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侯家赋:赶年集 听吆喝

  • 作者:风禾尽起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1-14 19:21:10
  • 被阅读0
  •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年集也越来越热闹了。你看,往年年集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处处是大车小辆。行走在集市上,一步挪不了三寸,还不时地同人或车碰腿弯、撞肩膀。我赶年集,最乐意听的是年集上的吆喝声。声声吆喝,充满着文化底蕴,也深深地记忆在我们老年人的脑海里......

      平阴大集是农历的逢二和七。每逢二、七,十里八乡的人们便到平阴赶大集。然而,年集则要到腊月的二十二。随着阵阵鞭炮的响声,二七年集就叫做“炸市”或“开市”,天天也就是赶年集了。

      年集一直从二十二赶到年三十的上午。这几天,集上天天人头攒动,拥挤不透。“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老妈买个个新网子,新郎年后看岳母,需要穿件新棉袄”。伴着童谣,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划过年的物品,购置年货成了家乡人年俗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年集上的吆喝声最让人难忘。你听,粮食市卖杂粮的拖着长腔唱到:“黑豆黑,黄豆黄,大米小米红高粱。人们都说花生好,芝麻倒比花生强。”像评剧里的《报花名》,把所售杂粮介绍得一清二楚。卖十三香的吆喝声堪比舞台上曲艺演员唱大鼓,曲调悠扬、有板有眼:“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别长,熬鱼炖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一口气把花椒、大料、陈皮、肉桂等十三种佐料的功效、用法、产地唱个全。就连包香料的包装纸也有的唱:“纸儿虽小用处大,各行各业用纸张。南方用它包绸缎,北方用它包裹糖,百货商店来包货,医生用它开处方,记者用它写稿件,作家用它写文章。纸儿落到我的手,大材小用来包十三香。”十三香的混合香味伴着悠扬的唱腔在年集上空荡来荡去,人们即使不买也愿意在这里驻足。我任然记得那些年年集上不登大雅之堂卖鼠药的商贩,在集市的一角,他们把大包小包的老鼠药摆在一块篷布上,还放上十几只已经死掉的老鼠,作为让人相信他的老鼠药的药效。然后,铜锣一敲算是招徕生意,放下铜锣便是数板:“一毛钱你舍不得花,叫你粮食搬了家;一毛钱你舍不得花,老鼠就把年货拉;一毛钱不算钱,买不到油,买不到盐,老鼠在家胡乱串,让人心里感觉烦;老鼠药药老鼠,养着老鼠没好处……”卖药者一遍又一遍的吆喝着,只喊得嘴角两边挂着白沫,喉咙嘶哑,令围观者往往忍俊不禁,都想图个吉利平安,纷纷掏钱把鼠药收入囊中。

      炮市是年集上热闹的地方。原来平阴集的炮市设在县城西北角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交通要道,是赶集人的必经之路,谁要占据了,不用问一准是起了个大早。卖鞭炮的摊点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被人包围着,人集聚得越多,卖炮的越是兴奋,哪管它天寒地冻,索性脱掉棉袄,袒露胸背,从柜子里取出鞭炮,挂到长长的竹竿上,左摇右晃,扯着嗓子吆喝起来:“南京到北京,买炮听响声。真金不怕火炼,好炮不怕实验。”“泰山不是垒的,黄河不是尿的。过年就要听响声,听听咱卖的老天星!”吆喝半天并不肯将杆子上的鞭炮点燃。围拢成一圈的看热闹的不干了,“到底响不响?快试试!”早有性急的年轻人或是孩子,从圈子里跳到中间,擦着火柴,点燃炮引线。刹那间,鞭炮噼里啪啦冒着火光,脆生生炸响,纸屑雪片似地纷飞,白花花的撒落满地,一团一团的硝烟腾空而起,火药的幽香直往鼻孔钻。一些落了地尚未炸响的零炮,炮引线还兹兹冒着火星,便被捡拾哑炮的小孩子们迅速伸出脚来踩灭,抓到手里,稍不注意炮便在手心炸响,免不了被黑火药吹一手的黑,惹得同伴一阵嘲笑。这边开始试炮了,那厢也不肯示弱,你放一挂,我就来两挂,“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与人们的叫好声以及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就像开了锅。

      肉市则是大人们必须光顾的地方。到了年关,家家都要割上几斤肉,用来包饺子、招待客人。只见卖肉的卖主站在肉架子旁边,一手持锋利的割肉刀或砍刀,口中振振有词的吆喝着:“过年家家要有肉,没肉不能算过年;我这头猪喂了三整年,没喂饲料没使水,膘肥肉香能解馋,招待客人离不了,大人孩子都喜欢”有的为新婚的孩子走丈母娘家买肉的人,更喜欢买那些肉膘厚、带肋骨的“礼条”,既好看,又撑架。经过一番讨价回价后,卖肉的则一边精心的割肉,一边还吆喝道:“割块大肉选块‘礼’,儿子带着走亲戚。岳父看了心里乐,岳母直夸好女婿......”。

      中午时分,赶年集的手拎着小包、背扛着大包,胳肢窝夹着一对红红的灯笼,四处寻觅吃的地方。就有人指点:“到文庙街去吧,吃嘛有嘛,好吃不贵。”文庙街上都是好吃不贵的地方名牌小吃:羊杂汤、糊啦汤、混沌汤、豆腐脑、炸香油果子、油酥饼、炒饼丝、馒头应有尽有。走进文庙那儿吆喝声也是此起彼伏,招揽顾客和生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包子好,包子香,好喝不贵的糊啦汤;吃着包子喝着汤,美好日子万年长”这是古槐树下卖包子的;“筛子筛,石磨研,蒸馍用的好白面。”这是推着三轮车卖馒头的;炸香油果子的与卖豆腐脑的是搭档,吆喝声更是有趣:“拾的麦子推的磨,大风刮来的柴禾垛,卖一个就赚一个;白面馒头松又软,保你买了全家乐。”就在这亲切的吆喝声里,赶年集的眯着眼,品味着美食,舒舒服服地填饱了肚子。等到日头离西山顶还有三竿,年集上的人渐渐地稀疏,各种吆喝声也随着稀落下来。大概是吆喝了一天,吆喝累了,应该休息了。再说,吆喝叫卖的多数是外地人,他们要收拾摊子,打道回府,或者是准备明天到别的集市上吆喝叫卖。这时,只见集市上又转来了卖冰糖葫芦的身影,他们没有固定的摊位,在人流中来回走动。几十支冰糖葫芦插在一根用稻草卷成的杆子上,在肩上扛着,胸前挂着一个装钱用的布搭子。他们边走边高声唱着:“都说冰糖葫芦甜,可甜里面她又透着酸;冰糖葫芦竹签串,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没有愁来没有烦;站得高你就看得远,面对苍山来呼唤;气也顺来心也宽,你就多活二十年。”听着那悠扬动听、赏心悦耳的吆喝声,再看看那一串串鲜艳夺目、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真让人感到馋涎欲滴,胃口大开。人们会情不自禁的买上几支,带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品尝。日落西山,年集才会平静下来,各种吆喝也会随之淡然无声。

      平阴的年关大集又要“开市”了。可随着疫情的蔓延,平阴的年集不能像往年那样热闹。年集上的吆喝声也销声匿迹,人们再也不会听到集市上的吆喝声,感受不到吆喝声的文化底韵,年长者也只有存有记忆、留有遗憾和自我回味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侯家赋:赶年集 听吆喝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eri/13179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