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文化浸润 提振村民“精气神“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2-12 11:10:51
  • 被阅读0
  •   没有宽敞的活动阵地、没有开展过文化活动……2018年之前,广安区兴平镇新农村还没有摘下贫困的帽子,村民的文化生活还是一片空白,脸上也少有笑容。

      近年来,新农村以服务基层、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目标,将村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风村貌整治等融入重点工作,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出乡村新活力,提振村民的“精气神”。

      2019年,新农村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还被评为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

      建好阵地

      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走走走,去活动室下象棋。”12月8日下午,村民唐大林叫上了“老搭档”黄平,到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下象棋。

      村民们在活动室下象棋。

      村民们都说,唐大林变化特别大,以前他是村里出了名的不爱与人打交道,干完农活就回家,基本不与其他村民交流。自从党群服务中心购置了象棋后,唐大林交到了同他一样喜欢下象棋的朋友,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每逢农闲总会叫上几位村民,和他一起下象棋,这不仅拉近了他们之间的邻里关系,也提升了他们的精气神。

      唐大林的可喜变化,正是源于新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2019年,新农村按照文化室有标识牌、有多功能文化室、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有宣传栏、有简易戏台、有文化器材、有文化志愿、有活动队伍、有运行管理机制、有效果的“十个有”建设标准,建设了300余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包括妇女儿童中心、医疗室以及容纳5000余册图书的阅览室,同时配备了体育设施器材、文化活动器材等,让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有阵地。

      为了确保阵地建设“有效果”,村上聘请了村民唐开松做图书室和各类器材的“管家”,负责文化活动室的管理,组织文化活动,同时搜集村民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确保设施有人保护、活动有人组织、村民需求能够实现。

      “以前,一直觉得农民读书没什么用,或者叫没地方用。”村民刘晓蔓说,自从接触了图书室里关于种植养殖方面图书之后,这种观点完全改变了,她通过运用书中的知识,将家中的“庭院经济”发展起来,不仅为家庭创收,还提升了家庭地位。

      图书室不仅可以看书,还是孩子们的乐园。

      现在,爱去服务中心图书室看书的刘晓蔓,一周至少有三天的时间“泡”在图书室。不久前,她还在图书室的意见征求表上写下“建议晚点关门”的建议。

      组织活动

      树立和谐新风气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12月8日晚7时,在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50余名村民围坐在大屏幕前,观看电影《大决战》。

      每月一次的电影是村民左雨最期盼的事情。“看电影不仅丰富了大家生活,也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左雨告诉记者,由于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她带着孙子、孙女在村里生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热闹的时间不多。”看场电影,村民们还能聚在一起聊天,邻里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新农村文化墙一角。

      以树立和谐新风气为目标,新农村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文明创评等。围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敬老助弱、留守关爱、互帮互助”等主题,通过群众评、群众议,该村大力开展了“一榜两评”等爱卫生、爱家园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感与获得感,营造自力更生、互帮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村风民风。

      不仅如此,村里还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时开展表演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方针。

      “以前,大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动起手来,现在遇到问题,大家首先讲道理,各自退让一步很快就能解决。”新农村党总支书记蒋德柏说,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村里逐渐形成了和谐的新风气。

      村里的新风气还体现在人居环境的变化。今年5月,新农村第一次开展“一榜两评”活动时,村民刘锡明家因不讲卫生,家门口总是堆满了杂草和干柴,圈养的鸡鸭将院子熏得臭烘烘的,被评为“后进家庭”,被通报批评。事后,刘锡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开始将自己家收拾得整整洁洁,如今他家已成为大家称赞的“先进家庭”。

      借助产业

      村民荷包“鼓”

      眼下,虽处于农闲时节,但新农村村民却少有空闲,每天都在各基地里忙上忙下。

      “我们的4间养鸡场均在去年投产使用。”蒋德柏介绍道,前两年,在帮扶单位牵线搭桥下,村里引进了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一组建立200亩黑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总投入357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60万元,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实行资金固本分红,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里农户和贫困户增收。

      引进企业的同时,蒋德柏也意识到,新农村属深丘地带,交通不太便利,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先解决交通这个问题。

      于是,该村积极争取资金,打通交通动脉,修建了组级路12公里,新增公路硬化2.5公里,维系全村交通枢纽的新农水库环库路6公里,村里的交通出行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优化,建成污水处理池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农村村两委不仅利用“青山”发展养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建起了45亩“跑道养鱼”项目,目前该项目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已进入放置鱼苗阶段。不仅如此,该村还新建湖羊养殖基地,目前养殖湖羊约60头,预计今年年净利润3万元左右。

      有了产业的支撑,村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民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黑鸡养殖基地、湖羊养殖基地已开始盈利,‘跑道养鱼’项目也即将盈利……”蒋德柏细数道,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观,到目前为止,已带来近5万余元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也净增了近千元。(广安区融媒 廖小兵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雨薇 刘甜甜 文/图)编辑:卢泠氚

    【审核人:站长】

        标题:文化浸润 提振村民“精气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644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