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初登讲坛

  • 作者:单培文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6-19 21:32:06
  • 被阅读0
  •   2003年,初秋,梧桐叶尚未发黄,蝉鸣依旧聒噪,阳光照样发烫。我接到县教育局的电话,通知我赶上分配的末班车,赶紧回家工作,当一名人民老师。

      到了县城,我直奔教育局。人事股的领导极为人性化,温和地问我:“你初中成绩怎么样?”我回答,很有自信:“读书时,数理化特别强,经常考满分。”的确,我没有撒谎,这是事实。这份荣誉,被我珍藏多年,时不时拿出来说道。

      “那你,去教初中,怎么样?”领导耐心询问,征求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好。”在我心里,小学教师不如初中教师,级别低点。能去初中,证明我能力尚可。

      于是,我拿到了一所乡下初中的派遣证。那天,已是8月28日,我怀揣着派遣证,准备坐上去乡下的客车。车底下,我遇到了学校的副校长。副校长看我两手空空,问我行李呢?我说还没来得及拿。副校长一听,暖心地接过派遣证,给我批了两天假,让我归家,整理行李,更好工作。我大喜过望。

      两天后,我抵达初中。这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四面围墙,围墙内楼房,中间一个大操场,种满银杏树,枝杈粗壮,叶子茂盛,挂满了圆圆的果实。我见到了校长,头发油光闪亮,皮鞋锃亮如新。在他的安排下,我住进教师宿舍楼,和另一个同事同住。因为那几年,正是学生人数极庞大的年份,教师数量跟着水涨船高,房间不够,新教师共住,在所难免。我倒没嫌弃,因为自始自终,我都沉浸在初登教坛的快乐中。

      从小到大,我都曾怀惴梦想,当一名教师。倒不是觉得教师多伟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万千祖国花朵,而是认为,它是铁饭碗,日不洒雨不淋,不担心下岗,每月拿工资,对于我这种农村长大,吃惯贫困饭的孩子而言,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

      为此,父母同样特别高兴,一遍遍地叮嘱我:“好好上班,认真教书,对得起孩子,站稳脚跟,别下岗了。”

      我“嗯嗯”回答,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第一次教师大会,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三面都是长椅,大家围坐,校长等领导坐上首几面办公桌。听教导主任分配任务,我教初一(2)班语文,当班主任,另教初一四个班《思想品德》。这么多课程,我没有惊诧,坦然接受,不觉得多,不觉得累,反倒觉得这理所当然。只是,我有些奇怪,明明我的数学好,却教语文,是不是搞错了?教导主任解释,学校暂缺语文老师,我是最后一个报到,这个任务就光荣落在我身上。我哑然一笑,选择接受。

      领到教参和教本,我坐在房间里,认真备课。第一篇课文《金黄的大斗笠》,课文读了十几遍,好像还是没有摸着头脑。中考时,我的语文成绩很差,120分的卷子只有64.5分,还不及格,这样的水平,连最基本的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都不知,浓浓的亲情确实感受到了,可靠什么表达出来的,未知。我再细读教参,还是不明所以。

      幸好,学生未到,还有时间研究。

      9月1日,学生报到。我坐在教室里,收学费,提醒学生寝室所在位置。学生离家远,全都住校,男女生各一个寝室,多采取先到先得的模式。后来,为了公平,为了更好管理班级,我利用手中的权利,也调换了数回。

      看着一个个幼稚的脸庞,听到他们一声声喊着“老师好”,闻着校园里青春的气息,品味着初为人师的欣喜。那感觉,真像踩着浮云。

      在忐忑不安中,第一节课很快来临。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我既欣喜,又憧憬,还紧张,走进教室。一位位同学坐得端正,坐得笔直,瞪大双眼盯着我,我照着记忆中老师的样子,喊句“上课”,学生们“哗”地站起,同时鞠躬“老师好”,一瞬间,我惊讶,差点愣在当场,过后,连忙回应“同学们好”。

      我怎么讲的,讲的什么,全然忘记。准备了四十五分钟的课,二十分钟已经讲完,我没有提问,没有板书,没有互动……只是一顿疯狂输出。输出完,有些尴尬,我问学生:“大家听懂了没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出来。”学生一片茫然,因为我讲了啥,他们不知道,手中攥着笔,本想做点笔记,结果书本上空空如也。

