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胡铭:文物不说话

  • 作者:胡铭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7-07 19:15:02
  • 被阅读0
  •   前几天读一篇有关收藏的文章,我突然想到了古玩市场,即古董、文物的交易场所,它是伴随着收藏和商业应运而生的,自古就有,尤以近代、现代为甚,当然不乏有昌盛与衰落的更替。

      古城安庆留有大量历史遗迹,历朝文物不在少数,但顶尖珍品却不是很多,那也无妨,浸润着文风墨气的安庆人仍保持一定的文化传承。收藏,如火如荼;市场,热热闹闹。

      几十年来,人民路、柏子桥、天后宫、迎江寺等附近都先后辟有古玩市场,它最初是没有门面的,只有几个零散的地摊,聚集的人多了,便成了市场,原先一直躲在家里的那些古玩,也跑出来见天日了。品种较为繁多,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等。人员大体分为三类,出售的,购买的,欣赏的,另外还有路过的人,或径直而走,或扭头望上一眼,好歹也算凑了一下人气。

      那时的摊位比现在的店面要有意思得多。出售者,坐在一个小板凳上,面前铺一块大布或塑料纸,上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旧物品,按他们的话来说,都是文物,那些物件,静静地坐在那,听着人的对话。与其他摆摊者明显不同的是,出售人大多带有自豪的神情,毕竟这也是一种经营和文化的契合。购买者,肯定有懂行和不太懂行的,但都较为谨慎,蹲在摊前慢慢挑选自己中意的物品,这方砚别致,那只瓶大气,握在手里的感觉真的很棒,可朝代和真假实在把握不准,接下来就是一番询问了。价格低廉的,无论真假,在讨价还价中一般都可成交,价格昂贵的,即便是真品,也不会轻易拿下,心里没底。欣赏者则显得自由自在了,双手靠在背后,踱着小步,品味一件又一件古董,笑眯眯地望着售卖人嘴唇的一张一合,听他介绍,然后相互侃上一通。

      古玩市场,神奇而梦幻般的处所,一个个历史故事在此交织。走进来的人和走出去的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眼光,以至于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古董,可以在几代人的手里把玩,不发出任何声音。人们要是看走了眼,也不奇怪,这里的水太深,稍不留神就会湿足。世上既有真品,自然也就会有赝品的出现,且大量赝品仿旧逼真,连买卖双方都弄得头晕目眩的。民国初期曾有不少皇室珍宝流落于北京古玩市场,鉴定上的火眼金睛,总是极少数的,让一些捡漏的人发了大财。如今,捡漏的机率微乎其微,可还是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去尝试。一旦高价买下赝品,那就苦不堪言了。

      二十几年前,我曾与好友余毛毛先生路过安庆柏子桥邮局门口,当时这里就是一古玩市场,交易的人蛮多的。我俩走到一摊位前,一位清瘦的长者正口若悬河,看上去有六七十岁开外,他摆出的都是瓷器,数量不少,颇有陈旧感。我俯身看了看,说:“虽是民窑的,但比较完整,也算不错的了。”老人笑呵呵地,“嗯,你懂行。”我装着想购买的样子跟他闲聊。这只碗是什么朝代的?明代!那只罐呢?清代!我淡淡地说,你这断代可能不准啊。长者不悦,说我这东西都是找专家鉴定过的。我问谁,他说某某某。我随口讲,那人说哪个朝代就真的是哪个朝代啊?老人得意地说,那当然了,他是安庆乃至安徽鉴定最厉害的人。我又问你可认识他,认识啊,我和他熟得很,经常到他家去请教。看着老人兴奋的表情,我不动声色,轻轻“哦”了一声。离开时,我忍不住还是丢下了一句话,“碗是清代的,罐是民国的。”老人斜望着我,一脸的疑惑。或许,他内心早已知晓,从造型、釉色、纹饰、胎底、款识来看,该是什么年代的了。

      路上,余毛毛问:“你俩哪个正确?”我回答:“肯定是我对的,这些东西都是大路货,即使朝代前移,也增值不了多少。”他听了哈哈大笑,个中缘由自然明了。

      古玩市场隐含陷阱,有市场外的,也有市场内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也不必多说。现在的资料齐全,查阅便捷,早年的诟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卖者或许曾经是买者,而买者也可能会成为以后的卖者,不管什么角色,只要不忽悠或不被忽悠即好。文物,不说话,却有自己的声音,传递给那些内行且珍视的人。我想,涉此行当的,一定得事先做好功课,眼睛亮一点,总归不是坏事。

      最后补充说下,那位老人提到的专家其实就是我的父亲。我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经常来访的人我会不认识吗?

    【审核人:雨祺】

        标题:胡铭:文物不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2266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