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汪前松:泸沽湖,摩梭女儿国的乐园|四川古镇

  • 作者:汪前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7-28 18:07:18
  • 被阅读0
  •   有种风景长住心里,不经意间便会想念,这就是大山深处的泸沽湖。泸沽湖为川滇交界湖,泸沽湖镇属凉山州盐源县所辖一个美丽小镇。尽管作为行政建制的泸沽湖镇只几十年时间,场镇规模也不大,但古老的摩梭人在此已经生活近两千年。泸沽湖是一个母性光辉笼罩的湖泊。她是摩梭人世代生活的家园,也是他们心中神圣的净土。来到泸沽湖镇,如同走进一段神秘女儿国的美丽传说,走进一种难得的静谧、安详与和谐的诗意生活。

      母系传统,一个古老独特族群

      泸沽湖沿岸居住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等多个民族。上世纪五十年代民族识别时,四川境内摩梭人划为蒙古族一个分支,云南境内摩梭人划为纳西族一个分支。虽划归蒙古族,可是摩梭人生活习惯及风俗与蒙古人并无相似之处。今天生活湖周边四万多摩梭人保留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和婚姻习俗,奇特的文化现象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探寻。

      据学者研究,摩梭人源于青海河湟一带南迁的古羌人,其中叫“纳日”的一支进入西南川滇大凉山,定居泸沽湖。

      古籍《旧唐书·西南夷》记载,横断山脉雅砻江流域有东女国,“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重妇人而轻丈夫”。泸沽湖地处古东女国南境,这一带摩梭人可能是东女国人后裔。今天的摩梭人沿袭“以母为尊以女为大”的传统,一起居住生活的是母性血缘的亲人。摩梭家庭称掌管事务的母亲为“达布”。她既要安排兄弟出门务工,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还要接待自己的“阿夏”(即丈夫)。成年男性以舅舅身份参加生产活动,关照抚育姐妹的子女。上年纪的老祖母颐养天年。这种家庭关系非常简单,生活分工明确,亲人间相处融洽和睦。

      母系家庭结构之所以在泸沽湖地区能完整留存,是因为地处沟壑纵横,山阻峰隔的封闭环境,由此成就了这片祥和土地。在泸沽湖游览感觉像一场梦游,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满眼所及皆是陌生,却又在每一细节中感到熟悉和亲切。

      母性的光辉酿造出温良淳厚的民风,第一次走进一个既无父亲又无丈夫的神秘独特族群。

      格萨村是湖畔古老典型的摩梭村落,村内民居保持传统建筑结构和风格。晴好日子,阳光将半边天空映红,又使眼前错落的摩梭民居形成幅幅剪影。明丽的阳光与背光木屋的暗影对比鲜明,光线在清雾中破空而来,眼前景象说不出的夺人心魄。在摩梭村落行走,不时看到房前或宽敞区域巨大花瓶模样的藏式“煨桑台”,特别惹人瞩目。煨桑习俗起源宗教仪式,通过点燃柏树枝可让心愿随烟飘上云霄,传达给上苍神灵。

      摩梭家庭一般居住独立四合院,院内有草楼、经堂、祖屋和花楼等功能区。南屋草楼上层堆庄稼下层作畜圈。坐北朝南的正房是神圣的经堂,日常这里用于供奉神灵,祈祷平安。

      房屋中低矮朴实有火塘的正室是祖屋。祖屋又称祖母房,为全家活动和待客的中心,尽管整体简陋,装饰较少,却是家庭庄严肃穆的地方。不仅一家之长的老祖母在此生活起居,而且是家族重要仪式举行的场所。祖屋门槛高门楣低,要弯腰低头才能进入。作为摩梭人家最宽敞的房间,屋内立有两根称“男柱”和“女柱”的大木柱。木柱必须出自同一棵树,结构上承担房屋整个梁架,象征女人与男人共同支撑摩梭家庭。

      古老的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历史上,因周边强势的藏文化影响,摩梭人信奉藏传佛教,但摩梭文化中仍保留原始达巴教对火的崇拜。火种是建祖屋时从更老的祖屋火塘取来,代表家族兴旺和生生不息的意愿。火塘上方供奉达巴教的灶神,家里杀鸡杀猪时要先用鸡头猪头敬火神,然后才开始享用。火塘周围摆满摩梭风味点心,让人进门就有吃有喝,给人以家中温暖的感觉。

      泸沽湖是一个歌舞王国,摩梭传统节日、家里祭祀敬火等大事,要举办歌舞晚会。摩梭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歌舞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最流行的是甲蹉舞。甲蹉舞俗称打跳,是为美好时辰跳舞之意。大家聚在一起跳传统甲蹉舞,且歌且舞且呼,气氛十分热烈。舞蹈节奏感强,动作源于日常劳作,舞者根据笛声变化变换舞步。跳舞也是青年男女交往的纽带,许多成年摩梭男女通过歌舞活动相识相恋。舞场上没有主客之分,男女老少都可参与,而且人越多气氛越欢快。

