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朝华夕拾 :麦收时节忆童年

  • 作者:朝华夕拾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02 10:12:47
  • 被阅读0
  •   老家的麦田,是我童年的乐园。五十多年前的童年往事,沉淀在漫长的岁月里,珍藏于记忆的长河中。虽年已花甲,仍童心未泯。当田野的麦香飘来,当六一的歌声响起,我的脑海里便浮想起过去在麦田里度过的童年时光。

      割麦子

      麦子黄,家里忙。进入五月,江南的田野上麦子与油菜几乎同时由绿泛黄,“盼夏吃麦”是老家的民谚,说明到立夏就能吃上新割的麦子了。当风吹麦浪,麦香飘送的成熟季节,家乡的男女老少,一个个都挥镰上阵,忙着收割那丰收的麦子。

      我的家乡在浙西边陲的广渡古村,属半山区,人均田地只有六七分,双季稻田本身就不多,单季的山垄田不少。一般能种双季稻的水田,许多农户舍不得用来种麦子,所以很难看到那连片甚至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种得少,收割的任务自然轻。少归少,轻归轻,不管种多种少,都是需要功夫力气收割的。记得那时,勤劳的父亲也在后桥的那亩田里种上了大麦和小麦。看似种得不多,但收割起来却很麻烦很辛苦。

      那时,我家虽是大户人家,有10多口人吃饭,但缺劳力,只有父母是家里的顶梁柱。刚上小学的我,年龄小,帮不上忙。但看到田里金黄的麦子,却是十分的喜欢。对割麦也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很想去体验帮忙。终于盼来割麦的日子。那天早晨,太阳还没露头,我刚醒来,忽然听到父母的说话声。是父亲在催促母亲,“快点收拾,今天要割麦子,我们趁早去,早点要凉快一些”。我听说要割麦,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在房间里就大喊:“我也要去”。说完就顾不上洗脸了,匆匆吃了一碗稀饭,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跟父母一起去田头,和父母学割麦,是我每天路过麦田时就有的想法。母亲说,你又不会割,这么热的天气去干嘛,在家好好看书做作业就是了。父亲倒是没有反对声,我的胆子壮大了一些,便跟在父母的后面,屁颠屁颠地往田间走去。

      父母的手里各自拿着一把镰刀,来到麦田后,就把一双袖子撸起来,在手掌心吐了口唾沫,然后左右巴掌相互擦了擦,右手就将镰刀握紧了。为何要用唾沫擦掌,这个动作小时候还不懂,长大后才知是为了增强摩擦力,以防镰刀柄因手掌心出汗打滑。只见父母在麦地里低头弯腰,右手握着一把弓形镰刀,左手拿捏住一丛丛麦杆,刀过麦断,“嘶嘶“有声,不一会儿,田里就倒下一片金黄色的麦子。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割麦的动作姿势,心里跃跃欲试。我发现,这割麦与割稻还是有区别的。割稻用稻弓,割麦用镰刀,这是收割的工具不同。还有,稻谷是用打稻机滚动脱粒的,而麦子要用大木桶脱粒。

      看来割麦不难,我一看就学会了。我叫母亲让我试试,母亲笑着说,当心你的手,不要被镰刀割破。镰刀拿在手里感觉很轻,没有柴刀那么重。但镰刀必须要锋利,否则麦子会被连根拨起,根部的泥巴会沾到鞋子里。我虽然人小力气小,收割的速度不快,但割麦时的那股清香让我的鼻子很受用,麦香让我忘记了劳动的艰辛。收割过麦子的人都深知,割麦最麻烦最辛苦的环节就是脱粒。麦子割倒后,要准备一只长方形的大木桶,放在田里,这只木桶是用来敲打麦子的。父亲把一捆捆麦子往桶边敲打,一串串麦穗就掉在桶里了。然后又用畚斗将其从桶里畚出,晒到竹簟里,晒了一阵后,再用竹帚子反复使劲地捶打麦穗。“啪嗒——啪嗒”,随着一下一下清脆的竹帚声,那饱满的麦子滚落而出。

      此时,浑身会被麦芒刺入你的身子,让你奇痒难忍。因为竹帚的起伏,会随风扬尘,吹到你的身上,钻入你的衣服内,麦芒刺痛你的皮肤,会让你全身极不舒服。尤其是在太阳底下干活,分把钟就会大汗淋淋,要是芒刺在身,擦汗时很容易把皮肤刺出血红的细痕。脱粒结束后,挑回家里,还要用谷扇除尘扬净。这也是件麻烦事。麦穗不像稻谷好扇,打开扇子时,要用左手专门把握开口,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大了麦穗会掉下来。这是慢工细活,而扇子出口又会扇出飞舞的麦芒刺和灰尘,让你不敢睁眼,便会飘落到你的身上头上,又是浑身的难受。

