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早凋的“红莲”

  • 作者:笑对夕阳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9 21:40:58
  • 被阅读0
  •   时间过去有一阵子了,一旦提及,仍让人觉得有些涩涩的。

      上年的11月19日,星期天,下午一点来钟。

      三人一轿车,在通往六枝方向的高速公路上疾驶。后排是贵州散文学会会长秦连渝,本人坐副驾,年轻的文友刘文祥驾车。

      沉默时间多于说话时间。

      本人心里不时犯着嘀咕:这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

      47岁,仍在花季。以现今的年龄划分法:60小弟弟,70不稀奇,这胡红莲文友顶多算得上是个大龄青年罢了,竟遽尔作古了。

      手,情不自禁摸了摸左肩窝,还揉了那么两下。

      我们的车在通往六枝殡仪馆的一个路口候着,等待接了电话的六枝作协副主席周维庆及会员晏福强来接。他俩都是省散文学会的会员。

      见面,一脸肃穆神情,握手,简单交谈几句,便领着我们向灵堂行去。

      家人、至亲悲伤得近乎于麻木的表情,袅袅的青烟,灰烬的纸钱,八字形叉开的一个个花圈,飘带上写着的熟悉名字及亲朋好友们各式各样落款,更主要的是僵卧在玻璃棺里白纸蒙面的遗体,使人不得不痛惜的感到,胡红莲文友的远行不返,的的确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昔人已乘黄鹤去!

      上香、鞠躬、烧纸钱,再往棺里看了两眼。右手忍不住又在左肩窝摸了摸……

      初识胡红莲文友是在2012年的12月份,随散文学会一众文友应邀赴遵义南白镇采风的活动中。

      大家约定早上10点钟在省总工会大院里集中。那年本人与同单位的好友杨天华刚刚加入省散文学会,属于“新兵蛋子”一个。

      一个体胖身健,穿着黑而油亮的皮毛外衣,不知正咋呼着啥的女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她便是来自六枝特区的胡红莲,高喉大嗓还带了点沙音,体态神情透着一股子“蛮气”。

      不是年高望重的润清云老师介绍,说实话,还真没有把她与为文之人联系起来呢。

      她倒不岔生,握手也很是有力,乐呵呵、大咧咧的表情,使人不由自主便想到了《水浒传》里的“顾大嫂”、“孙二娘”这类的女英豪。

      她与润老师张罗着往每辆车后玻璃上粘贴写就的号码之类的,说是以便醒目,保持车队的行进有序等等。我与天华自然成了她的指使对象。看她架势,俨然属于散文学会“领导层”的人物——后得知她是“常务理事”。又想到她可能主要管理的就是这方面事务罢,一个集体里面,总是应该有着方方面面的人才的。总之,我辈是刚入会的“新人”,在企业多年,受指使早已习以为常,倒也没有多少惊诧莫名的心思,照办就是了,反正又不是什么费力之事。

      末了,与她同乘了一辆车,赶往南白镇。路途中,不免这样那样的话题扯了一些,与她,也就算是“熟”了起来。

      采风之时,我与她不同组。晚饭前交流观感之际,她神采飞扬,“行话”多多,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令我辈跑了一天,事迹材料满手满脑,却是一头雾水,深感抓不住缰绳的初次采风者,既钦羡,又惶恐,只好抱着“到哪匹山再唱那首歌”的想法,到时候再琢磨写稿完成任务之事了。

      晚上联欢会结束之际,本人以酒盖脸,竟亦来了一曲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胡红莲文友翘指之余,还“咔嚓”来了那么一下,于是,给本人摄留了这么一张装模作样歌唱着的相片。

      分手之际,她递了名片给我和天华。说:“多多联系哈!”

      细观名片,吃惊不小,刮目相看的钦佩感顿时油然而起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

      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

      六枝特区桃花诗社理事

      六枝特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怪不得谈起采风话题那样“溜”,那样“牛”,原来是一个头上多衔,肚里“货”丰,散文、小说、诗歌满抓通吃的主。真乃是“海水不可斗量”哟!

      后进入她的QQ空间,观赏了她的文章、日志,你不服都不行。套用一句剑仙侠客书中常爱说到的一句话:决非浪得虚名!