      盛装的姑娘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清亮的嗓音穿过烟雾,回荡在星空下的庭院。听不懂摩梭情歌的内容,但欢快的音符让人情不自禁受到感染。熊熊篝火映照下,游客也可到场子中共享疯狂。轻快的舞步伴随悠扬笛声,不论美好祝愿还是幸福回忆,都一同融化于女儿国美丽的星空里。

      走婚习俗,一种不娶不嫁婚姻

      在泸沽湖民房院落中,让外来游客感觉特别神秘的是装饰艳丽的花楼。花楼是摩梭人享受浪漫爱情的地方。举行成人礼后,摩梭女子开始在花楼拥有一个独立房间,这是她与“阿夏”的居室。在摩梭语中阿夏是情人或恋人的意思。已走婚的女人可在小居室与阿夏共享甜蜜的爱情,还未走婚的姑娘可在小天地随心所欲设计自己的未来。不过,游客及外人不能随便参观花楼,只有姑娘认定的阿夏才可进到她的房间,成为留宿者。

      泸沽湖被誉为“爱情的天堂”,格萨村保存母系家庭的生活劳作方式,沿袭包括“走婚”在内的民族习俗。

      青年男女到情窦初开的年龄,双方通过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爱意,有的还以抠手心的方式进行暗示。只要彼此喜欢爱慕,男子晚上就可按两人约定的暗号,前往心仪女子的花楼过夜,第二天清晨悄悄离开。这是摩梭人“走婚”说法的由来。

      摩梭阿夏婚姻取决于感情,情在人在,情去人不留。显著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双方以相对自由的形式进行非契约的婚姻生活。有的长达数十年,也有短至一二天。男人只是履行所谓“走婚”义务,更多表现为一种率性的恋爱行为。只要女方闭门不纳,或男子不到女家走访,关系也就结束。

      这种不娶不嫁独特婚姻形式下,女性用自己的智慧持家守业,用自己的双手耕种收获,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分量恰当的爱情,痴情而绝不依赖。

      走婚桥原名草海桥,为泸沽湖唯一一座桥,是

      当地人在原土司时代旧桥遗址旁重修的木桥。三百多米长的木桥是横跨草海连接南北两个村落的要道。对走婚男人来说,又是便捷通道,所以改称“走婚桥”,有“天下第一爱情鹊桥”美誉。每当夜幕降临,那些有阿夏的男人要么走路,要么骑摩托车,也有的骑马,暮去晨归,年复一年。

      据说,当地约70%左右摩梭人仍遵循走婚的传统。他们认为走婚是圣洁的婚姻形态,这种习俗也是母系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梭人观念中,走婚并不是无原则的轻佻举动,要以情感为基础,只是由男方用“走”的形式来完成。若双方情投意合,就一直保持夫妻关系,白天回归各自母系家庭。女人一生可以有多个阿夏,男人一生也可以有多个阿夏。所生孩子随母而居,跟随母姓,由家庭中的母亲、舅舅和姨母共同抚养。

      行走泸沽湖镇的乡村,时常见到男人带娃娃,背小孩子玩耍的场景。也许只有在这个以女性为主导的地域,方才可能一睹如此特有风景。

      两个摩梭男女第一次约会后,开始进入传统恋爱阶段。他们从真挚情感出发,保持一种矜持和相互尊重的心态。这一阶段体现年青人走婚的隐私和害羞色彩。每当夜深人静时候,姑娘会想方设法不让家人发觉的情况下,将喜欢的小伙子偷偷带入花楼上自己的闺房。

      相处一段时间,如果两人有意厮守终身,也会有个类似提亲的仪式。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女家说媒,并送上象征意义的礼品。两边长辈自然不会反对儿女的婚姻。年青人向祖宗、火塘及老祖母等长辈行礼,共同接受亲人的祝福。摩梭人称这个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的仪式“咋巴拉”。

      仪式一般傍晚举行,不请客不送礼,也不举办酒宴。简朴省事的仪式后,男女双方开始公开漫长的走婚生活。

      两情相悦的男女晚上一起居住,白天回自己母亲的家庭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如果感情破裂或另有新欢也属正常。走婚习俗下的女人获得更多独立与尊重。从初恋到孩子抚养及归属,都不受门第、财产以及第三者插足等问题的纠缠牵扯。不得不让人感慨神秘走婚方式间的情侣关系。

      在泸沽湖,摩梭人用博爱包容一切,享受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对不能身处其中的外人而言,无论过去还是将来,这种幸福永远都只是一潭精神层面难解近渴的远水。走得越近反而觉得离她越远,只可旁观而不能进入,只可感受却无法拥有。

