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邓小平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思想探析(下)

  • 作者:郭梦涵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10-09 20:03:21
  • 被阅读0
  •   (接9月25日二版)

      其次,健全和巩固各级党组织,为领导和开展群众工作奠定组织基础。“创造真正的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区委、县委”,“真正把工作放在下层,了解下层,帮助下层,替下层解决困难”。在和下属谈话时,邓小平强调,应该把重点放在地方党组织的建设上,“党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抓组织建设,逐步发展和壮大党组织的力量,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最后,加强作风建设。邓小平要求,广大党员要对不良作风进行主动整改,“如果是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人,就一定要整风,改造思想”。在他的领导下,1943年晋冀鲁豫根据地开展了整风运动,一些“形式主义的生产领导,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等脱离群众的不良做法得到纠正。通过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的面貌焕然一新,党的战斗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根据地群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实事求是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晋冀鲁豫根据地面临的局势复杂多变,根据地内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群众在需求上各有侧重。因此,邓小平认为,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根据实际,运用好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一)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实情

      开展群众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政策。邓小平重视针对基层的调查研究,以获取各方面群众的真实信息,他认为:“要普遍地做宣传工作、调查工作,要拜访士绅、老百姓,随时了解风俗人情”,要“耐心地细心地来分析和了解问题,从各方面了解问题”。

      为掌握实际情况,邓小平曾经多次深入到根据地下属各地区视察工作。如 1942年 5-6月,为推动晋豫边界中条山根据地的发展,邓小平曾前往中条山地区进行详细视察,并召集当地负责人座谈,对当地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6月底,邓小平结束视察,在随即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会议上,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作了工作报告,提出了“工作中心是发动群众”,“用深入的群众工作来搞好财政工作,保证其他工作的完成”,“要用各种形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好群众斗争”等要求。邓小平基于调查研究所作的报告,内容详实,建议可行,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认可。会后北方局充分吸收邓小平提出的意见,发出了《对中条区工作的指示》。再如,1945年 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针对冀鲁豫区存在的“各项政策尚未完全上正轨,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尚不巩固”等问题,邓小平亲自带队去冀鲁豫根据地调查、指导工作。邓小平和其他同志先分头到不同的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搜集资料,然后仔细听取汇报,认真研究材料。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才着手起草讲话和报告。1945年 6月6日,邓小平在冀鲁豫分局群众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根据地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根据地进一步改善群众工作、贯彻中央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正是通过大量调查,邓小平掌握了真实的基层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科学指导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因为根据地内外各地区、各阶层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他没有照搬照套以往的做法和经验,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提出:“发展力量决定于正确的政策,必须研究每一政策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克服主观主义。”他还强调,如果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愿意联系实际”,则将出现“空洞无边”的情况。

      邓小平结合具体实际,把晋冀鲁豫地区分为根据地、敌占区以及处在敌我交界地带的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四种情况,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因为不同地区的敌我力量、群众基础等条件均不相同,开展群众工作必须因地因人制宜,灵活选择工作方法。他强调:“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策,不仅根据地的政策要正确,尤应在敌占区、游击区要有一套明确的政策”,“在敌占区、游击区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是必然失败的,而必须照顾那里的环境,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提出恰当的对敌斗争方法”。

      在根据地内部,群众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组织生产、提高群众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激发群众抗日积极性等方面。在党的领导下,晋冀鲁豫根据地组织了一系列群众团体,帮助群众“取消了摊派制度,实行了公平负担,相当地减少了租息,提倡了互助,部分地改善了民生”。遇到灾荒,党还组织军队在农忙季节与群众一起劳作,“人民许多困难被克服了,‘增加生产、改善生活、准备反攻’的口号,响遍了太行山的每个角落”,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还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在根据地以外的地区,以上方法便不能简单照搬。邓小平认为,对于一些“我一时不能收复的地区”,党组织应该更加谨慎,“必须采取长期的埋伏政策、隐蔽政策与组织上的精干政策”。执行党的政策也要灵活多变,邓小平指出:“农村中这类问题是很多的,我们很可以按照实际情形,帮助基本群众解除很多痛苦……不能一区一村地去做,可以一家一家地去做。减租减息,不能是二五减租、分半减息,可以少减一些。”对于敌人在根据地以外地区的奴化教育和造谣宣传,加强宣传攻势也是重要任务,“要研究敌人,揭破敌人的造谣欺骗;要利用沦陷区的具体事实,指明亡国奴的惨痛”。在根据地之外的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就是要帮助群众稳定生活,宣传共产党的理念,为日后开辟根据地打下基础。正是靠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我们党获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愈发得到巩固和壮大。

