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到中市街(原来的中菜市)、淮河路、撮造山巷闲转一圈。华灯初上,人气渐起,到处是年轻的面庞,让人感觉到一种勃然的生机和诱人的“烟火”。
我说的“烟火”自然是烟火气。那种市井的、有温度的气息,氤氲在各种形式的早点摊里,在琳琅满目的菜场里,在夜晚的小吃摊和饮品店里,当然也在每一个家庭香气四溢的厨房里。合肥的“烟火”,在新城区一般偏于菜场、小吃摊和各家各户的厨房,而老城“烟火”几乎散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如果你有时间在老城区走走看看,会有更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烟火气需要时间的小火慢炖,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沿袭呵护。有时候人们说某个地方没有人气,说的就是缺乏烟火气。一些显得破旧的街巷花费重金翻修改造后,变得行人寥寥,大家就说人气没了。“烟火气”这东西聚拢起来不容易,没准会在旦夕之间丧失殆尽。所以,老城区的街巷和小区虽然大多都历经风雨,变得老旧,但轻易动不得,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少。
近些年来,合肥老城区街巷和小区的改造,摒弃了那种大拆大建的简单粗暴做法,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施工,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最突出的地方,不是焕然一新,而是烟火气依然,甚至超过了以往。
某天,我在庐江路上骑行,忽然发现路边多了一些很有格调的花坛,多品种花草有机混搭,与之浑然一体颇有创意的金属小品,无不显示出品位和用心。最让人称许的,是那些看似不经意间形成的错落有致的高低平台,可坐、可靠,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让自己从一个行者变成一个从容的旁观者,看车辆和行人来来去去,安静而顺畅。这对于那些老者,那些私语者,那些手机的倾听者,都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自然舒适,不正是一座城市最让人称道的生活体验吗?
有人会说,所谓“烟火”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吃,有很多人经营着各色小吃,有更多的人围拢过去,品尝、分享,美食支撑着市井的喧闹和烟火气。
我曾经见识过淮河路北侧撮造山巷夜市美食的粗犷和热烈,看到它被升级改造的时候,免不得有些担忧,在硬件的高大上与烟火气之间,老百姓更看中后者,鲜亮的外表永远不如熙攘闹腾的氛围能击中百姓的喜好,带来真切而极富魅力的人间欢欣。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似乎什么都没变,而实际上到处都有改变,有细节、有风格的一条全新的撮造山巷,我发现所谓用心和匠心,不仅在于工程质量优不优、外观设计“潮”不“潮”,关键还在于商家和市民们是否认可,有人开张迎客,有人趋之若鹜,那么人气和烟火气,都不在话下。
当商业特别是餐饮小吃业聚拢着老城烟火气的时候,大多数普通市民更在意生活质量和便捷程度。合肥这些年一直在进行老旧小区和后街小巷升级改造,就是想做好这件事。
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是重点,相关网点的优化改造同样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失去生活的便利与悠闲,那种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大而全的商超模式,远没有家门口小门小脸的便利店来得亲切实惠。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调整,临街的早点店和快餐店越来越多,在老城工作和生活的人们舒适度提高了很多。
老城里充满了老旧的房屋,改造之后依然如此。但环境的变化,让老旧的建筑成为一种特色甚至风景,支撑起风景的,是那袅袅升起、绵绵不断的生活的气息。我想,这样的气息汇集在一起,应该就是能够滋养人、留住人的“烟火”合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