      湖光山色,一处神仙居住之地

      从泸沽湖场镇到湖边要行进几公里路途。泸沽湖是山体断层陷落形成的高原淡水湖,宛如一颗巨大珍珠镶嵌于群山之中。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以及淳朴的民俗,使这个翡翠般的世界闪耀神秘的光彩。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来到这里,面对纯净透明如梦幻的湖水,连声赞叹“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摩梭语中,泸沽湖意为山沟里的湖。近六十平方公里湖面有五分之三水域在四川境内。四周崇山峻岭,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湖中散布着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的岛屿和半岛,远看像一只只绿色小船。宽阔的泸沽湖由亮海和草海组成,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这个既不临江也不靠河的高原湖泊,湖水源于地下水外渗。水质清澈纯净,最大能见度可达十二米,似见底一般。蓝色湖水与湖面的猪槽船、空中的红嘴鸥,一起组成绝美画卷。

      猪槽船其实就是独木舟,是湖面一种独特的原始交通工具。来历有一个类似“诺亚方舟”般的传说。远古时此山间原本没有湖。由于地层下陷,猛然间洪水汹涌降临。一位身怀六甲的妇女正在喂猪,危急时刻跳进猪食槽,顺手抓起一块木板划水,躲过灾难。这位猪槽船中的妇女繁衍了湖畔摩梭人,成为摩梭人的祖先。从此,猪槽船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流传至今。

      清晨,早早乘坐猪槽船从草海出发,去亮海王妃岛。青山四围,明湖一碧,蓝天白云倒映,一种近乎原始的静美让人着迷。

      湖东南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的草海为泸沽湖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为数不多保护很好的高原湿地,素有“高原水生植物陈列馆”“珍稀水鸟大观园”美誉。夏天为草海最美时节,各种水草和大片芦苇如同一块翡翠,与鱼虾禽鸟形成一个自然生态圈。绿草葱葱,芦苇飘荡,丰茂的水沼似绿毯覆盖,在天光和云影映衬下极为青翠。若到冬季,会有四十多种候鸟来此越冬,这里

      又将是另一个非凡世界。美丽的日出照耀着金黄的草海,海鸥、野鸭呼朋结友,要么在湖面翩翩起舞,要么在空中上下翻飞,有你想不到的浪漫。

      沿途藻花点缀,水中漂浮星星点点小白花,这是一种世界稀有叫波叶海藻的植物。这种野花俗名海菜花,是清洁水质的重要植物,物质匮乏的年代还作为蔬菜摆上餐桌充饥。因只是花朵于水面随波漂荡摇摆,所以当地人戏称之“水性杨花”。

      清风徐来,湖光明灭,一条条闪现的曲折水线,曼妙灵动。在水天一色的湖面荡舟,漾光潋滟,仿若隔世。轻巧的猪槽船缓缓滑行,只听得船桨与水面的撞击声。一桨一桨拨开尘世俗务,一波一波荡起心头愉悦。如果真有仙境,想来应是如此这般。

      忽而,一阵悠扬的歌声贴着湖面飘来。两个红衣白裙的摩梭姑娘驾船而过,像轻盈的精灵叩开天地间肃穆的静籁。微风中木船离去,隐隐歌声归棹远,余音袅袅。“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忆想着猪槽船的传说,泸沽湖更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

      环水抱山山抱水,泸沽湖的水美山也秀。湖岸峰峦起伏,像一围翠屏环护珍宝,其中尤以格姆山为人所喜爱。

      雄伟壮丽的格姆山矗立湖西北,象征摩梭人深为崇敬又人格化的格姆女神。相传格姆是一位漂亮的摩梭姑娘,她与年轻英俊小伙子后龙相亲相爱。有一天,后龙走婚忘记天亮前离开的告诫。当他骑上白马急速离去时,谁料匆忙间马失前蹄陷入淤泥,无法动弹,身躯化作一座后龙山。格姆伤心欲绝,眼泪填满马蹄印,形成泸沽湖,自己也变成神山,永远陪伴心爱的人。

      摩梭人相信,格姆神女主宰庄稼和牲畜的丰收,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朝山节,都会来格姆山举办活动,朝拜心中美丽的女神。

      “泸湖秋水间,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间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游,横锁树千里。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这是明代诗人胡墩眼中的湖景。日落时分,驻足格姆神山对面的女神湾。静坐于搁岸的猪槽船,湖水轻拍岸边,水光山色在晚霞映照下带着些许暖意。远处里格半岛像熟睡婴儿静静趴在母亲怀抱。星空与湖水遥遥相望,一样的晶莹灵动,一样的若即若离。

      千百年来,这里的湖水依旧清澈,猪槽船依旧漂行,猪膘肉依旧香醇,咣当酒依旧醉人,更可贵的是,这里的摩梭人依旧纯粹……

    【审核人:站长】

        标题:汪前松:泸沽湖,摩梭女儿国的乐园|四川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9201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章桓章桓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1篇
      • 获得积分:22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