这进一步加剧了江南地区的干旱化。
青藏高原大约形成于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在两个板块的不停挤压下形成,青藏高原上升至今天的高度是近200万年的事。至今青藏高原仍以年均5至6毫米的速度继续上升。
北纬30度的江南是个奇迹。青藏高原的隆起,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亚洲季风的形成,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当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这里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
二
当江南因青藏高原的隆起摆脱了干旱的厄运,人类在这片雨量充沛的广袤大地上活动。1993年发现的江苏南京汤山直立人化石表明,江南地区早在6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从江南发掘的古文化遗址判断,在7000多年前江南就有现代人类劳作生息。古人类和现代人类同属人类,有资料显示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智人。
马家浜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青浦区辖区于 7000 年前已经成陆,现在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适于人类生息。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000年前后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按考古惯例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遗址实际上是浙江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良渚遗址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部落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据《韩非子·显学》,推测良渚文化是虞朝的考古学文化。陈民镇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一书中认为,虞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中华文明史的开端,其开创者是黄帝。在先秦典籍中,认为虞朝是有虞氏建立,是夏、商、周之前的朝代。
在浙江还发现了河姆渡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因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在江苏武进有淹城遗址,距今有近3000年历史,建于春秋晚期。
烟波浩渺的太湖孕育了无数灿烂文明,位于太湖东岸的龙南遗址正是新石器时期的生动写照,这颗历史长河中的文明遗珠,是目前发现良渚文化最完整的聚落,被誉为“江南第一村”。上海市广富林遗址称作为“上海之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其远古文明于5000年前,这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后来随着陆地向海里延伸,先民们的活动也逐渐向东移动。
前文提到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通史展中有详细叙述。通史展中不仅图文并茂,还展出了许多先民制作的实物,让历史看得见摸得着。
三
江南地域概念在历史上不断变化。古代的江南也是长江以南,不过最初的江南范围没有今天大。
相传上古时期,帝舜在流放地驾崩,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此时的江南,专指长江云梦泽以南的地带,即今湖南的平原地区。云梦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上古时期其处在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范围内,是一个广阔区域的古湖泊群总称,而现在的云梦泽指湖北省的江汉平原一带。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扬州虽处江北,但自古就有“没有扬州的江南,是不完整的江南”的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以郢都为中心,向外扩张。此时的江南主要是指楚国江南,还是今湖南的平原地区。屈原《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后期的活动区域,就是在湘江的支流汨罗江上。这个时期,还有吴国、越国。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吴越国。不论是吴国、越国,还是后来的吴越国,属地基本都在今天的江南。
长江自鄱阳湖口至八卦洲这一段,呈西南与东北走向,历史上一度曾将这段长江东南一侧即环太湖地区称为江东,西北一侧称为江西。秦朝在江东设会稽郡,也成为项梁、项羽起兵之地。刘邦、项羽灭秦后,项羽建都彭城,在当时的江西,因此自称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时,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败退至乌江入长江处,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天下三分。孙策、孙权建立的东吴,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建都建业(今天的南京)。此后江东的地位大幅提高,南京也成为帝都之一。后来的东晋及南朝都以建业为都城,建业逐渐成为南方的中心,江南的地域内涵也逐渐向东,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转移。
从南京出发溯江而上,左岸就是江东,因此东晋及南朝时期,称江东为江左。这段时期五胡乱华,北方大乱,中原士族随之衣冠南渡,江东(江左)的地位进一步攀升。
到了唐朝,太宗皇帝将天下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每道各辖若干州。江南道的治所在苏州,所辖范围相当大,从西往东包括今天的四川和重庆东南部及贵州东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江西、安徽长江以南、江苏长江以南、上海、浙江、福建。