      后来,学生洪告诉我,那天,我好紧张,身体都在发抖。要知道,温度还是夏天,我居然声音在发颤。我听着她的回忆,颇为认同。她是三好学生,是那届中最得意的弟子,听课最认真,观察最仔细。

      跟教学的困难相伴相生的,是班级的管理。农村学生不同于城里,吃住在学校。星期六徒步回家,带米和菜;星期天结伴返校,整整六天不再归家。在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那么多小孩子,正值懵懂幼稚,顽皮捣蛋,更别说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随祖父母生活,缺乏管教,自由散漫,难免生出许多事端。

      印象最深刻的,一名戴姓学生,是和村长降人。那个村庄,非常偏僻,不通公路,贫穷落后,他父母离异,爷爷去世,跟着奶奶长大,性格孤僻,不爱学习。刚入初中一个多星期,还因为对陌生老师的恐惧,收敛不少性子。几天后,原形毕露。

      他人高马大,坐在最后一排,爱打架。原因很小,谁碰了他书,谁瞪了他一眼,谁踩了他床铺……二话不说,就是干。我数次找到他,他沉默不语,脸阴沉着,像暴雨前的天空。我坐在学校台阶旁的石凳上,他站在那儿,双脚一前一后,脚尖微抖,腰挺着,脖梗着,一副桀骜不驯模样。大概,小学里,老师就教育过他无数次,对这场景,他早已司空见惯,想着“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不改,能拿我奈何?我确实拿他没有办法。直到一年后,我原路返回,重新教初一,他还是老样子,再读了半年,就辍学外出打工,之后再没消息。

      差学生有,好学生不少。洪就是其中之一。她命苦,父母双亡,只跟哥哥相依为命。哥哥读初二,她读初一,很懂事,为人乖巧,身体有点胖,脸有点圆,特别聪明。要求背诵的课文,别人还在念,争取念得熟点,她却第一个来到我面前,要求背课文。我接过书,她从头背起,一字不漏,熟练至极,让我赞叹——这样的人真乃天才,一定考得上大学,未来一定不一般。

      几年后,我还惦记着她,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本意想捐点钱给她,帮她度过难关。她的回复却是,我过得挺好,谢谢您,老师。

      其实,最难处理的还是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坤营养富足,身材矮小,体态肥胖,他父亲是村委会的民兵营长,算是有见识的人。他坐第二排,一位女生坐第三排,两人时常闹点小纠纷。你踢我一脚,我踹你一下,小打小闹演变成破口大骂,继而大打出手。学生间,发生纠纷实属正常,我一番教育后,并没有引起多大重视。

      半月后,两人再次动手,女生气不过,非要跑回家,班上其他学生一边劝阻,一边追。追着追着,女生居然跳到河里,幸好水不深,被大家救了上来。我找来坤父亲,想着怎么处理?

      他气势汹汹,一到学校立刻反客为主,追究我责任,捋起袖子,脸红脖子粗,高喊着要揍我。幸好,另一位同事见到,帮忙劝阻,我才避免挨揍的结局。他给的理由很简单,问我为什么第一次发生纠纷时,不能预判事情发展,不给他们调换位置。实话说,我真没想到这层。

      其实,为了坤,我可谓鞠躬尽瘁。某夜,天黑路滑,坤头痛发烧,我背着他走了数里路,坑坑洼洼,没有手电,借着月光,背得大汗淋漓,才把他送到医院。结果,他父亲还要揍我,我十分心寒,像是掉进巨大的冰洞。

      当然,这样的家长甚少,绝大部分虽然不懂教育,但对于老师还是十分支持,也相当尊重。为了多跟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我决定趁着假期,进行家访。

      学生遍布各个村庄,出发前,我了解大致路线,规划方向,走山路,转一圈,全靠一双脚。我没有疑虑,没有退缩,一个人出发。

      出发时,正是周末,同事们各归各家,有的离家近,有的住县城,回家一聚,正是亲情之需。我离家远,需要不停转车,不愿意每个礼拜回去。

      第一个村庄是黄村,我拜访了两位家长。其他的,全不在家,正是劳作时节,大家上山采摘山茶果,我没有提前通知,自然落空。不过,没关系,我在其中一位学生的带领下,还参观了百柱宗祠,一个不算著名的旅游景点,看到清朝时期富丽堂皇的建筑,感慨地主的奢靡生活。参观完,学生薛峰主动说,送我去另一个村庄。我不熟悉道路,欣然同意。

