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不大的小镇。叫做清远镇,这里山清水秀。因为地处山区,土地略显贫瘠,但盛产高粱。因高粱生命力强,非常耐旱抗涝。每到秋天,火红的高粱穗像火把点亮了这一片原野,燃烧了山谷。清远镇就笼罩在这一片高粱燃烧的火焰里。
穿过一片片长满高粱的原野,骑车在沙子铺成的路面上飞奔,就来到一所中学。这所中学设立在一个地主家的四合院里。房前有一棵高大的榆树。三十年前,这所中学设立高中部。我就在地主家的大院开启了我的高中生涯。说是镇子,除了一条沙子铺成的路面伸向远方,就只有镇中心的一座百货大楼,其余都是田野,一眼望不到边的高粱,风吹过来,所有的叶子一起抖动起来,哗啦啦地响。高粱昂头挺胸,随风尽情招摇生命的活力,在我眼里,那是高粱的海洋,绿叶不时卷起的巨浪,唱响一首原野的生命之歌。 一
这所学校就读的住宿生都要自带高粱米才能入学读书。交多少高粱米就换多少饭票。我们家乡盛产优质水稻,爸爸不得不去集市上把心爱的大米换成高粱米,让我带过来。一日三餐都是高粱米,我以前没吃过高粱米,这本身对我就是考验,何况有时候高粱米里还掺杂细沙。
多么原始!这是我感觉到的“以物易物”的贸易的最初方式,但增长了我的知识,从此也错误地觉得高粱米比水稻珍贵。多么有意思啊!
就是因为一那顿独特的高粱细沙饭让我认识了“高粱女孩”,想起那顿高粱米饭着实让人难以下咽。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来到食堂排队打饭,同学们都挤在一个食堂吃饭。没有座位,大家站在一张大圆桌旁。来这里能有一个月,我也渐渐喜欢了高粱米饭的味道。虽然还不太喜欢二十个人睡在一个通铺上,晚上睡觉时候什么声音都有,打鼾的,说梦话的,五花八门。经常被莫名其妙声音弄醒。原来旁边同睡的女生在搓牙,发出耗子般的声音,让耳朵觉得痒。无法关闭耳朵,怎么办,姑且当做一种音乐吧,这就是“午夜合睡交响曲。”只有吃高粱米饭,算是能够慰藉我了。
我排了半天队,打了四两诱人的高粱米饭。米饭煮过之后有点发白。看着干净。这是我们盼望的晚餐。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顾不上挑食,红红的高粱米饭浇上几块雪白的豆腐,就是我们的美餐了。可那顿饭着实难以下咽。因为里面夹杂着微型沙粒。和饭裹挟在一起,不时觉得牙齿嚼着杂物,所有人都皱着眉头,面对这顿最难吃的晚餐。所有人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咽下这顿饭,还是放弃这顿饭。这真是艰难的抉择,因为我们都很饥饿。旁边的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轻松地吃着这顿高粱米饭。没有任何不适。我开始打量她,面色红润健康。眼睛特别大,看你的时候就感觉一片乌云飘过来。在那乌黑云朵下面是高粱般深红的脸庞。身上的红色外衣很旧,已经洗得有些泛白了。她轻松吃完这顿饭,乌黑大眼睛扫视旁边的同学,大多数同学还在艰苦地一口一口地吞咽着。虽然这是一顿硌牙的高粱米饭,但同学们还是选择吞下去,也许是有榜样的力量。只是表情都很难堪。抱怨的,咒骂的不绝于耳。大家都在埋怨那个带高粱米做口粮的学生。不知是谁发现了这一点,她在那顿饭独特表现让我印象深刻,我暗中佩服她的勇气。轻松吞咽困难,也是一种智慧。
我想,她可能经常吃这样的高粱米饭。果然,日后我们成为好友时,我问过她,她说,爷爷告诉她,别动不动就从米饭里挑沙子。
从此以后,我开始注意她,从人群深处感受她的笑声,她性格很爽朗,喜欢大声说笑。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高玲玲。就住在学校旁边的村子里。还从别的同学那里知道她的家事,她父亲母亲都是残疾人。生活条件不好。我读高三的时候,她复读来到我们班。我看着她笑,她也看着我笑,似乎我们早已经熟悉,我想人和人之间总是心有灵犀的吧,我关注她的时候,她也在关注我,我每次关注她的眼神,都会落在她心里。
因这顿咯牙的高粱米饭,我们相识,彼此多了关注。见面彼此问候,虽然没说太多话,但已经有了暖意。两颗心在悄然地靠近。 二
是的,我们很快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在那个毕业季,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经常学习到深夜。平时在食堂里清汤寡水的。我有点营养不良,比平时更瘦。有一次我生病了,一天没吃东西。晚上,玲玲来宿舍看我,她是带着东西来的。她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布袋,布袋里隐藏不住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纯正的米香和芥菜的香气,她从布袋里掏出两个饭盒,一个饭盒里面是装的是芥菜疙瘩做的咸菜,晒干的芥菜泡软之后,加一些佐料,在油盐中浸润,再把它蒸熟,那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美味。另外一个饭盒里放着一张高粱米面做的饼子。饼子也被油浸润着,泛着紫色的光芒。我当时饿得两眼都冒金星,一会儿就吃光了她带的美食,随口问她:“真好吃,谁做的?”
