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航校高教团,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中条山脚下。1986年7月份,我们告别运城的初教团,来到这里接受高教团训练,这是航校生活最后一年,也是向真正战斗机飞行员快速过度的一年。
高教团管初教六叫大风筝,因为初教六飞机是螺旋桨式,最高只能飞3000米,最高时速300公里/小时,高教团所用训练飞机是喷气式歼五,也就是抗美援朝时期大大有名的米格15改装版,最高时速可以超音速,飞行高度可达15000米,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空中佼佼者,抗美援朝时期的空中米格走廊,令敌军闻风丧胆,王海大队就是此战机的践行者,在世界战争史上,创下了赫赫威名。
高教团训练中的起落飞行依然是淘汰率很高的一个科目,该科目结束后,在飞人员还剩不到40,可以说是非常惨烈。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不到40人的师兄弟在日后的飞行中,还会有其他变故,稍后会说到。
高教团比初教团训练多了两项内容,一是进入螺旋后的改出,二是空中格斗。增加空中格斗应该很容易理解,毕竟战斗机飞行员是要参加空中作战的,但进入螺旋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最初的时候,有一种神秘的飞行现象让飞行员谈之色变。这就是在飞行中有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突然失控,飞机一边急速下坠,一边快速翻转,操纵失灵,却又不是故障,最后导致机毁人亡。这就是日后才发现的臭名昭著的失速,俗称进入螺旋。后经先驱们无数次探索,终于找到了进入螺旋的原因以及改出螺旋的方法,但至今仍不是百分百成功,因此,进入螺旋是飞行中最危险的动作之一,必须极力避免。
本文是我的军旅旧事真实纪录,那在这里就和大家爆料一下埋藏在心底38年的一件不为人知的秘密吧。那天下午飞简单特技,空域在中条山上空,飞行高度7000米以上,中条山高度3000米,到指定空域后,按部就班做计划中的动作,顺利完成后,还有剩余时间,正常情况下可以再做一遍或是保持平飞、盘旋,到时间后返航,可我却一时心血来潮做了还没学过的复杂特技中的斤斗,本以为很简单的动作,却由于不知拉杆力度大小,致使速度快速下降而进入了螺旋,当时脑子有瞬间空白,但仍然清楚知道必须立马作出判断和动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好像下意识的做出了改出螺旋的“平中顺”,还好,多亏技术学的扎实,加之进入螺旋不深,飞机很听话的从快速旋转下降改成了平飞状态,再一看飞行高度,还有不到4000米,这意味着离下方的中条山还有不到1000米,而从7000米降到4000米,用了绝对不到5秒钟时间,也就是说,再晚一秒钟改出,我的飞机就会与中条山相撞。这时,才感觉出我的心砰砰砰的乱跳,满身满脑门子的汗,我能想象出当时煞白的脸,在紧张的呼吸中,慢慢把飞机爬升到规定高度,慢慢平复慌乱的心情。到时间后,正常返航,落地时,由于仍心有余悸,着陆不好,被教员劈头盖脸大骂一通,我毫无怨言的听着,心想,您还不知我在空中的样子呢,知道后肯定停飞我。因为不能随便改变空中飞行内容是空中纪律之一,而违反空中纪律是要受很严格的处分的,所以我也没敢汇报,只是把这次有惊无险的事故症候当做了一个严重教训,在日后的飞行中,再也不敢有如此行为。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因为存在着很大危险,并且机毁人亡的概率非常大。记得大概是在87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飞行刚刚展开,起飞降落穿梭般进行,忽然听到塔台呼叫在空中所有人员,立即返航。待陆续着陆后,停飞返回团部开会,会上通报了停飞原因,原来是兄弟单位发生了飞行事故,经过是这样子的:一名中队长带学员飞行,当天西风3米/秒,故向西起飞向西降落,但由于返航时,中队长记错了着陆方向,偏偏又赶上有起飞的飞机,中队长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急忙大坡度向右转弯拉杆,以期避开起飞飞机,但因为着陆时速度慢高度低,再加上动作粗猛,致使飞机失速急速下坠,造成飞机爆炸起火,待火势熄灭后,中队长和学员都已被烧成几块残骨,实实不忍直视。有人问为什么不跳伞,因为高度太低,而歼五设计的最低跳伞高度不应低于200米,故发生了这起机毁人亡的一等事故。也是因为歼五这个不完善的安全功能,毕业分配到云南某部我的廊坊老乡李永军,在发生事故后虽然已经跳伞离机,但降落伞还没完全打开就已着地,致使牺牲,牺牲时还不满20周岁。还有一名河南的学员叫王鹏,毕业分配到了山西大同部队,在起飞时飞机仰头过高,速度上不去,造成飞机倾斜,跳伞后牺牲。据粗略统计,我们这一期学员,参军时120人,到最后毕业成为真正飞行员的共38人,分到部队后短时间内发生一等事故的4-5起,所以,最后真正成长起来的也就区区30人左右。