      一亩麦子,两三百来斤的产量,就这样,在收割的汗水中,在经受了麦芒刺痛双手和浑身奇痒中,终于让麦子归仓。

      拾麦穗

      田间麦收时,小孩拾麦穗。这是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小插曲。看到大人们去割麦了,小孩子是不会呆在家里的。到了麦田,说是帮忙割麦,大人只能让你过个瘾,图个新鲜,一般不会让你割上大半天的,那样会耽搁大人的功夫,影响割麦的进度。

      “你们都去拾麦穗吧“。母亲指着掉在田里的串串麦穗,笑着对我们兄弟说。拾麦穗,轻松活,我和弟弟满口答应。于是,就手提竹篮,仔细地在田间寻找。这时,那些麻雀也迫不及待地赶来了,它们的嗅觉很灵,或者说,它们早在观望守候这片麦田了,好不容易等到收割,就及时飞来觅食。麻雀觉得,这些麦子也有它们的一份。但麻雀的胆子毕竟很小,它们一边啄着麦粒,一边东张西望,警惕性很高的样子,生怕我们会伤害到它们。我有爱鸟之心,自然不会驱赶陪同我拾麦穗的麻雀。父亲割到哪里,我们就及时跟进到哪里,等一丘田的麦子割完,我们也顺利完成了任务。想必,麻雀的获得感也是满满的了。

      拾麦穗,是件开心的事。看似简单而轻松,却又是富有诗意和想象的经历。有人曾经这样比喻:遗留在大地上的珍贵之物,不是光线与露珠,而是麦穗。收割之后的田野空寂荒凉,麦穗躺在泥土上,如一枚枚徽章闪光。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每年麦收,童年的我都要去田里拾麦穗。太阳底下,小孩从来不知热,任其流汗。捡累了就坐在田磡上休息会,出汗了就用手去擦把汗。可哪知,拾麦穗的手沾上了麦芒刺,一擦脸上就难受,并传导到身上。幸好田边就是山坑溪,我会连忙下溪洗手洗脸,去污除痒,等身上洗净舒服后,返回田间继续拾麦穗。这样的劳动比较自由,拾完麦穗,大人自会安排让我帮点力所能及的小忙。

      拾麦穗曾经也有小插曲。看到那一串串饱满的麦穗,排列整齐而有序,我会一粒一粒地数着麦穗的粒数。有时也会将两串麦穗放在一起去比较,比长短,比穗粒,谁多谁少。有时还会剥掉麦子外壳,放到嘴里咀嚼,那浓浓的麦香,让我久久地回味。拾麦穗,有趣味。这是我童年的经历和体会。没想到,这拾麦穗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这是后来我上学时从书本里读到的,一直让我无法忘记。这些童话般的故事,文字很优美,联想很丰富……

      “麦穗是大地留给孩子的礼物。不止一位西方画家画过贫困的妇孺拾麦穗的画作,人们把田野遗留的麦穗与贫与弱联想到一起。麦浪汹涌之际,大地何等丰饶。上天却知道粮食再多也有不能果腹之人,而收麦人无论怎样仔细仍有麦穗遗落在土地上。“余”这个词,不仅说一个人的钱财资粮多到用不完,还说老天总让果腹之物有所遗漏,不至于严谨无缺,让麻雀和穷人的肚子里也有一点粮食或者叫热量。”

      “麦穗更愿意回到麦垛还是被遗弃在地里?麦穗知道,每一株麦穗会永远遗弃在田野。这些麦穗更愿意被握在穷人和儿童的手里,麦穗被这些手握得更紧,不会松开。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米勒画过一幅《拾穗者》。画面上,三位身穿粗布衣服、脚上套着木鞋的妇人弯腰捡拾地上的麦穗。她们弯着的腰和伸向土地的手——如向大地祈祷,手里不过是一条麦穗。”

      “远处是高高的麦垛和灰暗的天空。米勒在三位妇人身上画满了鲜明的光,面孔却模糊不清,人和大地在一起的时候,人的表情早就让位于大地的表情,人和大地表现得同样谦卑隐忍。罗曼·罗兰说,米勒这幅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历史上的三女神。米勒的艺术评论人说“她们无异于乞丐,但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更美丽。拾麦穗的农妇是穷人,住在森林里的米勒也是穷人。他城里的朋友给他的儿女带来一些糖果,孩子们兴奋地尖叫,米勒躲到暗处擦眼泪。这个世界上,谁关心遗落在田野里的麦穗?他们是穷人和米勒,是乌鸦和上帝。”