      就这样,在不同学生的护送下,我到达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访了一户又一户家庭,水喝过数杯,饭吃了三餐,瓜子嗑了一包,板栗剥了数十枚……

      晚上,我住在詹列琴家。她高而瘦,长头发,算是小美女。她父亲十分热情,晚上给我炒板栗,拿自己的新衣服给我换上。我吃了板栗,好吃得停不下嘴,第二天早晨,还拉肚子,跑到山野丛中释放……

      一路下来,要问收获什么?一定是感受到家长的热情,对孩子的期望。大家虽然来自山区,但对孩子的爱一点不少;虽然孩子成绩并不理想,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与其他人异曲同工。

      重回校园,我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中,教学中,连学生的周记都像作文一样批改,有眉批有总批,且利用的是休息的时间。星期六早晨,我打开窗户,看着白云悠悠,闻着乡间气息,手执红笔,认真读,认真改,认真评……一位同事走来,看到我这场景,十分惊讶,夸赞我是优秀老师。我听了,欣欣然。

      人只要有一点鼓励,就更有动力。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初登讲坛的日子,真有些辛苦。每天早晨,启明星还在天边,天色朦胧,雄浑激昂的进行曲响起,我穿衣起床,迅速洗脸刷牙,督促学生早操,巡查懒惰赖床学生;晨读开始,带领学生读课文,背课文;晨读后,早餐时间半小时,匆忙是常见的节奏,学生精力十足,总不得消停,你可能一碗稀饭刚端起,又听到报告:“老师,谁跟谁打起来了。”只好放下碗,前去处理;白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晚上自修,9点30分,学生就寝,需要等学生入睡后,才能回房间睡觉,真的可以说,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有停歇的时刻。

      不过,幸好年轻,幸好有激情,幸好不服输,还享受其中。特别是周末,更是难得的清闲,约上三五伙伴,四邻八村走一遭。板栗成熟的季节,正是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一个个毛刺球挂在树梢,裂着嘴笑哈哈,我们数位同事或骑车,或走路,随意步入一个村庄,认识的家长热情地招呼,带领我们拿着长长的竹子爬上树,一顿猛敲,“啪啪啪”落满地,捡起来放进篮子,那快乐足以幸福一生。

      冬天到了,温度降至零下,懒懒地睡到八九点,哪怕醒了,也要躺在床上,享受被窝里的温暖。起床后,和同事一起到菜摊上,买上几样蔬菜。那时,工资不高,菜也便宜,猪肉才五元一斤,剁上半斤可以吃一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单身“狗”不忧愁。太阳出山,抱被子到栏杆上,晒一晒,读读书,打打球,散散步。到了傍晚,捡一些干木柴,烧一堆柴火,煮一锅菜,权当火锅,吃得津津有味。

      时间一晃,一年届满,新教师考评如火如荼,教育局三位考官乘车抵达。我事先得到通知,需要认真准备一节课。我态度极为端正,细细地研究教材,还特地借电脑上网,观看相关视频,颇为自得地选用识字卡片,以为技巧高超,不知大大落伍,反觉得肯定可以打动评委。结果,上课时冷场,学生没人举手,不敢回答,我上演独角戏,自说自唱,效果可想而知。点评环节,校长为我打圆场,说新老师,难免怯场,可以原谅。我自叹,上课真难。我本是门外汉,学水产专业,阴差阳错站上讲台,教了语文,过程的坎坷如空气,无所不在。

      不过,一年后,学校评校级优秀教师,同事们举手表决,我意外得到一张红彤彤的奖状。我些激动,小心脏怦怦直跳,回家后还像学生一样,特地张贴在墙壁的显眼处,看了又看!邻居们纷纷围观,纷纷点赞。

      初登讲坛,既有美好,也有辛酸;既有劳苦,也有值得;既有失败,也有成功……这段日子已成为日记本,写满文字,收藏在人生的扉页中,随时翻看,感慨万分!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初登讲坛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18059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