歼五跳伞存在明显缺陷,现在的战机基本都已改进升级到零高度跳伞,这应该是能挽救不少战友的生命,在这里,也为科技的日益强大和完善而鼓掌。
好了,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了,说一件比较骄傲的事吧:1986年年底的时候,和教员一起飞行,突然塔台呼叫:761(拐六幺,我高教团的飞行代号),降低高度到6000米,注意观察西侧上方,有客机通过,发现后报告。2分钟后我报告塔台发现有客机通过。塔台指令761,在客机后方100米处进行护航,我回答明白,之后我和教员一起为此机护航出我们飞行区域(此区域不是指单机空域,而是指我团飞行所属领空)。返航后才知道,我们护航的飞机是当时国家1号首长的专机,为此,还着实激动了一下下。
战斗机飞行感受比初教六要好很多,由于速度快,在空中会非常稳,发动机噪音也好像被落在了后边,高空飞行会经常穿云,很炫的样子,但穿云飞行会有被电击的危险,所以会尽量找没有云的地方通过,这时就有一种追云逐电的感觉,很刺激很兴奋,也很自豪,毕竟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但同时,对飞行技术要求也更高,学起来难度更大,被教员骂的也更多,不飞行的日子会感到更寂寞,我那时最喜欢的业余生活就是读书,经常读的有冯梦龙的三言、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爱情小说、普希金的诗歌,甚至还找来佛洛依德、尼采的哲学书来看,其实好多是看不懂的,只是打发时间而已。而其他人大多喜欢运动,愈发显得我孤单不合群,事实证明,喜欢运动的人更容易快乐,更容易得到解放,一场篮球比赛,就能让他们忘掉所有烦恼。记得有一次和山西某体育大学篮球队打比赛,我们没经过任何正规的训练,临时组了一个队,就打败了他们,因为飞行员这个群体整体的身体素质好,运动天赋大部分都很出色,所以运动方面容易出成绩。获胜后大家高兴的不得了,狂妄的放言打败山西无敌手。而这高兴的人群中不包括我,我也不知那会为什么那么孤僻,直到很多年以后才有所改变,现在好多了,好像还很热闹的样子,但即使现在依然还孤独,也已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害怕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1987年9月份,高教团毕业,毕业场景不过多叙述,毕业前,发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工资,记得非常清楚,一共是87元钱,感觉好多呀,给父母寄回了40元,又花40元买了一条云烟给教员,那会儿不兴送礼,还真没给教员买过东西,我自己剩下7元。
至此,三年多的学员生活结束,之后就是奔赴部队,开始真正飞行员的生活,这三年里,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百感交集,曾写过一首诗歌,能真实的反映当时的心态。
文革的鼓声
惊醒了我十月的长梦
离开母体的第一声惊呼
预示着我人生的坎坷不平
金色的童年
在土里埋掉
学校阴冷潮湿的小屋
留下了少年瘦小的身影
十七岁啊
希望闪光的年龄
为了不再像祖辈那样在土里生存
为了父母十七年疲倦的叮嘱
我毅然踏上了从军的征程
三年
漫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我认识了眼泪孤独和屈辱
自由快乐的白鸽
飞向了遥远
青春和爱情
也献给了白云和星星
如今
在鸟儿飞过的地方
有了我自己的足迹
我的生命也注定了
要属于这大海一样的天空
即使有一天
我投入到了大地的怀抱
请不要悲伤
思念我时请抬头
我的生命已与蓝天
同在
与祖国
同在
后 记
我的军旅旧事其实应该叫航校生活纪实,至此已全部结束,日后的部队生活不再续写,一个是太费精神,主要还是由于水平太差,不能很好的表达想表达的内容,就让那些光怪陆离的、好的或坏的每一个日子,都埋在心底吧,等老了哪也去不了了,就坐在太阳地儿底下,自己打开心底的那一个角落,把它们晾出来同自己一起晒晒太阳,让它们跟我一起慢慢成为故事、成为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