江南道实在太大了,古代又没有今天这样便捷的交通,官员下基层千里迢迢,行船走马十分不便。到了唐玄宗时期,在天下十道的基础上,变成十五道。江南道拆分为三个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此时的江南,不含湘西以及更西的地区,和今天的江南已经非常接近了。
爱江山不得不割舍美人的唐玄宗与江南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曾派人到江南捉野鸟供观赏,捉鸟钦差搞得江南民不聊生,幸得谏官进言,唐玄宗纳忠言停止在江南捉鸟的荒唐行为,并把已捉到的鸟儿放生。
宋朝时期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南东路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南部、安徽省东南部及浙江省北部一带。江南西路主要包括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宋朝的“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
明朝时期的江南主要指南直隶地区。明朝分成两京十三布政司,两京地区就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南直隶是明朝的中心地区。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浙江省北部、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
清朝初期,将明朝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这个江南省,包括淮河以北的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北、亳州、宿州等地,与今天的江南差异很大。那时黄河还从淮河入海,几乎黄河下游以南就是江南省。明朝时期的南直隶有巨大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时人感叹“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清廷为防范南直隶(此时为江南省)的反抗势力,将其逐步瓦解拆分,由江苏、江宁、安徽三个行省代替,清朝有“十八行省”的行政格局。如今的江苏、安徽、上海代替了南直隶。
四
江南是被人文美化了的江南,更兼有文化上的内涵,人们常说“江南水乡”,一般指的是苏锡常、杭嘉湖及上海这一区域。自东晋清谈玄学起,至南梁《观我生赋》及同时期的《哀江南赋》出现后,始有文化上的江南,象征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江南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借用唐代天才文人王勃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江南有名楼名湖名园,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符号。江南三大名楼有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名湖有江苏南京玄武湖、浙江杭州西湖,名园有江苏苏州园林。黄鹤楼在武汉武昌,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形成一个丁字水路,将武汉分为三部分,即武汉三镇。武昌在长江以东,汉口和汉阳在长江以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勃的《滕王阁序》成了千古奇文,可惜天妒英才,王勃早逝年龄定格在26周岁。杭州西湖之畔、苏州园林之内、南京玄武湖上都留下帝王将相和无数文人骚客的足迹,有记录的诗词歌赋汗牛充栋。
江南文化中,戏曲是当之无愧的瑰宝。起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昆曲的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在江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越剧在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嵊县,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上海有沪剧、苏南有锡剧,另外还有湖北的黄梅戏、福建的采菜戏,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江南水乡的风情。
江南古镇,是江南文化的活化石,人们把周庄、乌镇、同里、西塘、南浔、甪直、木渎、朱家角、安昌、光福并称为江南十大古镇。江南古镇各有特色,周庄誉为神州第一水乡,乌镇有水阁之镇的雅号,同里称为东方威尼斯,西塘美若梦里水乡,甪直却似风情万种的少妇,南浔经济发达富甲一方,木渎比作吴文化的聚宝盆,安昌的腊味飘香,朱家角的时尚,还有光福每当冬末春初,梅花盛开,如同香雪覆盖。周庄列十大古镇之首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四面环水,桥梁密布,石板古道与清澈的小河交织成网,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致。周庄的明清古宅,以及古桥,见证了周庄的繁荣与变迁。江南的古镇每当夜晚灯火阑珊,更添一份静谧与柔情。
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富有江南特色的美食。江南的小笼包、桂花藕、东坡肉、梅干菜、大闸蟹……每样都具有浓郁江南味道。传说小笼包由北宋时期汴京著名的玉楼“山洞梅花包”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山洞梅花包”在江南经过改良后成为皮薄馅靓卤多的小笼,鲜嫩味香深受江南人欢迎,体现了江南人细腻雅致的情调。江南人还喜好以桂花来作为食物的调和料,将糯米灌在莲藕中,配以桂花酱、大红枣一起精心制作,是江南传统菜式中一道独具特色的中式甜品。东坡肉,听名字就与苏东坡有关,其中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梅干菜在鲁迅先生《风波》里写得很诱人。江南多蟹,当以阳澄湖所产最为出众,其名为“大闸蟹”,成为时令佳肴。如若来到江南,不妨品尝江南的味道,感受江南的美食文化。
写江南,忆江南,如今的江南正逢盛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富庶安定。国家强盛是江南之幸,生活在江南是人生之幸。我的笔弱,写不尽江南,但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无比繁荣昌盛的江南。
2024年11月29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