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张守福:九九重阳话“寿俗”

  • 作者:张守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10-04 09:48:03
  • 被阅读0
  •   国庆假期,又适逢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尊老敬老的日子。九九重阳,寓意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自古以来,民间是讲究“寿俗”的,即“做寿”“过寿”。

      既然是“过寿”,理所当然是给老人过生日,也就是说,人生六十,即为老年,到了六十岁,就可以过“六十大寿”了。

      我查了一下资料,有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之说,就六、七、八这三个年龄段称“大寿”,六十岁以下是不称之为“大寿”的。“老寿星”,特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能什么年纪都称呼“寿星”。即使是年过六十,也不是年年都过“大寿”,过“大寿”的时间节点,一般是六十岁、六十六岁、七十岁、七十三岁、八十岁、八十四岁、八十八岁。至于九十岁以后的寿诞,当然是“大寿”了,“人过七十古来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八十八是“米寿”,福寿双全,到了人生最高境界。九十岁、一百岁,恐怕古人连想也不敢想吧!

      民间自古多礼仪。家有老人“过寿”,无论穷富,都在家中堂屋里设置个喜庆的“寿堂”,堂屋里正墙上面挂一幅寿星图,老寿星一手柱个拐杖、一手托个大大的寿桃,笑容可掬,人见人爱。也有的挂个大大的“寿”字,“寿”字写在红纸上,或者是用红墨写就,色彩喜庆。还有挂“百寿图”的,写一百个不同形体的“寿”字,意谓“多寿”。正堂的上方或两侧,悬挂着亲朋好友赠送的寿幛、寿联、寿匾,艳丽炫目,祝福连连。家中如果有贤达之人,老人“过寿”惊动了官府,县太爷送来了“寿匾”,那么,这就成了光宗耀祖之事了。如果是皇帝宰相送来了“寿匾”,毫无疑问,这个家族就要流芳百世了。

      “过寿”当然要送“寿礼”。戏曲电影《五女拜寿》讲的就是五个女婿给老岳丈送寿礼的情景。送“寿礼”也是大有讲究的,一般说来,家中的至亲晚辈,给老人的“寿礼”是衣服、帽子、鞋、枕头,或寿桃、寿糕、馓子、油条、红糖、果子等食品。外亲或朋友则是送寿幛、寿画或烟花爆竹。家境殷实的家庭,借此要显示排场,花钱包场“唱大戏”、请乐器班子“吹响”,也有的摆个几十桌,请村里邻居们吃“流水席”。而如果是过“七十三”或“八十四”,出了门的闺女则要给寿星送“五红”,即红袜子、红鞋、红帽子、红围脖、红棉袄,冲喜消灾。在皖北农村,父母过“六十六大寿”时,子女要给父母做六十六个馍馍,馍馍上点六十六个小红点,叫“延年益寿”。晚辈来祝寿,“寿星”把“红点馍馍”作为“回礼”相赠,叫“沾喜气”,把喜气、福气分享给后辈。

      “做寿”的“重头戏”是“拜寿”。过去“拜寿”不像现在送个红包、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场面话,那可是真诚的磕头跪拜。“拜寿”的礼仪是,“寿星”穿着喜庆的服饰,端坐在正厅上位,接受众人的祝贺、跪拜。第一波次是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干儿子干女儿也在列;第二波次是孙子孙女,注意不是外孙子外孙女,外孙辈在第三波次;第三波次是侄子外甥,先侄子,后外甥,农村有“闺女不如侄”之说,外甥是外人,还不是自家人;第四波次是邻里朋友。前三波次所有人员必须磕头跪拜,第四波次一般是作揖道贺,走个过场,不磕头。因为如果这个过场不走,喜家不知道邻里朋友谁谁来了,不好安排宴席。

      拜寿礼辅一结束,“寿宴”就隆重开席了,燃放烟花爆竹,锣鼓乐器吹打起来,儿孙辈男丁开始向寿星敬酒,先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再敬“寿比南山不老松”。之后,儿孙辈女红开始给老人家夹菜,把好吃的饭菜夹到老人的碗里,意谓“添福添寿”。盛“长寿面”必须是儿子盛,且不能盛满,大半碗即可,民间的说法是盛太满不吉利。

      在皖北,“寿宴”的习俗是不在乎饭菜如何,但喜酒不能少了,要让亲朋好友们喝个够,一场喜宴下来,如果没有几个人喝得东倒西歪的,那么,东家就没有面子,场面上也不够排场。而如果是喝醉了几个人,这些人是搀扶着甚至是被人抬着走的,这就会受到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说这家人的场面大、人缘好、有实力。当然,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种陋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为老年人“做寿”“过寿”,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健康长寿,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传承和弘扬。

    【审核人:雨祺】

        标题:张守福:九九重阳话“寿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eri/3623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