      这年的年会,是在润清云老师曾经任过校长的贵州省国防军校召开的。

      胡红莲来了,带了一个“团队”加入省散文学会,都是她们六枝的文友,男男女女好几个人,她亦俨然“领队”派头。见了我,说了声:你也来啦!“分贝”不算低,依然是带着“沙”音。随之,一拳头便递在了我的左肩窝上。她倒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活脱脱“顾大嫂”或者“孙二娘”现身,风风火火“穿越”而来。

      有些猝不及防,似乎还本能的后退了那么一下。虽说承受的应该说是一记“粉拳”,却是惊喜大大少于惊异的。她的队友们看着我,表情是淡笑着的,想是已司空见惯罢。

      事后暗笑:幸好都是“码字”之人——“码”得如何又当别论——讲究的是以“文”会友,倘使是以“武”会友的话,自忖自己这身板,这年纪,恐怕是和她过不了几招的罢。

      吃饭时是“学生餐”性质的,一人一金属盘,分格子盛着饭与菜。她端了一份坐到我的桌边。边吃边笑着说:“喂,你那网名是用的我的……”

      有些不解,她的网名不是“碧水红莲”么?我的则是“笑对夕阳”,是自己颇费了一番思索感觉不错的网名,怎么会是她的呢!笑了笑想问个究竟的,不知怎么的,遇了打岔,便忽视过去了。但对吃一记“粉拳”,似乎有些了然了。

      去年11月份去六枝岩脚采风,正好是她的领地。一见面,她与同行的一位女文友又笑谈到了此事。当时匆匆且人多,心想捉空细问她一下,谁知又错过了机会,成了永久之谜。

      这胡红莲文友虽说顶了这么多头衔,挂了如许的光环,却不属政府家人,没有吃“财政饭”的福气。还把可顶替退休父亲端上一个“铁饭碗”的机会让给了家中手足,成为一个“个体户”,开了一间火锅店自讨生活。

      这似乎倒成全了她。

      一应事务,均须自己打理,鸡零狗碎,全要亲力亲为。食材油米酱醋茶,担抬提抱姜葱蒜,无所不去涉及——当然,夫君功劳亦是大大的——壮了体魄,大了力气。

      偏偏又有着一颗执着的、挚爱文学的心。于是,关门打烊,收拾停当,解下围裙,舒展下身子,便扎进了书籍遨游或者键盘敲打之中。

      小店日常进出的多为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各色人等,对她家的和泛待人,良好食材,合理价位等等颇有好感,每有回头之客。丰富了她的接触面,积累了创作素材,提升了艺术触觉。于是,笔下的世界多彩纷呈,笔下的人物鲜活灵动。这从她的小说集子《家里家外》,或发表在报刊杂志、空间日志里的作品中是不难看出来的。

      她的小店自然亦不时成为六枝文友们聚会、探讨处理事务、交流创作经验的“沙龙”。当然亦包括了大啖美味。在岩脚古镇采风之际,散文学会亦有好几个文友受邀在她的小店大快朵颐过呢。可惜本人没有赶上这个机会。

      环境使然,胡红莲文友取得的创作成果,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比心无旁骛、潜心笔耕的人要多得多的。能够于30冒头便成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六枝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这一艺术殿堂的女作家,颇为不易,名实相副。

      尤为可贵的是,她不仅自己勤于笔耕,还对所参加的文学团体事务参与热心。对加强本地区的文学力量、奖掖文学新人尽职尽力。

      文友晏福强曾著文不无深情的回忆到“红莲”给予的多方面帮助,使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由衷称呼她为“领导”。

      曾记得,第一次随六枝团队参加省散文学会年会的小女子陆先平,稚嫩、幼拙之态可掬。曾上台发言,虽有胡红莲领着,仍是结结巴巴、语不成句、窘迫之至。几年间的打磨,现已是贵州省作协会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其小说甚至登上了陕西省的省级文学期刊《延河》。

      这固然有她自身的努力,胡红莲及六枝作协的帮助,省散文学会作为发展平台,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陆先平也是深有同感的。

      “武”在外表、“文”在内心,是胡红莲文友的明显特征,达观豪爽。善解人意,亦是她的显著特点。

      一个与她在笔会上初见的外省文友,网上见了她的小说集《家里家外》,便向她怯怯表示了索求之意。

      这胡红莲当即表示:“地址拿来,我给你寄去,两本。快递!”

      第三天的中午,快递小哥的电话便打进了这位外省文友的手机。令这位文友感动不已,后还专门写了篇文章《胡红莲印象》发表。

      上年10月中旬在青岩古镇召开的省散文学会年会。初时见报名名单上有胡红莲,后又说参加不了了。于是便QQ问她原因,回说“姐姐的儿子订婚来不了。”劝她还是参加。说是当订婚主持人,实在抽不开身。告诉她想送她一本拙作。回说她“老亲”周维庆要参会,交他带回就是。

      终至失去了与新老文友最后一次欢聚一堂的机会,殊为可叹!

      据说她喜饮,善饮,遇了知己,兴高之时还豪饮,却忽视了自家的血压问题。

      于是,在兴高采烈参加了外甥的婚礼后,“红莲”不幸花期提前,早早凋谢了……

      

    【审核人:站长】

        标题:早凋的“红莲”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8060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