“我做的,听说你病了,晚上回家做的饼子。”玲玲告诉我五岁时候就能做饭。现在家里什么活儿她都会干。我当时无法想象一个没灶台高的小孩怎么做饭。“奶奶逼着我做。”她还是轻松地说。她做的饼子真好吃,以后都没吃过那么美味的食物。
我和玲玲相处时间不是很长,我们很快就迎来了1990年的高考。还记得高考前,一模数学成绩不好,心情十分压抑,她比我考得还不好。我俩对视的时候,我满眼沮丧,她的眼里依然是兴奋的光,她轻松地说:“我们可能无缘高考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还可以复习,我只能回家了……”她没再说下去,眼睛稍微下垂,瞬间表现的失落还是让我捕捉到。
“跟我走!”她拉起我的手。我当时很难过,就任由她牵着我的手,没有目的地,我们一起跑出校园,跑进原野。转了一大圈,她带我来到一片甜高粱地里。她掰下一根甜高粱,递给我,我俩一边嚼着甜高粱一边聊天,她问我心情好点没有,我点头。
她说她小时候做不好事情经常挨奶奶训斥,心情不好就跑到这里来吃甜高粱。这是爷爷给他们几个孩子种的。但是爷爷已经去世了。风吹着高粱穗子沙沙地响。她开始想爷爷,忽然不说话,在家里,爷爷是唯一支持她读书的人。她的深沉让我感到很不适应。我已经习惯她对一切事情都看得很轻松生活态度。离开高粱地,她带我去她家,参观了她的画室。画室就是她家的仓房。没有裱糊报纸,四周都是土墙,却挂满了她画的画。她有好多绘画的作品。其中有一棵高粱的画吸引了我,这是暴风雨中的高粱。风吹动高粱的叶子,高粱狂舞起来。这幅画上的高粱打破了静态,闪着火焰,燃烧在我的眼中。从这幅画中,我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高粱,分外妖娆而美丽。我想起“胸有成竹”的典故。感觉她笔下的高粱不知在她胸中酝酿多久。每个生物都有情态,只有接触久了,才会把它的生命力表现出来,而跃然纸上。我向她讨要这幅画。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送给我。她说她喜欢高粱,就像文人喜欢松竹梅一样。她生活的地方,随处都是高粱,她就把高粱当成她的竹兰之友。
从她家回来,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玲玲。藏在一个画家的梦里,而且她正用画家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在她眼里是新奇美好的。
后来,高玲玲没有通过高考,回去种田了,她嫁给了一个和他同样有高粱属性的男人,健康魁梧。他们一起种植高粱,我想她每天都能听到高粱拔节的声音,每天伺候她喜欢的高粱,应该是最幸福的人。
现在我把高玲玲的画挂在客厅里,看着她的画,眼前这个充满生命力的高粱,看得久了,忽然它化作一张红润的脸,乌蒙蒙的眼睛下面,满脸的笑,笑得灿烂,笑得明媚……就像花一样。
她和我交往,从未借机或隐讳地说我什么,或许,就像她可以毫无抱怨地吃下那顿硌牙的高粱米饭那样。或者,她的观念里,就是不去从米饭里挑沙子。
穿过一片片长满高粱的原野,骑车在沙子铺成的路面上飞奔,就来到一所中学。这所中学设立在一个地主家的四合院里。房前有一棵高大的榆树。三十年前,这所中学设立高中部。我就在地主家的大院开启了我的高中生涯。说是镇子,除了一条沙子铺成的路面伸向远方,就只有镇中心的一座百货大楼,其余都是田野,一眼望不到边的高粱,风吹过来,所有的叶子一起抖动起来,哗啦啦地响。高粱昂头挺胸,随风尽情招摇生命的活力,在我眼里,那是高粱的海洋,绿叶不时卷起的巨浪,唱响一首原野的生命之歌。 一
这所学校就读的住宿生都要自带高粱米才能入学读书。交多少高粱米就换多少饭票。我们家乡盛产优质水稻,爸爸不得不去集市上把心爱的大米换成高粱米,让我带过来。一日三餐都是高粱米,我以前没吃过高粱米,这本身对我就是考验,何况有时候高粱米里还掺杂细沙。
多么原始!这是我感觉到的“以物易物”的贸易的最初方式,但增长了我的知识,从此也错误地觉得高粱米比水稻珍贵。多么有意思啊!
