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许伦:嘎公嘎婆——宿松最有亲情的乡音

  • 作者:盛林仙儿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6-13 11:37:59
  • 被阅读0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无论你是宦海沉浮,还是漂泊谋生,故乡是我们永恒的牵挂,而乡音最能挑动我们故乡的情愫。

      我的家乡在宿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汇处,古称“吴头楚尾”。宿松话属于赣语系怀岳片,既有楚语的阳刚,又有吴语的软糯,好多话不是土生土长的宿松人是说不来、听不懂。仅就称呼而言,有些称呼叫出来,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比如“舅舅”我们宿松人喊“么么”,有时一抑一扬,依恋之情油然而生;“姐姐”叫“甲甲”,在平缓之中,饱含了姊妹深情。而我认为,在我的乡音中,最有亲情的非“嘎公嘎婆”莫属。

      “嘎公嘎婆”就是普通话里的“外公外婆”,是女儿的孩子对外祖父母的称呼,幼儿园里经常播放“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这样的儿歌。其实,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和方言建立起来,北方长期以来是我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外”表明不是一家人,“外公外婆”这个称呼,恰到好处的反映了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

      家庭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来的,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元素,我们宿松人在组建家庭的过程中是很有创新精神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前男子和女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媒人的反复说合下,关键要得到女方父母的首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可以订亲,我们宿松叫认亲上门,男子在媒人的带领下,由家族中说话有分量的兄弟叔伯陪着,带礼物到女方家认亲上门,女方父母要邀请主要亲属作陪,这一天新女婿就要改口了,喊女方父母“外父外母”,并在女方父母的介绍下逐一认识女方主要亲属,称呼上与女方一致,比如说跟女方叫女方大舅为“代么”,二姑父为“二姑伢”,唯独在女方父母称呼上跟女方不一样。

      我当年到妻子家认亲上门时,岳父岳母就明确要求我喊他们“外父外母”,因为女婿又称“外子”,我们宿松说女婿是“半子”,总而言之,不是自己生的,当然要用“外”区别一下。宿松民谣唱道:一百饼子一百粑,一间挑到外母嘎,外母勤(向)我要肉七,我勤外母要马马(未婚妻)。可见,新女婿称女方父母为“外父外母”由来已久。

      男方认亲上门后,女方是要随男方回婆家的,婆家要隆重接待未过门的儿媳,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女方在男方的引领下,逐一认识男方亲属,这一天女孩要改口叫男方父母,称呼上跟男方一致,叫男方父亲为伯、大大、父、爸爸等(这些都是我们宿松对父亲的称呼),叫男方母亲为姆妈,因为儿媳是家里人。不像现在,男女牵手步入婚姻殿堂,在婚庆公司主持人引导下,男女要向双方父母敬茶改口,双方父母要封个大红包,这叫“改口费”,所谓“要想喝茶,红包拿来”说的就是改称呼,改口的青年男女拿腔拿调,应答的双方父母嗲声嗲气,我个人理解这是婚庆公司的一种噱头。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基因里,通过婚姻关系组建的家庭是最牢固的,我们宿松男女双方从认亲上门的那一天起,婚姻关系和家庭观念就基本上奠定了。对男方而言,接媳妇意义重大,今后可以传宗接代、开枝散叶,让一个家族逐渐走向兴旺,儿媳理所当然是自家人;对女方而言,嫁女是于归之喜,但女儿、女婿和他们的后代就是亲戚了,所以男女双方对双方父母的称呼是有区别的。

      随着男女双方感情的沉淀,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的孩子,男方父母有了自己家的孙子(女),做了爷爷(我们宿松叫嗲嗲)奶奶,自然是欢天喜地,“嗲奶只痛头孙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方父母有了外孙(女),做了外公外婆,那对孩子的疼爱疼到了心尖。

      我们宿松的外孙(女)自古以来是不叫外公外婆,而是喊“嘎公嘎婆”,我认为这是最有亲情温情的称呼,也是宿松女婿们一大创新发明。叫“外公外婆”固然通行,但我总觉得很有些生分,所以有“外孙狗”一说。现在孩子都喊“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当然很流行,但我总觉得把小孩子的思维搅乱了,所以好多孩子都用“爸爸家的爷爷奶奶”、“妈妈家的爷爷奶奶”来区分。

      在宿松话里,“嘎”就是“家”的意思,比如“回家”宿松话说“弃(去)嘎”。“嘎公嘎婆”就是家里的公公婆婆了,就是家里的爷爷奶奶了,男女双方生儿育女之后,就没有你家我家的分别,都是一家人,儿女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宿松有首童谣是这样唱道:滴滴伢,哪里雷(来)?嘎婆嘎看(放)牛雷(来)。几深草?尺五长。几深许(水)?拍满塘。哪个烧火?滴舅娘。么丝脆(菜)?鸭子王。咸呢淡?我莫尝。留待(给)我好七(吃)嘎公娘。

      这首童谣运用问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外孙(女)走嘎公嘎婆家的情形。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外孙(女)到嘎公嘎婆走一趟,待遇极高,嘎婆煮饭,舅娘烧火,还单独给宝宝煮了个鸭蛋做菜,宝宝很乖巧,舍不得吃,要留给劳累一天的嘎公吃。这幅农家天伦之乐的画面,多么温馨,多么感人!

      从外父外母到嘎公嘎婆,既反映了中国几千年以男子为中心的传统家族结构,更见证了以婚姻为纽带的亲情伦理观念的演变,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当宝宝们奶声奶气地喊一声“嘎公嘎婆”,再加点儿化,这便是痛到骨子里的爱,人世间的至情在这千年不变的乡音中弥散开来……

    【审核人:雨祺】

        标题:许伦:嘎公嘎婆——宿松最有亲情的乡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6433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