      (三)尊重客观规律,及时总结和反思

      在平原地区开辟和建设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时,难免会在探索中出现一些失误。邓小平尊重客观规律,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促使群众工作逐步走向完善。

      1941年 4月,邓小平指出:“敌占区日益扩大,抗战区日益缩小”,根据地的巩固出现了“甚为严重”的问题。他认为,尽管有“敌寇、汉奸从各方面加紧对我们进攻”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自己工作上的弱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政军与群众的联系都非常不够”,“不懂得从加强对敌斗争中去领导群众,振奋群众,教育群众,细心了解他们的痛苦,及时为他们解决疑难”。对此,邓小平首先承认了不足,他指出,与敌人相比,我们“零乱分散与各自为政,所以表现不出大的力量”。同时,他鼓励大家,务必要坚定军民团结抗击敌人的信心,一些地区认真做好了群众工作,局面立马主动了,“这证明只要我们执行正确的政策,积极对敌斗争,任何严重的局面都是能够打开的”。

      在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经济生产方面,邓小平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观主义和粗枝大叶的毛病,妨碍了不少工作的进步”,“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如过多的群众会议、干部会议,乃至人民武装过多的放哨和操练,都妨碍了农民的耕作”。他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忽略了对群众具体问题的解决,“对生产的事情了解太少,常从主观的愿望去决定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关注和努力纠正。

      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邓小平针对局势变化适时优化群众工作方法,推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日益深入。正如他总结的那样:“虽然缺点和错误还有,工作做得还不够,但成绩是有的。经过这种纠正,根据地更巩固,我们与人民的团结密切了。”

      四、全局观念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

      邓小平在指导、开展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时体现了鲜明的全局观念。在他看来,群众工作要服务于根据地发展全局,着眼于全国革命大局,不能只观其一端,而应眼观六路、整体分析。

      (一)群众工作要服务于根据地发展全局

      在思考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发展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战争、生产、教育为敌后三大任务,忽视一个都是不可以的。”在根据地开辟、建设的不同阶段,这几项任务也各有侧重。群众工作要服务于根据地发展全局,就需要和不同时期根据地发展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在开辟根据地的阶段,需要增强武装力量来打开局面。这一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动员群众参军,“应以最大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动员广大民众加入军队,补充现有兵团,组织新的部队,积蓄与扩大国家的武装力量,以支持长期艰苦的战争。”另一方面,则是组织群众性游击战争,“所谓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就是军队与广大人民武装(民兵)相结合的斗争,就是军队行动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斗争”,“惟有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才能发挥根据地最大的威力”。

      在巩固根据地的阶段,重点在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经济建设的事业,没有广大人民自愿地积极地参加,都是得不到结果的。”因此,根据地把群众工作和发展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从事农业生产,鼓励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度过灾荒,群众“在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救济之下,仍然充满了对敌人对自然作斗争的活力”。

      随着根据地各项建设的日益完善,群众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对群众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邓小平提出:“在群众工作已深入的地区,应特别着重民主建设、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建设、人民武装建设,使广大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提高一步”,鼓励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

      可见,群众工作要依据根据地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因势而动,发动组织群众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促进根据地全局事业的发展,为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二)群众工作要着眼于全国革命大局

      晋冀鲁豫根据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它地跨数省,连接华北河南,贯通山东山西,战略位置尤为重要。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华北不仅要争取敌后坚持的胜利,而且要打下基础,以巩固我党战后在华北的地位。所以,我们今天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抗战的胜利,而且是为了战后的建国”,“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着眼于今天,同时也为了明天”。晋冀鲁豫根据地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对其群众工作的考量不能局限在根据地内部,更应着眼于全国革命大局。邓小平认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应当为全国各根据地作好表率,“必须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各阶层的团结,大大发挥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准备足够力量,以反对敌人的蚕食、‘扫荡’和来自各方面的进攻”,通过群众工作巩固和发展好晋冀鲁豫根据地,“以示范于全国”。

      邓小平用全局观念分析和处理群众工作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1944年 7月,毛泽东向各根据地领导人发出指示,就推行“三三制”、减租减息、军队轮训、民兵工作等 10个方面提出问题,请各根据地汇报,作为中央决策的参考。1个月后,邓小平就上述问题一一作了细致的总结汇报。毛泽东称赞道:“内容极好。除抄给此间许多同志阅读外,并转发各地参考。我完全同意你们的路线,望坚持贯彻下去。”

      五、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党政军各项工作中,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形成较为系统的群众工作思想,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指导,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蕴含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可以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据《党的文献》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标题:邓小平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思想探析(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372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