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吉祥欢乐的节日。
我们生活的古城蔚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名城,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就是浓郁的年节文化。每年进入腊月,过完腊八节,人们就开始筹备过春节的年货了。在老城区商铺内外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年货,有山榛子、大红枣、五香瓜子、杏干、杏核、各种肉类和新鲜蔬菜瓜果。古城内外街道商铺电声喇叭叫卖声向彻了古城。来往的车流、采购的人流,展示了节日繁华的景象。
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拉开了春节前的序幕。2023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里有祭灶神,吃麻糖的习俗。传说灶神这天,要上天要向玉帝汇报人间的灶上烟火之事,为了防止灶神汇报人间不吉祥的事,这天在祭灶神的时候,要放上香甜的“麻糖″。这样一来,灶神品尝了香甜的祭品(麻糖),这样灶神乐于品尝香甜可口的祭品(麻糖,把人间烟火吉祥的事汇报了,把人间不愉快之事忘记了汇报。民间传说,香甜可囗麻糖粘住了灶神的嘴巴。玉帝令灶神继续做好人间来年的烟火炊事,继续降福人间。从腊月二十三过后,浓郁欢乐的春节,将越来越近了。有民俗谚语道:“二十三麻糖把嘴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端豆腐。二十六割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喝黄酒。大年三十贴对子。大年初一欢庆新年阖家团圆,把年拜。”
过大年贴窗花、年画,贴春联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十分火爆。年画市场一直很红火。年画的种类有戏剧人物、二十四属象、影视明星等种类。我十分喜欢贴年画,特别喜欢年画中的戏剧人物,也十分剪纸(窗花)中的戏剧人物。在那些清苦年代的春节,总是缠着老爹去集市赶集买年画、买窗花,喜欢在儿时老家里大坑上的白墙上,张贴戏剧人物的年画、窗花。
那些年的春联一直是爹写,我格外的高兴喜欢,张帖并欣赏了许多年。上中学是班主任刘老师写,学校师生都十分喜欢。后来分配工作,在县城牌楼西街,释迦寺的旧馆里,每逢春节,都是贾老师写春联。单位工作人员称赞贾老师写的春联刚劲有力、笔风独特。我也爱好书法,就是没有笔下功夫写不好。于是和贾老师要几副书法,做为珍藏。
现在过年,为了方便,在街上买上几副春联。到是省事了,可我觉得少了什么。县文联组织书协下乡写春联送文化下乡,各位书法老师们为节日送去了温暖,同时我也感到了留住了传统文化,留住乡愁。
另外,蔚县年俗有“点旺火”的习俗,在农历大年三十晚上,点燃一捆谷草,人们叫它甘草或菜籽,祈愿来年家里日子红火平安吉祥,多出名大学高校才子。
小时候,我家住在离县城六十多里的农村一一白乐镇南柳枝水村。孩提时代,特别爱过年(春节)。每逢放寒假的时候,就扳着小指头,数着离过年(春节)的日子时间多长。小孩子都喜欢过年,因为能穿上新衣服、新鞋,能吃上好吃的(饺子)和点心。过了腊八节,大约腊月十四后,爹娘开始忙于准备炒过年的瓜子、花生、大豆。娘负责搲东西,爹负责往灶台上的大铁锅放东西。我的任务是拉风箱(摆)烧火。“呼踏呼踏”拉摆烧火的声音格外的好听。
用大铁锅炒出的瓜子、花生、大豆那是格外的脆香,我觉得格外的有趣。
大年三十中午吃荞面饸络。我和爹带上荞面,去二堡里的二姥爷家压荞面饸饹。二姥爷家有一个挺大的压饸饹床子,来他们家压饸饹的人十分的多,所以的等着。轮到我家压饸饹,
二姥爷把我家的荞面,用秤称好重量,用温水和好。二姥爷把和好的荞面放进饸饹床子里。
“开始压吧”,我和爹用力压着饸饹床的扛杆。不一会儿细长的荞面饸饹,在大铁锅里的开水沸腾起来了,泛起了一股荞麦面的清香。二姥爷把煮熟了的荞面饸饹,用柳木编制的笊篱双大铁锅里捞出,放在我拿的小笸箩里。中午,爹给娘几个做了一锅肉汤,把肉汤盛放在热好的荞面饸络碗里。我便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香不香”?爹慈祥地问着我。“真是太香了”,娘、我和姐姐们同声异口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年再也不用去压饸饹了。在县城和乡镇村里都买到荞面饸饹,虽然也挺可口,但我总觉得少那份浓浓的乡土风情。
春节是中国最大传统节日,自然也少不了丰富多彩的灯展、社火庆祝活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涌泉庄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灯展,夜幕降临,华灯璀璨,展现了大美涌泉的风彩。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让我们留住美好的回忆和乡愁。今夜古城蔚州,万家灯火、流光溢彩,今夜古老的堡子披上节日的盛装焕发光彩。在这欢乐的一年又一年的新春佳节时光,让敞开欢乐的胸怀拥抱一个崭新的春天,一起开创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