      “麦穗是天空的飞鸟,落在大地上,让穷人领回家。穷人的家里空空荡荡,水在水缸里珍藏着光。穷人家猫狗的颜色更接近于土。穷人家灶膛的火亮了之后,把四周照得更加漆黑。星星后半夜溜进穷人的院子,听听他们是否有鼾声,风藏在杨树的背后,“哗”地从叶子上跳下。麦穗躺在穷人孩子的筐里朝四处张望,听这家人均匀的呼吸,听老鼠飞快的脚步声,看挂在墙上的农具——犁杖、镰刀和筐。麦穗此刻正躺在筐里。因为拾麦穗,穷人的孩子睡得格外香甜。大地还在他的梦里闪耀秋天的光采,他真高兴麦子被割走却留下这些麦穗。”

      “这些麦穗好像一束束金子,不像在土里生长,而是天上落下的礼物。麦穗里包裹的不像是麦粒而是秘密,如同麦穗遗留在田地是一个秘密。拾麦穗的诱惑是弯腰拾起一条,不远处又有一条。土地多么慷慨,让孩子弯腰得到巨大的喜悦。”

      “麦穗在孩子的梦境里飞翔,如鸟儿在天空织成一张金色的网。然后落下来,落在树上,如绿树所结的金果子。落在河水里跟鱼儿比赛游泳。麦穗更多落在孩子的筐里,落在穷人的屋顶上。在穷孩子的梦里,他的家也有了麦穗编织的屋顶,雨水顺麦芒的尖顶流下来,洒在屋檐下的白鹅的羽毛上。有了这样的梦,孩子们憧憬第二天早上再去地里拾麦穗。最好的年景就是天天可以去地里拣麦穗,垅沟里的麦穗等待孩子已经等待很久了。”

      “大地肃穆,看到拾麦穗的人频频弯腰,农民从春到秋,对土地一步一叩首。麦收之后,他们的孩子接续到地里叩首。割麦子的时候,白云让出了偌大的天空,让蓝照耀金黄,世界上有一种名叫麦子的圣物从地里割下、装车、进场、入仓。地里和村庄隆起高高矮矮的麦垛,金黄成了大地的主调。大地萧疏之后,田野里还有孩子们在拾麦穗,他们如落在田野里的鸟儿,蹦着跳着,大地被这些软乎乎的小脚丫踩过,舒舒服服。”

      这些文字,已是麦穗文学,很是形象生动。可见天地与麦穗更加贴近,人与麦穗有了感情,有了联想,有了比喻,有了拟人,麦穗就会变成童话,就会赋予思想,就会变成梦想,就会寄托希望。这些文字,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我为之感动和震撼,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于是便情不自禁地引用下来。

      堆麦垛

      童年最爱玩,嬉闹花样多。麦收时节,也是我儿时玩耍时机。等大人把麦杆挑回家,准备堆麦垛时,我和弟弟的早就谋划好游戏的内容主意了。看到奶奶和母亲把上等的麦杆折回家,留作编做麦杆扇的原材料,剩下的麦杆都要堆成垛。眼看父亲就要动手堆麦垛,我和弟弟偷偷捆了几捆,准备扎“麦杆人”。

      或许那时也是一时兴致吧,做“麦杆人”的用意也不明,只是当作一种新鲜有趣,或者就是自制一个玩具罢了。可是,当我们真正扎成后,并进行穿衣戴笠后,当然衣服是破旧的衣服。没想到爷爷见了很高兴,说是可以插到地里去“吓“野猪的,这让我异常的兴奋和激动,总算没有白忙活,无心干了有用事。

      堆麦垛与堆稻草差不多,但麦垛的难度要大些。稻草较轻,可以堆放的高度超过麦杆。麦杆不多,有多少堆多少。父亲堆的时候,我在边上帮忙,这样,父亲就不用来回跑了。我将麦秆一把把地递到父亲的手里,父亲又一把一把地堆放平整。见麦垛渐渐长高变大,后来便高过人头,围成一大圈了。看到堆好的一个大麦垛,我的心里又是一阵欣喜,这下可以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很快,这一想法得到弟弟和邻居小伙的响应。于是,在这新堆的麦垛下,在那月明星稀的夜空下,躲猫猫的游戏一个接着一个,玩到很迟才就肯停下来。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笑得很爽朗。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堆麦垛,就能让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童年忆,最忆是麦收。如今,家乡的田地上已难觅麦子,更见不到小孩拾麦穗的活泼场景了。我的内心有些怅然,有些眷恋。那风吹麦浪的田野风光,那麦收时节的劳作汗水,那随风飘送的阵阵麦香,是多么诱人,多么美好和多么向往。然而,这一切都定格在过去,都定格在遥远的童年。岁月如歌,童年如梦。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童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童年时代总是短暂的,童年生活总是难忘的。如今,人生已到花甲,老去的是年龄,不老的是童心,或许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吧。

      2019年5月31日完稿

    【审核人:站长】

        标题:朝华夕拾 :麦收时节忆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eri/17520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赵丽丽赵丽丽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6篇
      • 获得积分:125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