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李津军||品味承德(一)

  • 作者:兰亭书香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4-08-07 20:24:47
  • 被阅读0
  •   避暑山庄之外的精彩

      要避暑,自然要去承德。这当然是不可争议的首选,你想啊,这可是皇帝避暑的地方啊!那还会错吗?

      早在300多年前,承德还只是一个小山村。山村里,居住着百户人家。这些人家有蒙族,有满族,有回族,也有汉族,大部分人家都是以放牧为主。这里水甘草肥、绿草如茵,绿草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雪白的羊群和健牛骏马漫步草地之上,好似绿色的地毯上,点缀着一颗颗玛瑙、珍珠。玉带似的武烈河水环绕山村汩汩流过,七弯八绕,消逸在莽莽群山之中。四周群山层峦叠嶂,异石林立,树木琅琳,青翠欲滴,獐狍孤鹿出没其间,偶尔还有一两只笨拙的黑瞎子吧嗒吧嗒踱过。这块给人们以衣食的风水宝地——“哈伦告鲁儿”,就是众所周知的“热河”。

      “热河”,由避暑山庄东北一隅的温泉而得名。当时,这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小山村,尚不为世人所知。

      不得不说,康熙的眼光就是老辣独到,这承德的确是个好东方。它处于华北和东北连接过渡地带,地近京津,背靠蒙辽。地貌多山,山不太高,海拔在1200-2000米之间。这里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雪,春秋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凉爽,雨量集中,无炎热期,实乃避暑胜地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前往遵化州祭扫顺治孝陵的康熙皇帝,返京时途经这里,发现在连绵不断的燕山深处,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去处,这片狭长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可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他向随行的军机大臣详细询问了这里的情况,尔后亲自踏勘了附近的山形地势,经过一番运筹,在第二年,正式颁发了兴建热河行宫的诏令。

      身为万乘之尊的皇帝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了由康熙皇帝以4字命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同时建好了山庄围墙;康熙大帝亲笔给“热河行宫”命名——避暑山庄,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前,都城是设在奉天(今沈阳市)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这个满族的发祥地,为了表示不忘祖上的恩德,他特取《周官》一书“六服群辟,罔不承德”之意,于康熙三年(1664年)将奉天首邑命名为“承德”。那么,你肯定会问,为什么原来的奉天没有叫成“承德”,而“热河”倒成了“承德”了呢?

      据说,康熙到了晚年,为防众多皇儿觊觎皇位,以致酿成日后手足相残的悲剧,所以一直不立太子,而是暗书密诏严封金匮置于大内最高处的“正大光明”匾后。一旦大限来临,便由身边的顾命大臣取出密诏,谕示天下。密诏之上有幸题名的皇子,自然就是君临天下的新皇帝了。

      1722年旧历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当了61年皇帝的康熙大驾殡天了。侍奉在他身旁的宠臣隆科多将康熙的遗诏亮了出来,谕示于众。诏书上写着“传位于四子胤祯。钦此”。诏书公布后,当天,皇四子胤祯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是,这位嗣君登基不久,立足未稳,朝野内外便卷起了一股风来。人们纷纷议论说,先帝的遗诏是被人篡改过了的,本来上面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胤祯。钦此”。但雍亲王买通了隆科多,二人在“十”和“祯”两个字上做了手脚。这还了得!这不等于说这位嗣君是篡位的假皇帝了吗?雍正是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舆论存在的。于是,他开始大规模地清洗和迫害对自己“不忠”的人。经过残酷的镇压,他总算坐稳了屁股下的宝座。

      俗话说“背后骂皇帝”,舆论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的。而且,那些舞文弄墨摇唇鼓舌的史官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总要有一个能调顺舆论的好办法。所以,雍正为此事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时值康熙80诞辰,工于心计的雍正忽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想起康熙在世时,曾多次随父亲到热河行宫巡猎狩围,消夏避暑,在伴驾的诸多皇子中,只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和自己得到了康熙的赐园,自己的赐园并且得到康熙的御笔亲题。这不正足以表明先帝对自己的厚爱吗?于是,他借纪念康熙80诞辰之机,效仿多年康熙的故事,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热河“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设承德直隶州,从此才有了“承德”这个名字。雍正也借此告诉天下人,我这个皇帝是奉天承运之真命天子,不是篡位的假皇帝。

      从1703年始建,历经清朝3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耗时大约90年,最终建设完成这一庞大的工程!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据此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

      蒙古原先是信奉“长生天”的,自忽必烈自立为汗,并拜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藏传佛教开始在蒙古贵族中盛行。1578年,有志于重新统一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落的俺答汗,在青海会见了藏传佛教中的黄教格鲁派领袖,并当场皈依佛教。在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贵族阶层大力推广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各地逐渐普及,替代了原来蒙古人所信仰的萨满教。但最终在女真族的巧妙应对下,蒙古再没有实现统一。

      清王朝成立后,通过盟旗制度、封禁政策、理藩院,以及在地方设置最高军事长官等多重政策下,蒙古地区再无法摆脱清王朝的统治。满族放弃祖先信奉的萨满教,与蒙古通婚,改信藏传佛教,建立了紧密的同盟关系。清朝与黄教格鲁派(包括达赖系统和班禅系统)合作,并对其加以扶持。

      为了更好地接待和管理蒙古和西藏,就在避暑山庄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兴建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2座寺庙。其中的8座寺庙,由清廷理藩院管理,故被称之为北京雍和宫以外的承德“外八庙”。这12座寺庙,在避暑山庄以北的山丘地带有8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4座,自北而南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

      这些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3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目前开放的只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等5座庙,其中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为了给自己和母亲祝寿,模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所建的山寨版,计划作为达赖和班禅的行宫使用,或许也可以叫做达赖驻京办、班禅驻京办啦!

      清政府对西藏的治理,是个渐进的过程。从顺治册封达赖五世,康熙派兵驻藏,雍正确立驻藏大臣制度,到乾隆时达到高峰并形成成熟的规制。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乾隆发明的。

      当然还有棒槌山(磬锤峰),古称石挺,位于市区东北部武烈河东岸的山巅之上,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许的高山岗上,距市区约2.5公里,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峰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径l0.7米,上部直径15.04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树,名蒙桑(也称崖桑),高3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年轮,结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来,石峰、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

      既然避暑山庄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精彩,我就迫不及待地奔赴过去,一一仔细欣赏,陶醉在其中了!

      2024年7月30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李津军||品味承德(一)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9438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