就是因为一那顿独特的高粱细沙饭让我认识了“高粱女孩”,想起那顿高粱米饭着实让人难以下咽。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来到食堂排队打饭,同学们都挤在一个食堂吃饭。没有座位,大家站在一张大圆桌旁。来这里能有一个月,我也渐渐喜欢了高粱米饭的味道。虽然还不太喜欢二十个人睡在一个通铺上,晚上睡觉时候什么声音都有,打鼾的,说梦话的,五花八门。经常被莫名其妙声音弄醒。原来旁边同睡的女生在搓牙,发出耗子般的声音,让耳朵觉得痒。无法关闭耳朵,怎么办,姑且当做一种音乐吧,这就是“午夜合睡交响曲。”只有吃高粱米饭,算是能够慰藉我了。
我排了半天队,打了四两诱人的高粱米饭。米饭煮过之后有点发白。看着干净。这是我们盼望的晚餐。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顾不上挑食,红红的高粱米饭浇上几块雪白的豆腐,就是我们的美餐了。可那顿饭着实难以下咽。因为里面夹杂着微型沙粒。和饭裹挟在一起,不时觉得牙齿嚼着杂物,所有人都皱着眉头,面对这顿最难吃的晚餐。所有人都面临着这样的抉择:咽下这顿饭,还是放弃这顿饭。这真是艰难的抉择,因为我们都很饥饿。旁边的女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她轻松地吃着这顿高粱米饭。没有任何不适。我开始打量她,面色红润健康。眼睛特别大,看你的时候就感觉一片乌云飘过来。在那乌黑云朵下面是高粱般深红的脸庞。身上的红色外衣很旧,已经洗得有些泛白了。她轻松吃完这顿饭,乌黑大眼睛扫视旁边的同学,大多数同学还在艰苦地一口一口地吞咽着。虽然这是一顿硌牙的高粱米饭,但同学们还是选择吞下去,也许是有榜样的力量。只是表情都很难堪。抱怨的,咒骂的不绝于耳。大家都在埋怨那个带高粱米做口粮的学生。不知是谁发现了这一点,她在那顿饭独特表现让我印象深刻,我暗中佩服她的勇气。轻松吞咽困难,也是一种智慧。
我想,她可能经常吃这样的高粱米饭。果然,日后我们成为好友时,我问过她,她说,爷爷告诉她,别动不动就从米饭里挑沙子。
从此以后,我开始注意她,从人群深处感受她的笑声,她性格很爽朗,喜欢大声说笑。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叫高玲玲。就住在学校旁边的村子里。还从别的同学那里知道她的家事,她父亲母亲都是残疾人。生活条件不好。我读高三的时候,她复读来到我们班。我看着她笑,她也看着我笑,似乎我们早已经熟悉,我想人和人之间总是心有灵犀的吧,我关注她的时候,她也在关注我,我每次关注她的眼神,都会落在她心里。
因这顿咯牙的高粱米饭,我们相识,彼此多了关注。见面彼此问候,虽然没说太多话,但已经有了暖意。两颗心在悄然地靠近。 二
是的,我们很快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在那个毕业季,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经常学习到深夜。平时在食堂里清汤寡水的。我有点营养不良,比平时更瘦。有一次我生病了,一天没吃东西。晚上,玲玲来宿舍看我,她是带着东西来的。她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布袋,布袋里隐藏不住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纯正的米香和芥菜的香气,她从布袋里掏出两个饭盒,一个饭盒里面是装的是芥菜疙瘩做的咸菜,晒干的芥菜泡软之后,加一些佐料,在油盐中浸润,再把它蒸熟,那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美味。另外一个饭盒里放着一张高粱米面做的饼子。饼子也被油浸润着,泛着紫色的光芒。我当时饿得两眼都冒金星,一会儿就吃光了她带的美食,随口问她:“真好吃,谁做的?”
