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上)

  • 作者:楚向红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12-11 15:48:40
  • 被阅读0
  •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五大,是党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这次大会明确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契机。一方面,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4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1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党终于牢固确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另一方面,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在此进程中,我国成功打破西方国家“制裁”、恢复了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同时积极开展睦邻外交、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一个较为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因此,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19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将“八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速由原定的6%调整为8%—9%。在此指引下,“八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至1995年达到61340亿元,从而提前5年实现了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另外,“八五”计划的其他一些指标,比如产业结构、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投资规模等,也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在此基础上,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擘画了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5年的近期目标和未来15年的宏伟蓝图。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1992年初,我国再次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过热现象。此后,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高速度,本来就过热的经济又出现投资增加过猛、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金融秩序混乱、物价上涨等一些新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举措。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严控货币发行、稳定金融形势等16项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实到位,199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又连续召开全国金融、财政、税收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约法三章”,加大了对金融、财税领域的整顿力度。经过3年努力,到1996年底,这些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度投资得到控制、金融秩序逐步好转、物价涨幅明显回落。由此,我国经济实现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为抵御不久后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经济运行中屡次出现过热现象,体现了加快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必要性。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而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据此,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旨在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增强中央权威,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旨在加强中央银行职能,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旨在将外贸进口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在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在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和资产重组的配套改革试点,此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1997年已初见成效。此外,投资、计划、职工社保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在1994年也都陆续出台。通过这些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全国呈现出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蓬勃景象。

      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大步向前的同时,党和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推进的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进展。比如: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19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开始对行政管理体制和党政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党的建设方面,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在对外开放方面,到1997年,我国已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国家统一方面,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历史性地迈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第一步;等等。这些工作,都为保障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

      在党的十四大以来加速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基础上,筹备党的十五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做好准备,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确定党的十五大于1997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此后,起草党的十五大报告稿、选举党的十五大代表等工作有序展开。正当全国上下迎接党的十五大到来之际,1997年2月19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此时,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共产党还能否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走下去。

      在此情形下,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阐述党的十五大报告稿的几个主要问题时表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动摇。”这为党的十五大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1997年9月,党的十四届七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五大于9月12日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党的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五大的报告。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其中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出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随后几天,各代表团对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分别进行了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的预选。9月18日,大会正式选举出由193名委员和15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出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楚向红 陈杰据2022年8月19日《学习时报》)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标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上)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5203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