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一场青春旅行

  • 作者:王江逸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5-15 12:07:53
  • 被阅读0
  •   五一前夕,同事们聊起假期安排,赵姐说她那读高一的女儿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研学远足活动。活动以“游”为载体、以“学”为本质,全校师生一早从学校出发,步行三十多里,前往秦始皇东巡首站--峄山,旨在锤炼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增强学生们的协作能力,既丰富人生阅历,又受到精神洗礼,送给一个属于他们美好的青春礼物。

      我们听着很兴奋,能在高中三年体验这样的场景,一定是生命中难忘又意义非凡的时刻,并纷纷回忆起当年那一场场属于自己的青春“旅行”。

      清楚地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正处山花烂漫、绿树阴阴之际,学校组织师生约一百人,两人一行,五十人一列,组成长长的队伍,向学校南侧的大山进发。远望那蜿蜒不断的山路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一片墨绿、青绿、翠绿深处,我们低年级的学生有些畏难,私下商量着向老师“举手投降”,意图找个小的山头随便爬爬就结束,轻松加愉快,省时又省力。

      谁知,老师们没有直接拒绝我们的请求,充分发挥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的优势,用故事来吸引我们、鼓励我们,甚至是教育我们。

      早在战争年代,鬼子占领邹县后,到东部山区扫荡,村里的老百姓没有见过这大阵仗,保命要紧,全部往崮山上藏起来。这个崮山周边覆盖了墨绿的松柏,纵有万千人撒进去,也不会轻而易举看到一个人影。

      为了保护老百姓生命健康和粮食安全,八路军战士帮着老百姓在这个崮山头上周边搭起石墙、上盖有树枝树叶,将老百姓全部转移到里面。自下而上,年轻小伙爬到崮山头上都挺费劲,自上而下,一草一木尽收眼底,简直占据易守难攻的先决优势。战士们则隐藏在崮山周边的松柏林里,一方面为了守护老百姓,另一方面为了伺机消灭前来的敌人。

      据村里的老年人回忆,当时部队将一匹马牵到山上,同战友们一同吃住在山上,正巧崮山头西侧巨石下有上中下三个泉,说是三个泉,实际上就是一个泉,上面是一个储存泉水的小坑,坑中水满溢出,往下流淌,积攒到中间的坑里,接着到第三个坑。有了水源,战士们和老百姓更加放心驻扎在这里。

      虽说敌人狡猾,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肯定不会想到老百姓的躲藏在哪个山头。多亏了卖力的“狗腿子”们,给他们指出了崮山的方向。接着就是大军压境,八路军战士誓死抵抗,凭借地理优势和灵活战术,一次次给予鬼子们沉重打击,使得他们怯怯而逃,跑回县城。

      等赶走日本人之后,为了感激战士们对这座崮山的保护之情,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在村里的长辈及老党员同志提议,经征求广大百姓的意见建议,给这座崮山命令为“八领崮”,以此代表八路军的坚强领导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关键,展现战士们的英勇斗争、艰苦奋斗及无私奉献。

      不仅如此,崮头西侧的三个“水坑”也拥有了自己标志性的名字:“饮马泉”,象征了战士们与老百姓的雨水之情。

      听完整个故事,我们热血沸腾,备受感动和教育,不知不觉间,已紧跟先头“部队”来到崮山脚下。

      在老师们的指引与保护下,我们爬上了崮山头,看到边缘处存留的石墙遗迹,摸着石头上的凹槽,春风吹过,像似在述说当年的枪林弹雨。随后,我们有序来到“饮马泉”,蹲下身子,双手捧起泉水,甘甜清凉,神清气爽,回味无穷,如同战士流淌的恩情绵绵悠长。

      直到现在,每当我回老家,都会抬头仰望它的雄伟壮观,享受它风景风貌、它的可亲可敬,将这故事讲给下一代听,以此告诉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初夏时节,让我们都来一场青春的“旅行”,或带来一次身心放松,或体验一把思想启迪,或收获一个生命图式。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一场青春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6986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