“我做的,听说你病了,晚上回家做的饼子。”玲玲告诉我五岁时候就能做饭。现在家里什么活儿她都会干。我当时无法想象一个没灶台高的小孩怎么做饭。“奶奶逼着我做。”她还是轻松地说。她做的饼子真好吃,以后都没吃过那么美味的食物。
我和玲玲相处时间不是很长,我们很快就迎来了1990年的高考。还记得高考前,一模数学成绩不好,心情十分压抑,她比我考得还不好。我俩对视的时候,我满眼沮丧,她的眼里依然是兴奋的光,她轻松地说:“我们可能无缘高考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还可以复习,我只能回家了……”她没再说下去,眼睛稍微下垂,瞬间表现的失落还是让我捕捉到。
“跟我走!”她拉起我的手。我当时很难过,就任由她牵着我的手,没有目的地,我们一起跑出校园,跑进原野。转了一大圈,她带我来到一片甜高粱地里。她掰下一根甜高粱,递给我,我俩一边嚼着甜高粱一边聊天,她问我心情好点没有,我点头。
她说她小时候做不好事情经常挨奶奶训斥,心情不好就跑到这里来吃甜高粱。这是爷爷给他们几个孩子种的。但是爷爷已经去世了。风吹着高粱穗子沙沙地响。她开始想爷爷,忽然不说话,在家里,爷爷是唯一支持她读书的人。她的深沉让我感到很不适应。我已经习惯她对一切事情都看得很轻松生活态度。离开高粱地,她带我去她家,参观了她的画室。画室就是她家的仓房。没有裱糊报纸,四周都是土墙,却挂满了她画的画。她有好多绘画的作品。其中有一棵高粱的画吸引了我,这是暴风雨中的高粱。风吹动高粱的叶子,高粱狂舞起来。这幅画上的高粱打破了静态,闪着火焰,燃烧在我的眼中。从这幅画中,我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高粱,分外妖娆而美丽。我想起“胸有成竹”的典故。感觉她笔下的高粱不知在她胸中酝酿多久。每个生物都有情态,只有接触久了,才会把它的生命力表现出来,而跃然纸上。我向她讨要这幅画。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送给我。她说她喜欢高粱,就像文人喜欢松竹梅一样。她生活的地方,随处都是高粱,她就把高粱当成她的竹兰之友。
从她家回来,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玲玲。藏在一个画家的梦里,而且她正用画家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在她眼里是新奇美好的。
后来,高玲玲没有通过高考,回去种田了,她嫁给了一个和他同样有高粱属性的男人,健康魁梧。他们一起种植高粱,我想她每天都能听到高粱拔节的声音,每天伺候她喜欢的高粱,应该是最幸福的人。
现在我把高玲玲的画挂在客厅里,看着她的画,眼前这个充满生命力的高粱,看得久了,忽然它化作一张红润的脸,乌蒙蒙的眼睛下面,满脸的笑,笑得灿烂,笑得明媚……就像花一样。
她和我交往,从未借机或隐讳地说我什么,或许,就像她可以毫无抱怨地吃下那顿硌牙的高粱米饭那样。或者,她的观念里,就是不去从米饭里挑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